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浅析不同时期人民大众对造型的心理认同:自我认同感始于什么时期
 

浅析不同时期人民大众对造型的心理认同:自我认同感始于什么时期

发布时间:2019-07-03 04:12:52 影响了:

  摘要:不论何种文化,它的形成必定是一个积淀的过程,而在这个文化积淀与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势必对当时的器物造型表现的形式美感和心理认同感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日常生活器具造型演变的梳理和总结,分析和阐述不同时期人民大众对器物造型的心理认同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器物造型;心理认同;文化;造型演变;
  人民大众对日常生活器具造型的心理认同演变
  1、图腾期:仅作为纹饰载体的器具造型
  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是新石器时代。在这一时期,造型主要是作为图腾纹饰的载体出现。远古先民由于缺乏对大自然的了解以及对图腾的崇拜,导致这一时期的器物造型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具制作基础而出现,这一时期对视知觉感知的强调形成了以纹饰为主的器具造型创造阶段。翻阅这一时期的器物资料,我们很容易发现,生活器具的造型相对比较单一,而纹饰相对来说比较丰富多彩。例如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造型统一为敞口大肚造型,而纹饰则不尽相同。又如马家窑文化时期的“舞蹈纹彩陶盆”,其纹饰以远古先民祈祷图案引人注目,而究其造型,倒远不及其表面纹饰那么具有文化象征意义。故而这一时期的器具造型在人民大众中的心理认同度很低,仅作为一件能使用的生活用品和纹饰的载体出现。
  2、贵族期:作为上层阶级权威的器物造型
  青铜器,作为贵族权威的象征器物出现,其造型威严、庄重。迎合了统治阶级显示权威的心理认同感。鼎的造型最具说服力,三脚鼎(或方鼎)给人以庄重稳当之感,象征统治者的基业稳固,不可动摇。坚实的造型配合狞厉的纹饰(饕餮纹)给人服从感和顺从感。这和当时的奴隶统治文化相符合,但是这一时期大众的心理认同仅仅指小部分人的政治认同感,器具造型不能真正的体现大众的心理认同。
  3、磨合期:介于象征和实用之间的器具造型
  到君主专制时期,日常器具造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它一方面要兼顾王室和地主阶级身份的象征,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能力的提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加强,器具造型还需要体现生活的实用性,更好的服务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如汉代的长信宫灯,既很好的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文化内涵,又非常实用。在君主专制的长河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创作发明的成功案例。如唐代的铜镜、宋代的瓷器、明清的圈椅等。这些器具造型多反映儒家的思想文化内涵,但又开始逐渐强调实用功能,人民大众对器具造型的心理认同由单纯的象征开始向实用方向发展。
  4、实用期:作为实用为主的现当代器物造型
  近现代器具造型在实用的前提下,注重造型美。实用作为造型好坏的主要评估因素逐渐被大多数人认同。最为突出的代表要数包豪斯学院。之所以包豪斯学院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与它所处的时代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它的设计理念符合了人民大众对造型的心理认同。再到后来的阿莱西公司的产品在中国走红,宜家家具在中国热销,都反映出大众对日常生活器具的造型心理认同的变化:越来越注重实用,功能主义突出。
  从人民大众对日常生活器具造型的心理认同演变我们不难发现,对造型的要求,从新石器时代的“无”,到君主专制时期的“有”,再到近现代的“无”,即从“无”到“有”再到“无”。接下来大众对造型的心理认同会怎样发展?人们日常生活器具的造型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结语
  人民大众对日常生活器具造型的心理认同将指引造型进入一个无限自由的时代器物造型折射出的是该时期占据社会各个领域资源的民众(物质生产资料和意识形态领域具有发言权)的一种心理认同感或者美学观念。仅以我国为例,从新时期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君主专制时期,乃至我们所处的现当代,器物的变化过程是伴随着器物使用者的心理认同感而生发的。伴随着传统美学观念的嬗变以及现代、后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我们所处时代的器物造型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肇始于20世纪初期的欧美风潮,我我国席卷翻腾了大半个世纪,后来由于政治的原因曾一度湮灭,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种风潮继续高涨并伴随着基因的变异。从之前现代主义的精英意识的自觉寻求以及去民族化、去地域化的发展模态到后现代主义解构意识的盛行以及对地域性、民族性认同的回归,展现的是一个合逻辑的去逻辑、有理性的反理性的二律背反世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无法挣脱这种不确定的状态,唯有站在他者的角度看这个世界,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合乎标准的,寻求标准本来就是一个失去意义的事情。也就是说在这个“文本之外无他物”(德里达语)的世界里,留给我们的仍旧是这个需要我们探索的丰富世界的丰富性。器物造型遭遇此种现代后现代语境很难说是一种劫难,相反这将会是一个无限自由的创造时期。
  参考文献:
  邱振亮.中国美术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凌继饶,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王方良.设计的意蕴[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康胜,男,1988年1月,西南交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 硕士研究生,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教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