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专题范文 > 山水游记感想随笔
 

山水游记感想随笔

发布时间:2021-06-05 17:28:19 影响了:

  山水游记感想随笔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们一起来到大明湖。上午游人很少,大明湖显得有些空旷寂寥,是休闲散心的好机会。原来以为,大明湖就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城市公园。以下是职场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山水游记感想随笔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山水游记感想随笔

  山水游记感想随笔一

  济南大明湖是由众多泉水汇集而成,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与趵突泉、千佛山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誉。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去济南军区调研军队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情况,工作之余,军区后勤部生产管理部企业处臧处长提出:忙了几天了,不知道你去没有去过济南的大明湖,哪里有山有水,风景秀丽,值得一看。

  济南我去过多次,还真没有去过大明湖。就这样,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们一起来到大明湖。上午游人很少,大明湖显得有些空旷寂寥,是休闲散心的好机会。原来以为,大明湖就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城市公园,万万没有想到,大明湖的人文古迹这么多,历史文化积淀如此深厚。

  在大明湖的入口处,有一个三层六柱的大牌坊,上面镌刻着“大明湖”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整个牌坊雕梁画栋,豪华大气。牌坊旁边是一池青翠碧绿的荷花,花红叶绿,挤满荷塘,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就像一个个披着薄纱在湖水中沐浴的仙女,容光焕发,含笑而立,娇羞欲语,惹人喜爱。

  由于大明湖人文古迹众多,臧处长在大明湖入园处找来一位导游,负责给我们讲解。这位年轻漂亮的女导游操着一口浓浓的胶东话,一边走,一边向我们介绍:大明湖的历史非常悠久,见诸于文字已有1400多年。早在北魏年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济水注》中便有了“大明湖”的记载。

  “这么悠久的历史,那时候还没有济南城吧?”我问导游。

  “问得好,那时候还真的没有济南城,听当地的老人们讲,正因为有了大明湖,人们后来开始围绕大明湖而居,才渐渐地有了济南城。”

  女导游继续解释说:另有史料记载,那时的大明湖称为历水陂,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隋唐时它既名“莲子湖”,又名“历水陂”,到了宋代时又有了“西湖”之称。

  年轻漂亮的女导游一边走,一边侃侃而谈。大明湖的风景自唐代开始名扬四海,宋时曾巩赋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见当时的大明湖已是夏日消暑游憩之地。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任齐州(即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开始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

  1958年,济南市政府将大明湖一带正式辟建为大明湖公园,并疏浚湖底,修砌湖岸,维修古建,广植花木,美化湖容,恢复重建了名胜古迹,逐渐发展到了今天的规模。

  听完导游绘声绘色的讲解,第一感受就是一个大明湖竟然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甚至比济南市的历史还要早,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

  这时候,年轻漂亮的女导游停下脚步,指着一池清澈见底的大明湖水,非常自豪地说:大明湖水来源于城内珍珠泉、濯缨泉、芙蓉泉、王府池子等诸泉,有“众泉汇流”之说,水质清冽,天光云影,水中的游鱼清晰可见。大明湖水源充足,排水便利,故有“恒雨不涨,久旱不涸”的特点。“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大明湖秀丽风景的真实写照。

  是啊,有山有水的地方的确漂亮。眼瞅着大明湖沿岸一排排随风漂拂的垂柳、大明湖入口处的一池翠绿的荷花,还有大明湖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的湖水,谁又敢说大明湖不漂亮!?更何况,大明湖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它的水源来自济南众多的泉眼。济南自古就有“泉城”的美誉,大明湖水质清冽就是济南“泉城”的具体见证。

  女导游紧接着说:大明湖一带历代建筑甚多,素有“一阁、三园、三楼、四祠、六岛、七桥、十亭”之说,所有人文古迹建造精美,各具特色。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上午我们只能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人文古迹看看。我们先去湖心岛看看“历下亭”吧,那个亭子可有些历史。

  我们跟随导游,一起乘船来到了大明湖的湖心岛。湖心岛不大,只是岛上绿柳环合,花木扶疏,亭台轩廊,错落有致,修竹花卉,点缀其间。特别是在秋日里,湖水荡漾,荷花飘香,秋风徐吹,赏心悦目。

