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隋唐五代时期鄂尔多斯高原行政区划沿革】鄂尔多斯行政区划图
 

【隋唐五代时期鄂尔多斯高原行政区划沿革】鄂尔多斯行政区划图

发布时间:2019-07-18 09:22:53 影响了:

第34卷第4期

No.4V01.34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ofNingxiaTeachersUniversity(SocialScience)

2013年8月

Aug.2013

隋唐五代时期鄂尔多斯高原行政区划沿革

保宏彪

(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重要转折期,先后经历了“州一郡一县三级制”、“州

(郡)一县二级制”、“府(都、道、方镇)一州一县三级制”的演变。作为地方行政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区划

的调整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活动密切相关,所以作为河套、关中地区重要屏障的鄂尔多斯高原的行政区划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持续变化的边疆形势需要,真实反映了地方行政制度由二级制向三级制的演进过程。

关键词:隋唐五代;鄂尔多斯高原;行政区划;三级制;都督府中图分类号:K24收稿日期:2013

0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331(2013)04—0052—1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鄂尔多斯高原历史地理研究”(11&ZD097)。

作者简介:保宏彪(1984一),男,宁夏银川人,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隋唐史、西夏史研究。

众所周知,国家行政区划要分为若干层次以实现运转,每一层次都有一定的管理幅度,层次级

隋代继承了北周的地方行政制度,沿用总管

府。总管府的前身为“都督诸州诸军事”,是由东汉临时差遣性质的军职逐步发展而来的具有固定区域与职责的督理军务的准行政区。“魏晋以来,州刺史带将军号掌管军国,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都督一州或数州军事的体制。这两个系统相互结

合,形成了都督府制度,即由都督兼任主要州的刺史,此外,都督的幕僚在多数情况下也兼任管下的州刺史或是郡太守。都督府系统的官吏被称为府

数是地方组织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层次和幅度之间存在反比例关系,层次级数越多,则每个层次的管理幅度越小,反之亦然。管理层次越多,上下阻碍越远,政令不易贯彻,下情不易上达,中央政

府也就难以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中央集权要求尽量少的层级,但由于受到管理幅度的限制,层级也不能随意减少。周振鹤先生指出,地方行政制度变迁的核心是政区与政府管理层级的变化,这

官,属于州系统的则称为州官。都督府制度通过这两个系统的官僚体系构成了遍及全国的军事集团”④。在西晋以来都督对刺史领导权定型固化的

基础上,总管完全统管辖区内诸州军政与民事,使

一变化集中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间此消彼

长的过程Ll_(嘲’。

魏晋南北朝近五百年的长期分裂与对峙,造成了国家行政管理层级与幅度之间的严重失控,

刺史成为其下属,几乎剥夺了其处理当地民事的

权力②。所以,总管府是一种兼管军民的地方集权体制,是有效管理广阔疆域内众多州郡而实施的

侨置郡县与广设州郡使地方行政制度呈现出“州一郡一县三级制”。“境土屡分,或一郡一县,

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离合,千回百改,巧历不

算,寻校推求,未易精悉。”[2](¨02引这种极端混乱状态是南北朝政府中央权力衰败的象征,中央政府

对地方政权已经失控,地方权力也近乎

①[日]谷川道雄著,李济沧译:《隋唐帝国形成史论》,上海占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315页。参谷川道雄《魏晋南北朝贵族政治与东亚世界的

形成——从都督诸州诸军事制度来考察》,《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政

治法制篇》,华东师范大学H{版社2008年版,第50一63页。

②《唐代都督府研究》,西安地图出版社2005年版,第29—32页。

解体㈨吲。

・52・

一项重要举措‘3]㈣叭。所以,隋初的地方行政体系

为“(府)州一郡一县三级制”。但是,机构叠床架

屋、政令执行不力、官员数量庞大的矛盾仍很突出,对行政管理与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

九牧”的反常现象,杨尚希建议隋文帝“存要去闲,并小为大”[4](P253),对国家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虽然北魏和北齐也曾多次省并州郡,但由于“州一郡一县三级制”本身存在弊端且接近崩溃,所以必

须彻底改革地方行政制度。于是,隋文帝在开皇三年“罢天下诸郡”[4j㈣∽,减少了一个管理层级,

使行政管理重回“(府)州一县二级制”轨道。此

后,隋炀帝“改州为郡”也只是在此范围内进行。

唐初在继承隋代总管府制度的同时,因疆域面积和管理幅度空前广大,为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监管而不得不设置专属监察区——“道”,从而

催生了“府(道)”这一管理层级。武德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后,又在广设方镇与安史之乱的持续影响下将“道”与“方镇”这两个具有行政区划

性质的管理层级合为一体,发展成为“府(道、方镇)一州一县三级制”,直至北宋再次改革地方行政制度为止。可见,隋唐五代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府)州一郡一县三级制”、“州(郡)一县二级制”、“府(都、道、方镇)一州一县三级制”

的持续变化,其中还贯穿着总管府和都督府这两个具有行政区划性质的管理层级的出现。因此,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重要转

折期。

对于隋唐五代时期的鄂尔多斯高原来说,其

作为河套、关中地区重要屏障,行政区划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持续变化的边疆形势的需要也经历了这一纷繁复杂的演进过程。为客观全面地反映

