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专题范文 > 美景美食故事记录四篇
 

美景美食故事记录四篇

发布时间:2021-05-26 16:58:49 影响了:

  美景美食故事记录四篇

  天空碧蓝,艳阳高照,一棵棵银杏树在阳光的衬托下,金灿灿,黄澄澄,煞是好看,成为初冬季节社区里百看不厌地一道亮丽风景。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和大家分享的美景美食故事记录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美景美食故事记录

  美景美食故事记录一

  后知后觉,春已过半,夏也即将到来,每每走在路边,不觉竟被路边美景勾了魂去。

  每次在路边散步,扑面而来的是一阵花香,恰起微风,花瓣随着花香飘飘而去,定睛看去,原来是路边的小桃树。踏着地上的桃花,赏着树上的桃花,脑海悠然浮现唐寅的《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这幅桃花美景让人不由的对桃花庵心生向往,也正是因为这份潇洒,唐寅被世人牢记。

  除了小桃树,路边的银杏树也十分引人注目。银杏之美,宋代李清照的《瑞鹧鸪.双银杏》中“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桔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几句可为证。银杏带有典雅大方的风度韵致,它外表朴实,品质高雅,相比之下连果中佳品甘桔也逊色三分,它坚贞高洁,虽流落江湖,但仍保持着玉骨冰肌的神韵。以银杏为榜样,它不仅教给人们自身的气节,更教给人们素养。

  有了小桃树和银杏树,路边的常叶青便显得不起眼了。春夏来临,各种花草争奇斗艳,常叶青便做了陪衬,默默无闻的它只为更好地展现各类花朵的美;直到秋冬之时,百花凋零,唯有它仍坚持自己,展现自己的绿叶,那叶绿的干净,绿的彻底。常青叶告诉我们一个人生道理——如果你周围都是优秀的人,那么你可以韬光养晦,提升自己,等有了适合自己的环境,你也可以发光发亮。

  此刻,路边美景不仅是美景,美景之中有着人生教导,脚下之路也不是普通的路,而是通往成功的人生大道。

  美景美食故事记录二

  春天是温暖的。

  只是留心观察,春天的演进并非平顺。也是阴阴晴晴,冷冷暖暖,起起伏伏,蹒跚前行。

  这几天,北京的天气又有点反常。

  前些天还阳光明媚,春意盎然,鸟语花香。这两天,天开始变得阴沉沉的。风,在轻轻地吹,树枝上刚刚绽开的一层新绿,随着风在轻轻地摇曳。阵风刮来,也是一阵紧似一阵,让人感到了一阵阵寒意。

  今天清晨,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春雨潇潇,滴滴答答的雨丝飘落在脸上、脖子上,给人一阵湿凉的感觉。其实,老天爷也是虚晃一枪,并没打算给人间布施甘淋,地皮刚刚湿,雨又停了。

  风雨过后,院子里桃花、杏花开始落了,

  粉红色、洁白色的花瓣稀稀落落掉了一地。就连前几天正在盛开的白玉兰,在阴冷的氛围中,也显得有点蔫巴,萎靡不振,了无生机。

  持续的阴天,让户外的气温下降不少。早餐起来,体感上有些阴冷,倒也觉得有几分清爽。到底是暮春了,天再阴,再有风,又能冷到哪里去?

  只是,天空一旦没有了太阳,自然界就少了明媚的春光。我发现,许多年纪大的人不出来锻炼了,就连每天推着小童车,带着未满周岁的宝宝在母子广场上散步的年轻阿姨们,也没了身影。

  不远处,是两位喜欢打太极拳的中年女士在跟随者音乐,一招一式地打太极。体育锻炼,贵在坚持。不论春夏秋冬,不管晴天阴天,每天这个时候,总能看到她们俩坚持晨练的身影。

  人是自然界高级又敏感的动物,看到满地飘落的桃花、杏花花瓣,难免有几分伤感、惆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诗句,这两天一直在我的心头萦绕。

  散步之后,我在母子广场西北角的一张排椅上坐了下来。打开手机,看到部队的朋友发来一则笑话,多愁善感的心顿时感到好了许多。

  笑话说:某领导到监狱视察青少年罪犯的改造情况。年轻犯人们首先表演的是大合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搞得领导哭笑不得。

  领导眼里充满不屑,意思很明白:就这些货色,还共产主义接班人呢?!身边的一位随同领导心领神会地说:瞎唱一气,现在的提法是中国特色,谁还讲共产主义?!

