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2023历史心得体会5篇
 

2023历史心得体会5篇

发布时间:2022-10-21 10:15:22 影响了:

我们可以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了一些收获以后,马上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职场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3历史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历史心得体会5篇

2023历史心得体会篇1

20xx年,我终于考上了齐河县教师编制,正式进入教师行业。上岗之前,齐河县教育局对我们新聘教师进行了为期3天的集中培训,通过全面而深刻的培训,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本次培训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我们新聘教师与各位专家、名师积极互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概述,教学常规问题等诸多方面的深入学习。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想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要“做好人”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当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我们承担着国家下一代的希望,承载着祖国与人民的嘱托,所以,我们要为学生树立好榜样,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在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时候,应当首先反思一下自己,如果自己都没有做到的事情,谈何再去要求自己的学生去做呢。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二、要做一名有爱心的教师

把每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关心呵护,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同时也要把自己当成孩子,有颗童心,有一种阳光的心态,用以感染每个孩子。对于后进生要有耐心,要细心观察他们,寻找他们身上的优点,并以此激励后进生,增强他们的信心。同时也应当教育孩子们有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三、要做一名正直的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有自己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敢做当,而不是遇到问题选择逃避责任。还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对领导溜须拍马。

四、要勤学习、多读书,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应当拥有渊博的知识,并不局限于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其他的学科也应当涉及到。

进入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惊人,以往有些的知识放到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说服力和意义了。作为教师,也应到顺应时代,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知识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对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信手拈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所以,教师应勤学习,多读书。读书的时候,要做个有心人,多思考,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成功是与自己平时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最后,要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在教学中,要善于动脑,记住每一位学生的名字,这样就能让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要善于观察学生,对于学生犯下的过错,不轻易下结论。对学生的爱,不是过分的迁就,而是善意的引导。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找到归属感,不偏袒优等生,不打击后进生,给孩子们一个相对民主自由的氛围。

虽然培训只有短短的3天,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让我们每一位新教师对教育事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下一步走进课堂教学做好了铺垫。最后我可以自信的对自己说一句:我能行!

2023历史心得体会篇2

培训已告一段落,整个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得益彰。知名学者、专家讲座、培训学员同课异构、初中历史新课程资源实地考察、一线教师说课与教学改革研讨、教师自主研修、合作式互动探究互动等,让参训学员多层面、全方位的得到提升。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专家们要求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就必须要精心设计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好的开头应该根据课堂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巧妙地缩短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理。同样,好的结尾可以使教材内在联系加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引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进一步渴望和追求。

专家们还要求上课时教师要注重语言规范,注意言之有史、言之有据,要做到声情并茂、形象生动。语调丰富的语言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听起来意犹未尽,兴趣大增。例如,用亲切、崇敬的语言讲述对爱国者的爱,用鄙视、憎恨的语言讲述对卖国者的恨,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述历史事件、历史名词等等。

二、做一个讲真话的历史教师。

归纳所有专家的讲座,都会发现这个字眼“真”。作为历史研究或是历史教学,一定要尽可能追求和逼近历史的真实。真实是历史教学的生命,中学历史教学必须以现代唯物史观为指导,尽可能地搜集史料,复原史实是历史教师的责任。然而,教育有很强的选择性和导向性,应选择主流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引领孩子看到社会光明的一面。

三、与其他学科知识渗透,使历史教学丰富多彩

历史是一门贯通古今、纵横中外、与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综合陆学科,在教学中应加强历史同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加强各学科知识的整合陆,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

昨天的政治就是今天的历史,政史是紧密联系的。如:西周战国时期,七雄兼并战争极为惨烈,各国为争城争地相互残杀。秦国崛起灭掉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可谓当时的政治大变革,今天再看已成了一页历史。

在历史教学中,还要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热忱。如:北京人是目前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火的使用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巨大胜利,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对整个人类历史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与语文的关系也紧密相连,二者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记忆。例如在讲“三国鼎立”一课时,可先让学生阅读《隆中对》,了解当时的形势和发展趋势,进而再讲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加深。

人类历史与地理环境条件也息息相关,学习历史离不开地理。在历史课上利用地图可以直观地对历史现象、历史地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并能加深学生的认识,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充分利用地理知识,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德军的机械化兵团在北方严寒冰雪的突击下瘫痪。这使希特勒三个月消灭苏联的闪电战受阻,大大削弱了德军的战斗力。可见史地结合给历史课带来很大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培训已然结束,学习仍将继续。“国培”结束了,可我却走上了初中历史教改路上的又一个起点,我将乘教改的春风奔向教改的阳光大道。