这一历史史实,现按照隋代、唐代前期、唐代后期和五代四个时间段,以“府(都、道、方镇)一州一县

三级制”为载体,系统论述这一时期鄂尔多斯地区地方行政区划沿革。

一、隋代鄂尔多斯地区行政区划

沿革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在北周28个总管府的基

础上进行了增设。截止仁寿四年(604),除京畿地

区外,共设立了35个总管府①。其中,在鄂尔多斯

地区设置了夏州、灵州、云州与丰州4个总管府‘5:‘脚“¨。大业元年,隋炀帝“废诸州总管

府”L4¨眦’,析置为夏、绥、盐、灵、丰、胜6州。大业

三年“改州为郡”后,这6州被改置为朔方、盐川、

灵武、五原和榆林5郡。朔方郡的治所位于今陕西省靖边县白城子,辖区包括北魏夏州的一部分

和北齐弘化郡,相当于今内蒙古乌审旗及其以南长城一带帕j。盐川郡的治所位于今陕西省定边县

东南,因其北面有大片盐池而得名,辖区为北魏大

兴郡和西魏五原郡,包括今内蒙古伊克昭盟西南

部和陕西、宁夏邻近地区帕J。灵武郡的治所位于

今宁夏灵武市西南,辖区包括今宁夏北部、中部和

鄂尔多斯黄河段东侧狭长地带M。。五原郡的治所位于今内蒙古杭锦旗北黄河南岸,因境内有龙游

原、乞地千原、青领原、可岚贞原和横槽原五个宽阔平坦的台地而得名口儿聊’,辖区包括河套西部和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MJ。榆林郡的治所位于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十二连城,辖区包括今伊克昭盟东北部和土默川西南地区∞j。

l。隋文帝时期(1)夏州总管府

夏州是隋朝防范突厥南侵的重要屏障,战略

地位十分重要。夏州总管府治夏州(今陕西省靖边县白城子),统辖夏、银、绥3州¨o(p59)。开皇三年前,夏州管辖岩绿、宁朔、长泽、长州、山鹿和新图6县。隋文帝对夏州总管府高度重视,不断调

整行政区划以强化管理。首先,在沿袭北周旧制

基础上适度裁撤。开皇三年裁撤了一批郡县‘4]∽125”,岩绿县估计就在此时被废。其次,有选择地保留相关行政建制。宁朔县自后周创设后一直保持不变,长泽县和长州分别由西魏阐熙郡与北魏大安郡改名而来,直到大业年问也没有变化。

开皇三年废除朔方郡后,山鹿县和新图县同时废

止,并入长泽县。因此,开皇三年后的夏州管辖岩

绿、宁朔和长泽3县。银州治儒林县(今陕西省横山县党岔古城),下辖儒林、真乡、开光、抚宁4县。

绥州的治所设在上县(今陕西省绥德县),下辖上

①《唐代都督府研究》,西安地图}}{版社2005年版,第34—36页。

・53・

县、吉万、安宁、绥德、大斌、延福、银城、城平、开疆9县‘5j‘眄叭。

(2)灵州总管府

灵州西依贺兰山,东跨黄河,幅员数百里。这里既是漠北和中原的重要交通孔道,又是塞外与关陇的命脉所在。隋朝对其高度重视,特设灵州总管府,治灵州城(今宁夏吴忠市古城湾村),下辖

灵州和盐州。灵州治回乐县(今宁夏吴忠市古城湾村),管辖回乐、弘静、怀远、灵武、鸣沙、丰安6县。盐州治五原县(今陕西省定边县沙场子古城),仅辖五原1县。灵州在鄂尔多斯地区管辖怀远和灵武2县。怀远县设置于后周时期,不久附设怀远郡,管辖鄂托克前旗西部地区。开皇三年,

怀远郡与怀远县皆废。灵武县的治所位于今黄河东岸陶乐镇一带,管辖今鄂托克前旗和乌海市大

部。原为北周建安郡,其后又设置历城郡,不久被废。开皇三年建安郡被废后,改为建安县。开皇十八年,建安县改名广闰县。仁寿元年晋王杨广

被立为太子后,广闰县因避讳而改称灵武县。盐州位于鄂尔多斯地域南缘,下辖五原县。“以其北

有盐池,又改为盐州,隋大业三年为盐川郡。”。7]㈣8’五原县是盐川郡治所,沿袭自北魏大兴郡,西魏先后改称五原郡和大兴郡,开皇i年废郡,保留五原县建制。

(3)丰州总管府

丰州处于隋与突厥对峙的最前线,其行政建

置深受两国关系影响。开皇年间,隋代在此设置了九原、永丰和安化3县。开皇五年,突厥沙钵略“请将部落度漠南,寄居白道川内”[4J∽186引。隋文帝允其内徙后设置丰州,下辖九原与永丰2县。

永丰县是将北魏永丰镇“改镇为县”的结果,这是隋朝巩固北部边疆和监管南迁突厥的重要举措。开皇十一年,增设安化县,治所位于丰州城东南黄

河之滨。同时,乌梁素海和乌加河之间的大同城也归丰州管辖。6J。开皇十九年,“染干因晟奏,雍

虞闾作攻具,欲打大同城。”【41‘H330’因此,文帝时期的丰州辖九原、永丰和安化3县,兼管大同城。仁寿元年,设丰州总管府,治丰州城(今内蒙古五原县南城南村)。

(4)榆关总管府

胜州位于阴山垭口冲要,两接河套和关陇,南

・54・

连晋北和关中,是中原汉族与漠北游牧民族交通融会之地,为隋朝防御突厥的主要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隋初在此设有榆关总管府,下辖胜州,

管榆林、富昌、金河(阳寿)、油云4县。榆关位于隋代榆林县东南四十里黄河之滨,《元和郡县图志》称为榆林关№_珧¨’,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北、黄河西岸城坡村。开皇三年二月突厥寇