  领导们要离开了,年轻犯人们又献上了一首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差点让领导当场晕倒。

  笑话说:世事难料,几个月后,陪同领导视察的两位厅局级领导,还真的进去了。

  笑话是幽默的,生活是沉重的。远没有一笑了之那样让人觉得轻松。

  我的心情,也随着笑话的情节起伏,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沉默无语。

  人的心情尚切如此。北京的天气变化,也就不难理解了。

  事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然界的任何变化,都可能让北京的天气变得阴阴晴晴,冷冷暖暖,起起伏伏。

  不是吗?前一段来自蒙古国的两场沙尘暴,不仅是北京受影响,全国北方地区不都是风沙弥漫。这两天,来自西伯利亚的一股股冷空气,接踵而至,让北京的气温骤然下降了七八度,明媚春光,也逃之夭夭。

  人啊,其实没必要那么多愁善感。想开了,花开花落,不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嘛!人世间,哪有永恒不变的东西。更何况,花不落,果不出,看见花蒂上露出青色的小果实,人们应该高兴才对。

  北京的暮春,就这般捏腔拿调,阴阴晴晴,冷冷暖暖,步履蹒跚。其实,波波折折的天气多了,北京的春天也就走得不至于太匆忙。

  男女老少,大都喜欢春天。不冷不热,多舒服。

  论感情,真的希望时光能定格在春天里。

  美景美食故事记录三

  立冬之后,寒风一阵紧似一阵地吹着,让社区里的几棵银杏树瞬间变黄。有那么几天,早晨起来,天空碧蓝,艳阳高照,一棵棵银杏树在阳光的衬托下,金灿灿,黄澄澄,煞是好看,成为初冬季节社区里百看不厌地一道亮丽风景。

  和其他植物相比,银杏树算得上是自然界一种耐寒树种。深秋季节,一场紧似一场的瑟瑟秋风,渐渐地吹黄了自然界各种草木,大自然由此变得五颜六色、五彩斑斓。这时候的银杏树,依然桀骜不驯,傲视群雄,绿油油的一片翠绿。

  一立冬,京城的天气一天冷似一天。

  寒冷就像一副催化剂,让自然界里该黄的树叶全黄了,该落的树叶全落了,社区里的银杏树才不紧不慢,四平八稳,日渐披上了金灿灿的盛装,闪亮登场,惊艳亮相。

  一时间,金灿灿的银杏叶迷醉了多少爱慕初冬景色的人们。

  银杏有着风格迥异、与众不同的风格。深秋季节,许许多多的草木开始变黄,意味着一片片树叶、草木的枯萎、憔零和生命终结。唯有银杏树出类拔萃,独领风骚,成为初冬季节社区里的一道长盛不衰、百看不厌的风景。

  那一树树的金黄色,黄得那么热烈,那么奔放,那样的桀骜不驯,那般的姿意汪洋,彰显出初冬季节大自然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那一树树金黄色,黄得那么高雅,那么贵气,让人想起了价值连城的黄金、大清皇帝龙袍上的那一种纯正的金黄色。这种黄,没有枯萎,没有憔零,它饱含水分、富含养分,散发出冬日里银杏树特有的勃勃生机。

  在我的印象中,银杏黄、枫叶红,恐怕是自然界最亮丽、最惊艳、最好看,也最具观赏价值的两种自然美景。

  况且,银杏树黄得是那样的步调一致,那样的整齐划一,说黄,也就几天功夫,社区里的银杏树全黄了,就像私下里商量好了一样,总让人有一种赏心悦目、百看不厌的感觉。

  那些天,每天早晨起来,当我拉开卧室里的窗帘,第一时间眏入眼帘的,就是院子外面“陈锦纶中学”教学楼前那四棵银杏树上金灿灿的景色,让人顿时摆脱了懵懂,精神为之一振。

  九点以后,高楼林立的“珠江帝景”院子中央的高台上终于有了阳光,院子里零零散散的退休老人和一群群两三岁的小孩子,先先后后跟着爷爷奶奶大人来到高台上,让空旷寂静的社区瞬间有了生气。