2023历史心得体会篇3

为期一周的历史新课程远程培训就要结束了,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让我收获了许多。在培训学习专家和其他老师理念的过程中,也引导着自己不断思考历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此,简单概述本次学习的体会。

首先,作为新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这是课改的前提和基础。

如果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而新课改是要改变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育除了要教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并且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们老师应该做到: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应该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要认真钻研课标,重新审视教材,研究教材教法。

以往的历史课教学是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只有全国统一的一本历史教材,教师上课只需要一本书而已。而新课改中,我们实行的是一标多材,共有四个版本的教材,且每种教材的内容会有些许的不同,而高考却是依据课标而非教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牢牢树立一个观点:历史的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是讲授增减的唯一依据。在备课中,应深入研究课标内涵,把握课标的各项具体要求,针对课标的不同要求制定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决定每节课之前,将课标内容首先在黑板上标出,让学生第一时间去把握课标,从而有的放矢,不做无用功。从备课到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时时处处将课标理念贯彻进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第三,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方法。

注重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的培养。新课标应时下,学生的思维活跃和批判精神应作为新课改下的首要问题来探索。老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陈述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并应该敢于质疑老师的教学。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学习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民主气氛。所以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上课先由学生阅读,各个小组之间可以就课文内容互相提问,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对于有争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动手查找资料,制作资料册或小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总之,教师的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将学生置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之中。

不过,在这次的远程培训中,我和其他一些教师一样有着不少的疑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难度颇大的挑战。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已经根深蒂固的原有的教学观念,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这个过程必定是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磨合期。同时,新课改一切都是新的,缺乏足够实施案例,因此需要教师发挥能动性,不断的探索与提高。

第二、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课外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了被动接受、不会积极动脑的习惯,要改变他们的惰性,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同时,对于学生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动起来,但对于我们普通高中的学生,提出问题往往是一问三不知,怎么开展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其三、新课改过程中,新课标相应的配套体系还不完善,评价制度无法统一。对于一线的教师怎么教没有明确的指导要求,这都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只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而已。真正要解决,那还需要广大历史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扬长避短,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

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同样就选择了付出奉献,更要终身学习,更新观念,脚踏实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完善自己,我们更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进步,更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特点、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我们也许无权选择自己的工作环境,但我们可以自己选择我们的工作方式,用自己的独特去演绎精彩,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

2023历史心得体会篇4

一、“减负提质”的含义

“减负提质”就是要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合理安排学生的课业负担,改变过去那种不管学生喜不喜欢、能不能接受,都采取“一刀切”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提倡一种开放的、启发式的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减负”与“提质”的关系

1、减负应以提质为目的和前提,并以提质为根本手段。

2、提质应以减负为目的和前提,并以减负为重要手段。

三、如何真正实现历史教学中的“减负提质”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减负”的重要实施者和领导者,教师的观念和能力结构直接影响“减负”的实施效果。教师应该消除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进一步确立科学的质量,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毫不动摇的抓好日常教学工作,认真上好每一节,以学生为本,变教师教好为学生学好,真正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了解学生,尊重差异。

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必须建立在了解其心理特征的基础上。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搞一刀切,我们提倡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情和一片苦心,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在这个方面我们应该做到:

(1)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既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途径,也是促进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基础。

(2)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

组织有益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身心得到必要的放松,是减轻学生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

3、提高历史课堂的实效性,保证教学效益。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我们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达到此目的。

(1)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2)精选教学内容的同时,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广度性

中学历史只是历史长河中一朵浪花,古今中外,内容相当丰富,历史教材是整个历史过程的高度浓缩。因此,历史课堂教学要注意详略得当,不可平均用力教师应该“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即紧紧抓住教学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层层深入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密切地与教师相合作。

(3)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制作历史短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学科中的许多章节的内容都是一个或几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它们具有一定的情节。因此,历史教师可以大胆借鉴音乐电视的做法,把每一节的内容制成历史短剧。制作教学用的历史短剧,必须是短小精悍型的。也就是说,在介绍历史人物、讲述故事情节时要借鉴历史剧制作的方法但又要讲究精练,注意必须和史实相吻合。具体说来,要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内容不宜过多,以教材所述为主,不宜过多发挥,时间也不宜过长。

