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行政管理社会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行政管理社会调查报告题目
 

【行政管理社会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行政管理社会调查报告题目

发布时间:2019-06-04 14:56:25 影响了:

第一篇: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

百年大计,以人为本。企业的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企业竞争归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当代社会,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学习速度和培训速度也是提升人才速度的重要参数。培训则常常是提供信息、知识及相关技能的重要途径,有时甚至是唯一途径。在当今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必定是那些能够使其员工充分发挥自己全部潜能的企业。这意味着,企业员工必须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员工培训在帮助公司迎接竞争性挑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员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公司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员工培训工作的公司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培训不仅通过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员工受益。故有人说,培训是企业送给员工的最佳礼物。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为了充分了解公司员工思想现状,了解公司对员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了解统化、结构化的公司内部培训体系。本人在xx制药有限公司范围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36份,回收问卷35份,其中有效问卷34份,中层管理人员问卷4份,主管级及员工级30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时间:20xx年6月

2、调查地点:xx制药有限公司

3、调查方法:采取问卷式调查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xx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抗肿瘤药物为主的制剂生产厂家,药品的生产质量和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用药的安全问题,对于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十分必要。

(一)公司发展理念与文化

1、 企业发展方向较为明晰。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约有9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对本公司的发展战略表示了解或十分了解,这主要是与公司目前的业务重点和工作目标有关,但剩余的5%左右员工表示了困惑,这必然会造成实际工作缺乏目标,或者人力资源的较大浪费。

2、 将近九成员工熟知企业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因而“不断进取,永臻完美”的管理思想几乎感染了公司的所有员工,可见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敬业度和忠诚度起到了较大的凝聚作用。

3、 企业在制度建立及文化建设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调查数据显示,认可公司有一个非常健康文化的比例达到85%,而15%左右员工则认为一般,没有员工对此表示反对。 此外,仅有45%的员工认为公司的制度体系非常完备,而认为不完备的人数达15%。

(二)组织结构与岗位设置

1、 近九成员工对公司现行组织结构认同,并表示与部门业绩息息相关。公司现有员工中,九成员工对现有机构设置表示赞同,认为现行设置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 现行职能职责、业务流程与实际工作衔接较好。依据调查结果,80%员工认为目前的岗位职能配置、工作业务流程有效,而认为其在实际中有指导性、参考性作用的仅占35%左右。

(三) 人才管理与技能

1、 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部门负责人作为xx制药有限公司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员工认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 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多数员工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对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但从后续问题的调查显示,部门内沟通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也有一部分员工反映,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只是员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占55%。对于部门内部的员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求助领导。

3、 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员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员工激励、成就动机。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员工激励、成就动机。

(四) 团队精神状况和素质

1、 除少数员工外,团队士气良好。在实际调研中,28%的员工认为我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60%认为我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一致的集体,但12%的员工认为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35%员工反映某些员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

2、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而据相关数据显示,xx制药有限公司仍需要在此方面继续努力。

3、 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60%员工认为公司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员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员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员工非常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

(五) 员工个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挥

员工专业技能的自我评价。员工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的专业技能比较满意,这一比例高达80%,仅有1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的技能相当完备,与此同时,5%员工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表示了不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但在专业技能转化方面,这一比例有所下降,75%员工认为自身的技能基本发挥,25%员工认为没有完全发挥,可见专业素质在向业绩转化上并不十分理想,员工的潜能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四、今后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目前公司的培训现状,为了让公司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1、强化员工责任心的培养。针对本公司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员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员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公司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2、加强员工之间相互沟通。不定期的和公司员工进行交流,使员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员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3、调整人员配置、促进员工技能发挥。针对每个员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

4、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多进行一些团对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员工培训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改变员工的平庸工作行为,尽可能降低管理成本,克服不可测性,保证质量低劣的员工无法进入,有效降低优秀员工的流失率。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对各类员工进行不同目的的分类培训,以满足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加强员工培训,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自然地倾泻出来,自觉与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不仅让员工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对企业有了满足感和归属感。也使企业和员工得到共同的发展,真正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第二篇:关于乡(镇)行政管理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乡(镇)行政管理的社会调查报告

浅析现行乡(镇)行政管理的现状和特征 乡镇是我国政府管理“五级结构”的最末端机构,承担着贯彻上级政策、管理乡镇农村、沟通城乡的重要职责。有道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足见乡镇管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乡镇是我国行政体系的最基层一级,是人民政权的基石、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在乡镇,工作着力点也在乡镇。乡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水平,直接关系着一个县区、一个市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

乡镇管理是以乡镇政府为核心的乡镇组织依法管理乡镇范围内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管理主体的多元性、执行决策的直接操作性、组织运作的综合性、管理环境的中间性和管理对象的涉“农”性。乡镇管理在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乡镇设臵现状

统一设党委、政府、人大、人武部、纪检委(监察室)和团委、妇联。一般乡镇内设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企业办、计生办……,同时乡镇设臵司法所、派出所、水管所、计生服务所、劳保所、国土所、财政所,和文化站、林业站、农业站等,这些就是传统的七所八站。站所一般3—5人。

二、现行乡镇管理体制的特征与弊端

乡镇管理属于基层管理的范畴,具有:

(一)综合性

乡镇管理的综合性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管理对象和内容却十分庞杂。每一个乡镇都设有党、政、武、企、群众团体等机构,领导着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工作。第二,从管理方法的运用上看,乡镇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各项事业的发展,必须把各项工作加以综合,采取综合性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才能把各项工作推动起来,从而收到明显的效果。第三,从管理职能上看,由于乡镇工作的直接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综合协调和合作是非常必要。乡镇党、政、经各部门只有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和帮助,才能使乡镇管理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总而言之,综合性是乡镇管理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二)实践性

乡镇处于我国政权系统的最基础一级,乡镇管理处于广大农村第一线。承担着贯彻上级政策、管理乡镇农村、沟通城乡的重要职责,具体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使之具体化,把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乡镇管理必须具体、实际。因此,乡镇管理必须直接面对乡镇各个部门或行业,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乡镇管理必须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群众性。乡镇作为农村基层行政区域单位,实质是乡镇管理机关代表人民群众管理乡镇各项事务。要以广大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愿望和要求为基本出发点,一切从群众出发,一切为了群众。管理者与

被管理者的利益是一致的,管理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乡镇管理不但切实反映和维护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正当利益,同时也体现农民和城镇居民的愿望和要求。

综上所述,在现行体制下,乡镇政权的运作和管理特征集中体现为:一是执行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党政机关的指令和要求都要通过乡镇来贯彻执行,并具体落实到农民群众中去。二是综合性。乡镇全面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三是直接性。除村民自治组织外,它没有下属行政组织,基本上是直接同农民群众打交道。四是非完整性。不象县以上领导机关那样功能完备、机构齐全。

乡镇管理体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能转换不到位。一是管理职能越位。管了许多本应由市场、企业和中介组织管的事。二是服务功能错位。上级将名目繁多的指标分解下达给乡镇,并签订目标考核责任状,有些指标采取“一票否决制”,与乡镇主要负责人政绩“挂钩”。乡镇领导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投放在落实各项指标上,没有足够精力为农民服务。三是社会职能缺位。尤其是免征农业税后,由于财力制约,大部分乡镇只能维持工作运转,无力承担公共设施建设,影响了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整体水平。《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乡镇政府的职权为七项。但在实际工作中,目前乡镇承担的工作内容十分庞杂,可概括为八大类近50项,乡镇工作事无巨细,包罗万象,面广、量大、事杂,将有些

应由社会承担的职能纳入乡镇管理范围,将有些应由农民做的事情由干部来做,成为“全能政府”、“无限责任政府”。越位、缺位、不到位的情况较严重,有些应该做的工作没有精力去做,而有些不该做的工作却疲于奔命。

(二)站所设臵不合理。站所的设臵大而全,而且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乡镇不论人口多少,规模大小,站所设臵千篇一律,这种状况增加了财政开支,降低了工作效率。有的站所上划由上级主管部门垂管,又受乡镇属地管理,乡镇和部门之间缺乏有机配合与协作,形不成人才、资金、设施、技术的优势互补。同时还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管理型的干部多,服务型的干部少;“万精油”式的干部多,掌握专业技能的干部少;生产型的干部多,经营型的干部少,制约着乡镇功能的有效发挥。

(三)人权事权脱节。突出表现为责权分离,管用脱节。设在乡镇的站所、中心,有的职称评定在县以上部门,年度考核却在乡镇。不少站所驻在乡镇,人财物却垂直管理,形成“能看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由于乡镇和站所主管部门权责重叠交叉,乡镇责大权小或有责无权,县直部门权大责小或有权无责。《宪法》规定,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一级政权,但《行政处罚法》等法规没有赋予乡镇政府执法资格,疑似乡镇在法律规定方面职权残缺,存在着“责任大、权力小”和“任务多、要素少”的现象。如禁止农用车载客、安全生产、农村环保等,乡镇没有执法管理权,但工作还得干,只有“违法行政”。 由于职能的弱化,工作手段和方式只能靠单一的教育和说服,

而现在利益多元化的状况下这种手段是越来越不被认可,很多情况下是无效管理。在对经济发展的协调中,最常见的是作为为企业发展征地的主体嵌入,让群众理解为官商勾结的负面行动,阻力前所未有,《物权法》出台更加剧了企业征地发展与群众利益的对立,单有的说服已经完全丧失了功能并且容易让乡镇政府卷入具体行为是否具有合法性的质疑,甚至卷入法律纠纷旋涡,难于在对经济的发展支持与老百姓的利益维护中有所作为,陷入干部无能、政府无用的信誉危机。

(四)政事、政企不分。财权、物权为在县区业务部门,事权留在乡镇,存在着“见到人的管不到人,管到人的见不到人”和“有责任的没法管,有权管的没责任”的现象,造成乡镇职能虚化,责任增大,自主权缩小。一些站所上划后,大都承担着本行业的行政管理职能,肢解了乡镇政府的行政职权,难以发挥应有的行政效能。同时,乡镇政府往往包办了企业、事业单位的事;党委政府也很难把党务和政务分开。条块分割,权责分离,乡镇政府很难统筹、协调,不能有效地配臵管理要素,进而充分履行职能。另外,有法律地位但没有执法权。

(五)乡镇债务多,负担较沉重。乡镇财政实际上是转移支付财政,自身没有财政能力,收钱无门,挣钱无路,要钱无缘,要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实在苦恼。由于债务较多,负担较沉重,偿还难度大,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乡镇的正常管理工作。同时,乡镇偿还能力有限,主要依靠县区财政加大转移支付额度。并且为了发展和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旧债尚未还清,又累欠新债,有的乡镇不得已向社会集

资,向农村信用合作社借贷。花钱去路多,收钱来路少,乡镇领导穷于应对,甚至无可奈何,不能全身心地投入管理工作、服务活动和事业发展。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能归咎于哪级组织、哪个领导,其成因是复杂的。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五大,经过20年的农村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农村管理体制、管理对象、管理任务、管理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既有现实的原因,又有历史的原因;既有社会条件的原因,又有自然条件的原因;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又有资金等管理要素匮乏的原因;既有乡镇自身工作的原因,又有上级组织的原因。这也是目前需要认真思考并逐步进行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大量涌现,乡镇管理必须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农村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现实矛盾和问题。

第三篇:电大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范文[1]

关于对中阳县金罗镇电子政务建设情况

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中阳县金罗镇电子政务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深入了解中阳县金罗镇电子政务建设的相关情况,我于2014年3月1日至2014年3月20日对中阳县金罗镇的电子政务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在这次调查中主要采用了“多看、多听、多问、多查以及多想”的方式,在此次调查过程中,得到了该镇领导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我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一、中阳县金罗镇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情况

