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专题范文 > 李小云:乡村振兴不能单独从乡村寻找答案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6篇
 

李小云:乡村振兴不能单独从乡村寻找答案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6篇

发布时间:2022-05-12 13:30:33 影响了:

时代在日新月异,心得体会也是一种新型应用文体,想要写出优秀的心得体会,我们也必须学会认真思考,那么关于相关的总结该怎么写呢,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

李小云:乡村振兴不能单独从乡村寻找答案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6篇

我们现在讲的“三农问题”或者广义的乡村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乡村问题主要指的是“农业问题”,核心是增加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产量。这一时期,粮食供给在总体上呈现出短缺状态。1980年人均粮食年占有量仅为325公斤,且粮食结构单一,城市人口只能按照定额消费口粮。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粮食供给短缺的局面有了较大缓解,1995年人均粮食年占有量增加到380公斤。

但彼时城乡收入的差距已经开始拉大,1995年农村人口人均年纯收入为1577元,城市人口人均年纯收入为4283元,收入差距接近1:3。所以从这个阶段开始,乡村问题变成了“农民问题”。农民收入过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尤其是农民负担太重等一系列现象引发了所谓的“三农问题”。

到新世纪以后,虽然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非农产业的拉动,农民的收入有了改善,但是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又导致了农民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土地问题、留守问题和农民工权利受损等问题成为了所谓的“新农民问题”。而最近几年,乡村衰落的现象开始进入社会视野,“三农问题”也就来到“乡村问题”的时代。

 以上从历史维度对“三农问题”的演变进行的梳理,当然是一个简单直观的说法。实际上,粮食安全、农民工福利保障和城乡收入差距加大等问题一直都存在,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只是说这些问题在不同时期的呈现有所不同。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些问题已经不断累积,成为了比以往更为复杂、更为系统的发展问题,所以国家在这一时期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以解决这些问题。总的来说,上述的“三农问题”都是现代化过程中忽视乡村发展而造成的,因此,“重视三农工作”毫无疑问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涵。

前不久,云南的一位县委书记给我打电话说希望和我讨论一下县里的乡村振兴工作如何开展。我们这几年都在一起推动“昆明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的试验工作。他在电话里说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认为乡村振兴不能离开城市化的推动,但是如何做,他很困惑。

我之前也遇到过其他地方的一些领导,也会和他们讨论类似的问题,他们也总是坦言并不清楚如何开展乡村振兴的工作。他们知道我在做一些乡村的建设工作,希望我能帮助他们。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说,乡村振兴是个大的战略问题,不可能单靠建设几个乡村就能解决。

当然,如果全国的乡村都建设好了,那乡村振兴也就实现了,但是乡村振兴是一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大问题,实现乡村的振兴当然要聚焦乡村本身,所以我们要建设乡村,但是不能仅仅盯着乡村,因为乡村的衰落问题不可能单靠乡村自己来解决。解铃还须系铃人,乡村问题的本质是现代化的问题,因此,乡村振兴还得通过现代化的路径来解决。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乡村振兴是我这几年一直坚持的观点。

乡村的衰落是现代化转型过程出现的一个集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于一体的综合现象。乡村的衰落在客观上呈现相对性和比较性。法国经济学家魁奈所提倡的重农主义本质上是乡村主义,他之所以强调农本主要是因为法兰西统治者曾牺牲农业来推动商业和工业的发展。正如今天的中国,乡村呈现的衰落景观正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下导致的。因此,乡村振兴显然无法单独从乡村中寻找答案。

这几年,乡村主义的思潮渐渐兴起,学界对此有很多的说法,其中一种观念将其认为是乡村的复兴。我对这一观点有所保留,因为“复兴”给人的感觉是乡村过去很发达,而现在渐渐衰落了,需要再度发展起来,这显然并不符合我们乡村的发展历程。这种观点多半是一种怀旧主义的想象。

乡村的振兴,需要在新的语境下、在发展中逐步实现。实现振兴的乡村既不是现在这样的,更不是过去的,而是未来的。从这个角度讲,乡村的振兴离不开“城和乡”、“工和农”的融合发展。

