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三篇】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草船借箭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三篇】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草船借箭

发布时间:2018-11-12 04:35:58 影响了:
教案网权威发布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三篇,更多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教案三篇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

【导语】《三国演义》是俺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胜利,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大范文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
  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谁能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给大家介绍一下课文的背景? 生:《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讲的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当时魏国刚刚打败蜀国,又派兵进攻吴国。于是,蜀、吴两国联手抵抗曹操。 师:文中一共有几个人物,谁能帮大家理顺一下人物关系? 生:课文中有四个人物,曹操是魏国的首领,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而周瑜是吴国的都督,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 师:周瑜见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这才引出了这个故事。
  二、 新课
  过渡:同学们,你觉得这个故事精彩吗?(精彩)是呀,文学作品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作者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而每个人物的塑造又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这节课,我们要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让这些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跃然纸上的。
  (一) 赏析重点段(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作者使用什么方法描写人物的。(人物对话)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人物对话。(课件出示对话,隐去旁白)现在同桌一组,分角色读一下对话,边读边想:你所扮演的这个角色,再说这句话时,心里会想什么,脸上是什么表情?读完后同桌把意见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揣摩人物心理,并启发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在每句对话前加上提示语) 师:大家都很聪明,能根据对话走进人物内心,下面我们加上提示语,再来读一下课文。(课件出示加有提示语的课文,分角色朗读,学生互评。) 师: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觉得周瑜、诸葛亮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谈对周瑜和诸葛亮的初步认识)但仅仅根据这一段的文字,我们还不能透彻的了解人物特点,下文中,还有一些人物的语言描写,找出来读一读,看你对人物有什么更深的认识。
  (二)感悟
  1、指名读一读描写周瑜的语言,总结出周瑜的性格特点是阴险狡诈。(板书:阴险狡诈)学生朗读。 2、再说说诸葛亮的语言。 (1)指名读,课件出示第一个句子,从中你有什么感悟。(诸葛亮心中早有了周密的计划,胸有成竹)你从鲁肃的言行中感知他是怎样的人?(板书:忠厚老实) (2)还有那处写了诸葛亮的语言?指名读第二句话。(课件出示)老师发现,诸葛亮是笑着说的,我觉得挺有意思,前面都是诸葛亮说,为什么这个地方要加个“笑”字呢?来,我们先齐读一遍。(齐读)你们觉得诸葛亮在笑谁,笑什么? 汇报: 生(1):在笑曹操,是一种嘲笑。师:你说的真好,你来读一读,读出对曹操的嘲笑。 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看出来的? (学生在下文中找到曹操的语言描写,并体会到他的谨慎多疑。)(板书:谨慎多疑) 生(2):在笑鲁肃,是一种友善的笑。你来读一读。 生(3):在笑周瑜,是一种胜利的笑。你来读一读。读出诸葛亮的自信。 小结:你看,诸葛亮说得多准呀,他说曹操不赶出来兵,他真不敢出兵,说三天取箭,果然三天带着鲁肃来取箭。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真是太神了!用周瑜的话说,诸葛亮真是——(学生一起说: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
  (三)草船借箭成功的条件 同学们,诸葛亮他神机妙算,都算准了什么呢? 生:他算准曹操不敢出兵、算准周瑜要加害他、算准鲁肃不能出卖他。 师:也就是说诸葛亮他算准了人,这也是“识人心”(板书:识人心)但仅仅如此,草船借箭就能成功吗?他还算准了什么? 生:三天后有大雾。师:这是他知天文。(板书:知天文) 生:回来时顺风顺水。师:这是他晓地理。(板书:晓地理) 总结:是呀,诸葛亮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草船借箭才会成功。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诸葛亮?(有勇有谋、才智过人等) 三、 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还领略了古典名著的风采。其实,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达400人,那里的故事也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老师希望课下,大家能以“走进三国”为主题,完成本周的积累,并把你积累到的知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19、草船借箭
  周瑜----阴险狡诈 诸葛亮----神机妙算 (识人心 知地理 晓天气) 曹操----谨慎多疑
  鲁肃----忠厚老实
  【课后反思】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组教材的安排,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活动,为学生打开学习名著的大门,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所以教学目标我就确定在“通过对人物对话的研读,感受名著中性格鲜活的人物特点,通过分角色朗读,走进名著中精彩纷呈的故事。”教学时,针对高年级的阅读水平和训练重点,我主要引导孩子通过研读人物语言来体会人物特点,再通过课后的延伸,达到让学生爱上名著的目的。虽然课堂还有许多遗憾,比如指导朗读还是不算到位,时空没掌握好等,但是,从学生那积极地参与教学上,从课后孩子们赛读名著故事上,我看到了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我觉得,一节课成功与否,关键看孩子们从课堂上收获到了什么,在老师的引领下受到了那些熏陶,掌握了什么能力。只要孩子们在那短短的40分钟里参与了,收获了,就不失败。 语文课堂就是充满遗憾的课堂,没有遗憾,又怎么有我们不断完善教学的动力呢!在这一次次的反思中,我们会走向成熟。
篇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3、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2、教师准备:
  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调动积累:
  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⑴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⑵学生交流。
  ⑶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
  4、交流、对话: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⑴品读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角色换位,对比体会: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么想的?