所谓“电子政务”(e—governance),是指政府机构在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建成精简、高效、廉洁、公正和透明的政府运作模式。随着以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政府的工作手段和工作方式必须进行改革。经过多年的发展, 中阳县金罗镇政府上网工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中阳县金罗镇政府规划的2014年~2014年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中,投资规模在100万以下的项目占33%;投资预算在100万~1000万之间的项目占40%;投资规模在1000万以上的项目占27%,其中6%的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在5000万以上。

(二)电子政务业务系统中,投资规模在100万以下的项目占21%;投资预算在100万~1000万之间的项目占43%;投资规模在1000万以上的项目占36%,其中11%的项目投资规模在5000万以上 ,内网建设项目中,投资规模在100万以下的项目占20%。

(三)投资规模在100万~1000万之间的项目占46%;投资规模在1000万以上的项目占34%,其中3%的项目投资规模在5000万以上 ;oa项目的投资规模多在500万以下,500万以上的项目比例仅为11%,其中投资规模在100万以下的项目占61%;投资规模在100万~1000万之间的项目占30%;而投资规模在1000万以上的项目占9%

二、中阳县金罗镇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经验

(一)着力加强政务信息网建设

中阳县金罗镇政府于2014年1月共投资约220万元完成该镇政务信息网建设并投入使用,比其他设乡镇提前了近一年,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在网络应用方面,率先利用政务网线路进行信息交换,率先建立并使用市级电子邮件系统。

(二)着力加强政府公众信息网建设

中阳县金罗镇政府公众信息网于2014年国庆开通。此信息网在在线应用和在线服务方面下大力气,开发了各种便民服务和应用系统,比如,重点项目在线管理系统、政府采购,办事指南、话费查询、交通违规查询、停电公告、办事表格下载等各种服务。

(三)着力加强政府内外信息网建设

在内网建设中,中阳县金罗镇率先于去年6月中旬基本建设完成并组织了验收,在同行启动建设的其他乡镇中首先完成任务。今年1月11日省数字办公室对全省范围内网站进行评比,在200多个单位中评出32个单位,中阳县金罗镇政务信息网站(内网)名列其中。

同时,外网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在去年9月中国乡镇电子政务发展研究课题组考察评价中,中阳县金罗镇信息网在中国众多政府门户网站排行榜中名列第25位。

三、中阳县金罗镇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政务的规划和标准缺乏统一性

目前,中阳县金罗镇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部门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同时,缺乏规范和标准也使得信息流通不畅,资源无法共享和信息孤岛,影响了跨部门、跨区域共性业务的处理。

(二)长期形成的信息分割不利于电子政务的发展

信息垄断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特权和利益,因此,不同部门之间为了保证自己的部门利益,往往限制信息交流。要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就要从信息如何广泛共享和深层次挖掘入手,发挥信息的最大效用,这就必须突破传统政务模式下的信息分割的不利局面,加快信息本身的整合和共享。

(三)公众的参与问题

“顾客导向”的现代公共行政理念,要求市政管理要以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为目标。中阳县金罗镇政务电子化的过程中公众的参与程度并不令人满意的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缺乏。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技术是近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电脑对于广大的老百姓尤其是中西部的老百姓来说还是很陌生的,政务信息化更无从谈起。二是硬件及网络设备的匮乏。因此,硬件和网络设备的缺乏成为了制约中阳县金罗镇电子政务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四)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目前对信息安全构成威胁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有火灾等自然灾害、硬件故障、严重误操作、数据泄露、盗用、伪造、假冒、故意对数据或程序破坏、病毒、错误指向、黑客、特洛伊木马、搭线窃听等。一旦网络受到攻击,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全部瘫痪时,整个社会将陷入危机。市政机密难保,致使某些部门不敢使用互联网。

四、 完善中阳政务电子化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发展规划,明确阶段目标,避免重复建设

作为政务活动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点, 电子政务建设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涉及到政党部门的工作程序、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的调整和协调。因此,中阳县金罗镇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部门机构,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协调,并根据漳州市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

(二)加快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据统计中阳县金罗镇政府掌握了社会信息资源的80%,提高社会信息的价值,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关键。然而,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下信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把信息看成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要实现信息共享,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信息资源,在原来离散、孤立的信息技术平台上构造一个开放的统一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信息最广泛的交换,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的策略

1. 考虑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为公众提供方便

中阳县金罗镇政府可以考虑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为公众参与政务提供计算机设备和免费服务。公众可以在这里免费使用计算机设备,浏览政务信息、与政府对话。不过,要有技术支持,使得电子政务服务大厅的计算机设备以及网络设置只能被用于电子政务建设,而不能用于其他事项。”

2. 开发电子政务智能服务终端

在这方面可以借鉴银行的发展经验,开发出类似于atm的电子政务智能服务终端。公众只需带上自己的服务卡,便可以在遍布于大街小巷的任何一台智能终端上开展政务活动,如查询中阳县金罗镇政府的政策法规,在线报税与纳税,甚至可以与市政府部门进行在线的视频交流,省去了许多奔波于政府各部门的麻烦,也在一定程度有利于维护民群的尊严和漳州市政府的形象。

3. 扩展电话功能至电子政务应用

鉴于中阳县金罗镇目前电话普及率比较高而网络发展不足的现状,可以考虑开发集成于电话之上的电子政务集成终端,利用电话拨号而不必负担昂贵的成本就能轻松方便地实现实时政务活动。具体过程:拨号进入政府的政务服务智能服务器,连通服务器和个人终端;语音提示和显示屏提示,进入政务类型受理界面;选择服务类型,显示屏输出处理结果。

(四)网络安全问题的应对方法

1. 加强对公务员的安全技术教育,树立网络安全观念。网络的开放性在给生活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给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带来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尤其是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一旦其网络遭到

恶意攻击,很可能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因此,加强公务员的网络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之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并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技术和技能,不仅是对公务员自身素质的一大要求,也是应对网络安全的关键。

2. 鼓励本地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解决好技术的先进性与自主性的关系。作为一个先进复杂的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必须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以提高政务运转的效率,并增强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从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关键技术外省市已经掌握,也可进行总结引用或购买。

3. 鉴于安全问题,在构建电子政务系统过程必须要处理好技术先进性与自主性的关系。首先,对于核心应用系统和关键政务环节,必须确保在各类实施方案中的技术自主性。其次,对于核心层外部,但又与其他外部信息系统存在一定可监控隔绝层的层次,可以尽量采用先进技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实际上在整个电子政务系统中,位于此层次的应用系统也是承载信息最多,工作模型和处理流程最复杂的。由于此层应用系统不直接与外部信息系统相接,并能在一定的安全监控体系中运行,因此,不必单纯从技术自主的角度考虑放弃某些先进的技术。最后,对于直接与外部信息系统相联的部分,也要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加以考虑。对于其中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在其中的核心部分(如核心加密算法)确保技术自主,对于其余部分,由于所承载的信息基本都属于非关键信息,可以考虑与其他信息系统接口保持通信协议、数据格式甚至软件体系的一致性。

五、 调查体会

此次在中阳县金罗镇政府的社会实践,收获颇多。通过这次实践,笔者有了很深的体会,感觉到理论和实践之间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因此本人在实践过程中能主动的请教,虚心的学习,尽量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使自身的理论知识更上一个台阶,实践能力与水平也得到较大地提高。

第四篇:电大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江永县电子政务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4年行政管理专业大专班学员胡明顺指导老师:宋普钊

内容摘要:目录电子政务建设事关政府的前景,有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对于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故选择江永县这个湘南农业小县作为了解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状况的窗口。

关键词:电子政务

现状对策

目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引言???????????????????????????????????????3

一、江永县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情况?????????????????????????3

二、江永县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经验?????????????????????????3

(一)着力加强政务信息网建设???????????????????????????3

(二)着力加强政府公众信息网建设?????????????????????????3

(三)着力加强政府内外信息网建设?????????????????????????3

三、江永县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3

(一)电子政务的规划和标准缺乏统一性???????????????????????3

(二)长期形成的信息分割不利于电子政务的发展???????????????????4

(三)公众的参与问题???????????????????????????????4

(四)网络信息安全问题??????????????????????????????4

四、完善江永县政务电子化的对策建议????????????????????????4

(一)制定发展规划,明确阶段目标,避免重复建设??????????????????4

(二)加快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4

(三)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的策略???????????????????????????4

1.加快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4

2.开发电子政务智能服务终端????????????????????????????4

3.扩展电话功能至电子政务应用???????????????????????????4

(四)网络安全问题的应对方法???????????????????????????4

1.加强对公务员的安全技术教育,树立网络安全观念。?????????????????4

2.鼓励本地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解决好技术的先进性与自主性的关系。?????????4

3.在构建电子政务系统过程必须要处理好技术先进性与自主性的关系。??????????4

五、调查体会???????????????????????????????????5

六、结语?????????????????????????????????????5 参考文献?????????????????????????????????????6

引言

为进一步促进江永县政府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政府形象,我于2014年8月2至19日对江永县电子政务建设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在县电子政务办、其他县直各部门和14个乡镇场查阅资料和信息,向社会各界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对电子政务工作进行访谈,初步了解了江永县电子政务建设现状、经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

一、江永县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情况

所谓“电子政务”(e—governance),是指政府机构在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建成精简、高效、廉洁、公正和透明的政府运作模式。随着以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政府的工作手段和工作方式必须进行改革。经过多年的发展, 成立了主管全县电子政务建设的专门机构县电子政务办,电子政务内网开通运营,所有县直部门和乡镇场安排配备了专门的电脑器材、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江永县政府网、江永县新闻网开通运行正常,江永县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江永县电子政务办报送江永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江永县2014年~2014年中长期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纲要》的提出并已实施的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中,投资规模在100万以下的项目占84%;投资预算在100万~1000万之间的项目占16%。

(二)电子政务业务系统中,投资规模在100万以下的项目占76%;投资预算在100万~1000万之间的项目占21%;投资规模在1000万以上的项目占3%, 内网建设项目中,投资规模在100万以下的项目占97%。

(三)投资规模在100万~1000万之间的项目占16%; oa项目的投资规模多在500万以下,500万以上的项目比例仅为2%,其中投资规模在100万以下的项目占71%;投资规模在100万~1000万之间的项目占29%。

二、江永县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经验

(一)着力加强政务信息网建设

根据市里统一部署,江永县电子政务办于2014年1月共投资约400余万元完成江永县政务信息网建设并投入使用,进度走在全市前列。在网络应用方面,及时启用了全省视频会议系统永州市江永县系统,率先利用政务网线路进行信息交换,率先建立并使用县级电子邮件系统。

(二)着力加强政府公众信息网建设

江永县公众信息网于2014年国庆开通。此信息网在在线应用和在线服务方面下大力气,开发了各种便民服务和应用系统,比如,重点项目在线管理系统、政府采购,办事指南、话费查询、交通违规查询、停电公告、办事表格下载等各种服务。

(三)着力加强政府内外信息网建设

在内网建设中,江永县2014年6月中旬基本建设完成并组织了验收。在今年市电子政务办对全市范围内网站进行评比,在100多个单位中评出16个单位,江永县政务信息网站(内网)名列其中。同时,外网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三、江永县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政务的规划和标准缺乏统一性

目前,江永县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部门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同时,缺乏规范和标准也使得信息流通不畅,资源无法共享和信息孤岛,影响了跨部门、跨区域共性业务的处理。

(二)长期形成的信息分割不利于电子政务的发展

信息垄断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特权和利益,因此,不同部门之间为了保证自己的部门利益,往往限制信息交流。要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就要从信息如何广泛共享和深层次挖掘入手,发挥信息的最大效用,这就必须突破传统政务模式下的信息分割的不利局面,加快信息本身的整合和共享。