这几年,我在云南的多个乡村工作。那些村里的农民主要靠外出打工谋生。昭通的几个村子里,农民的房子都盖得很漂亮,建房资金都靠农民十几年在外务工一点一点的积累。而且农民打工多是从事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说,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动对于农民的收入提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一直推动的以建设城市为主的现代化虽然也带来了忽视乡村发展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是拉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两年外面的工作不好找,很多农民都回到村里。农民以前打工多少积累了一点钱,所以现在还感觉不到太大困难,但是如果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速度放缓,农民的收入就会下降。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乡村振兴不可能孤立地实现。通过城乡互动来带动乡村发展是传统现代化转型的基本经验。因此,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依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

现在中国的农业GDP占比大致在7%,而农业人口占比仍然高达23%。按照现代化转型的标准看,农业人口的占比过高,比例失调。除非我们重新定义现代化,否则,乡村振兴无法离开工业化和城市化来实现。从这个角度讲,把乡村振兴的重任交给县委书记和农民,他们自然会觉得力不从心。

强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应该按照过去城市化的路径推动乡村振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推动城市化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该通过发展大城市来推动城市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该通过发展小城镇来推动城市化。

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率都很低,基础设施落后,如果按照发展小城镇来推动城市化的思路,则会面临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成本高、效率低的弊端。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都在推动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发展。这一模式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但是,这一模式也造成了中国“大城大村”的格局。2018年末,全国共有县级以上城市672个,其中市域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共有91个,覆盖7.9亿人群。

这一时期,由于主要的经济活动都集中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因此,乡村的剩余劳动力也主要流向这些地区。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不仅接受过教育的乡村人口基本都留在了城市,还有很多农民工也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流动。在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制度的约束下,这部分人群无法成为城市人口。

农民工的居住和工作的分离不仅导致了留守问题,还引发了教育和医疗保障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尤其是老的农民工很难融入城市,无法在城市退休,而当他们回到乡村时,又很容易成为乡村社会保障的负担。

年轻一代的农民工由于城市居住成本高,很难融入城市,只能重复老一代的流动模式。虽然农村合作医疗、低保和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全面推开,但这些都属于最基本层面的保障,对于全面保障乡村人口的生计的实际作用仍然十分有限。这是在特定社会经济格局下困扰乡村振兴的难点所在。

过去几十年基础设施的发展,尤其是脱贫攻坚以来,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了很大的提升,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完全不同,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考虑城市化的战略。

全国91个城市吸纳了大部分的人口,而几千个县城和乡镇覆盖的人口则很少,乡村占了另一个大头。因此,要想让人口的分布更加合理,需要发展县域和镇域经济,甚至可以将一些人口聚集度高、交通便利的大村发展成村镇,使得农民能够就近和就地就业,从而解决农民面临的一系列由于在大城和大村之间流动造成的社会问题。

高质量的城市化不能只看城市人口的数量,更主要是让农民有非农就业的途径,这就是现在讲的“新型城镇化”。所以,乡村振兴首先需要新型城镇化的支撑。

新型城镇化只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其中一条路径。工业化和城市化带给乡村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乡村的价值发生了改变。

两年前,我们在昆明启动了六个村的“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的试验工作。2022年的五一假期,虽然受疫情防控的影响,但这六个村还是来了很多的游客。宜良麦地冲村的乡村CEO在群里说,假日期间村里的客房全满。麦地冲村共有24间客房,按照4天计算,仅客房一项收入就是3万元。

安宁的雁塔村从去年十一以来成了网红打卡村,文创、自然教育等产业都进了村。今年五一期间,尽管受疫情防控的影响,每天仍有3000多位游客到访,按照客均消费10元计算,雁塔村一天收入就超过3万元。

把旅游和其他与乡村相关的产业建在乡村,实现乡村的功能拓展,放大乡村的产业空间,搞三产融合,这算是逆城市化的路径。无论是原发性现代化的英国,还是后发性现代化的日本和韩国,都在进入逆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我们继续推动新型城市化,让更多的乡村人口能够从事非农就业,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通过逆城市化的方式推动乡村振兴。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要把那些能够通过逆城市化发展的乡村建设好。

建设乡村不仅仅是修路、盖房,更主要是发展产业,吸引人才回乡创业,发育农民为主体的治理体系,保存乡村文化,留住乡愁的“根”。因此,逆城市化不是把乡村建成城市,而是把乡村建成现代的乡村。这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指标。乡村振兴不可能仅仅通过一些乡村发展旅游就能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一个现代的农业。