(4)加强教学的生动性

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历史教师的素质,历史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深厚的史学功底,而且需要具有娴熟的驾驭教学活动的能力。

(5)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这里是就教学艺术给人的感染力而说的。教学艺术的提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艺术性强给人的感染力就深,相反教学艺术性差,效果就苍白无力。

(6)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实效性的主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理解和记忆陈述性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讲解历史问题时要把分析问题的相关思路揭示出来,并使学生了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同类问题的时候也能用相关的方法去分析,这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的主要方法。

①展示历史学家的思维过程,做好典范。

②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做好示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传授基础知识,不能满足于如何去整理、归纳、总结历史问题,而且要把教法和学法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要注意讲“我是怎样想的”、“还想到了什么”、“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去想”等等。把教师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体会、思考,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③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作出评价、剖析。若学生的思维过程无误,其思维与其他学生思维接近,就会给其他学生以启发,若思维有误,可针对其要害予以纠正,同样会给其他学生以影响。

(7)实行探究自主式学习探究学习一般通过设计问题链的形式,让学生在探究解决一系列问题中,逐渐感悟历史发展的真谛。问题链是对学生体验或再现过程的反思。

(8)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把书本知识内容问题化,用问题的形式来统帅书本知识。

4、精心设计弹性作业。

传统的作业布置是一刀切的,其存在三种弊端:一是优生“吃不饱”;二是差生“吃不了”;三是机械性的作业重复。弹性作业,即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份量、不同质量、不同要求的作业,这样,才能确实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地设计好弹性作业题,精心设计弹性作业,既解决了学生差异的矛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竞争意识。

5、严格自习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养成良好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减负”后,学生的自我支配的时间明显增多,若不加强指导、监督,这些宝贵的时间会在学生的手指间不经意的溜走,造成时间浪费。为防患于未然,教师可让每位学生在当天自习前自己定出目标(或任务),有专人负责检查,过一段时间,就会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6、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难度,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减负”不是取消考试,而是要求改革考试的内容与方法,使考试不再变成“学生的敌人”,符合教学规律的检测是必须的、必要的。建议备课组应认真准备好单元检测,准确把握大纲、考纲、难度,及时批改,并将成绩反馈给班主任,共同做好思想工作,以达到查漏补缺、了解学情的作用。

总之,新形势下的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变“灌”为“导”,注意师生双边活动,注重教学与学法、课内与课外、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它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为前提,寓学于乐,乐中求知;以指导学生阅读为中心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启迪发展学生思维为关键,开拓学生的思路;以思想教育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素质。只要我们变单一的直线型教学为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立体交叉式教学。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就可以做到既减负又能提质。

2023历史心得体会篇5

初拿南怀瑾先生《历史的经验》这本书,以为只是历史故事的经验的简单介绍,并没有觉得内容之深刻。后来看了才知道,这里面撷取了赵蕤的《长短经》、刘向《战国策》、桓范《世要论》精华,参以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实例,论述了治世、用人、防邪、辨奸之道,并对黄石公《素书》、《太公兵法》、《阴符经》进行了逐句串讲。

关于谋略。

上次听过北京文明文化传播公司的刘文明老师的一节课,对销售做了一个很恰当的比喻:销售是一把刀,刀可以用来切菜,可以是医生手中的手术刀,可以救人,但也可以被坏人用来杀人。我们无法对一件东西做一个准确的定性,正如销售,你做的恰当,那就是直销;做的不对,可能就成为我们所理解的传销了。同样的,谋略,往往让我们想起厚黑学之类的权术之作,单纯的说谋略,有错吗?没有,仅仅是手段而已,手段不存在对错之分,其他类似的事物也是一样,本身没有所谓的好与不好、对与错之分,圣贤讲道德,道德也只不过是一个手段,仁义也是一个手段,这并不是坏的。就是我们所说的专制制度、民主制度,也只是一种手段,没有好坏之分。问题在哪?在使用者本人。正人用手段、谋略,手段就正、谋略就正,在乎动机,存心正手段就正,存心邪门的人,即使用仁义道德的手段也是邪。

