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浅谈琵琶古曲新弹】 琵琶古曲
 

【浅谈琵琶古曲新弹】 琵琶古曲

发布时间:2019-07-21 03:44:00 影响了:

  一 关于《霸王卸甲》  此曲为琵琶武曲套曲的代表曲目之一,有多种版本,每种版本都有分段并以文字小标题的方式对乐曲各段加以解释。最早的版本收录在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琵琶谱》中(共十二段均有文字小标题),① 后来在李芳园的《琵琶新谱》中也收录了此曲并改名为《郁轮袍》(共十五段均有文字小标题),在1926年出版的沈浩初的《养正轩琵琶谱》中亦有收录,新编《霸王卸甲》由刘德海先生根据1956年出版的李廷松演奏谱② 在1982年编创的,原曲十六段、有小标题,新编版本则没有做分段和标题,刘先生在继承和创新的前提下一方面对乐曲的布局有着新的构思,另一方面仍保持着乐曲传统的风格特点。
  乐曲描写了公元前202年楚汉争雄,项羽战败垓下的英雄悲剧,站在同情和赞颂楚军的立场上着力渲染项羽的英雄气概及楚军的英烈悲壮。刘德海先生用“古曲新弹”的手法进行了新的艺术处理,不再把重点放在描写厮杀的战争场面上,而是以描写主人公霸王这个失败了的英雄人物的心理情感贯穿全曲,着重突出了“卸”字的涵义。把全曲的高潮从以往只注重描写气势宏大的战争场面转向描写霸王与虞姬别离的情感上,在新技法及特殊音响的衬托下表现了悲壮凯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③ 的真实情感。
  传统的演奏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在情感表现上的审美需求了,刘德海先生的“新弹”之处就在于他抓住了现代人的审美取向、审美需求,并从“古”与“新”的结合中找到了能够淋漓表现他所追求的音乐情感的新技法。
  二 结合音乐美学分析新编《霸王卸甲》
  1.音乐情绪
  音乐中的基本情绪是一种大众化的内容,那么情绪越鲜明的音乐作品就越容易被人们牢牢记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乐曲第一部分是一个篇幅较长、分量极重的引子,描写了出征前振奋军队的战鼓之声,这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基本情绪,还对整首乐曲的结构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新编《霸王卸甲》的战鼓并不像《十面埋伏》中的战鼓那样惊心动魄、鼓声震天,而是运用下出轮演奏,并在整个弦距的中间偏上方演奏,由于触点高,琴弦发出松散、幽远的声音,立即把听众带入了一个具有悲剧降临征兆的音乐情绪中来,对应着“卸”字的低沉情绪和战败场面,再加上指甲时而触品的声音,营造出了沙场奋战勇士们所穿盔甲的碰撞声,成功地渲染了情绪,驾驭了听众的听觉感知。
  乐曲第二部分是全曲主题人物形象的描写,用充满坚定感的夹扫十六分音符来表现霸王的威武形象和英勇奋战的豪迈气概。音乐情绪铿锵有力、气度不凡,显现出整首乐曲的风格和韵味。每个乐节之间头尾相叠,形成了递升递减的旋律回环变奏,每句开头右手大力度的横扫泛音和急煞弦与左手刚健、挺拔的上滑音技巧相结合更显现出了霸王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气质。此段原曲变奏八次,新编版本删减为六次变奏,这样的布局使段落更紧凑,层次更鲜明,在经过三次慢板的变奏后,第四次变奏开始由慢板转向快板,当速度、力度冲到顶峰时引出全曲的高潮——第三部分。
  2.音乐音响
  乐曲第三部分描写了项羽与虞姬生离死别的悲壮情感。刘德海先生在这一段使用了散板、极慢轮的技术手法,是一个对比性乐段,这一对比不仅从节奏、技法等方面体现出来,更多的是从音乐内涵上体现,紧紧地抓住了“别姬”的主题,描写了主人公强烈的内心情感。刘德海先生把原曲的楚歌和别姬这两段合为一体,运用极慢轮模拟人声哭泣的声音,深刻地表现出了项羽与虞姬的别离痛苦之情。
  这些被模仿、具有象征意义的音响,一方面是指示发音体,使人们通过对这些自然音响艺术模拟的感受,联想到某些现实情景和环境。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自然音响在音乐中已经被“人化”,它们已经失去了原来的自然属性,所以也能作为传达人的情感与思维活动的一种象征体来发挥作用。④ 由于模拟的人声哭泣是被音乐化了的,所以,虽不是自然音响中的真正哭声,但在渲染情绪方面成功地传达了对应性的环境、情景和人的情感与思维活动。因此,我认为从音乐音响的发生来看,它与所有对应性的自然音响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段音乐的成功在于突出的戏剧性矛盾,用琵琶的音乐语言生动地表现出了霸王的心理动态,音乐哀婉动人,催人泪下,具有沁人肺腑的艺术感染力。
  3.特殊音响
  在乐曲的第四部分和尾声处都有特殊音响的出现,它既丰富了琵琶的音色,又扩大了琵琶的表现力,为乐曲增添了不可或缺的色彩。说到色彩,从音乐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色彩就是音响效果上的体现,而这里的音响效果与特殊音响效果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自然和谐的音乐,一种是不和谐甚至是噪音的音乐。而这具有画龙点睛作用的色彩效果不仅仅是一种点缀,它更贴近于音乐的内涵,使音乐场景更真实。
  第一,上指带:上指带音用左手小指按在音位上,同时用食指在按音品上方用指腹或指甲面用力抓起,使琴弦打品发出“嗞”声,产生一个小二度的音高。音色清透、尖锐。此技法更加浓郁,形象地刻画了乐曲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及悲伤、愤怒等情绪的宣泄,并为此曲增添了超凡的艺术效果,这一技法在刘德海以后的创作中发挥出了其更多的潜质。
  第二,相角揉:在相把位按住一弦音位,手指用力拉弦,至相外并大幅度揉弦,使弦与相角发生摩擦,音色刺耳,似刀剑相撞之声,这一特殊音响不仅烘托了乐曲气氛,更使人感到揪心、哀痛,深刻地体现出霸王项羽战败后的悲痛与绝望之情。
  第三,松弦:出现在乐曲尾声部分,在滚奏空弦二弦时,即刻调松一弦弦轴,使一弦松懈后发出“噗噗”的噪声,此刻喻意霸王项羽拖着盔甲,手提钢刀,一步步走向乌江边四面受敌走投无路的境地,最后以一声不和谐的泛音强扫结束全曲,暗示着项羽自刎的情节和钢刀落地之声。
  三 中国传统曲式的结构原则
  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与西洋乐曲一样都在曲式结构上有着各自的特点、风格。《霸王卸甲》体现了中国传统曲式原则。起、呈、转、合就是以呼应为基础发展成这四个部分。而这一曲式结构也只是民族器乐曲中众多结构的其中之一,它多用于武曲、大曲中。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