边,隋朝在此“城榆关”4”181¨。为拱卫榆关,开皇三年设立阳寿县和油云县,阳寿县十八年更名

为金河县。在《隋书・赵仲卿传》中有开皇十八年

“督役筑金河、定襄二城,以居启民”的记载,此“金河城”可能就是阳寿县改名后增筑的金河县城。

开皇五年,在榆关设置云州,榆关总管府因而改称云州总管府。开皇七年增设榆林县,开皇十年增设富昌县。榆关总管府起初只管辖云州,开皇二

十年增领胜州。“二十年,割云州之榆林、富吕、金河三县,置胜州,立嘉名也。”一∽109’开皇二十年,云州总管府的治所移往大利城(今内蒙古和林格

尔县北土城子古城),榆关改隶胜州,同时废除油云县和金河县。仁寿二年,复置金河县,兼管榆

林关。

2.隋炀帝时期

大业元年,隋炀帝废除了总管府制度,夏、灵、丰、榆关4总管府被撤,保留夏、绥、银、胜、灵、盐、丰7O,i、I。同年,撤销银州。大业三年“改州为郡”后,夏、绥、胜、灵、盐、丰6州被改置为朔方、雕阴、榆林、灵武、盐川和五原6郡。

朔方郡治岩绿县,辖岩绿、宁朔、长泽3县。银州被废除后,其所辖儒林、真乡、开光、抚宁4县划归绥州。大业元年,绥州更名为上州。大业三年更名雕阴郡,治上县,辖上县、吉万、安宁、绥德、大斌、延福、银城、城平、开疆9县。榆林郡,治榆林县,辖榆林、富昌和金河3县。五原郡,治九原县,辖九原、永丰、安化3县。灵武郡,洽灵州,辖

回乐、弘静、怀远、灵武、呜沙和丰安6县。盐川

郡,治五原县,辖五原1县。据《读史方舆纪要》推

论,大业后期还曾增设自池县【8’。《隋书・地理

志》的行政建制基本以大业五年为准,此后的情况都未收录。白池县应与唐代白池县较近,“南至州九十里,以地近白池’7f7]¨㈨。

表l

隋仁寿四年鄂尔多斯地区总管府政区简表①

岩绿,西魏置弘化郡。开皇初废,大业初置朔方郡。

北魏置夏州

岩绿、宁朔,后周置。长泽.西魏置阐熙郡。朔方郡

后周置夏州总管府宁朔、

11673

又有后魏大安郡,及置长州。

大业初,总管府废

长泽

开皇三年郡废,又废山鹿、新国县入焉。大业三年州废。

开皇五年置丰州

九原、五原郡

f二寿元年置总管府永丰、螂九原,开皇五年置。大业初置郡。3O

永丰,开皇五年置。大业元年,府废

安化

安化,开皇十一年置

榆林,开皇七年置。大业初置郡。

榆林、

富昌,开皇十年置。

榆林郡

开皇二十年置胜州

富昌、拼30

金河,开皇三年置,日阳寿,及置油云县,

金河

又置榆关总管。五年改称云州总管。

十八年改阳寿日金河,二十年云州移,二县俱废。f■寿二年又置金河县.带关。

后魏置灵州

怀远,后周置,仍立怀远郡。开皇==三年郡废。

灵武郡

后周置灵州总管府怀远、×埏

灵武,后周置,日建安,后又置历城郡,寻废。大业元年,府废

灵武

删开皇三年郡废,十八年改建安为广闰。f_=寿元年改名灵武。

五原,后魏置郡,日大兴。

盐川郡

鲁銎凳翌翥:::H’

五原

揣63

西魏改为五原,后又为大兴。开皇初郡废,大业初置盐川郡。

①本文大部分政区简表都来自艾冲所著《公元7—9世纪鄂尔多斯高原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演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②隋代对户口与人丁统计高度重视,通过“三长制”、“大索貌阅’’与“输籍定样”等形式清查户口,扩大剥削与劳役的对象。大规模清查户口共有两次,《隋书・地理志》所录就是大业五年第二次统计人口后所保留的数字。对于鄂尔多斯地区而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不在这些人口数字之中。

③因为朔方郡还管辖长城以南部分地区,所以这些地区的人口数量应予以扣除。盂广耀在《隋朝鄂尔多斯的设置和人口》一文中粗略估计,朔方郡所辖鄂尔多斯地区约有一万户数,51700人。考虑到这里的生态环境及与突厥杂处的实际情况,户数与人数应与此差距不大。

・55・

二、唐前期鄂尔多斯地区行政建制及其演变

唐初鉴于隋因削弱地方力量而导致灭亡的教训,恢复了总管府建制,将全国划分为“府一州一县”三个管理层级,前两者是中央对地方实施有效管理的高层政区。“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又置都督府以治之。”[9i(P959)武德七年,唐高祖改总管府为都督府,规定管理十州以上者为上都督府,不满十州者为都督府¨oI∽1411’。都督府继

承了总管府“长官兼任治所州刺史”的特

征㈦‘附’,以控制“缘边及紧要之地”‘12]㈣3㈨。

关于唐代地方行政体系,传统观点认为高层政区层面存在州(郡)、县两级或州(府)、县两级①。前者将都督府排除在外,后者则将其视为与

州同级的地方机构。纵观唐代地方行政制度,都督府是其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只是州

县两级之外的部分或特制而已[13]‘嗍’。“唐代前

期的都督,虽对属州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权,但原则上与刺史同为最高地方长官,被纳入地方行政体制之内。……它是一级正式的地方行政机

构。”L14]唐朝于武德元年确立总管府为统管若干州级政区的军政机关,其管区就是地方高级行政区划。武德七年改称都督府,属性依旧沿承不改。

各都督府都督均兼任驻在州刺史,但这并不表示它就等同于州级政区,而只是表明都督府政区的独特之处’15

1。所以,“在天宝十五年(载)以前,都

督府建制始终是唐帝国的高级行政区划。”¨6|贞观元年,唐太宗“始命并省,又因山川便利,分天下

为十道”19‘I(P959)。于是,“道”这一级监察区逐步发

展成为行政区划。因此,本文认为唐代实行“(都、道)一州一县三级制”。

唐朝高度重视作为长安北边门户的鄂尔多斯地区,视其为北方边疆战略重地,武德元年就设立总管府,共有灵、夏、胜、丰4府。武德七年,总管府改为都督府,仍为4都督府。为巩固北部边防,又在鄂尔多斯地区增设若干州县。贞观元年划分

“十道”后,鄂尔多斯地区归关内道管辖。贞观二

年平定梁师都后,设置绥州,统领5县。开元九年,唐玄宗镇压六胡州康待宾叛乱后增设麟州,下辖3县。同时设置朔方节度使,“领单于大都护

.56.