(三)公众的参与问题

“顾客导向”的现代公共行政理念,要求市政管理要以提高民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为目标。硬件和网络设备的缺乏成为了制约江永县电子政务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四)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目前对信息安全构成威胁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有火灾等自然灾害、硬件故障、严重误操作、数据泄露、盗用、伪造、假冒、故意对数据或程序破坏、病毒、错误指向、黑客、特洛伊木马、搭线窃听等。一旦网络受到攻击,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全部瘫痪时,整个社会将陷入危机。

四、完善江永县政务电子化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发展规划,明确阶段目标,避免重复建设

作为政务活动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点, 电子政务建设不单单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涉及到政党部门的工作程序、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的调整和协调。因此,江永县电子政务办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部门机构,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协调,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

(二)加快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据统计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掌握了社会信息资源的80%,提高社会信息的价值,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关键。然而,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下信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把信息看成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要实现信息共享,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信息资源,在原来离散、孤立的信息技术平台上构造一个开放的统一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信息最广泛的交换,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的策略

1.加快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江永县人民政府可以考虑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为公众参与政务提供计算机设备和免费服务。公众可以在这里免费使用计算机设备,浏览政务信息、与政府对话。不过,要有技术支持,使得电子政务服务大厅的计算机设备以及网络设置只能被用于电子政务建设,而不能用于其他事项。”

2.开发电子政务智能服务终端。在这方面可以借鉴银行的发展经验,开发出类似于atm的电子政务智能服务终端。公众只需带上自己的服务卡,便可以在遍布于大街小巷的任何一台智能终端上开展政务活动,如查询江永县人民政府的政策法规,在线报税与纳税,甚至可以与市政府部门进行在线的视频交流,省去了许多奔波于政府各部门的麻烦,也在一定程度有利于维护民群的尊严。

3.扩展电话功能至电子政务应用。鉴于江永县目前电话普及率比较高而网络发展迅速的现状,可以考虑开发集成于电话之上的电子政务集成终端,利用电话拨号而不必负担昂贵的成本就能轻松方便地实现实时政务活动。具体过程:拨号进入政府的政务服务智能服务器,连通服务器和个人终端;语音提示和显示屏提示,进入政务类型受理界面;选择服务类型,显示屏输出处理结果。

(四)网络安全问题的应对方法

1.加强对公务员的安全技术教育,树立网络安全观念。网络的开放性在给生活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也给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带来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尤其是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一旦其网络遭到恶意攻击,很可能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因此,加强公务员的网络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之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并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技术和技能,不仅是对公务员自身素质的一大要求,也是应对网络安全的关键。

2.鼓励本地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解决好技术的先进性与自主性的关系。作为一个先进复杂的系统,电子政务系统必须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以提高政务运转的效率,并增强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从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关键技术外省市已经掌握,也可进行总结引用或购买。

3.在构建电子政务系统过程必须要处理好技术先进性与自主性的关系。首先,对于核心应用系统和

关键政务环节,必须确保在各类实施方案中的技术自主性。其次,对于核心层外部,但又与其他外部信息系统存在一定可监控隔绝层的层次,可以尽量采用先进技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实际上在整个电子政务系统中,位于此层次的应用系统也是承载信息最多,工作模型和处理流程最复杂的。由于此层应用系统不直接与外部信息系统相接,并能在一定的安全监控体系中运行,因此,不必单纯从技术自主的角度考虑放弃某些先进的技术。最后,对于直接与外部信息系统相联的部分,也要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加以考虑。对于其中安全监控系统,需要在其中的核心部分(如核心加密算法)确保技术自主,对于其余部分,由于所承载的信息基本都属于非关键信息,可以考虑与其他信息系统接口保持通信协议、数据格式甚至软件体系的一致性。

五、调查体会

此次在江永县的社会实践,收获颇多。通过这次实践,笔者有了很深的体会,感觉到理论和实践之间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因此本人在实践过程中能主动的请教,虚心的学习,尽量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使自身的理论知识更上一个台阶,实践能力与水平也得到较大地提高。感谢在调查和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县电子政务办的各位领导和江永县其他单位有关人员对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更感谢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宋普钊老师的悉心指导。

结束语

发展电子政务是大势所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政府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江永县电子政务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江永县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在今后工作中,江永县必须立足于自身实际情况,加大投入,突出重点,狠抓实施,全力推进江永县电子政务建设,着力提高办事效率,打造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参考文献

(一) 任金强、罗红斌、李素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信任体系建设初探,信息网络安

全.2014(8).-56-58

(二) 冉艳、胡学钢,构建市级电子政务安全平台,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4,17(8).-144-147

(三) 李海红,电子政务建设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研究,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19(8).-103-106

(四) 赵国洪,“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在电子政务的应用,中国质量.2014(8).-81-82

(五) 陈安娜,建设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经济学分析,科技创业月刊.2014,20(8).-146-147

第五篇:电大行政管理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提高服务意识的调查报告

引言:通过调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改善建议,使服务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调查对象:xxxxxxxxxx事业管理局

调查时间:2014.3.20-2014.4.8

调查内容:

1、 xxxxxxxxxxxxxxxxxxxxx事业管理局的工作性质;

2、 xxxxxxxxxxxxxxxxxxxxx事业管理局的日常管理;

3、 xxxxxxxxxxxxxxxxxxxxx事业管理局的存在问题;

4、 解决xxxxxxxxxxxxxxxxxxxxx事业管理局问题的对策。

为了深入了xxxxxxxxxxxxxxxxxxxxx事业管理局服务意识的相关情况,笔者于2014年3月20日至2014年4月8日对xxxxxxxxxxxxxxxxxxxxx事业管理局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在这次调查中主要采用了“多看、多听、多问、多查以及多想”的方式,在此次调查过程中,得到了该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笔者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一、 工作性质:

负责管理和承办覆盖全市的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运用和支付;管理和承办城镇各类职工的失业保险、失业保险金的筹集、管理、运用和支付;编制全市社会保险基金发展的具体计划和宏观规划,研究制定各种保险基金的统筹方案及实施办法;参与制定各种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方案及实施办法,具有对保险范围内执行职工退休,失业待遇正确与否的复核权;促进保险基金的融通、增值,提高给付能力,充分发挥保险基金的保障和为地方建设服务的双重功能。

二、 日常管理:

xxxxxxxxxxxxxxxxxxxxx事业管理局是面相广大社会群体的窗口单位,每日来访人员特别集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要求人员按时上下班,来人热情服务,领导值班带岗解决突发事件,解释理解困难人员的疑惑;

三、存在的问题

(一) 处理审批慢流程复杂时间跨度大

目前,xx局还是采用人工填写单据,人工审批,信息录入电脑的工作方式。进度较慢,容易出现较大的人为错误。办理时需要跑的部门太多,领导审批,单位间的证明等非常繁琐。从申请表提交到批复约需要4—6个月,都是积累到一定数量才会上报,造成工作时间长,群众意见较大

(二) 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对待大量的来访人员,一些工作人员渐渐失去耐心,不肯多做解释,随意的指点找这个那个部门,让来访人员往返多次仍然不能解决问题

(三) 人员老化

很多人都是工作多年的老的工作人员,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一些办公本领如微机等掌握的不是很好。对待来办事人员没有良好的心态和语气,往往激发矛盾,引起不必要的争端。

(四) 精通业务人员及员工培训滞后

xx局由于政府编制问题已经多年没有充实年轻的一线人员了,都是工作多年的人员,年龄层次偏高,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较慢,人才储备几乎为零。

四、 提高服务意识的对策和建议

(一)工作制度

着手对原有的工作制度进行规范。规范事假制度:因事必须本人处理者可请事假,半天以内由部门负责人批准,半天以上,一天以内的,报办公室批准,一天以上的需经中心领导审批;工作时间必须佩戴胸卡;在工作时间不看书报杂志、不吃零食、不玩电脑游戏、不上网操作股票等都写入职工守则里。实现工作制度标准化,解决长期存在的松散情况。

(二)人员服饰

针对原来工作人员穿衣随便的情况,规定了职工每天必须统一着装,无形之中又增加了职工的团队感。

(三)规范语言

作为窗口性行业,在整个建设管理过程中,语言的规范化是重点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专门组织礼仪培训,强调 “微笑服务”,并要求职工在接待群众及单位时礼貌规范用语“您好,您有什么需要我为您服务”是接待时基本礼貌语言。并把这条纳入年终的考核内容之一。

(四)增加计算机的使用

规范报审表,安装机读审批表系统,完善办公自动化体系,开通网上办公,网上报审,网银缴费等。增加计算机和互联网方面的培训和使用率,可作为技能审核的一部分。

(五)开发电子政务智能服务终端

在这方面可以借鉴银行的发展经验,开发出类似于atm的电子政务智能服务终端。公众只需带上自己的服务卡,便可以在遍布于大街小巷的任何一台智能终端上开展政务活动,如查询xxxxxxxxxxxxxxxxxxxxx事业管理局的政策法规,在线报审与缴费,甚至可以进行在线的视频交流,省去了许多奔波于政府各部门的麻烦,也在一定程度有利于维护民群的尊严和政府的形象。引入平台概念,进一步说就是网上平台的意思,对人才引进、解决困难人员办理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挂靠等方面正在逐步计划进行网上服务功能,目前已经有50%的业务在网上进行操作。在市中心的启动下,通过不断努力探索,增加人性化功能,优化后台服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原则,让单位和个人足不出户轻松办理业务。

(六)建立培训考核机制

1、在人员上岗时,严格把关,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上岗合适的人员。坚持这个原则,做到因岗用人,因此不论转岗还是新进入的成员,都能很快投入到工作当中,人员因不合理匹配而无法完成工作的情况大大降低。

2、建立长期的人员技术培训班,使新成员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锻炼的机会,迅速成长为骨干。培训根据不同岗位、不同人员分别进行,有专业培训,也有普通的大众培训,将培训贯穿于工作过程当中,使成员始终保持一种持续学习、进步的动力和状态,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鼓励成员不断创新,对技术骨干人才以全面的支持和较宽松的政策,重奖有特殊贡献的成员,为创新成员承担创新风险责任以留住优秀成员。对于技术型成员,将他们的工作业绩与激励紧密挂钩,促进成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也激发成员从行局角度考虑问题,加深成员对本单位的认同感。

4、制定一个有效的薪酬考核政策,对不合格的人员采取淘汰制。通过严格进入、鼓励创新、培训人员等措施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才发展梯队,确保人才队伍建设呈良好方向发展。

5、建立考核体系,启动 “八大服务项目”,设置专岗专人,同时对这些工作人员制定统一的考核体系。以自身努力和后边平台业务共同发展为考核目标,如负责派遣员工根据其全年业务完成情况及年终互评得出其全年考核结果,从而给予其优秀、良好、合格三类不同奖惩。这一考核体系的出台,将打破原来社保局“做好做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制度,让全局的职工都依据其不同的努力成果得到其应得报酬,激发职工的斗志,这是整个平台建设过程中最能振奋

人心的一件事。

6、持“客户至上”原则。原来我们的许多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散漫,一副“朝南坐”的脸对着客户,对着百姓。制度的建立,使得政府职能有所改变,打破原来职工的固有思维,这一原则特别对政府职能的操作提供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办理业务时,如果还是以前的思想认为自己手握重权而态度冷淡甚至蛮横,不仅仅我们有这个服务内容,其他各区县也有,去其他区县也可以接收办理。因为客户的流(本站向您推荐www.HAoword.com)失就有可能影响其年终的考核,该举措使得职工必须懂得“客户是其衣食父母”,提高办事质量,加强办事效率,从而更好的服务大众。