  中央 高台的四周就有几棵金灿灿的银杏树,光彩夺目,坐在阳光下的排椅上,我不由自主地会久久地凝视着这一树树金灿灿的金黄色,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油然而生。

  大自然不仅带来寒冷降温,更赋予了银杏树天地合一、美不胜收的美景。

  大千世界,广袤自然,任何一种树叶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拿银杏叶来说,一片片金灿灿的银杏叶,乍一看,就像一把把刚刚打开的扇子,仔细瞧,又像一顶顶完全撑开的金黄色雨伞,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每一次路过银杏树,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弯下腰,捡起落在地面上的几片金灿灿的银杏叶,静静地观赏。末了,带几片银杏叶回家,夹在书本里,书本里顿时有了一抹淡淡的的清香,还能按照读书进度,用树叶做好标记。

  据说,银杏果是一味营养丰富的中药材,对于美容养颜、活血化瘀、清肠通便有着很好的功效。每年深秋,正当银杏果繁盛的时候,总能看到几个年轻人端着梯子,拿着竹杆,在银杏树下打银杏果。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掉落在地面上的不仅仅是一粒粒刚刚成熟的银杏果,还有打落一地绿油油的银杏叶。不明白,物业公司为什么就没有人出面制止这种毫无公德的破坏行为?否则,到了初冬季节,那一树树的银杏叶该是多么繁盛,多么茂密,多么金黄?!就是一片片银杏叶随风掉落在地上,也不失高雅,哪一种憔零美、斑驳美,该怎样地震撼人心?!

  今日清晨,一股冷空气光临北京,不仅吹散了笼罩在京城上空一整天的重度雾霾,让人们紧揪着的一颗心顿时轻松下来。冷空气还给京城带来了5度左右的大风降温,从早晨开始,北京就刮起了四五级的大风。寒风凛冽,也就半天功夫,一棵棵银杏树上金灿灿的银杏叶被吹得七零八落,每一棵银杏树下,落满了一层厚厚的、金灿灿的银杏叶。

  一度惊艳了时光,赏心悦目的的银杏美景,就这样消失了,让人多多少少有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

  冷酷的大自然,为什么就不能让金灿灿的银杏美景多保留几天,甚至让它美艳整个冬天?!

  最美好的情景,似乎都是短暂的,更不存在花开四季、美景常在的事情。要不,人世间、自然界怎么总会有那么多的残缺与遗憾?!

  美景美食故事记录四

  推开“陕味居”手擀面的大门,我径直走向巴台,点了一碗陕味居的臊子面、两个酥脆烧饼,用手机在扫描器上那么一扫,钱就交完了。

  收银小姐发给我一个餐号牌,我在面馆左侧靠墙的一张餐桌上坐下来,静静地等待服务员小姐上饭。

  在我居住的社区周边,过去不止“陕味居”手擀面一家面馆。记忆中有三家兰州拉面馆,两家山西刀削面馆,两家陕西臊子面馆,包括这家“陕味居”。距离吗?都在二三百米的范围之内。

  一个久居北京、爱吃面食的人,被周边这么多的特色美食包围着,诱惑着,享受着,心里觉得,就是一种幸运,一种福气。

  去年春节,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周边的面馆带来了灾难性打击,几家面馆被冲击得七零八落。旷日持久的关门谢客,恢复运营后顾客明显减少,让这些势单力薄的面馆,最终承受不了房屋租金和银行贷款而出现持续亏损,有的干脆彻底关门,有的老板不辞而别。

  印象最深的,是“晋家门”山西刀削面和“高原小伙”兰州牛肉拉面,味道鲜美,多受欢迎,也是我过去去得最多的地方。疫情后包括这两家在内的六家面馆相继关门歇业,独撑下来的只剩下“陕味居”手擀面一家面馆。