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规模经营。一家一户几亩地,虽然可以有效实现农户的自给自足,但是很难实现社会化的再生产,也很难满足市场的需要。

但是农业规模化经营不能剥夺农民的土地权,不能逼农民上楼,这就需要通过新型城镇化和逆城市化的路径拓展农民非农就业的渠道,为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供基本的经济社会条件。

现在,很多家庭农场的效益很好,主要是因为很多农民有了稳定的非农就业,家里耕地规模小,种地的机会成本高,所以他们愿意长期流转土地。浙江某村,几位农民流转了村里1000多亩水稻,高薪聘用了乡村CEO来帮助他们经营,1亩土地产出利润约5000元。

当然,规模化经营只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手段。延长种植业的产业链条,特别是产业融合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将农田建设成田园综合体可以把乡村的旅游融合进来,实现农田增值。

推动农业现代化不仅仅在于土地的规模经营。中国数亿的小农不可能都变成大农场主。乡村振兴还需要推动小农的现代化。从产业角度讲,小农户的现代化一方面需要考虑他们生计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则需要推进产业特色化、技术化和高产值化。

云南省罗平县的农民种植油菜、小黄姜和烤烟,虽然户均土地只有10亩左右,但户均年收入大多在10万以上。罗平县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启示是小农户产业有特色、多元化、复合型产值高,当地油菜种植形成了规模,农户不需要流转土地即可享受从播种到收获的社会化服务,不仅节约了劳动力,而且发育出了小农户对接市场的有效机制,减少中间盘剥。

乡村振兴也意味着将小农生产关系转变为小农为主体的新的社会化生产关系,这也将会是中国特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长期以来,我们把乡村看作是现代化的“病灶”,强调改造乡村,否定乡村的价值,把乡村仅仅当作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被动的资源提供者。所以,我们一直推动的是以建设城市为主的现代化战略。

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乡村的价值,倡导建设乡村的现代化,这是我们反思过去发展的弊端,创新“新发展范式”的体现。而这一新的发展范式既不是“回到农”,也不是“继续城”,而是城乡融合。推动新型城镇化、逆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则是实现城乡融合的最大公约数。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1

完美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后,我们迎来乡村振兴大考。年轻干部作为大考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对青春之“我”而言,积极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锻炼的练兵场,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台,我们只有遵循成长成才规律,保持正确的“蹲苗”姿势,克服经验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长的烦恼”,在基层沉淀、成长,才能以更沉稳的心态、更矫健的身姿和更强大的能力迎接未来。

保持“向上向阳”的姿势,接受“朝露日晞”的滋养。“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对年轻干部而言,向上向阳是心态、是状态、也是姿态。首先,要有向上向阳的心态。乡村振兴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责、担当使命而熠熠生辉,生命因“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而更有价值。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长观,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志向,把握难得的成长进步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化解“成长的烦恼”,在逆境中“拔节生长”。其次,要有向上向阳的状态。要发挥年轻人精力旺盛、思路宽、办法多的优势,通过书本、网络、实践等多种途径加强学习,特别要注重多向基层群众、老党员、老干部和乡贤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持续为自己“加油充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自己的状态始终“在线”。最后,向上向阳也是一种姿态。年轻干部既要有积极进取、勇担使命、永不言败的阳光姿态,也要有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坦荡姿态,通过基层工作的锻炼,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势,汲取“强根壮骨”的力量。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年轻干部要茁壮成长,必须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将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众这根永恒的“血脉”中。一要深入实地查实情。对当地前期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巩固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力结构情况、教育、医疗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制定针对性振兴计划打下基础。二要深入群众听民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开坝坝会、走村串户拉家常、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他们对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广开言路、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深入田间获真知。实践出真知,深入田间地头去挥洒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历练本领、在日晒雨淋中积累经验、在化解矛盾中增长才干,用心用情当好群众的“服务员”“贴心人”。