7、加强开放式交流和合作。加强各部门的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整合人力资源。但是在目前,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这当中我们多次联系周边各区县,发现大家互相间的交流太少,上级似乎整合了各区县,却又好像大家各管各的,随时都可以脱离。所以,需要建立健全交流机制,加强各县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以达到取长补短,不断加强提高的目的。

五、调查体会

此次在xxxxxxxxxxxxxxxxxxxxx事业管理局的社会实践,收获颇多。通过这次实践,笔者有了很深的体会,感觉到改革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肯定是困难重重,但是改革之路必将继续下去。只有重新定位,面向市场,面向广阔的企业和个人,社会报保险事业才会顺利走下去。只有继续协调管理,整合相关资源,贯通全市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加强自身管理,为社会提供更优良的服务,才能更好的发展和服务人民。同时,感觉到理论和实践之间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因此本人在实践过程中能主动的请教,虚心的学习,尽量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使自身的理论知识更上一个台阶,实践能力与水平也得到较大地提高。

xxxxxxx广播电视大学

xxxxxxxxxxx专科 xxx

第一篇: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如何强化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村级组织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组织,它不是一级政权组织,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它属于自治组织。但它既要自主履行村务管理职能,更重要的是又要协助政府从事许多行政管理工作。在此情况下,村级组织的状况,特别是财务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一方的社会稳定。近年来,上级有关部门对农村财务问题愈来愈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措施,在全市全面实施村务公开、乡镇代理记帐和财务信息电算化网络等,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但毋须讳言,一些村在财务管理上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章不循等现象,导致村民来信来访不断,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农村工作举步维艰,极大地牵制了党委、政府和领导的精力,影响了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力求通过强化财务管理,实现村干部宽心,农民放心,发展齐心的新局面。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政村一级预决算制度执行不够,特别是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各村年初的预决算基本就是“推倒”,村级财务开支随意性大,基础设施投入盲目,没有做到量入为出。

(二)村级资产一时难理顺。一是新村资产“空壳”,难以开展各项工作。在行政撤并后,村级集体资产如何处置是村民最敏感、最关心的问题。部分村干部认为,行政村撤并后规模变大了,工作量多了,管理和服务面广了,特别是中心村规划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群众关心的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又缺乏资金来源,在一定的程度上约束了新村两委干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中他们感到力不从心,压力很大。二是原旧村资产清理难度较大。群众认为新村合并后新村资产来源在哪里和旧村的资产如何处理、债务如何偿还心中无数。特别是富村并穷村,认为新村合并后,他们的资产被“合并”,从而产生“吃亏”、“心里不平衡”思想。少数村民也因此想出种种理由,不切实际地向村干部提出要求上项目。

(三)发包、出租欠规范。近几年,山林土地、果园渔塘、房屋设施等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已成为集体经济主要收入的支撑点(例如xx村xx年的发包收入占全年收入的67.7%),但在此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忽视。1.程序欠规范。个别村主要干部自己说了算,即使开了会,个别干部也擅自变更集体决定。2.手续欠规范。主要表现在:口说为凭,书面合同少;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为日后纠纷的处理埋下隐患。3.“寅吃卯粮”。由于集体收入少支出大,于是只好提前收缴承包款和租金,村集体资产被严重“透支”。

(四)部分村忽视了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与监控。工作侧重于事后监督,对事前、事中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监督。特别是少部分村干部的自律意识淡薄,不能接受监督;乡镇一级对村主要干部侧重于使用,忽视监督和管理;村财务管理人员碍于情面和怕得罪人,不愿监督;村民主理财小组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认真监督,因而使村的财务管理出现边清边乱的现象。

二、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是重视不够。一方面对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行政村一级没有必要搞预决算,只要自己不贪污,再加上财务已公开,只要钱用在集体事业上,怎么用都没关系;另一方面村级财务预决算执行严肃性不够,虽有预决算,但流于形式,执行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偏离原预决算轨道。

二是“轻管理”的倾向比较普遍。我们关注的工作重点是农业的增产、农民的增收、农村的基本建设,而对如何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缺少好的思路,对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办法,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被忽视,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排不上队,摆不到位,尤其是行政村区域调整后,各村没有及时理顺原来的债权债务关系,导致村级财务混乱。等到问题积累成堆了,清理整顿又忽视了从会计基础工作和制度建设上去根除这种现象的发生,没有建立起一套规范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正常运转的监督机制,使村级财务管理走入了“乱了清,清了又乱”的怪圈。

三是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村级财务管理主要通过设置财务帐簿、使用会计凭证、办理会计业务和保存会计档案等会计工作来实现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连续性。要求会计工作人员保持相对稳定,并具备一定的任职资格。会计基础工作,既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又是财务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防止财务混乱的重要保障。如果财务人员更换频繁,业务生疏,就难以胜任会计工作,加之不及时办理会计交接手续,天长日久便形成“包包帐”“断头帐”,导致对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也无法查证核实。

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做到依法治村。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加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正反两方面的典型,防止图形式,走过场。首先要针对村干部和财会人员开展党性教育、财经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知道什么是违法,什么是合法,切实做到按章办事。其次要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交给群众,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力有哪些,如何依法行使手中的权力,切实增强参政意识;尤其要注重对党员、财监小组成员、村民代表的教育,切实提高监督能力,使他们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以堵塞财务混乱的漏洞。

二是夯实“一个基础”,即会计基础工作。要按照国家财会制度的统一要求,设置“四帐二簿一柜”,即: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现金日记帐、存款日记帐、土地承包登记簿和固定资产登记簿、会计档案柜。按规定的格式、内容、填制方法、审核程序及核算方法使用会计凭证进行会计核算,按期把帐簿、凭证、报表等会计资料整理造册、登记、归档、妥善保管。同时实行“三个统一”,即统一帐簿、统一凭证、统一科目,落实“四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资金审批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从根本上铲除滋生“流水帐”、“包包帐”的土壤。在此基础上,要切实加强村级财会队伍建设,在保持队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

三是落实“一个公开”,即财务公开。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推行财务公开,关键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清理是基础。如果村级财务混乱不清,是难以向群众公开的。因而在公开前,要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村务公开工作,集中人力,全面、彻底地清理整顿村级财务,组织好回收欠款和兑现退赔工作。特别对群众普遍关注的集体资产、财产要弄清来拢去脉,给群众有一个明白的交待。

第二,公开要到位。财务公开是给群众看的,凡是群众关心的事都应详细列出,力求及时、真实、具体、固定。一是公开时间要及时,以免日久天长,时过境迁,即使公开了也因群众记忆不清而起不到监督作用。二是公开内容要真实。每个项目在公开前都要核实清楚,谨防失误,带来负面效应。三是公开项目要具体,对群众关注的干部报酬、非生产性开支、集体资产使用情况等要作详细说明,而且村级的预决算执行情况要在年初和年末分两次公开,如执行过程中有较大变动的,要具体说明原因,让群众能看得明白,听得清楚。四是公开形式要固定。财务公开形式多样,具体选定哪几种形式,要考虑便于群众监督,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因此,要选择在人流比较集中的固定场所设置公开栏,再利用会议或广播进行补充。

总之,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既是维护集体经济利益的重要保障,也是保障农民主人翁地位的有效载体。在新形势下,只要我们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充分认识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一定能把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搞好,使之成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坚强后盾。

第二篇: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如何强化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新农村呼唤新理财

——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如何强化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村级组织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组织,它不是一级政权组织,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它属于自治组织。但它既要自主履行村务管理职能,更重要的是又要协助政府从事许多行政管理工作。在此情况下,村级组织的状况,特别是财务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一方的社会稳定。近年来,上级有关部门对农村财务问题愈来愈重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措施,在全市全面实施村务公开、乡镇代理记帐和财务信息电算化网络等,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但毋须讳言,一些村在财务管理上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章不循等现象,导致村民来信来访不断,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农村工作举步维艰,极大地牵制了党委、政府和领导的精力,影响了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力求通过强化财务管理,实现村干部宽心,农民放心,发展齐心的新局面。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政村一级预决算制度执行不够,特别是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各村年初的预决算基本就是“推倒”,村级财务开支随意性大,基础设施投入盲目,没有做到量入为出。

(二)村级资产一时难理顺。一是新村资产“空壳”,难以开展各项工作。在行政撤并后,村级集体资产如何处置是村民最敏感、最关心的问题。部分村干部认为,行政村撤并后规模变大了,工作量多了,管理和服务面广了,特别是中心村规划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群众关心的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又缺乏资金来源,在一定的程度上约束了新村两委干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中他们感到力不从心,压力很大。二是原旧村资产清理难度较大。群众认为新村合并后新村资产来源在哪里和旧村的资产如何处理、债务如何偿还心中无数。特别是富村并穷村,认为新村合并后,他们的资产被“合并”,从而产生“吃亏”、“心里不平衡”思想。少数村民也因此想出种种理由,不切实际地向村干部提出要求上项目。

(三)发包、出租欠规范。近几年,山林土地、果园渔塘、房屋设施等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已成为集体经济主要收入的支撑点(例如xx村2014年的发包收入占全年收入的67.7%),但在此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忽视。1.程序欠规范。个别村主要干部自己说了算,即使开了会,个别干部也擅自变更集体决定。2.手续欠规范。主要表现在:口说为凭,书面合同少;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为日后纠纷的处理埋下隐患。3.“寅吃卯粮”。由于集体收入少支出大,于是只好提前收缴承包款和租金,村集体资产被严重“透支”。

(四)部分村忽视了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与监控。工作侧重于事后监督,对事前、事中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监督。特别是少部分村干部的自律意识淡薄,不能接受监督;乡镇一级对村主要干部侧重于使用,忽视监督和管理;村财务管理人员碍于情面和怕得罪人,不愿监督;村民主理财小组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认真监督,因而使村的财务管理出现边清边乱的现象。

二、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是重视不够。一方面对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行政村一级没有必要搞预决算,只要自己不贪污,再加上财务已公开,只要钱用在集体事业上,怎么用都没关系;另一方面村级财务预决算执行严肃性不够,虽有预决算,但流于形式,执行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偏离原预决算轨道。

二是“轻管理”的倾向比较普遍。我们关注的工作重点是农业的增产、农民的增收、农村的基本建设,而对如何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缺少好的思路,对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办法,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被忽视,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排不上队,摆不到位,尤其是行政村区域调整后,各村没有及时理顺原来的债权债务关系,导致村级财务混乱。等到问题积累成堆了,清理整顿又忽视了从会计基础工作和制度建设上去根除这种现象的发生,没有建立起一套规范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正常运转的监督机制,使村级财务管理走入了“乱了清,清了又乱”的怪圈。

三是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村级财务管理主要通过设置财务帐簿、使用会计凭证、办理会计业务和保存会计档案等会计工作来实现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连续性。要求会计工作人员保持相对稳定,并具备一定的任职资格。会计基础工作,既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又是财务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防止财务混乱的重要保障。如果财务人员更换频繁,业务生疏,就难以胜任会计工作,加之不及时办理会计交接手续,天长日久便形成“包包帐”“断头帐”,导致对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也无法查证核实。

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做到依法治村。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方法,加强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正反两方面的典型,防止图形式,走过场。首先要针对村干部和财会人员开展党性教育、财经管理、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知道什么是违法,什么是合法,切实做到按章办事。其次要对广大村民开展民主教育,把政策、法律、法规、有关制度交给群众,使他们真正懂得村民的权力有哪些,如何依法行使手中的权力,切实增强参政意识;尤其要注重对党员、财监小组成员、村民代表的教育,切实提高监督能力,使他们敢于监督和善于监督,以堵塞财务混乱的漏洞。