府,夏、盐、绥、银、丰、胜六州,定远、丰安二军,东、

中、西三受降城。”[9儿H761’于是,朔方节度使逐步取代关内道成为新的行政区划。开元二十六年从江淮和河南迁回被流放的康待宾叛乱民众后,又增

设宥州(治今额托克前旗城川),下辖2县。乾元元年(758),在古盛乐城(今托克托县北)设置振

武节度使,“领镇北大都护府、麟、胜二州。”[9]∽17㈤升夏州为夏绥节度使,统管鄂尔多斯地区。广德二年,“罢河中、振武节度,以所管七州隶朔方。”[9]∽176引中和二年(882),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因助唐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获封定难节度使,

管辖夏、宥2州。

1.唐前期鄂尔多斯地区四都督府(1)灵州都督府

灵州都督府,治灵州回乐县(今宁夏吴忠市西古城湾村),下辖灵、盐、丰3州。灵州是鄂尔多斯地区西南部军政要地,所以灵州都督府是规格最高的大都督府,其东部黄河沿岸属鄂尔多斯地域

范畴,内有回乐、灵武和怀远3县。灵武县位于今宁夏灵武市西南,属隋代旧制。怀远县也是沿袭

隋代,位于今宁夏银川市东南黄河西岸。武德六年废除丰州后,将其所辖九原和永丰2县并入怀

远县,该地有红桃、武平和河池三处盐池p](聊¨。武德二年,在鸣沙县设置西会州②。武德四年,在回乐县境设置回州,同时将武德四年析置的丰安县划归其管辖(治今宁夏中卫西)。武德七年,改灵州总管府为灵州都督府,下辖灵、盐、丰、西会、

回5州。其中,盐州因陷于梁师都而寄治于灵州城内。贞观元年(627),撤销盐州和五原县。贞观

二年平定梁师都后,在旧治城复置。贞观十三年废除回州,省并丰安县。

同时,由于靠近漠北游牧民族,灵州都督府还

管辖若干羁縻州县。贞观二十年,漠北铁勒诸部归附,唐朝在灵州都督府设置皋兰、高丽和祁连3

①白钢主编、俞鹿年著:《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五卷《隋唐五代》,人

民}n版社1996年版,第240—241页j参周振鹤著:《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42—46页。

②艾冲在《公元7—9世纪鄂尔多斯高原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演变研究》中认为“西会州”有误,应为“会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67页:据《元和郡县图志》与两《唐书・地理志》相关记载,本文认为“西会州”无误:西魏在此设置会州,后周废除,于鸣沙置会州,隋大业i年废。武德二年置西会州,领会宁、乌兰两县。参见孙长龙《关于唐代会州的儿个问题》,《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个铁勒羁縻州进行安置,永徽元年废除。咸亨三年,在鸣沙县(今宁夏中卫市东)置羁縻安乐州,安置诺曷钵与弘化公主所率吐谷浑部落。调露元年,在灵、夏2府南境设置鲁、丽、塞、含、依、契6

个军镇:经略军,治六胡州北侧故榆多勒城(今内蒙古鄂托克旗水泉故城);丰安军,治灵州西南黄河北(今宁夏中卫市东);定远军,治灵州北偏东二

百里黄河西(今宁夏银川北);天德军,治丰州东北(今内蒙古乌梁素海南缘坝头古城)。

盐州属下都督府,“本盐川郡。唐初没梁师

州,史称“六胡州”,属灵州都督府。由唐朝派员充

任刺史,管理昭武九姓胡人,实行流官制度。长安

四年,“六胡州”合并为匡、长2州。神龙三年,增

置羁縻兰池都督府,辖匡、长2州,以原六胡州属民分置6县。开元初,“复置东皋兰、燕然、燕山、鸡出、鸡鹿、烛龙等六州,并寄灵州界,属灵州都督

都”川㈣7¨。武德元年侨置于灵州,贞观元年收复

后废除盐州,所属各县隶属灵州。贞观二年平定梁师都后复置,天宝元年更名五原郡,下辖五原和白池2县。五原县有乌池、白池、细项池、瓦窑池

府。”¨2J∽。4。5’这是为安置铁勒民众所设置的羁縻州,《旧唐书・地理志》称其为“突厥九姓部落所处”是错误的。灵州都督兼任朔方节度使,统率四

盐。自池县本名兴宁县,贞观元年与盐州一同被废,次年复置,景龙三年更名’钆㈣乃’。

表4灵炼都督府管区简表

(2)夏州都督府

二年废州后并人朔方县。贞观五年复置宁朔县,划归夏州管辖。此后,宁朔县在长安二年省并,开

元九年复置,此后又经历了一次裁撤与设置[9](一7们。

绥州位于鄂尔多斯地区南部,其设置与隋末

夏州都督府包括夏州都督府和绥州都督府两

部分,以及具有羁縻性质的长州都督府、化州都督府、{;占州都督府。贞观二年,唐朝平定割据夏州的梁师都后设置夏州都督府,治夏州朔方县(今陕西省靖边县白城子),辖夏、绥、银3州。起初还管辖南夏州(治宁朔县,今陕西省横山县南),贞观二年被废。

割据夏州的梁师都密切相关。“梁师都,夏州朔方人也。代为本郡豪族,仕隋鹰扬郎将。大业末,罢归。属盗贼群起,师都阴结徒党数十人,杀郡丞唐宗,据郡反。自称大丞相,北连突厥。隋将张世隆击之,反为所败。师都因遣兵略定雕阴、弘化、延