  走上湖心岛,远远就看见了“历下亭”, “历下亭”位于湖心岛的中央,红柱青瓦,八柱矗立,斗拱承托,八角重檐,攒尖宝顶,亭下四周有木制坐栏,可供游人休憩,二层檐下悬挂着“历下亭”三个红底金色大字。

  女导游介绍说:“历下亭”位于大明湖水面诸岛中最大的一个湖心岛上,因地处历山之下而得名。“历下亭”年代久远,几多变迁,唐天宝4年(公元745年),著名诗人杜甫曾与北海太守李邕饮宴于“历下亭”,写下了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著名诗句,广为流传,让“历下亭”由此名扬天下。亭中匾额“历下亭”三字,为清乾隆皇帝手书,亭北名士轩中,墙上嵌有杜甫、李邕的石刻画像及济南历代名人的画像,门前抱柱上刻有郭沫若撰写的对联:“杨柳春风万方极乐,芙渠秋月一片大明。”没有想到,一个普普通通的八角亭,竟然引出这么多的历史故事。

  看完“历下亭”,我们跟随导游一边沿着湖岸散步,一边走近位于大明湖北岸的北极阁。北极阁坐落在一个拔地而起、方方正正的高台上,院内银杏葱绿,翠柏碧透,古意颇浓。正殿塑有真武坐像,手持宝剑。两侧侍立金童玉女。神龛前下方分别站有火水龟蛇四将,殿内东西山墙上,绘有《真武大帝武当山传奇》的壁画,故事曲折,引人入胜。

  我发现,置身于庙台之上,视野开阔。远可眺望重峦叠嶂的群山,近可一览秀丽多姿的大明湖景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是观景的理想之处。

  导游接着介绍说:北极阁又名北极庙、真武庙,是一座道教庙宇。北极阁建于元17年(公元1280年),明代永乐年间重修。庙宇建在7米多高的石砌高台上,由前后殿、钟鼓楼、东西配房组成。正殿内供奉北方水神真武帝君像,像旁有龟蛇二将、四天君塑像,栩栩如生,口目传神。正殿两侧壁上绘有关于真武修炼成仙的壁画,具有极高艺术价值。

  走出北极阁,导游告诉我们,来到大明湖北岸,这里距离“汇波楼”不远,建议到“汇波楼”看看。

  “汇波楼”位于大明湖东北岸北水门之上。登上“汇波楼”,女导游介绍说:北水门是曾巩担任齐州府知州时,于宋神宗熙宁5年(公元1072年)所建,是济南唯一的北城门,既可设闸泄水,又可通船。明洪武4年(公元1371年)修建新城墙时,在北水门上建了一座两层高的城楼,因城内诸泉水汇流入大明湖,再经北水门流出城外,故名“汇波楼”。解放前,“汇波楼”毁于战火,现在的“汇波楼”是1982年市政府在原址上重建的。新楼基本保持原貌,为重檐两层城楼式建筑,气势宏伟。登上“汇波楼”,北可眺望鹊、华两山秀色,南可俯看大明湖美景,夕阳西下时,还可领略到济南八景之一“汇波晚照”的壮丽景色。

  我们缓缓走下“汇波楼”,跟随导游来到了铁公祠。

  铁公祠坐落在大明湖北岸西端,建于清乾隆57年(公元1792年),是为纪念明代兵部尚书、山东参政铁铉而建。明建文帝时,燕王朱棣南下夺权,攻至济南,铁铉率军民坚守,屡挫燕王。朱棣攻下南京,自立为帝后,铁铉终因兵微将寡,被俘牺牲。后人敬其英烈,立祠祀之。铁公祠是一民族式庭院,祠内杨柳垂荫,藤萝攀缘,祠外南临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环境清幽旷远,建筑古朴典雅。

  不得不承认,铁公祠附近的景色确实不错。铁公祠的旁边就是“小沧浪”园林更是独具秀色。导游介绍说:“小沧浪”是一处具有江南风格的小园林,始建于清乾隆57年(公元1792年),由小沧浪亭、曲廊、荷池等组成,因效法苏州沧浪亭风格修建,且规模较小,故名小沧浪。曲廊沿湖而建,湖水穿渠引入荷池,池边建有八角形的小沧浪亭,整组建筑布局奇巧新雅,超凡脱俗。

