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和感想心得体会范文三篇精选
 

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和感想心得体会范文三篇精选

发布时间:2021-08-16 14:04:03 影响了: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小编和大家分享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和感想心得体会范文三篇精选相关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和感想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取得辉煌经济发展成就的重要经验和启示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经济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引领发展迈上新台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发展奇迹。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但那时,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过着贫困的生活。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70年经济发展的历程,积累了诸多重要经验,为我们在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从新中国成立伊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独立自主、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到改革开放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再到新时代提出以新发展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党总能顺应时代潮流,为我国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指明方向。从推动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到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党总能发挥其他政治力量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带领13亿多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提高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的能力,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应当“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公有制为主体为实现“全国一盘棋”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保了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能够促进各级党政部门高效落实既定决策。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新中国快速推进工业化并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重要保证。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抓住发展机遇、战胜风险挑战,仍然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新中国成立70年的经济发展成就充分印证了这一重要论断。1958年5月,党的八届二中全会通过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发展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同志指出,“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习近平同志指出,“这五大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全党同志一定要提高统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经济发展高质量特征日益明显。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习近平同志指出,“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转变为“决定性”,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高储蓄率引致高资本形成率,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资本。中国人历来具有储蓄的传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储蓄率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使投资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农村富余劳动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人力资本,带来了巨大的人口红利。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综合动力。我们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的作用,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等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交易成本不断降低。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主体的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指出,“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对外开放被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历程充分证明,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积极引进和利用国际上的先进管理经验、科学技术和资本,坚持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弥补国内资本和技术缺口,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有力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今后,应充分吸取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充分利用我国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注重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
 
  坚持依靠人民群众
 
  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我国经济发展就拥有源源不竭的动力。“一五”时期,“每一秒钟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这样充满时代精神的口号,反映了五年计划的宏伟目标转化为千百万职工的实际行动,鼓舞着中国工人阶级忘我地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伟大创造。邓小平同志指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乡镇企业容纳了50%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那不是我们领导出的主意,而是基层农业单位和农民自己创造的。”习近平同志指出,“40年来,中国人民勇于探索、真抓实干,凭着一股开拓创新的拼劲,一股自力更生的韧劲,把中国建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今天,是中国人民干出来的!”正是因为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伟大创造,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
 
  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和感想2
 
  国经济现状及应对政策 近年来,国内外唱空中国经济的声音不绝于耳,中国经济虽遇到不少的艰难,却也没有如唱空者所预期的那样发生崩溃。究竟中国经济会不会陷入大萧条,为什么到现在为止中国经济还没有陷入崩溃呢?枯燥的理论令人无趣,我就用长江之所以奔流不息的道理,换个角度来谈谈中国经济。
 
  我们中国的经济就像长江,拥有庞大的经济容量和强大的自净能力,就算你刻意想尽办法毁掉它,同样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才是中国经济能够成功抵御东南亚金融风暴,外媒拼命唱空中国而中国经济至今尚未崩溃的真正原因。
 
  但是,长江终究是流淌了上千万年,要毁掉它,还需要政策的密切配合,也就是说必须哪壶不开提哪壶,才能把长江彻底毁掉,中国经济也是如此,持续了30年的高速增长,瞬间崩盘又谈何容易啊,2007年有专家就发现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开始丧失,外资有出逃的动向,只是当时东南亚及其他国家的产业配套尚未形成,需要时间来完成从中国的撤离。5年过去了,承接中国产业撤离的外部条件已经成熟,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已经远超其应有价值,而国内的贫富分化决定了内需的必然衰退,没有内需的升级,企业的升级转型完全是天方夜谭。30多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不可能一下子就熄火乃至开倒车,企业的库存、市场的既有路径、人们的思维习惯等等,这些因素令经济自有其继续前冲的惯性,虽然拐点早已经出现,但巨大的头部却是要走过之后才能真正看出来的。
 
  中国经济仍处于增长中下移过程之中,内生增长动力疲弱,政策放松的空间受到房地产价格、通货膨胀和众多体制性因素的制约。加之2013年是各国政府完成换届之后的元年,全球都在寻找金融危机之后的突围之路,转型和变革自然也是中国经济的希望所在。2012 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信号来看,新旧杂陈,但更多落地之策还悬而未决。
 
  引领过去十年高增长的房地产资本化红利和加入WTO 红利的消散,以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为特征的粗放增长模式难以为继,需求不足成为慢性病,产能过剩问题变得严重而持久。从供给管理到需求管理,转换之路漫长艰难,经济政策的空间越显局促,政策刺激的效果边际递减而副作用边际递增。主要体现在:财政收入趋缓, 财政负担趋重,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压力和土地出让金萎缩限制地方政府加杠杆空间;资产价格泡沫化倾向和自身财务约束限制银行信用再次无度扩张;企业整体负债率显著上升并居于世界前列,国企和大型企业更加明显,结构恶化。而且全球主要消费市场去杠杆和全球产业链再平衡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全球经济难以显著改善。
 
  然而,中国经济如何成功突围有三种路径:一是重回政策刺激;二是容忍经济增速下行和失业上行,力推改革; 三是稳增长的同时,边际渐进改革,在僵持中前行。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外部需求继续低迷,扩大内需仍将是重中之重; 内需是战线,出口是防线;内需之中, 投资为主,消费为辅。既然是深度调整期,我们的对策首先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在国际博弈中更加主动,乃至反制而不是一味追随和被动承受,利用这个机会“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形势判断决定了政策目标从增长数量向发展质量的转变。但政策的实施具有不确定性,政策落地尚需细化。政策演进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试错是改进的常经之路。直面问题,并不能替代对过往政策实践的反思。这意味着尽管对问题的认识是清醒和全面的,但各项政策针对了不同的问题,需要整体的解决方案和配套的能够落地的实施方案。
 
  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和感想3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不仅回答了什么是发展的问题,同时也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认识和协调解决发展问题,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促发展,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 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我国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成了无的放矢。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指导发展的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既强调要时刻铭记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强调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_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基本方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中国的一切事情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在这个阶段,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要。实践表明,虽然经济发展不是发展的全部内涵,但经济发展却是整个发展的核心内涵。没有经济建设的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其他各方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如果说当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前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要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解决好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等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总体看法和观点。忽视发展甚至背离发展,就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观。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才能实现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且强调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谋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
 
  近年来,国内外宏观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蕴藏着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只有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才能有效应对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为此,我们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工作,把危机转化为机遇,实现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 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应充分认识到加快我镇传统产业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把传统产业升级作为影响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带有全局意义的战略重点来考虑。按照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手抓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一手抓传统农业升级改造。以传统农业升级为主线,组织编制好合理、可行的全镇中长期传统产业升级的发展规划。应对其中一些低端行业和一些行业中的低端环节,则按照规划实施有计划的退出和转移。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我镇传统产业中的推广使用,提高生产经营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带动产业结构与产业素质的提升。
 
  2.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我镇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应积极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加快形成一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或行业研发中心,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引进为主的方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新技术人才队伍。要全方位开展产学研合作,瞄准全国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吸引和鼓励他们以转让专利、参股合作等形式与企业结为利益共同体。
 
  3.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我镇资源少、环境承受能力脆弱。虽然近年来,我镇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推进环保产业方面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未发生根本转变,面临的资源和环
 
  境形势十分严峻。一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二要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三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减少废物排放提供技术保障。
 
  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只是两个字的改动,但却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目的、战略、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和快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