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学习强国答案 > 互联网+党建”工作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互联网+党建”工作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1-28 12:49:47 影响了: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发展突飞猛进。互联网凭借其信息来源广、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等优势,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和传播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同时也为党建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和平台,拓展了党建工作的渠道和手段,为党建工作进入新的领域带来了大好机遇。如何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党建工作,将传统的工作方法与新的管理模式有机结合并创新发展。这是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和新要求。

一、根据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围绕新疆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结合实际谈谈“互联网+”党员管理、教育、服务、活动等方面有哪些具体实例、特色和做法?如何发挥互联网在党建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对本地或外地的经验进行归纳提炼总结。

(一)利用互联网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党建网站的宣传教育功能,大力宣传党的政策理论,阐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一是开设党建网站。主页设计由若干板块构成,内容涵盖“工作动态、干部工作、基层党建、人才工作、党员之窗、远程教育等,及时更新当前组织工作动态和每周远程教育的节目单,做好网民意见的征集,广泛宣传当地党建工作。二是搭建信息群发平台。建立乡镇场组织委员、县直部门党建干事、网络宣传信息员手机号码信息库,与通讯部门联系,利用信息群发平台,结合当前党建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及时编发政策宣讲、上级精神、通知通报和舆情引导等方面信息。三是建立交流互动阵地。借助微博、微信、qq等交流工具,实现了党员在线管理、在线教育、在线交流。例如,建立起包括“xx党建组织员qq群、xx党建信息员qq群等、xx组工qq群等,采取单位+姓名的实名制管理,通过共享模块下载上级文件和学习资料、在线交流解答业务咨询、互动谈话共同探讨问题,搭建起了党务工作者相互学习交流、共享经验成果、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新平台。同时,在qq群收集到“如何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意见建议50余条,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由“单边灌输”向互动交流的转变。再比如,注册“xx零距离”官方微信号,要求全县所有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加“关注”,每日发布县内重大活动动态,及时组织党员晒学习心得和共享工作生活学习体会。四是搭建教育培训平台。依托覆盖各乡镇场村队、社区的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通过每周一主题、每月一循环、每季一汇总、每年一评比,确保学用活动扎实有序开展,不仅丰富了广大农村党员的生活,也提高了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

(二)利用互联网搭建便民服务平台。按照“平台共管、资源共建、信息共享”的思路,将多个平台予以整合,集数据交换、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处理为一体,实现一个平台,多系统共用;
一员登陆,多系统工作;
一个主平台发布、多个子平台共享的模式。在便民服务上,按照“立足实际、着眼实用、注重实效”的原则,围绕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创新服务模式。一是建立“三屏互动”便民服务系统。通过利用广电网、通信网和数据网等网络系统,建立集信息发布、交流反馈、安全预警于一体,设通知公示、?、、信息、农技视频等若干板块和若干栏目,通过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实现对信息的三屏同看、三屏通信的集成系统。打开电视,能实时收到本地各类通知公告等服务信息;
打开电脑,可通过网上留言提交意见、建议;
打开手机,接收系统以短信形式发送的重要通知、资讯。此外,在便民服务信息系统上开通电视购物、网上购物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的网点就能购买到放心食品、放心农资,享有放心消费服务。整合多部门资源,通过充分利用各自的基层网点,把服务延伸到农村、社区,群众既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平台在网上办理补贴领取、刷卡购物、水电缴费等业务。也可以借助手机客户端,接收、浏览各领域各类通知公告、新近发生的事件、急需了解的如新农合缴费时间等信息。二是建立“十户联防”报警系统和应急响应机制。如遇到紧急突发事件,只要按一下手机求救键或电视遥控器上预先设定好的设定键,其他九个联防户的手机和电视屏幕上就都会出现求救信号反求救人信息。此外,借助该系统,谁家有事,只需通过手机、电视,就能通知全村、社区。三是建立事务处理信息平台。依托互联网,将党务、政务进行电子化处理,基层党组织工作人员可通过电脑、手机客户端实时处理各项事务,在农村,将党务、村务、财务、政务、服务等情况在信息平台上公布。对于村民最关心如村集体收入收支账目、村干部工资、救济救灾物资发放明细也一一公布,让群众心里有本明白账,将永不淋湿的“公开墙”竖在了千家万户。在社区,制发社区“一网一牌一栏”分级公示目录,通过门户网站、电子公示显示屏、公示牌(栏),定期公示社区党务、居务、财务相关信息,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建立网上审批平台。在农村,运用村务协理模式,推行打包代办服务。将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三农”事项的审批权下放到乡镇。同时,依托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立起村级综合服务站,把乡镇便民服务大厅的职能延伸到村,并将户口迁移、结婚证办理、新农合报销等若干项事务的办理流程在便民信息系统平台上公布。在社区,实行党务、居务、服务“三务”分离,组建社区民生服务站,将社区承担的各项政府职能和社会事务从社区居委会剥离出来,承担政府延伸到社区的各项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协助社区居委会办理居氏申办的各项事务,实现多种事项一站式服务。建立办理流程清单,推动以“部门为中心”的审批流程向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流程转变,实现“村级受理一村级审核一县(镇)级审批一档案移交一证件领取”等规范的审批流程,建立群众诉求全时段上传、即时流转和督办解决的运作机制,确保群众办事不出村,实现了“多让数据网上走,少让群众路上跑”的便民服务目标。

二、目前,各地在开展“互联网+党建”方面存在哪些具体问题?