安等郡。于是僭即皇帝位,称梁国,建元为永隆。突厥始毕可汗遗以狼头纛,号为大度毗伽可汗。师都乃引突厥居河南之地,攻破盐川郡。”[12.㈣280’

夏州是鄂尔多斯地区军政要地,位于今陕西

省靖边县白城子。贞观二年平定梁师都后,设置夏州都督府。由于属于中都督府,所以夏州没有领州,只辖朔方、德静和宁朔3县。朔方县就是隋代岩绿县,贞观三年更名一“哪¨。德静县贞观七年隶属于北开州,八年改名化州,十三年废除后降

格为县。宁朔县是武德六年设置的南夏州,贞观

梁师都依靠突厥在隋末乱世中割据夏州,占据了雕阴、弘化、延安等郡。“武德二年,高祖遣延州总

・57・

管段德操督兵讨之。师都与突厥之众数千骑来寇延安,营于野猪岭。德操以众寡不敌,按甲以挫其

锐。后伺师都稍怠,遣副总管梁礼率兵击之,德操

以轻骑出其不意。师都与礼酣战久之,德操多张

旗帜,奄至其后,师都大溃,逐北二百余里,虏男女

二百余口。”[汜]㈣28∞随着唐军节节胜利,梁师都所控制的州县先后被唐朝收复。武德三年,为安置从粱师都处归降的大批民众,唐朝在延州丰林县侨置绥州总管府p](哪引,管辖西和、南平、北基、

银、云、贞、上、殄、北吉、匡、龙11州012Ⅲ1412’。绥州总管府治所在绥州(今陕西省绥德县),下辖上、大斌、城平、绥德、延福5县,其中上县于天宝元年更名为龙泉县‘91㈣7¨。武德六年,绥州治所迁往

延州延川县界,第二年又移至城平县魏平废城。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绥州总管府曾多次析

置。“(武德)六年,其(梁师都)将贺遂、索周以所

部十二州降。7’[9・∽73¨此年在延福县析置北吉州、

罗州和匡州,在北吉州增设归义、洛阳2县。在罗

州增设石罗、关善、万福3县,在匡州增设定安、源

泉2县,贞观二年废除后统归延福县管辖。武德

二年设置绥德县,六年析置为灵州和龙州,在灵州增设信义与淳仪2县,在龙州增设风乡、义良2县。这些州县在贞观二年后统归绥德县管辖。武德三年设置魏州,增设安故、安泉2县。贞观二年废除魏州,将安故县与安泉县并于城平县。大斌

县治所在武德七年移往魏平城,取“稽胡怀化,文

武杂半”之意,与绥州总管府同城办公。贞观二年平定梁师都后,废除绥州总管府,将绥州治所移往

上县㈦‘m1¨。

为巩固在绥州的统治,贞观二年在隋代雕阴

郡儒林县和真乡县增设银州,沿用隋代旧称。银州下辖儒林、真乡、开光和抚宁4县。儒林县东北紧邻无定河,真乡县西北就是茹卢水(今陕西省榆

林市榆溪河)。开光县本隶属遂州,贞观二年设置,八年改隶柘州,十三年废除柘州后划归银州管辖。抚宁县本隶属绥州,贞观八年划归银州[93‘丹㈨。

贞观四年,夏州都督兼充“宁朔大使”一职,负

责管理归降的东突厥部众。唐朝为安置颉利可汗

・58・

与阿史那苏尼失部落数十万民众,在夏州境内设置了北开州、北宁州和北抚州3个羁縻都督府,虽

然未指定治所与范围,但统归夏州都督府管辖。贞观七年,为3个羁縻都督府确定了固定驻地:北开州都督府治夏州德静县(今陕西省榆林市补浪

河乡魏家峁村);北宁州都督府治夏州长泽县(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东南部城川古城);北抚州都督府治银州开光县(今陕西省佳县上高家寨乡附

近)。弘¨删。贞观八年,北开州改名化州,北开州都督府更名化州都督府;北宁州改称长州,北宁州都督府改名长州都督府;北抚州改名{;占州,北抚州都督府改称祜州都督府。贞观十三年,撤销3个羁

縻都督府与化、长、{;占3州,并人夏州和银州。开

元年问,铁勒诸部南徙归附,唐朝在夏州都督府设

置了一系列羁縻州进行管理:浑都督府,管辖薛延

陀部落,寄居夏州宁朔县;安化都督府、宁朔州都督府和仆同都督府都是铁勒羁縻州,游牧于夏州朔方县境内(今内蒙古乌审旗、陕西省榆林市榆林

区西部等地),开元二十六年增领宥州一。(P73)。天

宝初年,突厥部落大批降唐,迁入夏州都督府境

内,唐朝设置定襄(侨治宁朔县)、云中、桑干和呼延4个羁縻都督府及16州进行安置,其中云中、桑干和呼延3个都督府侨置于朔方县"“即¨。天

宝元年,夏州都督府改称朔方郡都督府。天宝中,

夏州都督府所管银州(治今陕西省横山县党岔镇)

地界,寄居着党项部落组成的静边州都督府及其所管18个小州(一说领25州)”¨用引。归德州,初

为归德都督府,后降为州¨21(n413’。

宥州与开元九年康待宾之乱密切相关。开元十年,析分匡、长2州为鲁、丽、契、塞4州。十一

年,平定康待宾叛乱后将其民众迁往江淮、河南地区,以空其地。十八年,复置匡、长2州。二十六年,“自江淮放回原迁胡户,于此(废匡州城)置宥

州及延恩、怀德(废塞门县城)、归仁(旧兰池州长泉县城)三县”,宥州侨治于经略军,改隶夏州都督府。经略军在榆多勒城,由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天宝年间奏置p“聊”。天宝元年,改称灵武郡都督府,至德元年七月升为大都督府。