保持“面向四方”的姿势,积蓄“开枝散叶”的能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年轻干部正处于成长进步的“黄金期”和干事创业的“关键期”,要坚持“面向未来、面向四方”,广泛学习和吸收来自各方面的知识及意见,汲取更多的“养分”,使自己的“根系”更为发达,为“开枝散叶”打下良好基础。在学习上,既要学好百年党史,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又要学好法律法规和经济、农业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干事创业引入“源头活水”;在思路上,既要全面系统思考、长远规划,又要关注当下,细化、量化短期目标并在具体实施中适时调整完善,做到既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方法上,既要抓住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又要在时机成熟后进行整体推进、全面推动;在能力上,既要争当自己负责领域的“种子选手”,也要争做多岗位锻炼、多领域发展的“多面手”,确保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取得实效。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2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破解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破解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破解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3

一、乡村振兴量化指标需加强,对考核驻村干部缺少抓手。

脱贫攻坚阶段,很多硬指标是可以量化的。比如两不愁三保障,吃饱穿暖、住得安全、上得了学、看得了病等。这些都是可以用硬性指标来量化考核的。但是乡村振兴阶段,较难用一些量化指标来界定工作的好坏。部分地方延续了脱贫攻坚阶段的一些政策,对知晓度、满意度这些内容继续加以考核。相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来说,其必要性有待探究。建议多方调研,收集基层一线的反馈,形成具有操作性的考核监督方案。而且,对乡村振兴的考核应有别于脱贫攻坚阶段的大范围跨省市的评比,对相关评价指标和要求,应充分参考省内或同水平区域内的总体发展水平分别制定。

二、乡村振兴见效较慢,对长期驻村要做具体要求。

乡村振兴需要更长期的谋划和更切合当地的因地制宜和因势利导。驻村干部一是需要较长时间的下沉进村,二是需切实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乡村振兴承接脱贫攻坚,但是建议对脱贫攻坚的一些成果的运用,应当通过切实的调研并结合当前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这就更需要驻村干部的长期坚持。乡村振兴是一次长考,对基层和驻村干部的能力、韧性、耐心也是一次更长的考验。建议对于本批次驻村干部的乱换年限要求,轮换方式方法,做进一步的规定,应该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三、乡村振兴所需专业性较强,短时间内缺乏专业性人才。

乡村振兴急需大量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但是目前来看,基层确实缺少相关人才。大力建设各类人才队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但是就目前的需求情况来看,可尝试由上级部门建立一支或者多支区域内流动的专业技术工作队伍。这批人不驻在某一个村,而是相对集中地在某一个或多个县区内各村流动,成为一支救急队伍。这个队伍中可选派一批技术精熟、素质过硬的同志和一批年轻、学习、动手能力强的同志。一方面用于解决乡村振兴初期出现的各种新的突发的重难点问题,一方面通过在基层一线的传帮带,培养出一批能及时下沉到基层的实用型人才。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4

“集结号”响彻着对党忠诚。衡量党员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回望脱贫攻坚这场可歌可泣的伟大征程,有无数值得我们铭记的瞬间,黄文秀、张小娟等1800多名同志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忠诚,毛相林、白晶莹等扶贫干部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对党忠诚,用汗水铸就了党员干部的信念与忠诚。时间坐标见证者脱贫攻坚的壮绩,更见证着忠诚的力量。乡村振兴的“集结号”已吹响,嘹亮的号声鼓舞着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

广大驻村干部要在奋进新征程上书写对党的绝对忠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表里如一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基层一线不断涵养忠诚品格,以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干事创业的热情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集结号”承载着使命担当。需要看到,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还需要驻村干部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更要看到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全面完善和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需要驻村干部去不懈攻坚克难。为此,要鼓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扎根乡村,准确把握职责定位,既做群众的“贴心人”、乡村发展的“领路人”,更要做政策落地的“执行者”、乡村振兴的“操盘手”,切实履行好职责和使命,同时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打“攻坚战”“持久战”。这样,才能以担当作为努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集结号”蕴含着竭诚为民。“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党和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规模和投入推进脱贫攻坚战,体现了造福人民、不负人民的高度责任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驻村干部要明白驻村帮扶不能有歇一歇、停一停的思想,唯有扎根乡村,把身子沉下去、心沉下去,矢志不渝地兑现“为人民服务”承诺,方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政绩。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既要立为民服务之志,把群众放心上,当亲人,用心用情用功去解决民生痛点、助力一域发展、回应人民的期望,让人民群众的“表情包”成为检验驻村帮扶工作的“晴雨表”。又要下大气力增强本领,自觉加强学习,不断积蓄力量,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本领,以实实在在的改变体现驻村帮扶成效。唯有如此,才能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在“集结号”中开启新生活、新奋斗,听懂“号声”背后的内涵,乡村振兴道路的“新征程”将永远充满奋斗的澎湃动力。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5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托,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坚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特色农产品供给质量显著提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建成“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幸福美丽新村2xx82个,贫困人口从20xx年底的750万人下降到20xx年底的xx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1.5%下降到2.7%,农民人均收入比20xx年增长70%以上,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顺应了亿万农民的新期盼和农业农村发展新需求,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xx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行动纲领。李克强总理作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高举乡村振兴旗帜,奋力开创新时代四川“三农”工作新局面。