  最后,我们跟随导游从大明湖的北岸,一路走到了南岸的“遐园”。导游介绍说:“遐园”坐落在大明湖的南岸,为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山东提学使罗王钧创办山东图书馆时所建,原为山东图书馆的一部分,后划归大明湖。“遐园”布局设计均仿照浙江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阁的格式,四周曲廊相连。建成后因景致清雅,藏书丰富,在当时颇负盛名,有“南阁(天一阁)北园(遐园)”之誉。园内假山突兀,花木扶疏,山石嶙峋,游廊迂回,亭台巧置,有读书堂、明漪舫、浩然亭等建筑,造型巧妙,古朴典雅,被誉为“济南第一标准庭院”。

  山水游记感想随笔二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大山,谁能称得上是中国的第一山?

  毋容置疑,泰山作为中国第一大山当之无愧。其实,用不着我们再做什么渲染,自古以来泰山就有“五岳独尊”“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大山”的美誉和历代帝王千里迢迢去祭拜泰山,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初识泰山,来自民间对泰山的各种评价:“泰山压顶不弯腰”,“有眼不识泰山”,“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等等,说的都是泰山的雄浑、厚重、高大和伟岸。泰山自然而然就成为让我最为向往、崇敬和敬仰的一座大山。

  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次登泰山,我竟然是陪同劳模报告团的成员一起上山的。

  上世纪80年代初,军队对全军军需工厂管理体制作出了重大调整,一度下放给各大军区管理的80多家军需工厂,重新收回总后勤部统一领导和管理,总后工厂管理部由此更名为总后军需生产部(后来随着管理职能调整,又相继更名为总后军需生产管理部、总后生产管理部)。

  军需工厂收回总后管理后的大动作之一,就是在1986年召开了军需生产系统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军需企业和职工中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当时我在总后军需生产部政治部组织处当干事,有幸参加了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的撰写工作。

  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为了扩大影响,会后军需生产部党委确定组成两个劳模报告团,分赴全国各地的军需工厂作巡回报告。政治部领导确定第一报告团由严时宜担任团长,负责西北、西南、中南地区军需工厂的巡回报告,由我担任第二劳动模范报告团团长,负责东北、华北、华东地区军需工厂的巡回报告。

  当时,我带领的第二劳模报告团在济南3520工厂做巡回报告时,3520工厂领导建议,报告团的成员都是来自军需生产第一线的职工,平时很少有机会外出,既然到了济南,应该让他们去爬爬泰山。

  毕竟,泰山是天下第一山嘛!

  3520工厂领导的建议很有道理,非常人性化,我完全赞成。报告活动结束后,我和3520工厂的厂长书记,陪同劳模报告团的成员们一起登了一次泰山。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东方泛白,晨曦微露,一辆乳白色的面包车快速驶出了济南市区,朝着泰安方向一路疾行。当时给我的一个强烈印象,就是山东的公路修得非常好,“要想富,先修路”,在山东这个经济大省表现得非常充分。不久前我曾去过胶东半岛,那里的公路也修得非常好,堪称全国一流。

  两个小时后,劳模报告团乘坐的面包车,来到了泰山脚下的岱宗坊。这是一座有着美丽传说的古牌楼,造型粗旷简洁。这里是从东路攀登泰山的主要门户。

  据说这是攀登泰山的一条经典线路,古代帝王们也是通过这条线路登上泰山的。

  考虑到劳模报告团成员平时很少爬山,为防止过度劳累,工厂领导提出从岱宗坊到中天门可以坐汽车上山,到了中天门再爬山。

  汽车沿着盘山公路缓慢行驶,第一站到达红门。红门又叫一天门,位于岱宗坊北,因西北悬崖上有两块红石形似门扇而得名。红门有一组庙宇式建筑,叫红门宫,宫前建有三重石坊,宫内分为东西两院,呈半封闭凹形空间,再加上宫前三重白色石坊、碑碣和紫红色的宫墙,构成了一组色彩鲜明、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站在红门宫举目回望,泰安风光尽收眼底,朝霞映红了山峰,景色十分好看。