表5夏州都督府管区简表

(3)胜州都督府与丰州都督府

胜州都督府设置于贞观二年平定梁师都之

设于永徽元年。麟德元年增设丰安县,天宝末年省并。天宝元年改称九原郡都督府,下辖丰州及

后,治榆林县(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十二连城),辖

胜、云2州。云州改名威州后,并入胜州。贞观八

中、西受降城等军事屯戍单位‘5_(胛引。受降城为朔方军总管张仁愿景云三年修筑,旨在防御突厥。此外,丰州还管辖横塞军,这里本是可敦城,设于

天宝八载,十二载废。横塞军西二百里的大同川设有天德军,大同川西面设有天安军,皆为天宝十二载设置。

麟州与开元九年康待宾之乱有关。康待宾之

年,废除胜州都督府。不久复设胜州都督府,仅管

辖胜州。天宝元年,增领新设置的麟州,改称榆林郡都督府,东受降城也在其管辖范围内【5H所¨。

胜州为隋代榆林郡,属下都督府。武德年间被粱师都占据,贞观二年收复后复置,辖榆林县和河滨县。榆林县设于贞观十三年,因其地有隋代榆林宫而得名,县东为榆林关(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北、黄河西岸城坡村)。河滨县设于贞观三年,增设云州,四年改名威州,八年废除后划归胜州。东北有河滨关,设于贞观七年‘9]‘脚5‘97¨。

唐代丰州为隋代九原郡,属下都督府。武德元年在九原县置丰州,属灵州都督府。武德六年

乱是由昭武九姓领导、多个内附民族参与的以背

叛唐朝、投靠突厥为目的的武装叛乱。叛乱平定

后,唐朝为进一步加强对河曲地区的控制,在开元

十二年将胜州的银城、连谷二县分离后设置麟州,

填补关内道东部夏、银二州同西部胜州之间的战

略空白。17I。开元十四年废除麟州,天宝元年由朔

方节度使王忠嗣奏请复置‘躬㈣7引。麟州下辖新秦、连谷和银城3县。新秦县设于开元二年,七年

增设铁麟县,十四年与麟州共同被废,天宝元年复

废除丰州和九原县,并人灵州怀远县。贞观四年,

为安置突厥降户复置丰州,不领县,治九原县(今

内蒙古五原县南城南村),设丰州都督府,辖丰州及突厥降户。贞观十一年废除丰州都督府和丰州

后,其地并入灵州,二十三年复置‘9]‘吗㈧,下辖九原和永丰2县。九原县设置于永徽四年,永丰县

置。连谷县设于贞观八年,以隋代连谷戍为治所。

银城县设]二贞观二年,四年隶属银州,八年改隶胜州,开元十二年与连谷县共同划归麟州p】‘阴"。

表6胜、丰两都督府管区简表

胜州都督府贞观二年至八年贞观八年至开元二十九年天宝元年至至德元载

628—634634—74】742—756630—637638—649649—756

胜、云(威)

胜麟、胜

2l2l0l

丰州都督府

贞观四年至十一年

贞观十二年至廿三年

府州皆废,地人灵州

贞观廿三年至天宝末

・59・

表7唐前期鄂尔多斯地域郡县建制简表

政区

历史沿革统县户数历史沿革

武德i年于延州丰林县置绥州总管府,领西和、南平、北基、银、云、贞、上、殄、北青、匡、龙等十一州。

绥州隋雕阴郡

上、大斌、城平、绥德、延福

…~

0131,.

绥州领上、大斌、城平、绥德、延福五县。六年,移治所于延州延川县界。七年,又移治城平县界魏平废城。……贞观二年罢总管府,移州治上县。

银州,隋雕引郡之儒林县。贞观二年,置银州。

夏州隋朔方郡

德静、岩绿

宁朔、长泽

53014

贞观二年改为夏州都督府,领夏、绥、银j州。夏州.领德静、崖绿、宁朔、长泽四县。

其年,改岩绿为朔方县。七年,于德静县置长州都督府。武德元年,改为灵州总管府,领回乐、弘静、怀远、灵武、呜沙五县。二年,以鸣沙县属西会州。贞观四年.于回乐县置回、环---,kH,属灵武都督府。十三年,废回、环二州,灵州地

灵州隋灵武郡同乐、弘静、怀远人灵州。二十年,置皋兰、高丽、祁连三州:永徽元年,废皋兰等二三州。调露元年,又置鲁、丽、塞、含、依、契等六州,称为六胡州。开元初废,复置东皋兰州、燕然、燕山、鸡田、鸡鹿、烛龙等六州,寄治灵州界。

武德元年改为盐州,领五原、兴宁二县,移州及县寄治灵州。

盐州隋盐川郡

五原、兴宁

…。666’

四年。省兴宁入五原县。贞观元年,盐州、五原县并入灵州。

贞观二年,在原地复置盐州及五原、兴宁二县,隶夏州都督府:其年,改为灵州都督府。

丰州隋文帝置,后废

几原、永丰

9641

贞观四年,以突厥降附,置丰州都督府,不领县,唯领蕃户。十一年废,地人灵州。二十三年,又改丰州。

胜州

。嘎姜氅塑。大业为榆林郡

榆林、河滨………5

20952

贞观二年,复置胜州。天宝元年,改为榆林郡。乾元元年,复为胜州。

天宝元年,王忠嗣奏请割胜州连谷、银城两县置麟州,其年

改为薪秦郡。乾元元年,复为麟州。

长安四年,并为匡、长二州。神龙 ̄二年,置兰池都督府,领六

麟州新秦、连谷、银城

19D903

宥州调露初,六胡州

延恩、长泽

32652

县j开元十年,复分为鲁、丽、契、塞四州。

十一年,克定康待宾后,迁其人于河南,江淮之地:

十八年,又为匡、长二州。二十六年,自江淮放回胡户,于此置宥州及延恩、怀德、归f■j县。

三、唐后期鄂尔多斯地区诸节度使司

1.唐代节度使司制度

唐初沿袭了隋代总管府制度,武德七年改称都督府后,只有朔方仍称总管府。另外,在边州设置经略使,屯田州置营田使,这是节度使司制度的

军事活动频繁的地区尚存,以统州、县、镇戍。高宗、武后时期,为加强防御力量和克服临时征调困难,这类军事设置逐渐制度化,形成具有固定驻地

和较多兵力的军区,各自置使,长驻专任的节度使应时出现。景云二年,贺拔延嗣担任凉州都督充

河西节度使,节度使成为正式官职。天宝元年,全

国形成了平卢、范阳、河东、朔方、剑南、陇右、河

先声。“武德初年,因隋旧制置总管之官,既而诸州总管每加号使持节,其制盖如魏、晋之使持节都督诸州诸军事焉。永徽以后,凡都督带使持节者

始称节度使,未带者不称,节度使之名始于此。”[181(P138)贞观以后,内地都督府大多省罢,只有

西、安西四镇、伊西北庭9个节度使区和岭南经略使区,共10大军区。节度使受命时颁赐双旌双节,得以军事专杀,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常以

一人兼统两至三镇,多者达四镇,威权之重,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节度使的设置

①唐代灵州还管辖长城以南部分地区,所以人口数应予以扣除两唐书《地理志》记载灵州辖区人数为53163人。考虑生态因素,汉人数量估算为250110人,应与此差距不大.:

-60・

导致中央与地方关系呈现出“外重内轻”态势,终酿安史之乱。

对朔方节度使的防范更加严密。平叛战争取得重

大突破后,唐朝逐步对朔方节度使进行削弱分离,

至德元载以前,都督府始终是地方高级政区,但安史之乱的爆发迫使唐朝将原置于边地的节度

使司制度推行内地,逐步在地方上建立军管体制。于是,节度使司取代了都督府的地位,成为唐后期地方高级政区。节度使所统州县长吏虽由中央任命,实际则听命于节镇。唐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唐

同时做出“遍设节镇”决定,陆续在各地设置新的军镇。“盖兵兴之际,分命节帅以扼险要,其所统

之增减离合,随时制宜耳。”[12V蹦5”广建节镇和弱化分割是安史之乱后唐朝对付地方节镇的一项基本政策,旨在防止藩镇尾大不掉,维护中央权威、保持战略平衡,实现长治久安。

(1)灵州节度使

朝进一步丧失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拥兵自雄,互相兼并,对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重大冲击。

2.唐后期鄂尔多斯地区节度使司

唐代鄂尔多斯地区属朔方节度使辖区,是镇

守北部边疆、维护西北地区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支柱。,开元九年,六胡州地区爆发康待宾起义后,唐

灵州节度使,又称灵武节度使、灵盐节度使。大历十四年(779),唐德宗将朔方节度使分割为河中、灵州和振武三部分。“以其(郭子仪)裨将河

东、朔方都虞候李怀光为河中尹、邻、宁、庆、晋、绛、慈、隰节度使,以朔方留后兼灵州长史常谦光

玄宗在关内道北部“置朔方军节度使,领单于大都

护府,夏、盐、绥、银、丰、胜六州,定远、丰安二军,东、中、西三受降城。”阳1《H7㈣此后,唐朝为应对持

为灵州大都督、西受降城、定远、天德、盐、夏、丰等军州节度使,振武军使浑碱为单于大都护、东、中

二受降城、振武、镇北、绥、银、麟、胜等军州节度

续不断的边疆威胁而逐步扩大朔方军的地盘、实

力和职权。鲁、丽、契、泾、原、宁、庆、陇、郎、坊、丹、延、会、宥、麟15州和经略军先后划归朔方军统辖,关内支度营田使、关内盐池使、检校浑部落使、押诸蕃部落使、闲厩、宫苑、监牧使、关内道采访处置使和六城水运使等职也先后由朔方节度使兼领。安史之乱爆发后,肃宗鉴于安史之乱教训,

使,分领其任。”[1∥㈣25"灵州节度是朔方节度使区

的主体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与夏州节度共同控扼关内道北部。“为关中之屏障,河陇之噤喉……西魏以迄周隋,亦以灵武为关中藩捍。”揭J㈣941’灵州节度使是唐后期北部边疆的重要军政单位,作为京西北八镇之一拱卫关中。

表8朔方节度使管区简表

(2)夏州节度使

度攻陷夏州城。唐朝为加强区域防御,于贞元1三

夏州节度使,又称夏绥银节度使、夏绥银宥节度使。夏州节度原属灵州节度使区,是抵御吐蕃

持续东侵的重要屏障。贞元二年和三年,吐蕃两

年“置夏州节度观察处置押蕃落使”:9川761’,其管

区从朔方节度使区中析出,初管夏、绥、银j州,后增领宥州。

・6l・

表9夏州节度使管区简表

(3)振武节度使护府、镇北都护府,共6个下属单位。其中,振武节度使所兼领的镇北大都护府(原安北都护府)和麟(治今陕西神木)、胜(治今内蒙古托克托南)2州是朔方节度使区的北方要地,是震慑漠北各族

和拱卫关内的重要屏障。

振武节度使是唐朝为防范朔方节度使所实施的一系列分离弱化措施的重要步骤。至德二载十一月(757),“贼将伪范阳节度使史思明以其兵众

八万之籍,与伪河东节度使高秀严并表送

降”m](哪)。平叛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后,唐朝为削

弱朔方军,将振武节度从朔方节度使区分离。乾元元年(758),“置振武节度押蕃落使,领镇北大都护府、麟、胜二州。”[91(P1766)振武节度使治单于都护府城(即振武军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北土城子古城),辖胜、麟2州,东受降城、中受降城、单于都