二是夯实“一个基础”,即会计基础工作。要按照国家财会制度的统一要求,设置“四帐二簿一柜”,即:总分类帐、明细分类帐、现金日记帐、存款日记帐、土地承包登记簿和固定资产登记簿、会计档案柜。按规定的格式、内容、填制方法、审核程序及核算方法使用会计凭证进行会计核算,按期把帐簿、凭证、报表等会计资料整理造册、登记、归档、妥善保管。同时实行“三个统一”,即统一帐簿、统一凭证、统一科目,落实“四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资金审批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从根本上铲除滋生“流水帐”、“包包帐”的土壤。在此基础上,要切实加强村级财会队伍建设,在保持队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

三是落实“一个公开”,即财务公开。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推行财务公开,关键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清理是基础。如果村级财务混乱不清,是难以向群众公开的。因而在公开前,要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村务公开工作,集中人力,全面、彻底地清理整顿村级财务,组织好回收欠款和兑现退赔工作。特别对群众普遍关注的集体资产、财产要弄清来拢去脉,给群众有一个明白的交待。

第二,公开要到位。财务公开是给群众看的,凡是群众关心的事都应详细列出,力求及时、真实、具体、固定。一是公开时间要及时,以免日久天长,时过境迁,即使公开了也因群众记忆不清而起不到监督作用。二是公开内容要真实。每个项目在公开前都要核实清楚,谨防失误,带来负面效应。三是公开项目要具体,对群众关注的干部报酬、非生产性开支、集体资产使用情况等要作详细说明,而且村级的预决算执行情况要在年初和年末分两次公开,如执行过程中有较大变动的,要具体说明原因,让群众能看得明白,听得清楚。四是公开形式要固定。财务公开形式多样,具体选定哪几种形式,要考虑便于群众监督,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因此,要选择在人流比较集中的固定场所设置公开栏,再利用会议或广播进行补充。

总之,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既是维护集体经济利益的重要保障,也是保障农民主人翁地位的有效载体。在新形势下,只要我们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充分认识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一定能把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搞好,使之成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坚强后盾。

第三篇: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管理与发展问题的思考

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管理与发展问题的思考

——以**乡为例

2014年的上半年,**乡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下,积极谋划,撤销原西垣、金村、公平三村,组建新村“西金源村”;撤销下洪、白马、塘边三村,组建新村“三和村”。两个新村人口规模均在3000人以上,地域面积在15平方公里以上。面对这样一个新村、大村,如何来管理,如何来谋划发展,是新的课题。**乡党委、政府按照“善于发现,尊重基层,积极引导”的思路,大胆实践,深入思考,逐步理顺了工作关系,产生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一、新村村情分析

西金源村位于**乡的北面,紧贴最高行政村大力山村的脚下,地域面积17平方公里,属半山区,纯农业经济结构。拟建中的“金村水库”的选址在该村。该村由原公平、金村、西垣合并而成,总人口3090人,村民小组38个,党员96名,村两委干部共9名。三和村位于**的东面经济中心,村域内有4家规模较大企业,产值4亿多元,区位优势明显。该村由原来下洪、白马、塘边合并而成,总人口3200人,共有党员116名,村民小组40个,村两委干部共9名。简而言之,一个是农业大村,一个是工业大村,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举足轻重。分析两村情况有三个共性特点:一是地域广、人口多,分布散。两个村新人口规模均列全县行政村前十名,每个行政村都辖有10多个自然村,方圆在15平方公里以上。二是党员干部队伍庞大。每个村党员、代表总数在150人左右,村民小组近40个。涉及撤并村的村支书全部进入新村的支部,“两委”成员之间关系协调难度大。三是经济发展任务艰巨,社会问题复杂,需要协调解决事项陡增。

二、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村先经过撤并而后进行换届选举,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致使新村一开始就遇到不少困难。

其一,撤并带来的后遗症——“自行其意”。三个村合并而成的新村,干部结构上90%为原来的村干部。从支部构成看,原来的村支书全部进入新支部,现任支部书记是其中一名老支书担任。其他老支书往往要摆老资格,新支书的驾驭能力大打折扣。决策时,“自行其意”的思想严重,很难从新村角度去把握,支部意见难以统一。在干部层面,尚未形成“一盘棋”思想意识,决策成本高,行政效率低。由于行政村范围广,短时间难以熟悉各自然村的村民和具体情况,造成村主职干部对原各村主职干部依赖性大。新村内部仍存在村与村之间的界限壁垒,老村的阴影伴随着新村的运行。

其二,换届带来的后遗症——“拒斥心理”。新村的“两委”选举工作更加引人注目,竞争异常激烈。激烈的竞争必然伴随人力、物力的不断投入,投入的增加催生了必胜的欲望,许多参与者达到忘我的地步。选举一结束,成功者欢欣鼓舞,落选者“难以平静”,继而对竞争对手产生拒斥心理。参与者都是农村有头有面的人物,其背后往往有一帮人在支撑和谋划,这些人中一部分人就转化为“另类”,与当选干部不合作,成为今后工作中的“绊脚石”。就像村干部自己经常说的一句话:农村工作坏就坏在极少数曾经是干部而现在不是干部的人身上,真正的老百姓是善良的、通理的,是可以引导的。

其三,新村的不适症——“新政滞后”。新村毕竟是新村,用老村的办法来治理新村行不通,用原来一个村的眼界来看待目前扩大三倍的新村也会碰到诸多问题。新村的两名主职干部,在运行之初都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甚至有恐慌和迷茫的思想情绪。客观上确实如此,

新村有许多新情况是老村未能料及的。干部来自三个村,相互之间并不了解,很多干部也只能熟悉本组、本自然村情况,而对其他自然村情况不清楚,开展工作受到限制;队伍十分庞大,现有办公设施中没有一个场所能够满足一次集中的会议召开,党员教育学习会议召集成本高。干部居住分散,碰头商量事情难度大,村民办事找人难。地域广,人头生,计划生育工作难坚守。各村原有的“土政策”差异大,过度到新村后,政策延续执行难度大等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使新村的“两委”班子应接不暇,很多是被动应付着,一时难以形成有效的制度和机制。面对新村,没有“新政”,治理新村,任重而道远。

三、治理新村的对策研究

新村是改革的产物,一般在几个村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经历了撤并和换届程序之后,矛盾错综复杂,事务千头万绪。在运行之初,能否抓住有利时机,缩短人事磨合期,理顺内部工作关系,是事关农村稳定和长远发展的大局。**乡在新村的管理和发展二大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我们感到新村的村情不同于老村,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而要施与“新政”。新政就是要用“大村”的理念,科学的态度,加快融合的进度,构建高效、严谨的制度框架,建立务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方能激发出新村的优势,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

(一)在管理问题上,要突出针对性。

一是抓核心,管“人”。人是最活跃的,在管理上“人”既是最复杂的也是最重要的,管好了“人”,可以说就理顺了事,否则在日后的运行中就会不断陷入“人生事,事引人”的怪圈中。各类村干部是“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在管理环节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是左右管理绩效的决定性因素。新村的干部,或以“群分”,或以“类聚”,这是撤并和选举环节恶意竞争造成的。这种村干部“散居”的状况十

分不利村级管理,许多干部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要扭转这种局面,打破“群分、类聚”格局,解决“人浮于事”的突出问题,就必须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职责”,才能淡化“老村界”,促进融合,最后达到统一领导的目标。**乡“三和村”,将9名两委干部,分解落实到以自然村为基础的工作片中,将三和村所辖原来三个行政村细分成7个工作片(实行片长责任包干制)。在工作片的划分和干部的调配环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打破了行政壁垒和人际关系网,把责任固定下来,把“抱团”的思想给彻底冲散。这样,明显加强了党组织的调控能力,加快了新村在干部思想领域上融合、统一的进程。原来是“大锅饭”,现在各个干部都有了“责任田”,矛盾少了,组织的和谐程度提高了。

二是抓重点,理“资”。资金、资产、资源的“三资”管理,贯穿村务管理的全过程,是老百姓最关注的内容,也是关系到村级是否稳定、和谐的大事。村一级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大多离不开“三资”的管理,更何况是一个由撤并而成的新村。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既要把它当成“财务”管理,也要把它当成“矛盾”来管理。我们的做法是:摸清底子,登记造册;建立“三资”处臵小组和监督小组,负责依法、公正、公开处臵;实行报告制度,“三资”余额变动情况,实行“一年小报告、一届大报告”制度。处臵情况资料整理归档,同时要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公开报告,一届余额的变动作为本届干部政绩考核的依据之一。通过这一套办法,能够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减少村干部滥用职权的机会,减少因此而上交、上访的各种信访问题。

三是抓手段,立“制”。手段是实现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管理离不开制度,制度应该包括二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立制度;另一方面是

执行制度。制度的本身要周延且严谨,这就是设计,如果制度存在漏洞,就会失灵。基于以上思考,**乡对新村作出这样的制度安排:将现行制度按照管人、管事、管财三个方面进行分类整理,注重实用,查漏补缺,做到所有的村务活动都“有章可循”。**两个新村,在运行过程中,先后因村制宜地制定了“全天候值班制度”、“246集中办事日制度”、“月度三会制度”、“实事实绩考核制度”、“费用发生申报制度”等等。把这些自创制度与县委已经明确的管理制度一并纳入村民自治制度体系中。将有些涉及到村民、党员、干部权利和义务方面的内容,以自治《章程》形式固定下来,印发千家万户,相互监督,以期效果。对于新村正在碰到问题和将要碰到的问题,我们都要按照“碰到一个问题,形成一个政策”的办法,统一对待,制度化、规范化。有了系统的制度,关键是执行。实行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相互监督。充分发挥村务监管委员会的作用,赋予其明确的监督权力。**乡纪委直接指导业务开展,每月召开会议推动布臵,在全乡范围内推行《监督事项交办单》的做法,收到预期效果。

(二)在发展问题上,要注重谋划力。

一要谋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每个新村的诞生,都有其必然性,有它的内涵,或者说有特色和潜力。乡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新村首届班子工作的引导,帮助其深入分析村情、充分挖潜、找准发展的定位和方向。**的两个新村,在充分论证分析基础上,已经理清了发展思路。西金源村地处偏僻,生态环境较好,以纯农业为主,北面是海拔900米的大力山村,西北角是“金村水库”的未来库区,所以,西金源的功能定位是承载大力山村的下山移民和金村库区移民的集聚,继续做好生态文章,借农业项目建设新农村,有广阔前景。而三和村,区位佳,要以“经营”的理念,做好开发的文章,逐步成为**商贸中心、

工业配套服务中心、人口集聚中心。

二要谋项目。项目是实现发展的阶梯。项目与思路具有对应关系。谈到谋项目就不能不说村庄规划,很多村对规划的理解不深,所以思路不宽,项目不多。从现在情况看,村级关于项目运作是狭隘的,存在被动、盲目、只顾眼前利益等问题。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农村又会迎来一次大的发展机遇。作为新村,积蓄承接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仅仅依靠村一级组织本身是不够的,需要乡党委、政府的指导,甚至眼界要更宽一些,聘请“智囊团”,走借“智”发展的路子。要把不断分析村情,研究对策,调研思路,修编规划当作谋项目的重要途径来抓。只有这样才能抢抓到更多的机遇,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而这一点往往是村一级比较薄弱的。

三是谋操作。操作就是思路的转化、项目的实施、蓝图的实现。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操作应是主要的责任。操作好坏,关键看机制。要有一套“为我所用”的机制,能筹措各种项目实施所需要的条件;要有一套工作推进机制,这就是组织管理和目标责任制;要有一套清廉机制,这就是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村干部履职承诺和辞职承诺制度的约束。

第四篇:**镇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镇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镇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