(一)网络管理的制度规范有待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是新生事物,对其管理的制度化程度相对较低,相应的一些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目前,我国已出台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等有关文件,出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尚存在不完善之处,有些规定还不清晰。如知情权与隐私权、党务政务公开与党政机密的保护、社会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等,尚缺乏明确界定,一旦出现问题,难以处理和解决,由此可能导致互联网上的无序状态得不到有效解决,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受到抑制。因乏明确界定,一旦出现问题,难以处理和解决,由此可能导致互联网上的无序状态得不到有效解决,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受到抑制。因此,进一步从法律层面规范网上行为,是促进党的建设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进而产生积极效应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工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组织工作涉及的面很广,在推进信息化纵向、横向延伸上做得还不到位。如,党员信息库管理工作在信息技术运用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提升,确保工作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面对党建工作多元化的现状,在运用信息化技术时,并未有机联系结合各项工作,造成横向的工作节点比较少。

(三)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领导干部对运用互联网开展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缺乏足够认识。互联网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正在深刻地改变社会生活环境,影响着执政党与国家、社会、民众关系的运转模式,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难以估量。但一些领导干部只看到互联网给党的建设带来的困扰与问题,却没有意识到互联网给党的建设带来的有利因素,对运用网络开展党的建设持怀疑、不屑的态度,不懂网,不学网,不用网;
有些领导干部对一些网络信息动辄采取“躲、堵、压”的做法,甚至对发帖者进行追踪报复,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还有些领导干部片面地认为网络不过是群众娱乐消遣的工具,而忽略了互联网正在对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乃至生活方式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文化宣传阵地。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对党建组织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看不准、看不透、看不远,分配到党建上的投入却相当有限,导致党建工作信息化受到一定限制。

(四)党建网站的实际功能发挥不足。近些年来,各地组织部门大都建立了党建网站,网民可以上网浏览党建信息,了解党务知识,阅读党建理论研究文章,进入论坛探讨有关党的建设问题。但与其他一些网站相比,党建网站的实际功能发挥尚不充分,突出表现在点击率还不高,对网民的吸引力还不强。从内容上看,大部分党建网站主要依附于平面媒体,把有关文字和图片简单发布,全面深入地发布评论、图片、视频、动画信息以及部门重要档案数据资料偏少;
从栏目设计上看,偏重于宣传性,而轻视学习性与交互性,有形式意义,少实用价值;
从管理上看,缺少懂党建的网络专业技术人员,对党建相关信息不能作出及时反应,网页内容更新缓慢。有的党建网站虽然开通了部长信箱、党员论坛等意见收集渠道,但并未作出及时答复,党员干部群众行使监督权的在线平台基本处于休眠状态。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党建网站实际功能的发挥。

(五)基层党组织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水平相对低下。基层党组织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是延伸党组织工作触角、拓展党组织服务领域的支撑平台,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前提和基础。但由于受思想认识、科技素质及财力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基层党组织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相对滞后,对于改革开放中党员流动性增强等带来的党员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还是习惯于沿着原有的思路去解决,而在组织关系转接、活动证发放、党费缴纳等方面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明显欠缺;
一些基层党组织所拥有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也因制作和播放的内容与实际不相切合,学用脱节,导致作用发挥有限。

(六)党员能力不太适应。就党员构成来看,农牧民党员所占比例较大,这其中部分党员,特别是农村党员、中老年党员对网络的了解较少,个别的甚至从未接触过计算机、接触过网络,他们学网用网的能力很低;
由于没有任何基础,即使开展网络技术培训,也很难让他们学会网络的使用和管理。

三、坚持问题导向,在思想认识、政策、互联网技术层面、信息技术基础建设,人员队伍、工作体制机制方面应采取什么措施,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来探讨如何推动“互联网+党建”工作的常态化?

(一)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互联网对于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1.充分认识互联网给党建工作提供了新机遇。目前,我党的党员数量已达到8000多万,这对加强党建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为搞好党建工作提供了新机遇。一是为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互联网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方式。可以把互联网作为开展思想宣传、学习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的重要阵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这些方面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扩大覆盖面,提高时效性,增强辐射力。二是拓宽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互联网的发展拓宽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有效利用这一渠道,可以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更多地倾听到群众呼声和意见、了解到群众愿望和要求,从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是有利于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当前,互联网正在成为日益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网络舆论监督正在成为一种有效的监督形式。利用互联网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有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

