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2020参加市教科院校长培训心得体会
 

2020参加市教科院校长培训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0-06-15 10:25:01 影响了:

2020参加市教科院校长培训心得体会

 

  2020参加市教科院校长培训心得体会

  ——唐代文化繁荣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启示

  唐代文化辉煌灿烂,博大精深,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

  1、唐代实行了政治新体制,采用了中央集权制。自东汉末年,中国曾长期陷入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589年,隋朝统一了全国,但隋朝末年,群雄并起,国家再次陷入混乱,李唐王朝逐一剪灭群雄,使历史再次回归统一的轨道。“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分别是唐朝创业与鼎盛时期的典型治世。四海统一的局面为文化的繁荣昌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唐朝实现了经济新发展。到了贞观八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富裕安康。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原因,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从不轻易征发徭役。

  3、唐朝实现了中外交通的新发展。丝绸之路横跨亚欧大陆。唐朝有所开拓,将南北朝以来因战乱而中断的部分路段进行了疏通,并开通了天山北路的一段。唐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也有平行线路)至新疆,过天山南北到中亚,一路到中东地区,另一路到欧洲。其中过天山以后还有一条线路到印度。交通的便利使文化得以传播和交融。

  4、唐朝实现了中外文化的新交流。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促进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唐代外广泛吸取各国经济文化成果,促进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如唐太宗曾派人到天竺学习制糖技术,又如,唐代高僧玄奘(原名陈祎)西去印度取经,对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国的造纸术西传,为西方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还有,唐朝各少数民族与汉文化的交融,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容,使中华文化具有浓烈的多民族色彩。

  5、唐朝继承了传统文化,又加以发展。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统治者倡导科举考试,大力兴办学校,突破了选拔人才对门第出身的种种限制。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不管是外来的佛教文化,还是中国的道教文化,唐朝统治者大都能兼收并蓄,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又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二、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启示

  1、学校应当不断完善学校制度,为学校文化的繁荣打下制度文化的基础。建立和完善学校制度,倡导人人敬畏的学校制度文化,而制度文化又能符合人性。这有利于稳定学校秩序,从而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既要审视学校制度的合理性,也要审视学校制度的合情性,然后通过管理落地,便学校制度成为学校文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2、学校文化的多元性。唐朝的文化繁荣来自于兼容并包,既有外来文化,又有本土文化,也有少数民族文化。学校的文化也应如此,比如课堂的模式文化,学校可以有教学模式,但一定不能让模式约束教师的创新才华,只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才能使学校文化更加繁荣。必须摒弃比如“杜郎口中学”那种全校划一不分学科的“10+35”分钟课堂教学模式,这对学校文化的发展毫无益处。

  3、学校文化的独特性。唐代的文化繁荣,有其鲜明的特色。我想,不同的学校也应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一个学校一个样,校校都有自己样,学校的文化必须坚持独立性,比如,我们学校的慧童文化,坚持培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学生,努力建设美慧校园,培养情慧教师,建设和慧小组,培养德慧儿童,建设智慧课堂,这种文化的独特性,可以推进学校文化的进一下繁荣。

  4、推进学校间的文化交流。学校文化不能固步自封,要加强与市内外学校的交流。这既能传播本校的优秀文化,也能在不断的交流中吸收其它学校的文化精华,从而推进学校文化的发展。像我们学校,与省直附小等三所学校结对,通过校际交流,吸收了很多文化的精髓,我们也接待了省内多所学校的来访,这种文化的交流,是有益于我校的。

  5、要进一步做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工作。我校有一个特色文化,那就是剪纸文化,我们一直继承了下来,剪纸文化的精髓在于培养了学生耐心细致的品质,我们也不断拓展学校的特色文化,从口风琴到科技体育到乒乓球,在特色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无一不是在学校培养人才的总目标“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纳入其中。近几年,学校的校训、校歌、慧童品牌等都是学校文化发扬广大的结果。

  学校文化的发展,应当是渐进式的,我们从唐代文化繁荣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今后,我们将不断思考,不断改进,推进学校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