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会诊“结构性减税”】结构性减税
 

【会诊“结构性减税”】结构性减税

发布时间:2019-06-20 04:13:41 影响了:

  中国今年二季度GDP增长只有7.6%,经济增速近三年来首次跌至8%以下。在经济增长乏力,企业活力不足的严峻形势下,各界希望政府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的呼吁声声急切。  今年以来,官方也在多个场合多次表态,要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以稳增长。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是雷声大雨点小。
  结构性减税,即“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目的是为达到特定目标,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削减税负水平,有别于此前的大规模减税。
  结构性减税的概念,最初在1998年左右由理论界提出,当时叫做“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而正式采用“结构性减税”的提法,是在十年后的2008年。为应对当时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实行结构性减税。
  2008年以来,中国已推出诸如增值税全面转型、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多项减税政策,也推出了资源税改革、房产税改革等部分增税政策,有增有减结构性减税的步伐一直在向前迈进。
  然而今年以来,结构性减税距离人们的期待似乎相差较远。细数减税政策,多为零敲碎打。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尚属动作较大,其他诸如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免征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印花税、延长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税优惠政策等,减税效果不甚明显。
  反观增税政策,则令人唏嘘。从今年开始,在持续多年征收全国性教育费附加的基础上,全国又统一开征了地方教育费附加。税率在此前3%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个百分点,增税规模至少在几百亿元之多。与此同时,各地税务部门加强征管深挖“潜力”,有些地方无视经济发展现状,片面追求年初确定的高指标任务,令企业叫苦不迭。
  按照常理,既然称之为结构性减税,它就隐含着一种原则,即在一定时期之内减税与增税的效应互抵之后,最终应该表现为减税。而从目前来看,纳税人强烈期待的结构性减税,极有可能演化为事实上的结构性增税,税负不降反增。
  带着这种忧虑,《财经》记者采访了国内财税界的四位前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试图把脉结构性减税,并从中找到出路。
  这四位人士包括:许善达,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贾康,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解人;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解人;刘桓,国务院参事、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
  四位人士认为,在当前的经济情势下,应当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出台力度更大的减税措施,为企业减负,为经济助力。
  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自8月1日起至年底,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等十个省市。营改增试点是被各界寄予较大希望的减税政策,不过据专家测算,此次扩围的减税规模也只有几百亿元。
  大力度减税之失
  《财经》:中国经济增长近三年来首次“破八”,二季度增长仅为7.6%。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是不是已经到了必须出台更大力度减税政策,以稳定增长的时候?
  许善达:结构性减税的力度,我认为从前几年开始就不够。按照宏观调控的规律,财税政策应该对宏观经济周期进行负反馈调节。
  截至目前,中国GDP增速连续下降的时间已经很长,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一直在强调结构性减税,但有关方面对经济下滑的惯性估计不足,所推行政策的减税力度太小。我认为起码从三个月到半年之前就应该大力度减税,目前已然滞后的情况下再推出减税政策,力度只能比过去更为明显才行。
  高培勇: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2012年中国经济仍将在震荡中前行。震荡前行潜含着两个意思,一是说中国经济发展进程当中免不了震荡,二是说目前遇到的问题依然是2008年以来危机的延续,并非是另外一次危机的开始,换句话说,它是复苏过程中的震荡。在这种背景条件下,要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不过,今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与以往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不宜再用大规模扩大投资的方式启动经济,因为我们要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保持平衡。
  第二,扩大政府支出以改善民生为主,而不是其他。在这种背景下安排1.07万亿元的财政赤字,就应当主要用于结构性减税。因为大家很明白,这笔赤字不是用于增加支出,就是用于减少税收,如果增加支出不能主要用于投资,而且主要是用于改善民生的话,那么它不是个大数,因为用于人身上的钱和用于投资的钱永远不在一个层次上。
  由此,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就已经可以断定今年经济财政政策如果真的要发挥作用的话,它就是以结构性减税作为主要内容。而在目前推行积极财政政策,显然是要以结构性减税作为主要载体。
  相对于以往,留给我们实现稳增长的政策空间已经变窄。结构性减税能否落到实处,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这一轮宏观经济调控的成败。
  刘桓:中国结构性减税的说法提了很长时间,“十二五”期间也要贯彻这个精神,但迄今为止结构性减税还没有太大动作。
  
  《财经》:今年以来也推行了不少减税措施,比如包括营改增试点、降低部分进口商品关税、落实去年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等,但广大纳税人感受到的总体减税效应不足,对此如何评价?
  许善达:目前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减税规模最多只有百亿元数量级,远没有达到千亿元。上海营改增一年也只有100亿万的减税规模,个体户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从5000元提高到2万元,减税也只有两三百亿元。我认为至少要减税3000亿元到5000亿元,才能真正发挥减税的效果。推出减税政策首先方向要明确,然后力度要足够。目前的减税政策方向是对的,但减税规模太小。很多小企业经营非常困难,减税太少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贾康:近年我国结合宏观经济调控与社会发展,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措施,如企业所得税两税并轨、增值税转型、停征利息税、降低股市交易印花税、提高个人所得税中工薪收入起征点及改进税率设计,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等,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与当前经济调控以及延伸到中长期的进一步推进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相比较,结构性减税仍有加大力度、做足文章的明显必要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