  角色扮读。
  ⑵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如,第二自然段的“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
  第四自然段的“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个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
  第七自然段的“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5、小组自学交流“诸葛亮懂地利”的情节。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⑴默读课文,圈画相关的句子或重点词语。
  ⑵交流体会。
  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第六自然段的“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第八自然段的“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本句中“逼近”一词尤其能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曹操必能识破秘密;理由二:距离曹军水寨远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积不大。“度”的把握全在智慧。
  三、课外延伸
  1、阅读《三国演义》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点品读“诸葛亮识人心”的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欣赏名著,品读经典
  1、谈话:
  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特别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的同学说,诸葛亮通晓天文,有的说他懂得地利,还有的说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知人心”。的确,课文精彩描述“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如果老师让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展现自己才华的学习方式来欣赏、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知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
  2、学生片刻沉思后汇报,老师梳理、概括出以下几种学习方式:
  ⑴读:有感情地朗读。
  ⑵说: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声有色地说一说。
  ⑶演:邀请几个同学或者老师,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⑷评:评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
  ⑸写:根据看过的电视剧,展开想象,扩充、编写“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场景。
  3、学生讨论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可以个体学习,也可以合作学习。
  4、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式、学习策略。例:
  ⑴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如果选择的是“有感情朗读”这种学习方式,请按照自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朗读,以求达到声情并茂、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效果。
  ⑵说:采用“说一说”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你准备怎样说?
  交流要点:
  ①主要的情节和内容要讲清楚。
  ②可以对故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创造,特别是第二自然段的对话,要加上一些生动的提示语和有趣的细节等。
  ③语言要自然、流畅。不同人物的语言,要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④说话时态度大方,要注意“听众”的反应,能用目光和手势与他们进行交流。
  ⑶演:如果选择“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帝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该怎样演呢?
  交流要点:
  ①要编好“剧本”。把课文内容改为“剧本”,有些语言要适当改变。
  ②选择好“演员”,分配好“角色”。
  ③各自熟悉“台词”。
  ④准备好简单的“道具”。
  ⑤注意:一可以演具体片断:比如,第二自然段的“对话交锋”;第七自然段的“饮酒取乐”;二可以串演整篇课文内容。
  5、请同学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学习伙伴,欣赏名著,品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
  6、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由欣赏、品读: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知人心进行汇报,教师参与、互动。
  以第七自然段为例──“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针对这个片段,如果是采用表演探究的学习策略的同学,教学情境可以这样创设:
  师:“《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演演看,诸葛亮他这时怎么‘笑’?”
