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2021关于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演讲稿心得感悟最新精选范文
 

2021关于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演讲稿心得感悟最新精选范文

发布时间:2021-09-16 15:07:47 影响了:
人人丢纸,垃圾一片;人人拣纸,一尘不染。现在不环保,也许你的孩子以后只知道红橙黄蓝紫,以后便没有绿和青了。以下是职场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2021关于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演讲稿心得感悟最新精选范文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篇一:
 
  大家好!
 
  我发言的题目是“以内生的自觉行为机制,促进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
 
  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外在约束的法律手段(比如准入),还有行政手段(比如执法和罚款、关停等等)是有必要的,但是还不够,某种意义上应该讲,还远远不够。
 
  中国的基本局面,是我们这个发展阶段上,仍然还有所谓“土木钢铁经济时代”的粗放特征,资源能源约束这个“瓶颈”在中国的特色,又具有我们在新供给经济学研究中间特别强调的基本国情方面的一种“胡焕庸线+半壁压强、三重叠加”而成的挑战性难题:胡焕庸线是早在上个世纪就发现的这样一个中国人口分布——一小半国土上,有19/20以上即绝大多数的国民生产、生活在这个区域中,其后一百年左右的时间段里,没什么改变,加上我们的粗放发展特征还一时难以消除,再加上中国“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造成的这种半壁压强型的资源承载压力、环境污染压力、碳排放压力,是一个其他经济体难以同日而语的、挑战性的为“现代化”所面对的难题。中国的资源禀赋以煤为主,现在看起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不可能根本改变。有些欧洲国家已经说完全不再用煤炭了,中国跟它们相差何止几千里之遥。我们的“资源”实际上落到基础能源供应上,现在看到的数据,还有2/3左右的电是靠煤烧出来的火电,是从前些年80%以上水平很积极地调下来的,但现在仍然是煤电在唱主角。往前看,这个比重还会逐渐下降,但是绝对不可能说非常快地就取消以煤为主这个基本特征了。中国的陆路货运(铁路和公路货物运输),多少年中就说一半以上运的是煤,而把煤运出去一半以上是运去发电的,再加上大量的坑口电站。总的来说,关于中国的碳排放,前面我注意到王院士专门报了一个数据,现在仍然是由使用煤炭而占到整个碳排放的41%以上,即以煤的碳排放列居首位。另我见到国际能源专家、南方科大创新学院刘科院长的估测,则更高达71%以上,大于2/3。
 
  要想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当然在技术方面有大量的问题要探讨,比如煤如何清洁利用,另外应努力用其他的能源替代煤,但现在相对清洁的燃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经非常高,很难再高了;水电的发展,比例提高上是受自然条件限制的,能维持现在的比重就不容易了;核电更是非常有限;风光电发展的成就值得肯定,但是基数很低,难以较快挑大梁。那么现在的基本问题,就是中国怎么样节电节煤?因为在逻辑关系上讲,要节煤,就要节电,就要节火电为主的碳排放,这就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就是去接近双碳目标。
 
  怎么节电呢?就必须注重这个广大的企业和居民自觉性的调动问题:怎么样能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政府管理部门不可能用极高的行政成本天天盯着他们的行为,特别严格甚至很容易过火的准入、执法、罚款、关停,只能解决少部分问题,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那么怎么调动这种中国最广大主体的“内生的”、自觉的节电行为呢?我愿意特别强调:就是必须有基于价格形成机制和合理调价机制改革的比价关系、利益关系而来的这样一种引导机制,从日常生活里,引出广大的企业(市场主体),一直到包括一亿出头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14亿国民的自觉节电和低碳行为。现在的情况,比如在北京,居民用电价格第一阶梯(占最主要的用电),一个电表一年的前面2880个字是每度电四毛八分几,这比改革开放初期上涨了两倍,是当年一毛六分几的三倍,如此而已,而这四十多年间,北京老百姓过日子其他的开销,就说也是居家过日子的黄瓜、西红柿、大白菜涨了多少倍呢?它们的价格涨了一百倍都不止,其他东西涨几百倍的,也不在话下,更多了。这样的比价关系怎么可能引导居民把节电当回事儿呢?有些人会注意到,宣传能起一定的作用,教育能起一定作用,但实际上日常生活中间,一般而言,最大多数的人不会把节电当回事儿——什么人走灯灭,使用节电灯泡,什么买新的耐用品电器的时候考虑它的节电功能、绿色低碳功能等等,很难真正得到重视,人们更多的还是利益导向之下把注意力放在其他要精打细算、值得注重的事情上。那么企业怎么样呢?企业的用电分为工业用电、商业用电,这方面是有调整,涨幅比居民用电要高一些,但也就是几倍而已,企业其他的开支,就说一般讲的料工费里,随便拿出一项来看,也是涨了一百倍、二百倍、三百倍,比如出差:当年出差一人一天实际的成本一两块钱,现在三百块钱、五百块钱拿得下来吗?这些事情逼得企业在什么方面要精打细算、努力提高自己的效益?很明显的,比较利益造成了谁也不会特别自觉地去节电,也就由于不会特别自觉节电,而于我们整个社会难以引出低碳的实际效果。
 
