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高校师德长效机制执行情况【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与师德培养方式的创新】
 

高校师德长效机制执行情况【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与师德培养方式的创新】

发布时间:2019-06-27 04:00:14 影响了:

  摘 要: 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一项长期的工作,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高等教育部门和高校非常重视师德建设的创新,这是当前高校进行教育创新的基础工作。
  关键词: 高校师德建设 长效机制 培养方式 创新
  一、当前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师德,就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综合,包括教师的思想观念、精神品质和职业道德等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国家的繁荣昌盛关键在于教育;教育成功与否在于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高尚的师德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当前高校教师的师德在整体上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但是会出现一些教师德行失范现象,损害了高校教师的形象,在学生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一)缺乏奉献精神和爱心
  有些教师虽然认为教师行业是一个奉献型的职业,但是他们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尽职尽责耕耘,呕心沥血育人,他们对教学、科研活动投入时间精力少;对教学内容、效果缺乏探索与研究,讲课照本宣科,枯燥无味;缺乏创新精神。
  有些高校把师德教育只是停留在口头宣传上,高校不同程度上存在轻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自身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的完善,政治觉悟、理论水平、认识能力偏低。
  有些教师对学生缺乏责任感,不关心学生,很少注意和研究从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和感召学生。他们只是把教书作为一种手段,只教书不育人,缺乏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与学生互动交流少,很多学生表示课后与老师没有联系或极少联系,这反映出有些老师对育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全面关心学生成长不够。
  (二)缺乏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高等学校,教师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构建一支团结和谐,亲密合作,又能进行相互批评的教师群体,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可是现在有的高校教师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只注重个人发展,过分看重个人利益,不关心他人进步,甚至在教师之间时不时会出现打骂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给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也有教师因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工作情绪,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健康。
  (三)缺乏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在高校,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虚假和浮夸,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专业知识,但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应付教学,上课“夸夸其谈”,而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在科研上,有些老师不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但是为了完成学校的科研任务和自己职称的评审,不惜一切代价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甚至出现了代写论文、用钱购买科研成果等现象。以上都是忽略教风、师德建设的重要表现。这种现象的产生,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高校对师德建设重视不够。
  二、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
  师德长效机制指的是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师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和能否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师资、合格人才的问题。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提高其师德修养,是摆在高等院校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新时期,“高校要通过制定师德建设规划,把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和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形成适应高等学校改革发展需要的科学有效的师德长效机制”。[1]
  (一)强化师德教育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塑造人格的系统工程”。[2]在这一复杂的教育工作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坚持以政治理论、敬业精神、法律法规、学术道德、优秀师德楷模等为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使广大高校教师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不移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献身人民的教育事业。通过不断学习《教师法》、《高等教育法》,提高自身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完善自身的心理素质,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培养勤劳严谨、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治学态度,以及耐得寂寞、安贫乐教的优秀品质。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师德评价体系是评价教师绩效的一个重要内容。师德评价内容的设计以“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规律,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探求创新;热爱关心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基本内容。通过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遣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不能上岗,不能按时加薪。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师德水平的提高。
  (三)建立完善的师德激励机制
  师德机制应随着社会条件的发展与时俱进,体现师德的时代特征。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部门和学校领导应针对教师职业道德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不断提出新要求,完善新规范,制定实施、考核细则,要增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等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激励机制。我们在大力提倡“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道德的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重视和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对在教学、科研、育人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相反对于师德差又不改正或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教师,实行淘汰、待岗或转岗调离。总之,师德激励制度要与留人、用人、培养人的制度相结合,要将建立长效机制与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从尊重、理解、关心、支持教师入手,帮助教师解决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和心理健康的问题。
  三、高校师德培养方式创新
  高校师德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第二十三个教师节讲话中指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显示了师德培养方式要随着祖国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