  (可能是:诸葛亮向北岸望了望,从鼻孔里轻轻哼了一声:“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对曹操轻蔑的嘲笑。)
  (可以是:诸葛亮面对南岸,仰天大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对战胜周瑜后,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
  (可以是:诸葛亮看着眼前的船只,听着擂鼓、呐喊声,微微一笑,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自豪、自信的笑。)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朗读把“笑”的不同内涵读出来。
  二、营造“对话”,塑造人格
  1、同学们能不能用恰当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上台板书)
  2、用关联词说话训练:
  提供几组关联词:
  因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虽然……但是、一……就。
  谈话:老师提供几组关联词,同学们尽量多地选用这几组关联词,结合刚才你们概括出来的表示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把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的前因后果介绍完整。
  3、汇编诗歌,体味经典:
  师:把故事编成了文字:
  草船借箭,不寻常,
  要论成败,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
  孔明先生,巧应对。
  妙算天文,雾漫天,
  通晓地利,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计成,
  箭如雨下,满载归。
  神机妙算,诸葛亮,
  世世代代,美名扬。
  喜欢的同学读一读,也可以背诵下来。
  三、链接名著,拓展文本
  请同学们自由畅谈读《三国演义》的原著后的体会,如“空城计”;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
  四、作业超市
  1、接龙复述故事。
  2、把文本演绎成课本剧。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督等14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2、认知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需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实质意义。
  3、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同学认知到诸葛亮“借”箭胜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同学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知诸葛亮借箭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1、查找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国演义》人物资料。
  2、准备《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影视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三国演义》是俺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胜利,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今天俺们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
  2、揭题、读题。
  3、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4、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回答问题。
  (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
  2、俺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草船借箭的过程:迫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
  一(1、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1段:
  什么叫“妒忌”?
  (对才干、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身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中俺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⑴ 指名2同学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
  大家听2个同学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⑵ 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让俺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学习第一轮对话:
  ⑴ 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
  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⑵ 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
  交流: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俺的陷阱。”
  生:“你一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俺意”……
  ⑶ 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
  4、学习第二轮对话:
  ⑴ 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考虑周瑜的心理活动: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
  (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
  ⑵ 同桌一起像刚才一样讨论周瑜的心理活动:
  交流:“俺用公事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
  ⑴ 分四组讨论~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里军令状、白酒招待。
  ⑵ 讨论、交流:
  6、小结,俺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从每一次对话中,俺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
  ⑴ 考虑: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
  ⑵ 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默读1~2节,考虑这些问题。
  ① (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② 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四、小结
  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俺们初读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了四段。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诸葛亮,用10天造十万枝箭的命令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就造十万枝箭。
  2、第一段中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全文第一句。)指名回答。
  师:课文开头就点明了原因,齐读此句。
  3、课文二—四段中也有一处直接写出了诸葛亮有才干,快速默读二—四段,找出这句话。(全文末尾一句。)
  二、学习二~四段
  1、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什么关系?指名2人对读。(首尾呼应。)
  师生配合(师首句,生尾句)读,体会首尾呼应。
  2、理解词语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
  问:用词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释?
  出示: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战略。
  3、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神机妙算的呢?
  4、默读课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
  交流出示小黑板:
  ⑴ 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枝箭。
  ⑵ 不能让周都督知道,否则俺的计划就完了。
  ⑶ 鲁肃……回来见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⑷ 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诺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⑸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⑹ 俺们只管饮酒取乐,夭亮了就回去。
  三、学习“知周瑜”
  1、默读小黑板上第⑵句,用“假如……就……”的句子来表达句子的意思。
  2、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
  ⑴ 指名读第三节。
  ⑵ 口头完成填空。
  因为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干会从中阻挠,所以诸葛亮要鲁肃不要告诉周瑜这件事。
  两人一组讨论填空、交流。齐读。
  板书:
  知周瑜心
  3、诸葛亮要鲁肃办什么事?指名读句:“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⑴ 比较句子:
  ① 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② 希望你借给俺一些船,“每只船上要有军士与许多草把子。
  问:两句句子有什么区别?用哪句好?为什么?
  (第一句用了具体数字,写出了诸葛亮对船的具体要求。用第一句好,表示了诸葛壳对计划早已心中有数。)
  ⑵ 齐读此句:
  师:这排的一千多个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生)“草船”。
  四、学习“知鲁肃”
  1、诸葛亮要鲁肃别把这事告诉周瑜,结果怎样?
  齐读小黑板上第⑶句。
  2、理解这句句子:
  ⑴ “显然”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实与所说或所料想的相符。)
  ⑵ “事实”是什么?“所说或所料”又是谁所料的什么?用上“果然”有什么作用?
