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_以兴趣引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_以兴趣引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19-07-18 03:53:42 影响了: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抓住学生所喜欢的方面做文章,使学生按照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去做。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其才智用到该用的地方,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兴趣 主体性 创造性 拓展知识 简化难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6-0151-01
  
  新课程改革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可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怎样让学生的思维在一种有效的学习状态中积极主动地运转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开始寻找自己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上信息课的热情是高的,兴趣是浓的,可能是笔者没利用好这种热情,不是苦口婆心地劝导他们认真学,就是采用高压政策来强制结束他们自由运行的任务。总体来说,教学效率不高。笔者管得累,学生学得累。教学任务只能勉强完成。与其逆水行舟,不如顺水推舟。再说信息课大多是应用性知识,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有利于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一 从兴趣入手,衔接过渡,贯彻主体性教学原则
  兴趣是学习积极性形成的最大内驱力。因此,要掌握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选取典型材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
  比如,笔者在教学七年级信息技术“数据的处理与统计”一课时,其中有填充柄的使用这一知识点,笔者是这样处理的,也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对数据统计本身是不感兴趣的,枯燥乏味。为了让他们感兴趣,笔者专门在他们期中考试过后,以他们自己的成绩来说事。让他们自己统计自己的总分,为了知道自己的位置,还想继续统计其他同学的成绩。笔者先教他们用公式计算总分,让他们一个个去统计每个人的总分,在他们统计得实在着急或快失去兴趣时,笔者又教他们用函数来自动求和,这样比公式又快了些,并且再次提高了兴趣,不大一会儿,学生两种方法都学会了,然后笔者又提出一些新要求,即统计别班同学的总分,可是同样的方法循环用过一次就不起作用了,在他们统计得快失去信心时,笔者不失时机地教他们使用填充柄,一次性完成整张工作表统计。学生兴奋至极,纷纷说:老师原来还留一手,为什么不早些教我们呢?
  二 从兴趣入手,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每个学生都有广泛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因此,笔者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始终坚持从兴趣入手,设计问题,激发好奇心,培养求知欲。一是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建问题情境,预留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二是问题的设计注重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让每个同学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比如,新学年伊始,本人在机房上了七年级第一节信息技术课,针对师生、生生间陌生的现状,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每人找张纸写个人简介,我们相互认识一下,好吗?”此问一出,一片哗然。只听到大家都在说:“我们都是空手来的,没有纸和笔,怎么办?”笔者提出:“不是有计算机吗?到电脑里找吧,看谁先找到。”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像都在向对方提问“电脑里能有纸?”。笔者什么也不再说,但又好像什么都说了,这下学生来兴趣了。很多学生开始在电脑里努力找纸和笔。笔者通过电子教室发现有不少学生真找到了纸和笔。于是就大力表扬他们,但是没有推广他们的经验,因为方法不唯一,一旦传开了,其他方法也就不会诞生了。过了一段时间,笔者发现多数学生在鼓励下都找到地方写字了。有的是用“记事本”,有的是用“写字板”,有的是用“Word”,还有的打开的是“Excel”或是Windows XP自带的绘图软件中的文字工具……真是五花八门,想也想不到的软件,学生都能找出来写字。不管他们在什么上写,会不会保存,会不会提交作业,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对“纸”和“笔”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了,思维发散性得到扩展,创造性得到提高,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三 从兴趣入手,拓展知识,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活动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要通过增加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实践内容要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感兴趣的,有意义的题材;活动形式、实践内容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因此,笔者在范例教学后,总是结合知识点和学生的兴趣点开展有意义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能力。
  例如,学习过站点的建立、网页制作后,笔者就引导学生结合新沂市政府宣传的旅游景点“一山一水一古镇”制作网站,建立首页和三个二级链接网页。学生在进行这些创作的过程就是自由创作的过程,在这一创造性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必然得到提高。
  四 从兴趣入手,简化难点,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成绩
  新课程理念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要从教师教转向学生学,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学习的愉悦感。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英文大小写切换和Office窗口工具栏的操作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最初的羁绊。于是就从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入手,每台学生机设置大小写都有的开机密码;Word、Excel、Powerpoint窗口只设置菜单栏,其余工具栏全部关闭掉,让学生每节课自己从“视图”→“工具栏”中调用“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并拖拽到自己方便使用的位置。
  此外,初三信息技术考查中选择题是失分最多的项目。因为学生的兴趣点全集中到操作题上。针对这一点,笔者就运用测验法把需要学生注意和掌握的理论知识及操作知识出成几道选择题,帮助学生梳理、留意、及时掌握知识点。对于这样的做法,个人觉得效果不错,花了三五分钟时间,可是学生不仅有了实践操作的基础,还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实践和理论齐头并进。
  总之,笔者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对学生的要求为标准,研究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文化基础,寻找他们接受知识的兴趣结合点和最佳时机。遵循新课程标准的“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是快乐的、主动的,是一个充实和提高的过程。
  〔责任编辑:庞远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