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古文招聘语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
 

【古文招聘语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

发布时间:2019-06-24 18:05:29 影响了:

古文招聘语

什么叫兼语(文言文中)?

兼语式,其结构形式是“主语+谓语+兼语+谓语”。

古汉语中的兼语式结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使令类 使令兼语结构,在兼语前一般得有“使”、“令”之意的动词充当谓语,兼语后的谓语及其宾语,常表示主语对兼语的要求等。

例如: 1. 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皇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国史官走上前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相会饮酒,秦王命令赵王弹瑟。

2.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

则在舟中矣。

(《肴之战》) 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黄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船离岸了。

使令式兼语也有不用使令性动词的。

如: 3.权即遣肃行。

(《赤壁之战》) 孙权立即派遣鲁肃前去。

这种格式的兼语有时可省略。

例如: 4.计末定,求人可使( )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商议还没有决定下来,要找一个能够派遣(他)去答复秦国的人。

5.民悦之,使( )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五蠹》) 人民爱戴他,就推举(他)统治天下,称他为有巢氏。

二、命名类 这类兼语格式,前一动词一般是“谓”、“名”、“号”、“称”等,后一动词一般是“曰”、“为”等。

例如: 6.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 向宠将军,性格品德善良平正,熟悉精通军事,以前曾经试用过,先帝称赞他能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担任中部督。

7.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 唐朝慧褒和尚最初在山麓建筑庐舍定居下来,而且死后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称呼它叫“褒禅山”。

“命名式”的句中兼语有时也可省略,如: 8.林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 )蟹壳青。

(《促织》) 村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驯养着一只蟋蟀,自己叫(它)为“蟹壳青”。

三、“以……为……”类 “以”属于动词,“以……为……”含有“致使”之意,与现代汉语的“拿 (用)……当作……”或“把……当作……”相当,这时,“以……为……”属于兼语式。

例如: 9.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必须用长安君做人质,兵才派出来。

10.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赤壁之战》) 于是(孙权)用周瑜、程普当正副统帅,率领军队同刘备联合起来迎击曹操,用鲁肃当参谋长,帮助谋划作战的方针策略。

这种格式的兼语结构,“兼语”有时可以省略,例如: 11.夫颛臾,昔者先王以( )为东蒙主。

(《论语•季氏》) 颛臾,从前周天子让(他)作主祭东蒙山神的人。

四、“拜……为……”类 文言中的“拜……为……”类兼语结构,前一动词一般是“拜”、“立”、“封”、“迁”、“留”等,后一动词一定是“为……”。

例如: 12.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回到赵国后,赵王认为他是一个才能的大夫,出使诸侯国家能不被欺辱,便提升相如做上大夫。

13.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十天不回来,就请让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的念头。

这种兼语结构,兼语有时省略,有时省略后一动词”为”.例如: 14.以相如功大,拜( )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 因为相如功劳大,拜(相如)为上卿。

15.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 )为太史令。

(《张衡传》) 安帝平素听说张衡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特地派公车征诏他,任命他做郎中,又升迁(他)做太史令。

五、“有”、“无”类 “有”、“无”类兼语结构,兼语前固定为动词“有”或“无“,兼语后为其它动词。

例如: 16.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愚公移山》)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刚七八岁,也蹦跳着前去帮助他们。

17.且籍与江东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项羽本纪》) 我率领江东父老的子弟八千人渡江向西进军,现在竟没有一个人回来,即使江东父兄同情我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 六、“有……者”类 文言中有用“有……者”构成的兼语式,动词“有”的宾语又作后边成分的主语,这类兼语式中“有”字引进一个新提出的人或事物,“者”字通常用来表示提顿。

例如: 17.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 有个姓蒋的,享有这种(捕蛇抵税)好处已三代了。

18.客有吹筒箫者,倚歌而和之。

(《前赤壁赋》) 有个吹筒箫的客人,倚歌声吹筒箫应和。

七、原因类 原因式的兼语结构,兼语前后没有固定的词语,但兼语后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是兼语前谓语的原因或理由,此种情况不常见。

例如: 19.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南村的孩子们欺我年老无力,忍心当面抢劫象盗贼。

现代汉语根据谓语间表明作用的不同,兼语式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使令类 前一个谓语常常是含有“使令”意思的动词,后一个谓语表明前一个谓语的目的或结果。

前一个谓语常用“叫”、“让”、“请”、“使”、“...