调查与思考

行政村规模调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有效举措。**镇党委根据上级要求,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精心组织,顺利完成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调整后的新村班子

已开始正常运作。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其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着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镇党委针对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新村村域面积扩大,各村党员数大幅增加,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较多的难题的状况,组织调研组赴各新村进行走访、座谈。通过对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基本情况

2014年4月,**镇针对原行政村数量偏多、规模过小、集体经济薄弱、村两委班子素质偏低的状况,紧紧围绕“规模并大、实力并强、班子并优、布局合理”的总体目标,将全镇79个行政村调整为27个,调整幅度达65.8;行政村村均人口由原来的611人增加到现在的1788人,是原来的3倍;行政村村均区域面积由原来的1.49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4.37平方公里,是原来的3倍;村三委会干部由原来的457人减少为现在的228人,减少幅度达50。通过调整,广大干部群众普遍感到:这次行政村规模调整方向正确,方案合理,步骤合法,调整后的新行政村必将不断适应我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快推进中心村和中心镇建设。

二、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整后运行情况来看,干部群众的思想基本稳定。特别是通过党务、村务、社务班子的重组,建立健全了村级组织,干部角色转换较快,初步解决了有人管事的问题。但是,由于原村经济等方面的不平衡性,加之农村封建宗族思想的影响,目前,各新村基层组织开展工作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并村容易并心难。

1、新村干部一时难以磨合。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新的村班子刚产生,各村干部之间的年龄、文化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格还不熟悉,他们在开展工作中还需要一个磨合、适应的过程。特别是村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之间,如果关系处理不好,直接影响到新村今后的工作开展。此外,大多数村民碰到需解决问题依然遵照原村管理模式,寻找原村干部处理事务,新村干部基本上无法插手其他自然村工作,领导管理职能只能停留在表面。有些村干部之间甚至还出现“貌合神离”现象。

2、群众适应需要过程。在行政村调整过程中,由于我们始终坚持了尊重历史,兼顾自然地理条件;坚持了以大带小,以强扶弱,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方向,同时考虑到群众的共同利益和生活习俗,从方便群众自治、生产发展出发,统一规划,就近就便,实行成建制调整,按时保质完成了调整任务。但是,我们的农村村落大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都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宗族血缘关系、相对独特的村落文化习俗以及各式各样的邻村关系。调整后的新行政村由二至四个原行政村组成,由于历史原因和调整过程中产生的客观因素,如原行政村之间存在新旧矛盾、调整中小村村民存在的被“吞并”的想法、富村对调整后本村集体资产处置的种种忧虑、调整后富余干部的思想顾虑等等,使得调整后许多新村群众思想一时难以融合,出现了“村好并,心难合、事难成”的现象。

(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难。

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已经结束,新行政村领导班子已基本到位。但是,村级班子换届过程和行政村调整所产生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

1、各村遗留问题较多,干部思想不统一,工作难以着手。我镇部分村庄交通不便、农业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不少原村党组织在换届后对加强农、田、林、水、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一定计划,并在逐步实施中。各原行政村干部群众都希望自己村的计划能在新村成立后率先得到实施,干部之间意见较难统一。

2、并村后党员和村民代表数量大增,会议难召开、难决议。首先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党员和村民代表数量大增,27个新村有22个村党员数量在50名以上,由四个村合并而成的新村党员数和村民代表数均超过100名。大部分新村的办公地点都为原村办公室改造而成,办公室面积较小,除四个村借用学校单位房屋外,其余都没超过100平方米,会议室基本上都容不下这么多人开会。与会人员的增多,导致会议时间延长,召开会议也比较难达到统一的决议意见。

3、工作经费缺少,各类会议难以召集。行政村规模的调整,虽然大多数新村实现了强弱互补,但也有部分村依照地理、历史条件合并后,村级经济薄弱,属于赤字经营,合并后新村办公经费短缺,已成为新村班子一道难以解决的难题。例如由四明村、任岙村、溪头村和西岙村合并的盛茂村,总人口1187人,总户

数371户,区域面积5.81平方公里,但原四个村集体资产均为负资产,办公经费无从落实,更谈不上兴办实事。按照原各村的习惯做法,开会必须支付与会对象的误工补贴,会议补贴成了召开各类会议的拦路虎。

(三)新行政村集体资产融合难。

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村级集体资产如何处置是村民最敏感、最关心的问题,也是行政村规模调整的重点和难

点问题。

1、原村资产清理难度较大。群众认为新村合并后新村资产来源在哪里和旧村的资产如何处理、赤字村的债务由谁来偿还心中无数。特别是富村和穷村合并,富村认为新村合并后,他们的资产也会被“合并”,对集体资产会被平分,而产生“吃亏”、“心里不平衡”思想。少数村也因此想出种种理由,在合并前把原来的积累的资金趁早用光,不切实际地向村干部提出要求上项目。例如原**村因运河征用土地获征用款近百万元,规模调整前,村民要求村硬化村道用光了资金,成了空壳村。

2、资产调配难。由于各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自然村集体资产存在较大差异。合并后,新村在如何对原有各村集体资产进行重组、支配问题上意见分歧较大。目前不同程度的存在:原村内产生支出结报员应记入新村支出还是原村提留,区别记账较难;土地和各类承包等集体资产管理协调难;村级集体收入积累新村账户难度较大;个别村有集体资金流失现象;对新村集体资产、财物统一管理上存在理不清头绪,导致干部办事心有余而力不足。

3、兴办实事难。行政村撤并后规模变大了,工作量多了,管理和服务面广了,特别是中心村庄规划建设、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群众关心的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又缺乏资金来源,在一定的程度上约束了新村两委干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中他们感到力不从心,压力很大。

(四)新村干部角色定位难。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新村班子进行了重新组合,在配备过程中,较好地把握了“稳妥过渡、好中选优、适当均衡、结构优化”四条原则,使新村干部的结构优化、素质提高,职数明显减少。作为党组织和村务、社务工作小组的成员,基本上都是原村的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特别是原村的支部书记转型为村务工作组长或其他工作组成员后,对工作事务处理习惯于原来的工作思路,对自己定位较难,需要有一定的适应期。如果角色把握处理不当,对今后新村干部团结及工作开展影响较大。

三、解决行政村规模调整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并村又并心。

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是一项情况复杂、难度比较大、涉及面广的工作,这需要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同时,要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行政村规模调整的重要意义,教育各级干部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以积极的态度和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教育村干部及广大村民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顾大局、识大体、作贡献,充分发挥村干部和村民的主人翁作用,积极引导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行政村规模调整这项重要工作。新村班子成员要主动多深入到各自然村,让群众真正体会到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带来的实效。

(二)理顺各类关系,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

镇党委要积极指导新村理顺各类关系、健全规范化制度,做好便民服务工作,加快推进新行政村发展。一是要选好配强村班子。要严格把好组织关,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能力强、威信高的农村能人选到村主要干部的岗位上来;要根据“精简效能、交叉兼职”的原则,突出“选优”,充分考虑原来各村村干部的相对平衡,合理配置村干部,做到原来各村都有村干部进入新村班子,以利于新村工作的开展和村干部的磨合;要妥善安置好富余村干部,落实安置政策,保证新村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二是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和组织阵地建设。加强村级班子的团结,理顺新村两委关系,保证村党支部的核心地位;开展村级干部的岗位素质培训,着力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健全村级配套组织,重点是团、民、妇、老年协会、治保、调解、计生等组织,并积极发挥各配套组织的作用;要建立完善村党组织议事规则、村委会民主自治章程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制度,全面推行村级事务、财务“两公开一监督”制度,让村民参与监督新村的各项工作决策和工作进展情况,形成合力。三要坚持“惠民先行”。要加快发展,多办实事,让新村群众得到实惠。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有条件为新村群众办实事;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让新村群众得到实惠;也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把新村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吸引力集中到发展这个大局上来。因此,要在思想上必须明确认识到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千方百计想办法,多方筹集资金,着重办好有利于促进并村并心、合心合力的“实事工程”、“连心工程”,如村行政中心建造、农田道路建设、环境整治等,尽快让老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三)多管齐下,稳步推进新行政村资产融合。

资产问题是村民一直较为关心的问题,行政村调整后,新村干部应在这个问题上引起高度重视。为此,我们要在坚持不搞平调、不简单分现的总原则和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区别情况,因村制宜,积极探索,稳步推进,深入做好资产融合工作。一要开展清产核资工作。行政村调整后,由于干部人事变动因素,原行政村资产财务如不及时合并,集体资产流失的风险增大。要及时组成清产核资小组,按照有关规定,对原村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向全体村民公开资产和财务情况,保证原村集体资产的安全,避免流失、私分等现象;明确新行政村委班子对原行政村集体资产的监管权,以强化对原行政村集体资产的管理;在统一使用资金上,进一步健全新行政村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实现收支一条线,财务一支笔。二是积极推进新行政村资产的融合。在村级集体资产清理的基础上,各行政村要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资产融合;确立村级经济合作社的对内、对外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其履行管理村级集体资产的职责,维护保障新行政村集体资产不受侵占或损害;进一步增强新行政村建立后发生的经济收支、管理和产权归属问题统配功能,加速集体资产的融合、保值和增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资金实力。三是坚持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要把维护村民的合法利益放在首位。要对一些有保存价值的财物进行逐项登记造册,明晰产权关系。积极有效地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实现土地、资源的依法有序流转,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强指导,不断提高村干部角色意识和服务水平。

随着行政村数量的锐减,缩小了管理幅度,防止了镇村之间断层现象的出现,调控力度明显增强,同时,也有利于镇机关领导、干部更加深入基层了解农村情况,强化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力度,为真正实现“重心下移,固本强基”创造了条件,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新村班子成员要自觉做到不争权力大小、只比贡献多少,以事业为重,大局为重,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计较个人得失和恩怨,进一步调整心态、明确位置,分清是非,消除一些人为隔阂和摩擦,融洽干群关系,推动新农村的发展。

二○○六年五月十三日

第五篇: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是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历来是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涉及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也成了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化热点难点问题。

目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是以行政村作为一级独立核算单位,其资金属于全体村民集体所有,村民委员会代表村民进行管理,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村

集体经济的收入和村提留款。为了管理好财务,各村民委员会配合了相应的财务人员,建立了一系列制度,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这种财务管理体制随着经济发展愈来愈不适应形势的需要,个别地方村级财务管理非常混乱,几千人口的一个村涉及上百万元的资金管理就用一个手提包,有的财务由于长年没有人管理,被农民群众戏称为“片片账”、“提包袋”,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给各村级班子建设、村集体资产管理、村级集体的发展等带来了不良影响。一是村级财务混乱,干群关系受到影响,直接影响农村稳定;二是大量村级集体资产流失,集体经济被掏空,债务村不断增加,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三是直接影响了村级基层组织的建设与完善。四是农村的违法、违纪时有发生。

农村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现行的村级集体财务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的遗留,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村级财务开支随意性大,没有做到量入为出。

部分村级财务管理内部监督形成虚设。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是党在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大部分行政村设有内部民主理财机构,但是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大量的收支事先没有得到理财小组讨论,更轮不到理财小组的参议。

当前缺乏系统完整的村级集体财务管理队伍。村级财务管理人员往往频繁流动,新手业务生疏,难以胜任工作,据某西部较为发达的县市为例,村级会计平均年龄47.5岁,初中文化占到87.5%,小学文化还有4%。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对策

切实加强党支部当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请您继续关注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通过“两委”会换届选举,选好配强两委班子,提倡支部书记、村主任一兼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紧紧依靠党组织加强对村级的管理。其次,结合当前人事机构改革,把乡镇剩余人员抽调到各村挂职,促进村级财务管理面貌的改变,为村级财务改革打下坚实的政治保证和人事基础。