一、坚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切实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竞争力。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提出的“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要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指示,突出抓好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等重点任务,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粮食生产重点县、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到20xx年建成全国优质粮油基地、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依托川酒、川茶、川菜、川药、川猪等优势产品打造“川字号”品牌,到20xx年创建“三品一标”农产品5600个以上。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到20xx年建成全国优势农产品加工基地、产值突破2万亿元。突出发展乡村新业态,推进农业与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电子商务等多种业态深度融合,打造民俗风情小镇和特色美丽村庄,到20xx年创建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县100个以上,建成全国乡村旅游强省和森林康养大省。突出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重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采取合同订单、股份合作、托管寄养、联耕联种等办法,带动小农户特别是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多渠道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二、坚定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提出的“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指示,继续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五大行动”,让农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坚持保护传统村落、改造旧村落和新建聚居点相结合,宜聚则聚、宜散则散,不搞一刀切,不大拆大建。突出地域和民族特色,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土坯房改造,分类推进藏区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乌蒙新村等建设,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模式,做到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到20xx年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5万个。注重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持续抓好法律“七进”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深入推进“四好村”创建,办好农民夜校,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积极扩大基层民主,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注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突出抓好农村垃圾治理和厕所革命,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到20xx年全面完成农村厕所改造,实现农村垃圾处理率100%。

三、坚定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激发“三农”发展动力活力。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提出的“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以改革为动力”的重要指示,继续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促进要素更多流向农业农村,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建立现代农村产权制度,扎实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多种方式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和宅基地。深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壮大集体经济。建立农业农村投入保障体系,总结运用四川在脱贫攻坚中创新设立产业扶持基金、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和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的做法,设立乡村振兴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乡村。建立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健全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配套政策和信贷担保体系。加快形成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保障机制,每年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一定比例支持乡村发展。建立人才流向乡村机制,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建立涵盖生产经营、社会保障、退休养老等保障政策的新型职业农民制度。推行“岗编适度分离”机制,激励农业科技人员离岗领办企业、允许兼职兼薪。实施乡村人才培育聚集工程,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四、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强化乡村振兴组织保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提出的“坚决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重要指示,健全完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坚持由省委常委兼任农工委主任常态化,坚持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重大政策,审议重大投入、重大项目、重大工作等职能,强化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牵头协调、决策参谋、调查研究、推动落实等职能。建立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责任制,坚决贯彻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机制,建立并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制度。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干部实绩的重要依据。加强“三农”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按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要求,在培养、配备、管理、使用上着力,全面提升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做“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优先选派熟悉“三农”的干部进入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在向全省所有贫困村和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派驻第一书记基础上,再向集体经济薄弱村选派第一书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证。

乡村振兴心得体会6

一、实践目的

由省组织举办的大学生农村科普行活动,深入到农村开展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村民对新农村合作医疗态度调查、科普知识调查等调查活动,宣传科学种植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让大学生真正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在实践中增长了知识,得到了锻炼,将学校所学的知识付诸于实践,增加社会经验,以便以后能更好地参加公共卫生工作。

二、实践活动的准备及开展

7月11日下午2点王院长召集将参加活动的全体师生开会。会上,王院长介绍了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及其重要意义。后由负责该活动的老师介绍将要实践的内容和时间安排。老师还依照以前的经验教授了我们应该带的物品及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的处理办法。最后每一个人都领到两件T恤和一顶志愿者帽子。拿到装备后我是无比的激动,盼望着明日早些到来好好的要大干一场。已经是大四结束了,专业课知识已经学完了,正好趁开学去实习之前检验一下自己学的到底怎样了。回到宿舍穿上装备,对着镜子更是期待看到明日的我早些到来。

xx日早上我五点半就起床了,因为六点半要在公卫楼前集合,这可是我大学生活中起来最早的一次了,真是一个挑战!但我知道挑战也是和我们一样才刚刚开始。起来洗漱整理之后吃完前晚准备的早餐,准时到了集合地点。尽管起来都那么早,但每一个队员都是激情洋溢,丝毫没有一点困意。老师安排我们把宣传条幅、旗、宣传单、宣传手册、调查问卷等所需物品搬运到车上。我们可又多了一个队员——司机。一切准备完好之后,司机师傅开着车就向涉县出发。