  我们继续乘车上山,二十多分钟后来到斗母宫,斗母也叫斗姥,是道教里的一位女神。斗母宫位于万仙楼北,古名“龙泉观”,是泰山景区一块较为幽静的地方。宫内殿阁亭廊,疏密得当,是游客们上山、下山途中的小憩之处。站在斗母宫,北看南天门,高挂岱顶,遥不可及,南望来路,低山矮峰,尽收眼底。

  我们在此做短暂停留后,继续乘车沿着盘山公路直达中天门。中天门是攀爬泰山东西两路的交汇点,也是盘山公路的终点和攀登泰山的必经之地,周围峻岭阔谷,景色秀丽。

  到了中天门,劳模报告团成员们依次下车,带上水壶、干粮,由此开始爬山。站在中天门石坊下面,北望巍巍岱峰,众山拱立,心旷神怡。

  几位劳模中,除去北京3603工厂厂长王世平、天津3529工厂“女铁人”任俊霞、西安3507工厂二车间主任赵秀兰、南京3521工厂工程师杨正荣年龄稍大一点,其他差不多都是年轻人,大家初次来到泰山,一个个精神抖擞,群情激奋,一边说说笑笑,一边开始爬山。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攀爬,来到了一个叫做云步桥的地方,云步桥原名雪花桥,是一座跨溪流而建的单孔拱形石桥,也是游人们驻足小憩的天然所在,许多从山底下坚持一路攀爬到这里的游客,走到这里,都会坐下来做稍事休整。

  我们在此没有停歇,继续爬山。半个小时后来到了升仙坊,升仙坊是一座两柱单门石坊,位于泰山十八盘的起始点上,意味着游客们爬到这里,即可升入仙界。举目远翘,南天门遥遥在望,直插云霄。

  十八盘是攀登泰山途中最为险要的一段路,也是泰山上一段极具标志性的山路。道路两侧高山陡立,东为飞龙岩,西为翔凤岭,中有一线天,又名石壁谷,陡峭的盘山路镶嵌在其间,远远望去,盘路陡绝,恰似天门云梯倒挂而下。道路两侧的石壁上,分别镌刻有“天门长啸”“层岩空谷”“天门云梯”“如登天际”等褐底红色大字,周围的绿色植被更是青翠碧绿,郁郁葱葱。

  在泰山,自古以来就有“不到十八盘,没有到泰山”和“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泰山之壮美,尽在攀登中”的说法。明代诗人祈承濮更是用“拔地五千尺,冲霄十八盘,径从穷处见,天向隙中观” 的诗句来描写十八盘的雄伟壮丽景色。站在十八盘,回味诗人的诗句,只觉得意境宏大,高远,对十八盘的描写可谓入木三分,惟妙惟肖。

  十八盘的石阶路十分陡峭难走,连续爬个四五十个台阶,就会累得人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当我们爬到一半路程的时候,多数人感到有些筋疲力尽,这时候我发现,道路两侧连接在一根根铁柱上的铁索链非常管用,一些体力不支的人用右手攀扶在铁链上爬山,的确可以节省不少气力。劳模报告团的几个女同志,平时哪里有机会爬过如此陡峭的山路,爬着爬着,一个个就汗流浃背,如果没有这一根根铁索链,我甚至怀疑她们有没有力气登上泰山。不过,劳模报告团的成员不愧是好样的,他们尽管十分劳累,却团结互助,相互帮衬,咬紧牙关坚持着,忍耐着,默不作声地继续坚持爬山。

  据说十八盘共有各种石阶1800多个,加上山势陡峭,爬到三分之二的路程,连我这样身强力壮的人都感到气喘吁吁。后来,大家干脆在石阶路的边上坐下来,就地休息,恢复体力,准备朝南天门做最后的冲刺。

  南天门又叫三天门,位于十八盘的顶端,座落在飞龙岩和翔凤岭之间的山口之上,是登上泰山顶的必经门户。南天门是一座城楼式的两层建筑,上镶“南天门”贴金石匾,从下向上仰视,犹如天上宫阙。