村财管理由粗放到精细。全面推行村级财务会计代理新体制。在各乡镇建立村级财务指导服务办公室、会计结算中心,聘请专职会计,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办理资金结算,统一会计结算,统一管理会计档案,统一财务公开,统一支出报销程序。农村财务代理从体制上彻底打破原来的各自为政的“放羊式”的粗放管理,基本上杜绝了财务结算不规范,滥支乱用,挥霍浪费现象。

村财经营,从“民有”到“民理”,加强财务管理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把村级财政越理越大。这也是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方向之一。

村财监督,从“雾里看花”到“阳光灿烂”。对于村级集体资产,长期以来虽说村民所看到,但是往往看不明白,村集体经济变相成为“干部经济”。为彻底改变这种局面,一是强化群众监督,把集体财务活动置于群众监控之下;选举要民主,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群众直接选举,而不是指认,把那些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关心公益事业、文化基础较好又敢于说真话的人选进理财小组;理财活动要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的实现。二是强化业务监督。要加强业务主管部门对村级财务管理的指导和监督。①合作分工,突出重点。②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村级财会队伍管理,提高财会人员的理财能力。③加强审计。强化对财务人员的日常监督。对村会计人员在每月月终应审核原始凭证经审核,由原来的“事后审计”变为“事中审计”和“事前审计”相结合。

村财公开,从“半遮半掩”到“高度透明”。财务公开是民主理财的重要手段,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具体措施。村级财务要真公开,全公开,要抓住以下三个关键环节:首先,清理是基础。如果村级财务混乱不清,是难以向群众公开的。因而在公开前结合农村基础组织建设和村务公开工作,集中人力,全面、彻底地清理整顿村级财务,该落实的问题,要及时做出处理,组织好回收欠款和兑款和兑现退赔工作。特别对群众普遍关心集体资产,财产要弄清来龙去脉,给群众有一个明白的交待。其次,公开要到位。财务公开是给群众看的,凡是群众关心的事都应详细列出,而且作为一项管理制度要长期坚持下去,力求及时、真实、具体、固定。第三,处理是保障,对于财务公开中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处理,给群众一个交代,从而使这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第一篇:行政管理调查报告报告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开放专科

社 会 调 查 报 告

题目:关于朝阳区东湖地区停车

问题的调研报告

学校:

年级:

学号:

姓名:于红

指导教师:

(纸张为a4纸,页边距上2.5cm,下2.5cm,左3.0cm,右2.5cm;装订线0.5cm)

关于朝阳区东湖地区停车问题的调研报告

(标题: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动车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据统计,我市现有机动车30多万辆,仅非货运机动车一项,2014年登记注册6491辆,2014年登记注册13505辆,2014年更是达到了16464辆,增长的势头非常强劲。目前,老城区现有的非货运车辆应在6万辆左右,每天还有城区周边地区大量车辆进城,而我们现有的停车位约2万个,按照车辆与车位

1.2:1的比例来看,显然远远不够。车辆增长与城市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凸显。 (正文:小四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行距为多倍,1.25)

二、调查过程(一级标题:序号为“一”,四号黑体字,独占行,起首空两格,末尾不加标点)调查时间:本人于2014年1月6日至2月6日,历时一个月,进行相关调查。调查地点:北京市朝阳区东湖地区。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

三、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的50人当中,32位男性,18位女性,有75%的被调查者选择小区内买车位,有15%的被调查者选择小区空位车;有1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马上停车。在被调查者中普遍认为小区内车位严重张紧,还有就是占道停车、妨碍交通;在被调查者都说到了要交通体系不够健全制度,加大城市各类配套设施,重点区域完善停车场地。

(一)当前朝阳区东湖地区停车问题概况(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小四号宋体,加粗,独占行,起首空两格,末尾不加标点)

目前,目前,朝阳区东湖地区占地面积为4.95平方公里,有七个社区。七个社区以利泽西园一区停车问题最为突出,利泽西园一区是老社区,小区内高层较多,空地较少,小区内停车比较混乱。很多人都停在了马上边上,给百姓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目前朝阳区东湖地区停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先天性不足(三级标题:序号为“1.”,空一格后接排正文,小四号宋体,加粗)

由于受历史原因及前些年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市城区道路的宽度不够,大部分的道路没有人行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驶在同一道路上,造成道路两侧停车区域受到极大的限制,出现有停车区没有人行道,有人行道就没有停车位的矛盾。虽然现在城区道路两侧划有停车位,但这同时也造成了相当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城区内部分次干道和背街小巷没有形成与城市主干道的贯通,存在断头路,不能够很好的发挥分散城市车流的作用。

2.是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

老城区内的空间分布不平衡,较多大型的商业中心、行政办公中心、学校医院、农贸批发市场等,在一定区域内过于集中,其周边的停车难问题现在尤为突出,而且这些区域往往没有能够满足停车需求的停车场,人流车流在固定的时间段又比较集中,且大多数没有发展停车场的空间,这就造成了时间、空间上的停车难。城区内原有的老小区在建设时大多数没有考虑停车的问题,甚至出现了毁绿停车的现象,老小区内停车难也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

3.是城市交通体系不够健全

我市的公共交通事业发展较早,但是发展速度明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节奏,公交车网络不够健全,交通线路过于集中,能覆盖的区域相对较少,运行不够规范,能起到的承载作用也就相对较小。城市出租车明显偏少,虽然近几年出租车数量有所增加,但是仍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不要说上下班高峰期、雨雪天气等,仅平时在城市主要道路等一辆出租车就要平均3—5分钟,而且公共交通的延伸区域明显不够,即使是有也往往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在高油价和追求效率的今天,公共交通应该是成为城市及周边区域居民出行的首选。

四、对策建议

加强停车问题规范管理,解决影响和制约停车问题,丰富破解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途径,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城市各类配套设施

对城市车流量大、负荷重、容易堵的路段进行拓宽改造,提升城区主要道路的通行能力,可以借鉴寿光的模式,对现有的道路两侧进行改造,变凸出式路沿石为与道路平行路沿石,充分利用沿街门店前空间施划停车位,目前宋城等的区域均采用这种方式,效果较好。

2.整合现有居民区和企事业单位公用资源

高效利用居民区的停车资源,对现有居民区内的闲置场地,科学规划,充分利用,见缝停车,对现有老小区内的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后改为停车位,将原来的顺向停车位改为斜向停车位等,都能有效地增加停车位的数量,适当缓解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对院落相对较大的单位,可以考虑开放部分区域用作公众停车场。

3.对重点区域完善停车场地

我市目前已在中心医院、市级机关综合办公楼等停车压力较大区域实施建设立体停车场,对于其他区域停车压力较大,但未按规定配足停车场的公共场所需加大调控力度,督促其尽快建设立体停车场或租用、改建停车场,满足其经营过程中消费者的停车要求。

4.考虑实行停车收费制度

对于占用公共停车资源的,可考虑进行停车收费,通过经济层面的制约,促使群众增加公共资源集约利用意识,对于第三条提到的建设立体停车场或租用、新建停车场的情况,可由管理单位按时间适当收取停车费用。既可以加强对车辆的管理,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就业岗位,更是减少了单位管理的成本和负担。

5.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提倡绿色出行方式。尽快合理布局城市及周边区域的公共交通网点,提高公交车运营时间和运营效率,基本实现“步行三分钟到达公交站,五分钟乘上公交车和下车三分钟步行到达目的地”的要求,同时适当增加出租车的数量,满足群众出行的需要。再有就是尽快完善城区公用自行车网络建设,加密网点,在有条件的道路建设自行车绿道,加强宣传,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方式。

6.是加强对停车秩序的管理

继续深入推行公安、执法联查查处违章停车机制,对停车行为讲究人性化管理,重点是查处乱停乱放车辆影响交通秩序的行为,对于虽未在施划的停车位停车,但不影响城市交通秩序的现象,可以考虑先警告后处罚的方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社会矛盾。同时,进一步增加现有停车位数量,在不影响交通和城市秩序的区域,尽可能多的施划停车位,变违章停车为合法停车。

五、小结

加强宣传引导,树立文明交通意识。市民素质的提高对于解决城区停车难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网络宣传等方式,加强“人人关注城市交通,人人遵章守法”的良好氛围,避免因人为原因造成的停车难。

第二篇:行政管理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科教兴国”是国家提出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是增强综合国力、强国富民的战略方针。科教兴国战略为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重要任务,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作为教育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任。做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职工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职工个人的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职工培训越来越重要;由于传统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些企业对该工作存在诸多误区:成本能省则省、效益好时不需培训、效益差时无钱培训、高管人员不需培训等。因此要从观念、内容、方式以及授课者的选择等方面创新职工培训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研究和探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意义深远重大。

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职工培训在帮助企业迎接竞争性挑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职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职工培训工作的企业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培训不仅通过职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职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职工受益。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职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职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

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为了充分了解企业职工思想现状,了解企业对职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了解统化、结构化的企业内部培训体系。本人在成都某企业范围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5份,其中有效问卷94份,中层管理人员问卷8份,主管级及职工级86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时间:xxxx年xx月

2、调查地点:某国有企业

3、调查方法:问卷式调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目前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职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对职工的素质培训和技术培训不能及时进行,大部分现场职工各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训。缺乏“苦练内功、培养后劲”的意识和行动,长期以往只会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的下降。

2、培训工作尚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培训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且多以陈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级差,没有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合理地进行布局规划,缺乏分专业分层次和循序渐进的培训。

3、没有调动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目前培训工作被动参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职工培训的积极性。

(二) 人才管理与技能

1、 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部门负责人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职工认为,中高层管

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 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多数职工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对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但从后续问题的调查显示,部门内沟通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也有一部分职工反映,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只是职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占55%。对于部门内部的职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求助领导。

3、 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职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

四、今后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目前企业的培训现状,为了让企业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1、强化职工责任心的培养。针对本企业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职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职工充

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2、加强职工之间相互沟通。不定期的和企业职工进行交流,使职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职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3、调整人员配置、促进职工技能发挥。针对每个职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

4、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多进行一些团队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

第三篇:行政管理专业调查报告

广东警官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

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一篇好范文带来更多轻松www.HAOWoRD.cOm)

行政管理专业是广东警官学院于2014年新创立的本科专业,作为广东警官学院最年轻的本科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十分重要。通过对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一方面可以对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合理的修改以更符合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在读本专业的大学生在社会所需求的能力方面加强培养以更适应社会的要求。

二、调查对象

2014年毕业的学生,共94人,男女比例 51% ;2014年毕业的学生,共189人,男女比例 55% 。

三、调查方法

本调查报告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本问卷共发放283份,向2014年毕业的学生发放94份,向2014年毕业的学生发放189份。收回有效问卷共275份,回收率为97.2%,2014年毕业的学生收回有效问卷87份,回收率为92.5%,2014年毕业的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88份,回收率为99.8%。本次调查方法科学,有效问卷高达97.2%,比较真实、客观的反映了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四、调查内容

已就业人员的数量、专业是否对口、行业分布、区域分布、薪酬待遇、满意度;

未就业人员的数量以及理由(考研、行业、薪酬待遇、个人发展机会、行业发展前景等等)。

五、调查结果

表一:2014年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去向统计表

已就业人数6068.9%

专业对口10%

行业分布政府部门15%企业80%其它单位性质 5%区域分布本省 95%外省5%

薪酬待遇2014——300078%3000——400016%4000以上 6%

满意度满意10%基本满意22%不满意 68% 未就业人数2731.1%

理由

考研1%

行业不满意 想去政府部门 95%想去企业5%

薪酬待遇过低80%

个人发展机会缺乏30%

行业发展前景不明35%

其它10%

表二:2014年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去向统计表

已就业人数13571.4%

专业对口8%

行业分布政府部门18%企业80%其它单位性质 2%区域分布本省 96%外省4%

薪酬待遇2014——300080%3000——400016%4000以上 4%

满意度满意8%基本满意22%不满意 70% 未就业人数5328.6%

理由

考研3%

行业不满意 想去政府部门 96%想去企业4%

薪酬待遇过低80%

个人发展机会缺乏30%

行业发展前景不明35%

其它10%

六、分析原因

(一)受国家的政策的影响,就业难度增加。

1999年的高校扩招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急遽增加,2014年只有145万毕业生,到2014年则超了700万人,毕业生人数的增加造成了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二)公务员考试的专业受限