  那么我们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基本思路是还必须深化改革,这是个制度机制层面啃硬骨头的事,触动既得利益的事。说起来很多相关事项,谁听了都不高兴,比如企业方面以后的什么碳税等等探讨,我们今天不说,就说这个电价,有没有可能向上调整?发改委现在其实是把企业这边让开了,表了个态:现在的民用电和企业用电相比,民用电偏低,要调价,那么是给企业吃个定心丸吧,但实际上企业用电虽是比民用电价格上升得多一点儿,但跟我们现在的整体的绿色低碳发展来说,还是有明显问题的。我的看法,如果作为研究者来强调,就是企业用电、居民用电都必须纳入配套改革,要一起都调。“调”价,还要结合着必要的“放”,现在已经有了前所未有的发电领域较好竞争条件,听说可再生能源已经基本不要政府补贴了——光电、风电都可以在竞价入网的环节直接去跟火电竞争了,这些方面的市场机制,还要进一步让它充分发展、起作用,来提高效率,从而在全链条上起到基础支撑作用。而在电价调整上,必须承认它是个特殊领域,又要对接市场,又要加上特殊的政府调节作用,那么企业电价的调整,涉及的就是有些企业过不去怎么办?那就得分步来。分步,哪怕小步走,小步能不能走得快一点儿?每一次让最落后的(就是不能降低自己的碳排放的)少数企业,被排挤出局,同时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和其他政策,帮助人员安置分流。居民用电,我认为也必须走上调价的道路,虽然现在是有阶梯电价,有更复杂细致的问题,但大方向上,还是要通过政策的宣示引出务实的调价措施,让大家慢慢认同和适应:每一次居民电价往上调,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定要托底,对低保待遇的人,要适当提高低保标准,让他们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中产阶层以上的人们,让他们适应新的比价关系,发挥他们的自觉性,使有节电特征的消费习惯更好形成;对真正的富豪,你不要希望电价调整对他有多大的影响,但富豪阶层在中国毕竟是少数——当然也有一些有情怀、有品位的富裕阶层人士,他们也会顺应这个方式,也更多地也加入自觉行为。
 
  总体来说,这个系统工程上,我觉得要使中国的电,在千百种物品里的比价关系显得更金贵,引出广泛的、大众式的自觉的低碳行为。这个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是要覆盖社会生活里很大、很广泛的领域的。为把其所占影响比重提高,要领上无非就是配套改革中间必须想方设法啃下硬骨头,让方方面面能够接受。要托好底,要分步走,要细化配套,要注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里面的底层逻辑,就是需要有物质利益的引导机制,加上必要的一些宣传和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呼应。
 
  这些看法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篇二:

 
  让绿色生活蔚然成风
 
  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到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从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到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都离不开广大公众踊跃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回收旧衣、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绿色骑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生活不断呈现新亮点。
 
  科技的发展、相关设施的完善,让绿色生活变得更便利、更易实现,人们能比较舒适、方便地践行绿色理念。以前想捐出旧衣物需要自己寻找代收点,现在只需要在线上下单,就能享受上门取件服务。以前想坚持绿色骑行,却要跟机动车抢道,甚至根本无路可骑,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重视骑行道的建设,道路设置、配套设施日益规范周到。以前想为地球添一点绿,却不知道如何着手,现在只要在线上操作,通过云植树、云认养、积攒绿色能量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在家就能履行植树义务。
 
  不过,我们不能因为拥有了这些便利,就忽视绿色习惯的养成。科技进步、设施完善,能帮助人们把环保理念付诸行动,却替代不了理念和意识本身。绿色生活,贵在主动,成在持续。很多时候,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绿色理念,但从“知道”到“想到”,从“想到”到“做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便有了线上回收旧衣物的小程序,事先收拾好旧衣物、分好类,依然是回收的第一步;冲水马桶早已进入千家万户,智能马桶可以自动冲水,但把洗手洗菜用过的水收集起来冲马桶,依然是循环利用的良方。
 
  我们看到,“十三五”时期,我国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然而生态环保仍然任重道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明确提出“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到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从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到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都离不开广大公众踊跃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要在持续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完善配套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宣传教育、制度保障和有力监督等方式,强化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使衣食住行中的“绿色”,成为每个人自觉的选择和坚守。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