在车上,老师给每一个人发了一份调查问卷以熟悉其内容,同时老师把我们14名学生又分成了两小组,这样一来每2名老师带领7名学生分头行动,更是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早上7点出发到达时已经是下午1点多钟了。由于之前没有开车去过涉县,也只是问了别人大概多长时间能到而已,对道路不熟悉加上路上遇到了一次堵车,使我们比计划晚了3个多小时左右到达。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啊!早上起的早、吃的又少,现在每个人脸上略微显出疲惫的表情,但依然眼神里充满着激情。到了之后,我们大家在一家饭店吃了午餐。为了减少太大的消费,我们也是简单单吃了一顿。但我们已很满足了,毕竟这不是来的目的。

来了,我们就要吃最大的苦,做最大的事。老师也是希望着早些开展工作,毕竟路上耽误了一些时间。谭老师更是简单吃了些后悄悄地出去找一下我们晚上的住宿地方。饭后我们到了住处,老师安排了一下房间后,我们便立即动身前往我们要宣传调查的第一站——__镇__村。

我们首先到了村委会,取得了村委会领导的同意,在他们的协助下,我们在庭院里布置了一排桌子和凳子。在桌上放了两台血压计,在墙上贴了宣传单,挂起了条幅,竖起了旗子。赵老师在村委会的广播里通知老乡们前来村委会。一切准备完了之后,我们拿着宣传单、宣传手册和调查问卷等待着村民的到来。广播通知后,很快就有村民前来了,同学们很快微笑着迎接上去,向村民发放知识书籍,给村民讲解科学知识,并做了问卷调查。由于大多数村民不识字,我们都是一个题一个题地问出来的。

做一份调查可能容易,但是要做许多份时就需要极大的耐心了。再加上普遍村民讲的是地方话,有些同学在交流上有些阻碍,但我们都克服了种种困难。同学们有的在发放传单,有的在回答村民问题,有的在做调查,有的在为村民测量血压。老师们更是和大家融在一起,已经分不清谁是学生谁是老师了。渐渐地村民多了起来,大家更是忙的接不过来。看看这一热闹的场景:有调查、有发传单、有访谈、有测量血压、有照相。大家真是忙的不亦乐乎!就这样我们顺利地完成了第一站的任务。

本来计划第一天要去两个地方的,但时间已晚了,只能第二天再行动了,我们还是满意地回到了住处。老师给我们学生每人发了10元钱自行解决了晚餐。晚餐后回到住处,大家都高兴地聊了一些今天的感触,现已经是疲惫不堪了,于是早早就休息了以便拥有很好的精力去迎接第二天的活动。我们6点起床吃完早餐后就前往了第二站。不知什么原因,也许是没有得到领导的支持,在这我们就呆了十几分钟发放了一些传单。老师决定下面兵分两路:一路前往原曲村,一路前往固新镇固新村。

司机师傅开车在路途中把第一组留在了原曲村,我们第二组继续前往固新村。由于昨天已经开展了一次,所以我们都有了经验,也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两组到了一起后已是11点多了,我们坐车往学校赶去。休息了一晚上,第三天同样早起坐车前往石家庄市深泽县。这次也是分成了两路,第一组去了大贾村,我们第二组去了西南留村。到了之后取得当地领导的同意,群众的理解支持后,我们便进行了活动。大家都有了前两天的经验,都已经对所做的宣传调查工作相当熟练了,于是很顺利地就完成了任务。

完成实践活动之后,大家聚在一起吃午饭,交流了一下自己此次实践活动所收获之处,并说说自己认为自己这次实践活动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我们都畅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回到学校后在公卫楼前我们再一次合影留念,虽然已是很疲惫,但每个人的脸上却都挂着自信而满意的笑容。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