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专题范文 >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建议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建议

发布时间:2019-09-03 09:17:42 影响了: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建议

篇一:

  [摘要]由于当前正值全球性金融危机,加上近年来多数高等院校自身专业设置脱离实际市场需求,还有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基本的求职技能,以及个别地方政府在实施中央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时不“给力”等多方面原因,使得我国当前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日益恶化。面对着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应当积极发挥政府、学校和学生等多方面的作用,才能够共同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这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政府 学校 学生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在2010年6月发布的《就业蓝皮书》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6%,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86.6%非初次就业率。在薪金方面包括高职高专本科生,为2108元/月,虽然较2008年上升12%,但工资上升的刚性体现不能排除是由于我国目前潜在的通货膨胀因素造成的。总之,当前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式还是不容乐观的,这种严峻的局面并非一朝一夕间形成的,而是多方面因素长期联动产生的影响。如果这时候单纯把问题归咎于校方,或者全盘归责到学生身上,肯定是很不公平的,重要的是还不能够找到其问题的本质所在进而解决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即从政府、学校和学生三方面综合考虑才能分析出其症结所在。

  二、就业形式严峻的原因

  1.政府

  对于大学生“找工作难,工资待遇低”的现象,有很多人认为是我国政府实施的高校扩招政策造成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的确,在高校扩招前,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非常容易,学生不需要像现在这样经过用人单位一轮又一轮的笔试、面试才获得一份宝贵的工作。校方手上就有按毕业生人数从主管部门分下来的职位数,学校可以依据派遣报到证把学生依次输送到不同的用人单位。但那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实施的政策,在市场经济日渐完善的当今中国,再用这种方式为大学生分配工作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要求。用工方需要的是自己认为适合这个岗位的人才,也许校方派遣来的学生根本胜任不了岗位要求,而岗位人员设置的不合理对于效益至上的企业来说会严重影响其运作效率,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作为受雇方的毕业生,派遣制度的实行也让他们不能很好地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就业意向进行职业选择。而现在这种“择优录取”的双向用人模式确实能够让企业和毕业生各取所需、人尽其才。此外,中国正值经济发展的快速时期,除了资金、技术外,还需要大批高质量的人才资源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而我国政府持续多年的高校扩招政策迅速培养出了相当数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资源,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近年我国经济发展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也许有人会说,“你这是从数量中出质量”,的确,如此快速的高等教育发展,这其中确实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更好地去解决,以期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并且适应当前我国市场发展需要的人才。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人才储备如果连初级阶段的数量都没有,又何谈从这些数量中来抓质量呢。所以,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并不是造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根本原因,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篇二: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更为突出。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和原因的基础上,从财税政策的角度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第一,大学毕业生总供给与总需求矛盾依然突出。

  近年来,高校大学毕业生供给量不断加大。我国大学毕业生从XX年的144万人跃升到XX年的610万人,增长了6倍,加上历年没有就业人员,XX年需要安置的大学生为700多万人。并且,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仍不会减弱,到XX年,大学层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峰值,约758万人。但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数量远远赶不上大学毕业生的供给数量。

  第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问题突出。

  1.市场需求与大学专业设置矛盾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不能与企业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以至于蜂拥而上的一些热门专业如今出现人才供给的过剩。

  以高校普遍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截至XX年,教育部已经批准181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但国际电子商务师认证委员会研发中心在XX年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的就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截至XX年6月15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

  2.区域结构性矛盾非常明显,西部地区供给与需求矛盾较大。

  目前,大量大学毕业生过分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城市。而中西部地区、广大的基层却面临着人才匮乏又难以吸引毕业生的情况。

  调查显示,XX是最受大学毕业生青睐的就业地区,受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有24.69%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XX就业;其次为广东省,比例为21.76%。

  3.不同行业与专业就业冷热不均。

  目前,毕业生所学专业的专门化程度越高,与国民经济中增长较快的行业和职业相关性越强,就越容易就业。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是艺术领域,二是生命科学领域,包括医学、生物和农学专业。同时,低就业率往往和低薪相连。

  第三,金融危机下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当前整个世界经济形势的恶化直接导致了社会整体就业形势的严峻。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目前企业普遍实行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不少企业甚至停止了招聘。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第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不足。

  1.就业岗位相对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就业弹性持续下降。目前大学毕业生失业是结构性失业,并不完全因为大学的普及率高。

  我国一直将追求经济增长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目标。据胡鞍钢等专家估计,这种发展模式造成我国“八五”期间少创造就业机会6.0%~12.3%,“九五”期间少创造就业机会3.7%~8.0%。经济发展的就业弹性不断减弱,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0.3以上下降到目前的0.1左右,经济增长对于就业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小。

  我国目前各产业吸收就业的结构还不合理。第一产业吸纳就业的潜力最差。随着各地工业化逐渐倾向于向资本密集型方式转变,作为现今吸纳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领域———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也将减弱。只有增强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吸收就业能力,才是解决目前和将来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但我国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优势依然没有充分体现,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不足,影响着对大学生的吸纳。

  2.某些行业受宏观经济和政策调整影响,减少了就业岗位。同时,就业岗位相对不足也是缘于就业人口的巨大供给量这一因素。

  近几年来,大学招生人数每年以30%~40%的速度扩张,但由于种种原因,经济对劳动力特别是对大学生的吸纳速度并没有这么快。以XX年为例,全国有大学毕业生413万人,同比增加44%,但同年全国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却减少了22%。

  第二,大学毕业生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脱轨较为严重。

  目前,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脱轨严重,以致出现供给结构性失业。一些高校盲目扩张,教学质量下降,更加剧了高校培养和市场需求之间的背离。

  第三,政府公共就业服务投入不足。

  从国外的做法来看,加大公共就业服务投入,促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具有见效更快的作用。一些国家甚至出现取缔私人职业介绍,实行政府垄断公共就业服务的局面。

  近几年来,我国中央和地方都加大了对公共就业的财政投入力度,但整体而言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不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还得靠收费性服务维持运行,难以提供到位的就业服务。

  支持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难不是简单的就业问题,而是涉及教育、就业、户籍、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短期的应急政策设计上,必须从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出发,强调市场需求导向。这里笔者从财税政策支持角度,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一,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实践创新专项资金,支持在校大学生投身实践活动。

  第二,通过财政政策和税收优惠,一方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另一方面,鼓励其吸纳大学生就业。

  第三,构建激励与保障兼顾的财税政策机制,完善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激励保障政策。比如为大学毕业生设置既能到基层和农村就业,也可以返回城镇工作的就业通道,可以把到农村就业大学生的档案和户口放在城市,享受城市的福利待遇等。政府有选择地购买公益性岗位,加大基层公共服务岗位的供给,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从事社区工作。

  第四,加大对人力资源与劳动力市场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民营就业服务中介的发展,建立大学毕业生服务机构。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