  短暂的休整之后,大家站起来继续爬山,经过一段艰难攀登,南天门终于呈现在眼前,大家拼尽浑身的力气,一个接一个的登上了南天门。

  登上了南天门,第一个感觉就是视野开阔,天际洞开,眼前为之一亮。极目四望,千山万仞尽收眼底,特别是站在能够回望到十八盘的地方,眼瞅着稀稀落落坚持登山的人们,一种“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感慨油然而生。是啊,十八盘陡峭难爬,路途遥远,的确是对一个人体力、毅力的双重考验,特别是在体力不支时,咬紧牙,憋足劲,坚持下来,也就有机会登上南天门,畏惧困难,松松劲,中途放弃,也就会半途而废。其实,人世间的许多事情何况不是这样?!坚持下来就是胜利,轻言放弃,势必半途而废。

  稍事休息后,大家开始向玉皇顶进发。这一段路比较平坦,途中经过天街,道路两旁零零散散的有一些商铺,当地山民们在这里出售自己采摘的各种山货。十几分钟之后,我们来到了南天门的摩崖石刻,这里巨石林立,怪石嶙峋,石头正面镌刻的是历代帝王到泰山祭祀天地时留下的墨宝,还有许多文人墨客的亲笔题词。泰山书法艺术,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仔细看,褐底红字非常醒目,什么“五岳独尊”“青臂丹堐”“置身霄瀚”“天通地拔”“仰观俯察”“登峰造极” “壁立万仞” 等各种书法龙飞凤舞,笔力苍劲。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副雄伟高大、洋洋数千言的的“万丈碑”,青色底,金色字,字迹工整,金光闪闪。

  据说在岱顶,现存的摩崖题刻大约有800多处,是难得一见的泰山书法艺术宝库和石碑书法盛宴。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石刻书法之密集,在国内名山大川中首屈一指,十分罕见,令人叹为观止。

  看完摩崖石刻,大家连续攀登了100多个,来到了“玉皇顶”。“玉皇顶”位于泰山主峰之巅,海拔1532米,因为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庙中央有块巨石,上面刻有“泰山极顶”四个大字。据说在古代,玉皇庙是帝王们设坛祭天的地方,从秦始皇到清代,先后有13位帝王亲自登泰山封禅祭天。“玉皇顶”拔地而起,气势雄伟,大气磅礴,高高在上,傲视群山,自古就有“天下第一山峰”之美誉。

  我们在玉皇顶做短暂停留之后,开始下山。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一点,在下山过程中让我有了刻骨铭心的体验。从南天门到中天门,几乎全是石阶路,下山时一方面身体已经略显疲惫,另一方面下山途中身体的重量全部压在两条腿上,1800多个台阶一个接着一个,绕都绕不开,尽管下山途中没有什么明显感觉,只是回到济南的当天晚上,劳模报告团的成员包括我自己,腿部不舒逐渐明显,特别是在第二天早晨下楼梯吃饭时,两腿的腿肚疼痛难忍,步履维艰,这种症状一直持续到劳模报告团到达南京三四天以后,才渐渐消失。

  第一次攀登泰山,无论是泰山之雄伟、沿途之美景,还是腿部疼痛反应,都给我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

  山水游记感想随笔三

  张家界位于湖南西北部,澧水上中游,地处武陵山腹地,是我国第一个因旅游建市的城市之一。

  去张家界旅游,纯属一个偶然机会。

  上世纪90年代初,总后武汉基地指挥部机关在军队新一轮整编中被撤消,各后方基地划归有关军区后勤部管理,企业管理局交由总后生产管理部管理。在企业管理局下面,有一个部队招待所,就在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第二年夏天,武汉企业管理局领导利用旅游淡季,邀请总后生产管理部局以上领导,分期分批地去张家界度假旅游。破天荒,生产管理部第一次组织局以上领导携带夫人孩子,分两批去张家界度假旅游。

  我和经济贸易局肖兵局长、军矿局贺振波局长、科教局李合昌局长、政治部吴泽泉主任等安排在第一批。

  组织类似活动,最高兴的还是孩子们,他们虽然同住一个机关大院,有的从小就在同一个学校上学,但是像这样每天聚集在一起,集体外出旅游,还是头一次。

  记忆中,那一天我们刚刚下飞机,就被招待所派到机场的大巴车接走。午饭之后,当我们乘坐的大巴车刚刚进入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就被张家界风格迥异的地形地貌深深地震撼了,无数石峰如戟如剑,顺其自然地排列在沟豁之间,犹如千军列阵,气势雄浑,令人遐思无限,不得不惊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就连孩子们一个个也高兴得手舞足蹈,在大巴车里吱哩哇啦地乱叫一气。