  (事实是鲁肃没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诸葛让鲁肃不要提此事。)
  问:相符合吗?(符合)用上“果然”表示事实与诸葛亮所预料完全相符。
  ⑶ 齐读句子体会。
  3、师介绍:
  鲁肃是东吴的一员大将,他为人忠实、守信,正因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诉周瑜。用上“果然”一词也表示了诸葛亮──板:知鲁肃人
  4、到现在,借箭的计划已有条不紊地准备就绪。齐读第二段体会。
  五、学习“识天象”
  1、师:(指小黑板上⑴⑷句)。
  2、指名读6~7自然段,说说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时候动身?
  板书:
  四更时候,因为这时候江上大雾弥漫。
  ⑴ 板:大雾弥漫。
  ⑵ 这时候江上大多弥漫到了什么程度?(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3、有了这样的大雾会有什么结果呢?与借箭又有什么关系?
  ⑴ 出示: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所以……
  ⑵ 先默读6、7节,然后四人一组讨论用多种方法来补充完整句子。
  (所以选择第三天四更动身。所以把船靠近曹军水寨。所以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所以曹军才不派兵出来。)
  4、显然,大雾弥漫这一气候的变化正是借箭胜利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也是诸葛亮选择第三天四更时分动身的原因。
  ⑴ 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决定这一时间动身的?(三天前立军令状时。)为什么?
  ⑵ 早在三天前,诸葛亮就预测到三天后有一场漫天大雾,这要归功于他识天象,了解天气变化情况。板书:识天象
  ⑶ 齐读小黑板上第⑴、⑷句,体会诸葛亮识天象的神机妙算。
  5、正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在天还没亮时,把船靠近曹军水寨,并怎样布船?引读书中有关句子。(船头超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⑴ 看示意图1。(显示出船头朝西,船尾朝东。)
  这样布船的目的是什么?(准备受箭)
  ⑵ 引读,可这样布船,船队离曹太近了,鲁肃不由惊讶他说:(引)“……”,可诸葛亮却笑着说:(引)“……”。
  第三课时
  一、温故
  二、继续学习2~4局部
  学习“知曹操”:
  1、这是诸葛亮的预料,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引读──(曹操在营寨里……箭好像下雨一样。)
  2、“虚实”是指什么?
  (“虚”与“实”是一对反义词,“虚实”表示内部的实际情况。)
  3、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虚实?(用波浪线划出诸葛亮一方的内部实际情况。)
  “20只船……排在船上的两边。”(第四自然段)
  4、这样少的战士,船上又没有什么武器,曹操丝毫不用害怕,可他为什么不敢派兵?口头完成填空。
  出示:
  曹操之所以不敢轻易出动,是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是他人还也许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绝不会派兵的,因为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
  板书:
  知曹操性
  5、这时曹操是怎么做的,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
  指名一人读曹操的句子,大家齐读写诸葛亮的句子,配合读第8节。
  6、看示意图2: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师:这时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是为什么?(一边受满了箭,让另一边再来受箭。)现在你能说说这个“妙”,妙在何处吗?
  学习“晓地利”:
  1、过渡:当曹军一万多个弓弩手,一齐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时,诸葛亮和鲁肃正在船中饮酒取乐。因为诸葛亮这样说──(引)小黑板上第6句。
  2、天亮了,诸葛亮的船队是怎么回去的呢?默读第9节,找出一个词来概括。
  板:顺风顺水。
  3、第三次出示图片投影1:
  ⑴ 根据“顺风顺水”这个词再次默读第9节,想想水往哪个方向流,当时的风向又是怎样的?(请同学在示意图上用箭头表示。)→
  ⑵ 师介绍:长江江水正是由西向东流,正是趁着顺风顺水的时刻,二十条船像飞一样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来不及了。
  ⑶ 诸葛亮能利用顺风顺水的条件是巧合吗?这表示了诸葛亮知晓地理的优势,并能利用它。
  板书:
  晓地利
  4、齐读第9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
  2、结合课文说感受。
  四、朗读全文(分组朗读)考虑概括各段段意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考虑
  1、全文用什么形式来到划人物的性格?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而诸葛亮呢?
  2、引导归纳中心,理解诸葛亮借箭胜利的原因。(有胆有识,神机妙算。)
  六、完成课后练习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