  一直以来,被众多面馆包围的那种幸运感、幸福感,消失殆尽。

  吃面,没有了选择余地。渐渐地,我成了“陕味居”手擀面的常客。

  这是一家营业面积不大的面馆。走进餐馆大门,中间一个隔断把餐厅一分为二,每边分两排摆放了18张餐桌,中午顾客最多,18张餐桌可一次性接待70多位客人。

  社区周围面馆减少,让“陕味居”手擀面的生意非常火爆。到“陕味居”手擀面吃饭的大多是在附近商城、家具城上班、打工的上班族,中午顾客最多,很难找到餐位。开春后,天气渐渐暖和了,面馆老板在餐馆外面增加了三张餐桌,让餐位紧张的矛盾,有所缓解。

  “陕味居”生意火爆的原因,与自身的经营有方有很大关系。“陕味居”实施专业化经营,只卖面食和风味小吃。招牌面品是“陕味居”的臊子面、炖肉面、臊子干拌面、酸汤面,西红柿鸡蛋面、油泼面、牛肉面和各种炒面。外加几种小菜。喜欢吃面食的人,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小面馆,势单力薄,专业化经营是方向。只要面食做好,做出特色,做到极致,顾客就会奔着这里的一两种特色面品而来,生意自然红红火火。

  服务员小姐把臊子面端上来了,刚刚出锅的手擀面,浇上一层红红的、辣辣的、油汪汪的臊子汤,可谓色香味俱全。喝一口汤,味道蛮好。性子急的人,吃起饭来也是狼吞虎咽,没用几分钟,我就把一碗臊子面吃得一干二净。

  “陕味居”的臊子面是它的特色面食,也是招牌面品,在西安国际面食节上,曾经荣获“中华特色面食奖”和“最佳口味奖”。它和最具代表性的岐山臊子面、扶风臊子面制作方法不太一样。主要区别在汤上。岐山臊子面、扶风臊子面的特点是碗大、汤宽(多)、面少,味道全在汤里。“陕味居”的臊子面的特点则是碗大、面多、汤少。

  只是,这种改进,符合节约原则和环保理念。正宗的岐山臊子面、扶风臊子面,碗大、汤宽(多)、面少,一般情况下,吃个两三碗、三四碗才管饱,真正喝汤,一碗面的汤就足够,至少有一两碗、两三碗面的面汤,就白白的倒掉了,其中的浪费很大。

  去年五月份回老家县城吃臊子面,总在琢磨,陕西臊子面要想真正走向市场,制作方法需要改进,核心是要改进汤和面的配比,降低运行成本,减少汤料和水资源的浪费。

  那时候就想,比较现实的方法,是走兰州拉面和“加州牛肉面”的路子,一碗面,连面带汤能管够。“陕味居”的臊子面、酸汤面,走的正是兰州拉面的路子,同时在口味上,保留了陕西臊子面的风味特点。只是,如果碗再大一点,汤再多一点,臊子面的特点可能更浓郁一些。

  “陕味居”推出炸酱面和几种炒面,是迎合当地人和外地人的口味,其中的尖椒炒面和“战斗鸡”炒面有些特色。他们推出的酥脆烧饼也不错。不喜欢吃面食的,点两个烧饼、或者肉夹馍,再要一碗小米南瓜粥,或者酸辣粉,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一个特色面馆,不仅要经营好自己的特色面品,还要主动迎合当地人和外地人的不同口味。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来你的面馆就餐。

  退休前,我去德国西门子总部考察时,发现德国的面食口味普遍偏酸,有的餐馆的面食酸得能让你倒牙。当地中国餐馆的老板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德国人的口味偏酸,不去迎合当地人的酸口,中国餐馆就开不下去。

  无论国内国外,办餐馆的道理是一样的。

  “陕味居”的面食,能够吸引很多顾客前来就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这里的面是“手擀面”,不是“机压面”。喜欢吃面的人知道,“手擀面”比“机压面”吃起来筋道,耐嚼,口感好。

  走进“陕味居”面馆,在靠近大门的左侧,隔着一块大玻璃,是“手擀面”的制作现场,就能发现一个会做“手擀面”的小伙子,在现场忙忙碌碌地制作“手擀面”。

  吃完这碗臊子面,我发现,这里的“手擀面”,味道与众不同,明显好于“机压面”。还有加在臊子里小小的土豆丁,吃起来面面的,很舒服。

  这,恐怕也是“陕味居”手擀面吸引顾客的原因之一吧?!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