?长短经》还是说了一个我们都熟知的道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并用历史的事实来验证。仁、义、礼、乐、名、刑、赏、罚等等,实际上就包含了不仁不义等等。而且,凡事都有一个度,到不了这个度就达不到我们所说的真正的仁义等,同时,过了这一点,可能就不是真正的仁义了。

这个道理我也是最近在明白,以前老觉得,我要做一个问心无愧的人,凡事我都要把握最基本的原则去做,尤其是在自己不知所措的时候,更要坚持原则,坚持最基本的做人的原则。其实呢,这已经走上了本本主义的路子,不知变通,因为真正的把握原则,不是愣头青似的死搬教条,而是因时因地不断适应具体的情况,顾全大局的基础上,同时又不违反基本的原则。因为有时候,很多事情,在自己看来是做到了所谓的仁义道德,但是从整体来看,却违反了大义。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长短经》中的一些观点:

1、仁爱"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反仁也"

仁就是爱,可是爱的反面是私心,有爱就有偏私。"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不得过所爱者,恶私惠也。"仁爱有一定的范围,超过了这个范围,只要偏重仁爱,偏私就会来。宋史上有名的宰相王旦,他提拔了很多人,可是当面总是教训人,等他死了以后,大家才知道自己曾经被他提拔过,但是范仲淹曾问他,为什么提拔了而不让人知道?王旦说,他提拔人只是为国家遴选人才,何必让被提拔的人来感谢他私人,所谓"授爵公朝,感恩私室"的事情不干,这是大夫不收公利的例子。

这一点的把握,非常困难,但最基本的,应该是先去爱人,没有爱人的心恐怕也就没有这些仁爱的流弊。

2、仗义"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伪———反义也"

义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真正的大义,顾大局舍小利;一种是所谓的江湖义气,就是小义。战国宰相虞卿"弃相捐君",魏国信陵君"窃符矫命",都是后者,小义。

想到一个朋友的例子。朋友的父亲是某县教育局副局,年轻有为、能力强,因其兄长住院需花费大量医药费,他父亲就以公事名义予以报销,后来局长等领导对其不满,仕途便从此不顺,最后离开。这里就牵扯到大义与小义的矛盾。今天的大义,当然早已不存在,我们可以把大义局限于大局意识。应该是不破坏大局的情况下,尽量付出,尽量帮助。儿女情长、兄弟情义,量力而行。对我而言,做不了大义,但也不会盲目小义。

3、礼"礼者,所以行谨敬,亦所以生惰慢———反礼也"

礼包括了一切制度,有礼、有规矩,在公家或私人的行为上,是比较好,但是相反地,制度、规矩,行久了,太多了,会出大毛病,会使人偷懒、逃避。严格照礼的规矩,我们这样站,这样做都不对的,讲话、走路、站、坐、穿衣,生活上一点一滴,都要小心谨慎,着实麻烦。因为处处要人守礼,要人讲节义,这是令人痛苦的事情。

因此,礼要讲,但不必苛刻做作的讲礼,也不要过分的讲礼。讲礼要分场合、时段。

4、乐"乐者,所以和情志,亦所以生淫放———反乐也"

乐包括文化艺术,乃至歌舞音乐等。我们看历史,一个国家富强了,文化鼎盛,艺术发达到最高的时候,也就是这个国家、民族、社会最堕落的时候,乐也有反的一面。"养失而泰,乐失而淫,礼失而彩"。民生太舒泰了,社会就堕落了,文化精神丧失了,表面好听好看的东西却特别多。

人也一样,正如很多人功成名就之后,一时忘乎所以,生于忧患,却死于安乐。

5、名"名者,所以正尊卑,亦所以生矜篡———反名也"

名是很好的,给人以名誉,是好事,如现在的表扬好人好事,公司里表扬员工的突出表现,绝对没有错,但是也会使人生矜篡的念头。当看到秦始皇气派威风的车服时,汉高祖心里面就起了"大丈夫当如是乎"的念头,项羽更直截了当起了"取而代之"的念头。

我们在看到他人有所成就,或比自己先成功时,或暂时过的比我们好的时候,如果自己心急败坏,那就肯定不会赶上他们,相反,沉下心来,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方能追赶上。

6、法"法者,所以齐众异,亦所以乖名分"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法律越严密,犯法的人越多,有的人要做坏事之前,先去找法令的漏洞做根据,做出来的坏事就会变成合法的。

7、刑赏"刑者,所以威不服,亦所以生凌暴———反刑也;赏者,所以劝忠能,亦所以生鄙争———反赏也"

