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中学生作文“四言”方略】概述治疆方略作文
 

【中学生作文“四言”方略】概述治疆方略作文

发布时间:2019-07-21 03:56:22 影响了:

  写作是中学生需要运用并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中学生作文是一种具有激情与智慧、富有意义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在这个富有积极意义的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语文教学就要令学生能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喜欢作文;有能力写出好的文章,并且对写作有一种持久不衰的热情;写作水平有不断攀升的势头,让写作成为学生生命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语文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才能真实而有效地为学生写作奠基,并不断地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呢?
  一、作文要言之有序
  作文既是口语的书面化,又是口语的精练化。在人际交往中,运用口语表情达意、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必须做到清楚、连贯、有条理。这是首要条件。在作文中就必须做到言之有序,即写作必须按照语言的内在逻辑和事理规律将语句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作文的叙事、场景或意境。
  在所有方块汉字中,动词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章的灵魂。在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语言环境中,动词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
  言之有序,用动词写景,能创造出一种“场景”。这个场景是“物场”,即能够蕴藏包容万物生灵之场,乃“有容之场”。这个“景”是“情景”,即融入作者此时之情之景,乃“有情之景”。
  如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的“场景”。“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句子中用了两个“卧”字,用拟人来写村庄,写雪,既写出了他们的情态,又营造了一种安适、平和的气氛。这里的“场景”既有“物”又有“情”。句子中暗含了作者的“此时之情”,表达了对济南冬天以及小雪的喜爱。
  言之有序,一连串的动词,将事件分解为一个个具体而细腻的动作,打造作文的“精彩气场”。这个“气场”“顺时间事理而移动,随事态变化而衔接”,形成的句子是“动”态而有序的。这种句子情理一致,疾徐有致,造成一种动态的节奏感,形成一种连贯的气势,给读者一种动态的审美愉悦。
  如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一文,详细地描写了斑羚飞渡的过程 :“公斑羚朝那拨年轻斑羚示意性地咩了一声,一只半大的斑羚应声走了出来。一老一少走到伤心崖,后退了几步,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飞奔起来,差不多同时,老斑羚也扬蹄快速助跑,半大的斑羚跑到悬崖边缘,纵身一跃,朝山涧对面跳去;老斑羚紧跟在半大斑羚后面,头一勾,也从悬崖上蹿跃出去……老斑羚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的蹄下……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半大斑羚蹄下时,刚好处在跳跃弧线的最高点,就像两艘宇宙飞船在空中完成了对接一样,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的再度升高……在半大斑羚的猛力踢蹬下,像只突然断翅的鸟笔直坠落下去。……瞬间,只见半大斑羚轻巧地落在对面山峰上,兴奋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
  这一段精彩的文字,恰当地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如“走”“后退”“飞奔”“勾”“蹿跃”“坠落”等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年轻斑羚在老斑羚的舍身之下,“飞渡”悬崖惊心动魄的全过程,犹如一幕悲壮的人间大剧,冲击着读者的心灵。
  二、作文要言之有文
  “文”是指有文采。文章是语言的艺术。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作文的要求之一就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如果落实到一个具体的句子上来,就是要让这个句子细腻化、形象化。要让干瘪的句子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注意恰当地运用修饰限制性的词语,让句子显得枝繁叶茂、血肉丰满、细腻形象。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有这样精彩的句子:“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一段精彩的文字,相信但凡读过它的,必然很难忘记。它的语言特色极其鲜明,运用了“碧绿”“光滑”“高大”“紫红”等许多修饰词语,对每一景物的特征都做了具体而生动的修饰限制,给文章进行了乔装打扮,使语言摇曳多姿,熠熠生辉,“色香味俱全”。譬如,用“光滑”来修饰“石井栏”就极为准确而贴切。“石井”是大家常来的地方,大人来这里淘米洗菜,汲水洗衣,小孩子也会在井边的石栏上玩耍,攀爬抚弄,时间一长,石井栏自然就会圆溜光滑。描述入情入理,极为准确恰当。
  再如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中的一段文字:“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这段话列举了大量的东北特有的景物,运用了很多修饰词语,加强了情感的冲击力。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展现东北大地的富饶美丽,表现了对故乡深切的留恋和热爱。
  三、作文要言有虚实
  作文中的“实”即为眼前之景之物之事。所谓“虚”,即由此及彼,即由眼前之景之物之事联想到其他类似的景、物、事。联想(或想象)在写作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刘勰在其著作《文心雕龙》中写道:“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在写作之时,联想或者想象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灵活地进行构思,丰富文章的内容。它既可以将人带到千载之前,又能够将人带到万里之外,各种事物都纷纷汇聚眼前。这样会使文章具有一种浪漫主义的瑰丽色彩。
  如朱自清的《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段文字虚实结合。由眼前的桃花、杏花、梨花,联想到秋季果树硕果累累,挂满枝头,让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也就更加喜爱这眼前的美景。
  李森祥的《台阶》有一段写父亲劳累的情景:“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选段对草鞋的描写是对父亲劳累程度的侧面描写,虚实映照,以虚生实,表现了父亲一生的辛劳。这样虚实相生营造了独特的意境和内敛含蓄的美感。
  四、作文要言之有意
  这里的“意”是指文章的主题。“意在笔先,意统全文。”文章要展现真的哲思、善的人性、美的人情,即真、善、美。我国文学自古以来就有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这里的“道”就是文章承载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涵养和力量。
  如宗璞先生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中由先前的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我”的心上,在繁华盛开的紫藤萝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中宁静了,喜悦了,振作了,明白了“人和花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在人生遇到不幸时,不能被厄运打倒,要勇敢面对苦难,坚强地从苦难的浴火中重生。这种“意”会给人一种振奋的力量,给人以希望,尤其是那些遭遇了挫折的人们迸发出新生的勇气和力量。这种“意”是真的、善的、美的,是应该加以继承和发扬的。
  中学生作文就要通过表达交流,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培育健康、人性的思维观念。在“意”上,即思想上,与时代同行,与社会主义的主流精神相吻合,应该拥有某种深刻的时代精神与意志。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