  那一次,我们在张家界一住就是4天,招待所的领导采取半天旅游、半天休息的办法,让大家无拘无束、轻轻松松地游览了张家界的几个主要风景区。

  第一天,我们去的是天子山风景区。临出发前,招待所的同志发给我们每人一条毛巾,当时我有些不甚其解,外出旅游,发条毛巾干什么?到了天子山风景区爬一会儿山,才知道为每人发一条毛巾,是多么英明正确的决策。张家界的夏天,天气特别闷热,烈日炎炎之下,接连走几个小时的路,每个人几乎都是汗流浃背,半天下来,每个人手里的毛巾,被汗水湿得就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

  考虑到天子山地势较高,大家又是第一天旅游,为了保持体力,大家选择集体乘坐索道车上山。随着索道车腾空而起,天子山的绚丽风景尽收眼底。眼前的风景赏心悦目,一望无际的石英砂岩峰林,如戟如剑,如千军万马,顺其自然,整装待发,实在搞不清楚,大自然鬼斧神工,采用什么办法,把张家界的山水打造成为这样一副既风格迥异,又令人赏心悦目的奇特景色。特别是,石英砂岩峰林大多数都是重重叠叠,有些看起来摇摇欲坠,我甚至担心,一旦有个风吹草动,顶端那些摇摇欲坠的石英砂岩会不会在瞬间垮塌下来。

  这正是张家界山水最大的特色与亮点,也是一个风景名胜区、一种旅游产品的生命力、竞争力所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生命力、竞争力,才能脱颖而出,所向披靡。

  快到天子山顶,山势越来越加陡峭,索道车几乎是贴着山峰直上直下。快到山顶的时候,天气突然阴沉下来,山顶上乌云密布,云雾弥漫,远处的山变得朦朦胧胧,时隐时现,犹如进入了人间仙境。

  走下索道车,天空顿时变得一片晴朗,置身于天子山主峰,举目远眺,视野辽阔,气象万千,层林尽染,方圆百余里的秀丽景色一览无余。在张家界,天子山历来有“峰林之王”之美誉,因历史上有土家族领袖向大坤在此山自称“天子”而得名。据招待所陪同我们爬山的同事介绍:天子山的云雾为张家界一大奇观,历来为国内外游客所赞叹,尤其是雨过初晴后的天子山,云雾十分壮观,上奔下涌的云雾,在阵阵清风中,波涛滚滚,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多姿多彩。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上山途中,我们坐在索道车里,已经感受和领略了天子山天气突变后的云雾景观。

  站在天子山举目四望,东西南三面石峰林立,犹如刀削斧劈,怪异嶙峋的峰林或如刀枪戟剑,直刺青天;或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或如人间仙境,缥缈隐约,由此赢得了“不游天子山,枉到武陵源”和“秀色天下绝,山高人未识”的美誉。

  据招待所陪同我们旅游的同志介绍:天子山的美景,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晨昏午夜景色各异。晨光中的天子山,犹如一幅金碧辉煌、色彩亮丽的油画;月光下错落有致的朦胧山峰,构成一幅浓妆淡抹的水墨山水;春天时山花灿烂,依红偎翠;夏天时天高气爽,风轻云淡;秋天里,五颜六色,五彩斑斓;冬日里冰雪皑皑,银装素裹;乍晴乍雨之时,天子山云烟缭绕,静如薄纱笼罩,动则风起云涌,令人赏心悦目。

  在天子山上,我们选择了几处有利地形,远眺了空中田园、点将台等几个景点。空中田园坐落在天子山庄右侧的一个土家寨旁,下面是万丈深渊,幽谷之上是高达几百米的悬崖峭壁,峭壁上端是一块很大的斜坡梯形良田,四周峰峦叠翠,树木参天,白云缭绕,犹如一幅浓妆淡抹的山水画。点将台坐落在白雾缭绕的深谷里,远远看去,怪石嶙峋的石头仿佛一群准备出征的士兵,指挥官正在队前进行战前动员,将士们一个个神情专注,肃立静听。传说当年向王“天子”在此曾阅兵点将,故名“点将台”。还有一处叫仙人桥,当地人把它称为天下第一桥,仙人桥坐落在一个叫做猴子坡的地方,横架在两岸悬崖绝壁之上,巧夺天工,惟妙惟肖。