与此同时,国家公务员法出台,公务员招考制度正式以法律形式确立,应当说对行政管理专业是有利的,但考试科目的设立与专业教育的脱节问题造成了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公务员招考中无任何优势,而且招考职位中对行政管理专业的需求并不是很大,更多的是法律、计算机、财会等技术岗位。这些限制导致了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公务员考试方面更加困难,无形中降低了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三)大学生择业观念的偏差

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原因,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出现偏差,许多大学生一出校门就想进入一个福利好、待遇高、稳定而又有保障的单位,对于我们学校而言,公务员系统就成为绝大部分学生的就业选择。但进入公务员系统的道路何其艰难,往往是上百比一,这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不高。

(四)教学体系的缺陷

教学体系中的一些缺陷造成学生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据从事学生就业的工作的经验看,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学生是“一专多能型”的,即学生必须精通专业,“多能”指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博学多才、见多识广、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多种技能。例如多数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外语与计算机的水平要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但我们学校有相当多的毕业生只是有一张外语四、六级证书,不能用外语进行交流,计算机操作也只是会简单文字处理,远远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作为文科学生,还应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但却有部分同学文字功底不深,连

撰写简历和求职信的能力都不具备,甚至经常出现一些语法方面的错误;平时不关心时事,对国家机关的改革、公务员必备的常识缺乏了解,对社会变革、国家发展的趋势以及当前引人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很少独立见解。

(五)课程的设置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据国外发展趋势显示,行政管理的性质在管理技术和政策分析因素上将不断增强,但从目前国内行政管理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上看,基本原理类的课程所占的比例仍明显偏大,而培养学生行政能力和技术方法方面的课程明显偏小。教学偏重基本知识而轻智能的传授,偏重专业知识的灌输而轻通识类知识的传授。教学实践环节存在严重不足,虽然安排了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但质量没有保障,甚至流于形式,造成了学生理论强,动手弱,知识多,技能差,不符合当前对高素质复合人才的要求。 这也是我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七、举措

(一)改革教学体系

学校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改革教学体系,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一要加强行政管理专业研究,让学生们学习最前沿最高端的科研成果。二要加强“多能”的培养,组织学生进行论文大赛,锻炼学生们的文字功底,号召大家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和计算机竞赛,提高学生们的应用外语和高科技的能力。

(二)完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潮流,不应只停留在过去的书本上,要把新鲜事物引入到课程里去。一要完善行政管理专业的内部课程设置,构建知识网络。二要厘清行政管理专业和类似专业的关系,既要有区别也要有联系。三要开一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让行政管理专业即能进政府,也能进企业。

(三)转变择业观念

大学生应该转变择业观念,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作为广东警官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考公务员上,虽然公务员待遇好、福利高又稳定,但它不是每个人都适应的。大学生朝气蓬勃就应该要去市场上磨练。但同时大学生也应该提高自身的四种能力,基础能力、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第四篇:行政管理调查报告

关于潜江市森林资源和林业行政政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湖北省潜江市的林木资源虽然不多,但是资源和林政管理比较规范,工作扎实有力。林业行政管理和执法机构健全,对林地林木权属、林木采伐、木材运输、木材市场、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管理和执法的各项措施落实。

关键词:潜江市;森林资源;林业行政政管理

今年 3月初,我到湖北省调研,觉得潜江市的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工作比较扎实,有些感受,记录于下,其中有些做法可资各地借鉴。

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中部,境内河渠纵横、湖塘密布,是一个典型的水网湖区。市域内有 17个乡、镇、办事处和 7个国有林场,11 个省市等部门管的农场,以及荆州原种场、江汉油田等单位,板块经济特点明显。据1999 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林业用地面积虽然只有13.22 万亩,“四旁”路 旁、宅 旁、渠 旁、河 畔)林 木 面 积31.96万亩,森林覆盖率15.4% ,但是森林、林木和林地管理做到了全覆盖。

通过查阅管理工作台帐、现地察看、与有关人员座谈,感到该市的林业机构健全、工作扎实、管理规范、执法有力,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成效比较显著。

1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该市设有林业局和一个为江汉油田服务的广华林业分局,并由其派出的 个乡、镇、办事处林业工作站,还有一个林政管理稽查大队、一个水上木材检查站。共有林业行政执法机构 27个,其中:有实施林业行政执法权的 6个,受委托实施林业行政处罚的 21个。现有林业行政执法人员120 人。依照《森林法》等林业法规赋予的职责,行使林地林木权属、林木采伐、木材运输、木材经营、木材加工管理、林业案件查处等职能。

为提高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进依法行政,强化依法执法,市林业局十分重视对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去年十月,以“两法三条例”为主要内容,对执法人员普遍进行了执法业务考试,坚持合格者上岗。

为了切实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的管理,保障林业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有效地行使林业管理职能,使全市林业行政执法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市林业局还根锯《行政处罚法》、《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以及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精神,对全市林业行政执法管理与监督作出了具体规定。林业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在报经省、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审查批准后认定。并对拥有依法实施林业行政执法和受委托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的组织(机构)的执法范围与职责权限作了详尽规定,林业局行文公布,以便各自遵守,共同监督。从而减少了林业系统内部各管理、执法组织(机构)的职能交叉和可能产生的扯皮或推诿现象,提高了林业行政管理效率和执法效果,树立了林业部门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2规范管理,严格执法,狠抓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

2.1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依法管理林木采伐。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下达的“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由市局编制全市年度林木采伐计划后,报市政府批准,并以市政府办文件将年度限额采伐计划分解下达到各个乡、镇、农场、办事处。

二是坚持审批一支笔制度,严格把住采伐许可证的核发关。“一支笔”就是全市的林木采

伐,先要由有限额指标的采伐者提出书面申请,报所在乡、镇、办事处或单位的主管领导批准,并由采伐者与林业部门签订更新造林合同,再报经市林业局林政科审查采伐申请和还林合同,最后由市局主管领导一支笔审批。特别要提的是,林政科在审核采伐申请和还林合同的过程中,坚持做到现地调查后,再按批准的采伐申请核发林木采伐许证。采伐许可证实行专人发放,专人发证与征收有关林业规费同步的办事制度,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林业规费的流失。年终局林政科还要对林木采伐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为保证这些程序和制度的落实,市林业局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森林采伐限额执行包括发证、验收登记台帐制度。只要查看台帐,各单位采伐限额和年度计划多少、办了多少采伐证、实际采伐有没有超采、还林情况如何,对超采和未还林的处罚,都一目了然,经 查 2014年 该 市 政 府 下 达 采 伐 计 划11000m3,实际采伐 10480m3,未突破限额。

三是加强对限额采伐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每年林业局都要组织专门力量对采伐实地进行抽查验收,重点察看实施采伐和还林情况,发现问题,依法查处。

2 .2严格加强木材流通领域监管,依法控制林木资源消耗。

该市地处江汉平原,森林资源少,可采资源更少。为切实加强对木材流通领域的监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木材流通管理条例》,依法加大对全市的木材经管(加工)单位、木材运输、木材市场的管理和执法力度,严格控制林木资源的过量消耗。

一是严格执行凭证经营(加工)木材制度,切实加强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管。依法由林业局批准木材经营(加工)单位,核发木材经营或加工许可证;每年年初组织对经营(加工)单位进行审查,换发许可证;建立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登记台帐制度,分别各乡、镇、办事处和各部门(机构)的木材经营(加工)单位全面进行登记。在台帐上明确记载各经营(加工)单位的经营范围、经营(加工)的规模、持有林业部门核(换)发的木材经营或加工许可证、营业执照、法人姓名等情况。依照《条例》,重点查处倒卖、转让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的违法行为;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经营(加工)单位的木材来源,对木材来源不明的找案源,依法予以处理。特别是对木材加工大户,始终坚持跟踪管理,其中对设备陈旧、浪费木材原料大的加工企业,实行限购木材数量,依照规定足额征收林业规费。二是加强木材市场管理,打击非法木材交易活动。每年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市的木材市 场进行清理整顿;依法取缔无证经营(加工)木材单位。三是依法执行凭征运输木材制度,严格控制地产木材非法运输出境。建立木材运输证核发登记台帐制度。凡需要办理木材出境的单位或个人,都必须持有经营或加工许可证、林木采伐许可证,以及按规定缴纳的林业“一金两费”票据。否则,不予办理木材出境手续。通过这一环扣一环的监督和管理,全市木材流通秩序井然,林木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2.3 依法加强林木资源的权属管理,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

全市的林业用地加上“四旁”植树面积,不到45 万亩,林地显得特别珍贵。为保护和利用好现有林地,控制林地消耗,严格执行《湖北省林地管理条例》,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国发明电〔2014 〕 号、国办发明电〔 2014〕 号文件。去年对1994 年以来全市各类建设工程滥征乱占林地进行了彻底清理,共查处非法征占用林地、改变林地用途案件 7起,面积94 亩,责令限期补办了林地用途手续,按规定征收了森林植被恢复费20万元,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的林地保护意识

2.4 狠抓“源头”稽查,坚持依法执法

市政府于 2014年批准成立了“潜江市林政管理稽查大队”,定编15 人,为副局级事业单位,并赋予林业行政执法权。其主要职责:一是对全市无证经营、加工木材的单位和个人

进行清理整顿,依法处理非法经营、加工活动;二是对建筑市场木材消耗进行跟踪管理,依法处理收购非法木材;三是对林木伐前、伐中实施监督,伐后进行检查验收,依法查处批东砍西、超计划采伐和偷砍盗伐林木案件;四是对各类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和其他改变林地用途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非法侵占林地案件;五是对市场以外的集散地、狩猎者、餐馆、部分驯养繁殖基地等经营、利用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非法经营和利用野生动物的行为。这个稽查队比较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人员素质的提高,坚持依法办事,秉公执法,重在对资源林政管理“源头”的监督检查,对资源林政的各项管理措施跟踪追效,从而在保护森林资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篇:行政管理调查报告

行政管理专科社会实践要求

社会实践是行政管理专业集中实践环节之一,要求进行社会调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并以调查报告作为评定成绩依据。具体要求如下:

一、社会调查选题要求和形式

1、社会调查的内容应限定在行政管理专业实践范围内。应根据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结合当地公共管理的实践,以及一些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选题,并实施社会调查。

2、社会调查形式:可采取行政机关实习、实地综合考察、案例分析等形式。

二、调查报告内容与格式要求

1、内容:参加行政机关实习、实地综合考察等活动的学生应独立完成调查报告,完整的调查报告内容包括:社会调查目的、参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运用行政管理学理论去解决问题,形成相关结论。

2、字数要求:社会调查报告文字材料不得少于2000字。

3、格式要求:社会调查报告要有统一的格式。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及装订,页面上下边距各2 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 cm。统一格式,报告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行距。各级标题序号为“一”、“(一)”、“1”、“(1)”、“①”。

三、时间要求

6月10日前将调查报告交班主任。

(报告形式如下)

关于xxxxxxxxxxx的调查报告

年级:

专业:

姓名:

学校:

关于xxxxxxxxxxx的调查报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