宝历元年,振武节度使张惟清以东受降城滨河,徙置绥远烽南。中受降城有拂云堆祠,与灵州交界处有设于元和九年的关隘。西受降城开元九年被黄河损毁,朔方总管张说于次年在城东设置新城,城北三百里为鹛鹈泉。

表10振武节度使管区简表

(4)天德都防御使

天德都防御使设置于贞元十二年(796),初称丰州都防御使,析出于朔方节度使。为防御吐蕃连年东侵,朔方无暇兼顾北部阴山地带防务与管

理。唐朝单设天德军都防御使,管辖阴山西段及

河套平原等地,处理与回纥等部族的交往。天德

军在乾元后期移至永济栅(大同城),宰相李吉甫元和九年奏请修复,其北有安乐戍…‘聊引。

表11天德都防御使管区简表

(5)定难军节度使

兵勤王。为表彰拓跋思恭对唐朝的忠心,唐僖宗

定难军节度使与党项助唐镇压黄巢起义密切

相关。广明元年(880),黄巢攻占长安。次年,担

特设定难军,任命拓跋思恭为节度使,下辖夏、绥、

银、宥4州。

任宥州刺史的党项首领拓跋思恭纠合蕃汉兵马举

表12定难军节度使管区简表

・62・

四、五代时期鄂尔多斯地区行政建制及其演变

“唐之盛时,虽名天下为十道,而其势未分。既其衰也,置军节度,虽号方镇,镇之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其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土地既为其世有,干戈起而相侵,天下之势,自兹

而分。”[20]∽13’唐朝灭亡后,各藩镇成为割据一方

1.后梁时期的鄂尔多斯地区行政建制朱温建立后梁后,占据了鄂尔多斯地区西南

大部,包括定难军节度使区和朔方节度使区一部

分。按天祜四年规制来看,定难军节度所辖夏、

绥、银、宥4州没有变化,但灵州节度使仅存灵州

和盐州2个正州,陇、会、威3州和丰安军已被党

项所据,只有定远军还在管辖范围之内。振武节

度使区和天德节度使区则处于李克用“前晋”控制

的强大政治势力,北方先后出现了五个王朝,南方

则涌现了九个割据王国,加上北方的“北汉”,统称“五代十国”。

之下。其中,振武节度使治所迁往朔州(治今陕西

朔州南),另设府州(治今陕西省府谷县),归振武

节度使区管辖。

表13后梁所据鄂尔多斯地区节镇管区简表

天裙五年至天祷二十年①

907—923

振武天德天德军、胜州、府州、麟州、东、中、西i受降城3+3军镇

2.后唐、后晋时期的鄂尔多斯地区行政建制

龙德三年(923)四月,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占据了鄂尔多斯地区大部。以后粱时期规制来看,灵州节度使区没有变化,定难军节度使区增加了麟州和府州,北面的胜州、天德军和东、中、西三受降城皆被契丹所据。后晋时期,灵

州节度使区银州和宥州被废,并入夏州和盐州。

定难节度使区仅存夏州和绥州,振武节度使区已大部丧失。辽控制了鄂尔多斯北部地区,设置了胜州(治今内蒙古东胜区)、丰州(治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和应天军(即唐代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梁素海南缘坝头古城),管辖河套广大地区。

表15后唐时期鄂尔多斯地区节镇管区简表

3.后汉、后周时期的鄂尔多斯地区行政建制后汉在继承后晋鄂尔多斯地区建制的同时,又进行了创设。首先,灵州节度使区所辖灵州、盐州和定远军没有变化;其次,废除定难节度使区所

属绥州,重新设置银州;其三,废除麟州,在府州设置永安节度;其四,收复胜州及河套地区以南大

部,恢复胜州建制。后周在鄂尔多斯地区的行政建制与后汉时期基本相同,直到北宋建立。

①公元907年为天稿四年,当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改元开平。李克用以唐朝继承者自居,前晋一直用天裕年号,直至天祜二I・年(926)。

・63・

表17后晋时期鄂尔多斯地区节镇管区简表

五、结论

综上所述,隋唐五代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州一郡一县三级制”、“州(郡)一县二级制”、“府(都、道、方镇)一州一县三级制”的持续

参考文献:

[1]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M].上海:上海人民H{版

社,2005.

变化,其中还贯穿着总管府和都督府这两个具有

行政区划性质的管理层级的出现。隋唐五代时期

的鄂尔多斯地区,其行政区划也经历了这一纷繁复杂的演进过程。

白钢,俞鹿年.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隋唐五代[M].北京:人民出版社,】996.

[2]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艾冲.唐代都督府研究[M].西安:两安地图出版社,2005.[4]魏徵.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5J

艾冲.公元7—9世纪鄂尔多斯高原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演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6]孟耀卿.隋朝鄂尔多斯的设置和人VI[J].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5,(I).

牟发松.唐代都督府的置废[M].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8辑),1986.

艾冲.论唐代都督府政区的发展与衰落[J].陕西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4).

¨

艾冲.论唐代前期“河曲”地域的都督府政区[J].中围历史地理论丛,2002,(1)

赵芳.唐代康待宾之乱的历史地理探索[j],阴山学刊,

2011,(2).

[7]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3.[8]颐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9]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10][11]

王溥.唐会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丰十,2006.

岑仲勉.通鉴隋唐纪比事质疑[M].北京:中华书局,1964.

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欧阳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坶加

[12]刘啕.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责任编辑冯敏]

・64・

隋唐五代时期鄂尔多斯高原行政区划沿革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保宏彪

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宁夏银川,750021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ingxia Teachers University2013,34(4)

本文链接:.com.cn/Periodical_gyszxb201304011.aspx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