  远眺上述景点之后,我们开始下山,山路弯弯,十分陡峭,好在山间的旅游道路修得不错,可以放心大胆地往下走。沿途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抬滑竿的山民在招揽生意,他们长年累月地出没在天子山上,跋山涉水很有经验,同时靠出卖气力赚些辛苦钱。下到半山腰的时候,一些年龄比较大的女同志开始有些战战兢兢,步履维艰,但是仍然在咬着牙坚持着。最高兴的是孩子们,他们似乎不觉得累,一路上都是欢声笑语,叽叽喳喳。

  天子山烈日当空,太阳就像一团火辣辣的火球,晒得人汗流浃背,头晕脑胀。走下一段非常陡峭的山路,军矿局贺振波局长的夫人终于支撑不住了,她带头坐上了滑竿,紧接着又有几位年龄比较大的局长夫人们也坐上了滑竿。

  下山之后,渐渐进入了天子山的另外一个风景区—-十里画廊。峡谷两岸林木葱茏,野花飘香,奇峰异石,千姿百态,河谷里的河水奔流不息,一路远去,河谷两侧郁郁葱葱的景色,就像一幅巨大的山水画,悬挂在千仞绝壁之上。

  走近河流,许多人纷纷蹲下身子,透透毛巾,洗净汗渍,擦擦胳膊擦擦脸,享受夏日里河水带来的清凉。进入十里画廊,沿途有转阁楼、寿星迎宾、采药老人等许多景点。许多人已经感到累了,对于身边的美景,往往也是一掠而过。走出十里画廊,招待所的大巴车已经等在外面,大家集体乘车,返回招待所。

  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疲乏的身体顿觉轻松了不少。孩子们更是个个精神抖擞。早饭之后,大家集体乘车,经过一段很长的盘山公路,来到了黄龙洞。黄龙洞地处武陵源的核心景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据说是张家界旅游精品线路之一,享有绝世奇观之美誉。

  下车之后,大家依次走进黄龙洞,一阵习习凉风扑面而来,好清凉,好舒服。我发现,黄龙洞里,洞中有洞,洞中有河,由石灰质溶液凝结而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珊瑚等洞穴景观遍布其中,在五彩灯光的映照下,琳琅满目,五彩斑斓,仿佛走进了地下“迷宫”。

  在岩洞里行走,虽然有五彩灯光照耀,但是毕竟不同于野外,大家一个个走得小心翼翼。一圈走下来,印象深刻的有四个景点:一个是龙舞厅,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它虽然是黄龙洞中13个大厅中面积最小的一个厅,却小巧玲珑,别有洞天。洞内有一处灯火阑珊、石笋林立的地方,叫龙舞台,相传是龙王爷当年跳舞的地方。第二个便是“响水河”,“响水河”是黄龙洞第二层的一条阴河,全长约两公里,水深平均在6米左右,我们依次排队搭上一条小船,荡舟响水河,沿途都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地下风景,空谷幽邃,岸危穹高,若明若暗,恍若回到混沌的远古时代。第三个是花果山,一听名称,就知道这是一处孙大圣和徒儿们嘻耍的乐园。洞内众多石猴或坐或蹲,千姿百态。花果山是黄龙洞内小型滴石发育最好的一个厅堂。滴石是由洞顶的碳酸钙饱和溶液在滴落过程中沉淀而成,其中自洞顶往下长的叫石钟乳,从洞底往上长的叫石笋,两者相向生长连在一起就叫石柱。由大小不等的石笋形成的众多石猴,个个形象生动,惟妙惟肖,让人叹为观止。还有一个就是迷宫,迷宫是黄龙洞里非常精华的一个景区。迷宫地处黄龙洞底层,洞内钟乳石种类繁多,景观集中,洁白晶莹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花、卷曲石、石珍珠等玲珑剔透,密密匝匝,美轮美奂。

  走出黄龙洞,天圆地方,视野开阔,洞外生态广场的民俗表演颇有特色,让人流连忘返。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