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班主任工作中关于问题学生转化的几点思考】班主任怎样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
 

【班主任工作中关于问题学生转化的几点思考】班主任怎样教育和转化问题学生

发布时间:2019-04-04 04:53:56 影响了: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在总结自己和其他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学习的一些思考,形成此文,与同仁商榷。  一、什么是“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转化目标是什么
  有两点必须明确:所谓问题学生,绝不是指成绩差的学生;绝不是指所有言行不合乎社会规范、不合乎社会习俗的学生。考察问题学生应以“社会期望”为参照。所谓“社会期望”指的是有利于一个社会的合理秩序的维护及其进步的那些期望。
  具体到我国,针对未成年人而言,比较理想化的社会期望应该是指以下四个方面:①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远大的抱负;③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和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④有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有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有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问题学生的转化目标可分为递进的三个层次的内容:①对社会无害的人;②对社会有用的人;③能为社会作出较多贡献的人。在转化工作中,第一个层次是我们必须达到的目标,第二、第三个层次是我们要为之努力,但不要求一定达到的目标。分析前述理想化的社会期望的四个要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就是问题学生转化任务的底线,是转化工作必须达到的目标。
  二、问题学生转化的方法
  必须改变我们评价学生的标准。基础教育的重心是培养合格公民而非社会精英。笔者以为,一个品行良好的学生,即使他不爱学习,也是好学生;反之,一个品行败坏的学生,即使学科成绩十分优秀,也是一个问题学生。要能容忍问题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不认真,重点关注他们做人的品行。学生到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做人,假如一个学生养成了一种对社会无害的品行,他就是一名合格的学生,将来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如果我们按这样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如果按这样的标准来定义我们的转化工作,问题学生的改变是不是要容易得多呢?
  必须改变我们的评价方法,要多一些形成性评价,少一些总结性评价。“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不要老是只记得学生“总体看来仍然问题多多”的那个形象,要细心体察学生一点一滴的变化,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
  问题学生都能转化吗?有一句话很时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作为一个理想,笔者觉得每位教师都可以朝这个目标努力,但如果把这句话作为教育学的真理,笔者以为相当不可信。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发展生态学创始人布朗芬布伦纳指出,影响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因素来自于社会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再成功的教师也绝不可能完全左右学生的成长轨迹。但是,教师通过努力,使每一个转化对象在朝向符合社会期望的方向上都能有所进步;使大部分转化对象成为至少是对社会无害的人,这应该是可以做到的。要实现这个目标,在转化工作中就必须注意尽量化解家庭和社会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怡情益智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开展丰富而生动的“道德实践”,从而转移问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高尚情操,改变他们的行为。
  三、问题学生转化工作中的师生关系
  在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中,教师的角色扮演必须遵循下述原则:平等交流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空洞的说教者;耐心的倾听者而不是粗暴的命令者;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
  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合作、交流的关系——这是素质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但是在实践中,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顽固地植根于我们的潜意识里;外在赋予而不是内在获得的对学生的权威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爆发出来。问题学生通常来自不平等的生活环境,他们对平等更敏感,他们对尊重更渴望。我不能想象一个不能跟学生平等相待的班主任能有效完成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问题学生之所以“有问题”,通常不是因为他们对这个社会有多大的仇恨,以致要故意与这个社会作对——即便有些问题学生是如此,也必然能找到社会加诸在他们身上的原因。所以,在转化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获得学生的信任,让他们把内心世界袒露出来,认真倾听,努力去理解,包容他们不同于常人的一些想法,充分肯定其中合理的成分,语气缓和地、有理有据地驳斥他们的错误想法。强权可以使问题学生暂时隐藏“问题”行为,但绝不可能使之改变。他们暂时隐忍,但一旦离开这个环境,就会更大地爆发出来,从而对自己、社会造成更大危害。
  我想,每一个教师都会认同这样一个说法:如果我们赢得了学生的爱,让他们服从,让他们改变,就会变得容易很多。但关键是怎样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爱呢?其实,教师要赢得学生的爱并不太难。只要我们真心爱每一个学生,只要我们与学生平等相待,只要我们愿意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诉说——不要总是粗暴地下命令、随意打断他们、说一些空洞的大道理,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赢得绝大多数甚至是每一个学生的爱。
  有的班主任有另外一种倾向:为了赢得学生的爱而对他们无原则的放纵——甚至对学生持谄媚的态度。这比对学生严苛更有害。过去,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用高压和过分严厉的惩罚来逼迫学生获取学科学习的高分,这无疑是错误的;但现在,在素质教育的呼声中,一些教师不能分辨“惩罚”与“体罚”的区别,从而无原则地放弃了惩罚这一教育手段,这同样是错误的。难以设想,一个在学生中毫无威信的教师,能让学生真心按他的要求去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应该“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思想道德教育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未成年人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行为。”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证明,青少年的认知和行为经常会产生背离。适当的、讲究方式的惩罚有助于(有时甚至是非常有效)不良青少年改变其问题行为。如果说对学生真心的爱是赢得学生对教师的“爱”的法宝的话,那么适当的惩罚则是获得学生对教师的“畏”的法宝。没有爱,无以使学生信赖,没有“畏”,无以维护必要的原则。既爱而畏,就获得了“敬”,有了“敬”,就能建立起在学生中的威信,这是问题学生转化工作的前提。
  准确定位问题学生,以学生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合理期望为转化工作的目标,对问题学生爱而不放纵、严而不苛求;我们就能把绝大多数问题学生培养成未来合格的公民,甚至能把其中的许多人,培养成能为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与学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1—69.
  [2]章荣庆,吕福松,陈树发,等.教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79—180.
  [3]谢利民.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56—367.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Z].中发〔2004〕8号.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桃源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