2.充分认识互联网给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互联网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征,使其传播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难辨。这容易对党员的思想认识产生负面影响,给党建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散布各种“西化”、“分化”言论,各种观点、思潮在网上传播,一些错误、腐朽、落后的东西借机沉渣泛起,造成了思想舆论领域错综复杂的局面。而一些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党员在各种信息面前失去方向、轻信盲从,甚至出现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淡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意识滋长等问题。因此,如何趋利避害,利用互联网搞好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作风建设,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执政意识、党员意识、责任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始终保持先进性,成为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3.增强运用互联网开展党的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凭借其开放、平等、全球共享、信息量

巨大和传播快等优势,已成为一种革命性力量,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权力以及政府治理等各方面,无不受到互联网的渗透与影响,政党组织的生存和运行环境随之而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现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发展要素,网络化的信息技术,理应成为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认清和把握这一大势,尽快掌握网络知识,增强网络素养,牢牢掌握网络时代的话语权、主导权,提高网络建党、问政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研究互联网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认识其已经和将要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带来的影响,趋利避害,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来推动政治生态和执政环境的改善,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应对,促进党的建设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确保党的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加强领导,从战略全局谋划和推进“大党建网”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开展党的建设,需要从战略上将互联网纳入党的建设范畴中总体考量,整体推进。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建立起不少党建网站,但因内容的重复性、信息的分散性,使网站建设成本居高,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根据当前实际,从“大党建”概念出发,可以整合党建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各种分散的资源,建立起贯通省区、市、县委组织部门,链接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大型国企和组织人事部门的“大党建网”,形成覆盖全党的统一的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在这个网络系统中,各个网站各有职责、各有所长,同时通过有效链接又可以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为此,需要建立专门的网站建设组织领导体系,负责指导和规范党建网络的建设。同时,要遵循互联网建设规律,科学设计网站内容,满足党的建设需要。一是网站应具有理论性、知识性,要建立党建理论和党建知识的资料库、数据库;
二是网站应具有现实性,要反映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党建的工作动态和实践经验;
三是网站应具有应用性,要有效承载对党的政治理论进行宣传教育、对党员和党组织进行管理、对党内事务进行监督的功能;
四是网站应具有互动性,要反映党员和群众的意愿,促进党员、群众对党内和社会政治生活的有效参与。可开设“热点问题论坛”等,引导人们采用“留言版”、“网上聊天”等形式,发表意见,交流信息,实现信息的无障碍传递,形成上下互通、统一推进实施的“网络党建”体系。

(三)探索规律,充分运用网络手段发挥网络党建的积极作用。互联网具有信息传播及时、高效、低成本、难以阻抗等特点,但网络上的信息传播又常常带有个人感情色彩,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互联网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运用互联网开展党建时,要尽力避开可能引发的问题,充分发挥其优势,弥补传统党建工作之不足。如,可借助网络不受时空限制、开放、快捷的优势,建设党内教育平台,向各地党员传送一流专家学者的思想理论教育内容,及时澄清网上不符合事实或是非不分的观点,有效帮助党员、干部提高思想免疫力;
建设党内组织管理平台,对党员进行网上登记,开展网上交流,过网上组织生活。通过建立“网上党支部”、“支部之家”等形式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使流动党员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网上开展组织生活、进行学习交流;
建设党内政治生活平台,设立网上党的建设新闻发言人,在不涉密的情况下,定期公布党内重大事务、重要决策部署及重大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回复党员的询问和质询;
搭建党内交流平台,打造网上党员之家、干部之家,针对党内重大问题,开展网上问卷调查、网上匿名投票等方式,为党员群众提供表达诉求通道;
建设党内监督平台,利用互联网推进党务公开,使领导干部认真对待网上投诉、质疑和批评,接受群众全方位、多层次、连续性的监督,回应党员群众对干部工作的关切增强透明度,进而提高干部选用的公信力。设立举报信箱、“反腐倡廉网络信息中心”、“纪检监察信访”实名id,拓宽党员、群众的监督渠道,安排专人分析和鉴别网络举报信息,受理和处理网络信访,限期作出受理反馈,保证网络监督应有的力度和质量。

(四)完善法律法规,为网络党建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提供法律支持。党务活动关乎党政部门和国家利益,鉴于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及不确定性,把党务活动置于互联网上,亟需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和保障。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电子党务的法律规范主要分散在计算机法、电信法、互联网法、电子签名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中,电子党务的特性不突出,有法律真空地带。为此,应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制定统一的电子党务法,以及与之配套的信息公开法、信息安全法、网络监督法、远程教育法、电子投票法、电子信息个人隐私保护法等,形成独立、完善的的电子党务法律体系,使网络党建工作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健康有序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党建的优势。

(五)培养人才,建设一支精通网络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党建工作要跟上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从目前来看,我们不乏熟知党务工作的人才,也不乏熟知网络的人才,但缺乏二者兼有的复合型人才。党建网络的建设与发展,亟需一大批掌握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党务工作者。为此,一要加强信息网络传播基础知识教育,搞好在职党务人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教育,使他们能够熟练地驾驭网络传媒;
二要努力培养一批精通网络技术的党务工作者,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电子党务建设人才队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