刑是杀人或拘留人,但是执行的人,会滥用刑法来欺负别人,有时好人也会受到刑法惩罚的痛苦;奖励,得奖的人欲没得奖的人,常常会争功、争赏,而争得很鄙俗。

8、学识"圣人其作书也,以领理百事,愚者以不忘,智者以记事,及其衰也,为奸伪,以解有罪而杀不辜———反书也"

文字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有知识,使笨的人思想能够开发,不要忘记过去的错误,聪明的人知识学问高了以后,能够懂事。可是相反的,等到知识越广博,作奸犯科,作假的本事也越来越大,懂了文字,有了知识之后,犯法的也许就是这些人,而且有理论,讲得出道理,有罪的人他可以说成无罪。这还是说明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9、尚贤"其上贤也,以平教化,正狱讼,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泽施于下,万人怀德。至于衰也,朋党比周,各推其与,废公趋私,外内相举,奸人在位,贤者隐处———反贤也"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泽施于下,万人怀德。但若朋党比周,各推其与,只以小圈子利益为主,则就蒙蔽了领导人。同一政见的人会互相包庇,每人都推荐自己信任的朋友,拉自己关系,结果就废公趋私,变成了一个大私的集团。

10、夫士有五反,有势奠贵不以爱人行义理,而反以暴傲。———反贵也

家富厚,不以振穷救不足,而反以侈靡无度,———反富也

资勇悍,不以卫上攻城,而反以侵凌私斗。———反勇也

心智慧,不以端计数,而反以事奸饰非。———反智慧也

貌美好,不以统朝莅人,而反以蛊女从欲。———反貌也

贵、富、勇、智、貌,如果自己具备了这些中的一个,没有做到行义理、振穷、卫上攻城、端计数、统朝莅人,相反的,暴傲、侈靡、侵凌私斗、事奸饰非、蛊女从欲,就会走向另一个方向,违背了贵、富、勇、智、貌本该有的形象。

但是,每个人真要处在这样的一个位置,恐怕很多事情也是自己无法控制的了,比如自己心态的变化,自己已经变了,却还不知道。这是很正常的情况,所以,随时保持自我检讨的心事很重要的。而且,要深信,真正做到了贵、富、勇、智、貌,那就会到达一个新的层次。

11、太公曰:明罚则人畏惧,人畏惧则变故出———反明罚也;明察则人扰,人扰则人徙,人徙则不安其处,易以成变———反明察也。

明罚,管理的太严,动不动就罚,大家就都怕了,但不要以为怕就能吓住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所以说,过分的罚,就会乱;明察,凡事都对人看的很清楚,调查的很清楚,这就使人感到被扰乱、受干涉,为了避免干涉,就逃避迁走了,不安其处,也容易形成社会变乱。

罚和察本来都是好事,只是做过头了,就物极必反。其实生活中,比如对于朋友、亲人的一些过失,或是性格上的缺陷,大可不必去计较,因为每个人要去细细的观察,都会有问题的,这也就是不要过分的察,不要过分的罚。

12、晏子曰: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妻专其父,谓嫉妒———反忠孝也。

臣子忠于其君,子孝于其父,本无可厚非,但是,忠孝不是简单的你要忠孝于君、父。真正的忠孝,是要顾忌大局的忠孝。如果家长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特别的孝,其他的人就会被比下去了,这样可能就会造成他人的误解,孝心也就不是真正的孝心了。

13、韩子曰:儒者也文乱法,侠者以武犯禁———反文武也。

知识分子,读书人学问又好,又会写文章,文章写多了,思想也多了,能言善道,很会辩论,于是以文学知识扰乱了法令,讲侠义的人,动辄老子拳头最大,用武勇把事情摆平了,所以重武侠的人,专门破坏了法令。儒者以文乱法,究其原因,是修养不够,就是做人的道理没有把握好,以至于昏了头脑。侠者,武功本来是自保和强身健体的,但有武之后却要去挑战法令,就违反了武的本意,也是修养不够所致。

14、子路拯溺而受牛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也。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由此观之,廉有所在而不可公行。———反廉也。

人应该廉洁,不苟取,一点都不要,这是对的,当然,不可以提倡贪污,但有时候,像子贡的不受金于府,也不可以公然做出来,不然就会收到廉而过洁的反效果。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