【求助文言文高手要一片文章要一篇招聘的文言文要求是要对方带上简...

今我寒社,谨招贤才,子衿何处,殷殷思存.烦携简历,略解青鸾之阖栖.且表生平,尽正琼英之雅仪.如泉愈渴,望肱骨之栋梁.似凤临梧,阖倒履而相将.鹏心大展,虎将求翼,若得真璞,无怠无离!瞎写的,凑合看吧,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Ps:有什么用呢,要是为了表示你的才华,就没必要求助别人,要是为了故意难为人家,要是真有高才的给你也整个文言的简历你是要是不要?什么组织招聘啊,不然我也去应聘得了.

古人日常会话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普通话,还是文言文,白话文?请描...

从春秋时就有官方语言了,各国以周语为崇,又因各地口音而出现差异 ================= 从汉乐府收集的民谣以及南宋时期的民歌来看,古人对话更接近于现在所谓的半文半白,而唐宋时期的大部分诗词作品更说明了这一点。

下列南宋民歌以供参考 月子弯弯照九州, 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 几家飘零在外头? 相对而言,古文书籍中使用的文言文更接近于一种文学体裁,更可能是上层士大夫阶级所独有的形式,因为很多文字过于精简、精辟,这很难以在民间传开。

楚王曾闻野有贤,求之未果,亲至其庐,贤人答曰:然。

楚王不得其解,归后三年方悟,又至,问贤人可否,贤人又曰:然 楚王郁郁而归,复三年方悟,复至,问贤人,贤人仍曰:然 楚王口飙鲜血,卒之。

上述笑话,原文不大记得了,但是这么个意思。

这个故事是说,民间不可能存在这种问答,它不符合日常生活需要。

我记得百家讲坛还是哪里,曾经提及过这个问题的

古文言问题现代汉语句子“我是中国人”中,“是”字是判断系词。

...

答案为CDE 理由如下:是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意思:1、这,代词。

如A句。

2、是,表判断,也可作副词。

如BCDE句。

3、正确,引伸为肯定。

作判断系词,构成判断句,“是”后面一定要接名词作谓语。

CDE三句,“是”后面都接名词作谓语。

B句“是”后面接的不是名词。

文言文常用语

晋国给虢国国君千里马和玉璧想借道,宫之奇极力劝阻,可虢君却一口答应。

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

”然后整顿朝政:比喻在别人没有防备的时候,用不正当的手段害人。

13、朝秦暮楚、退避三舍:春秋时期。

11,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表示作传人对被传人的评论。

〔13〕黔(qián前)娄:春秋时鲁国人。

14。

瓢(piáo嫖):舀水的葫芦。

〔11〕晏如。

百战百胜--每战必胜。

形容所向无敌。

不战而溃--溃:溃败。

没有开战就自行崩溃。

形容毫无战斗力。

百战无前--所向无敌,形容人英勇善战。

罢战息兵--停止或结束战争。

决一死战 回答者: 阮思宁 - 初入江湖 三级 10-30 19:41 6、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

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

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7、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

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

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

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

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8、三令五申——孙 武 9、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10、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11、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12、暗箭伤人(春秋郑):比喻在别人没有防备的时候,用不正当的手段害人。

13、朝秦暮楚: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

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14、图穷匕见: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

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

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

秦王大惊,猛地挣脱。

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背水一战--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安然自得。

〔12〕赞:古人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就突然发起进攻。

并肩作战--密切配合:54 背城一战--背,任用有贤能的人。

“若”在先秦文献里比较少见,《庄子》和汉代的《史记》里用得较多,可能是“汝(女)”字的一个变体。

成语典故: 头悬梁,锥刺骨——苏秦 凿壁偷光——匡衡 退避三舍——晋文公 围魏救赵——孙膑 纸上谈兵——赵括 焚书坑儒——秦始皇 韦编三绝——孔子 卧薪尝胆——勾践 商鞅变法——商鞅 逝者如斯夫——孔子 班门弄斧——鲁班 一鼓作气——曹刿 不食周粟——伯夷叔齐 东施效颦——西施 掩耳盗铃,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兹。

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

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打败了秦军,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12,利害相关。

纸上谈兵——赵括 围魏救赵——孙膑 焚书坑儒——秦始皇 凿壁偷光——匡衡 退避三舍——晋文公 卧薪尝胆——勾践 班门弄斧——鲁班 一鼓作气——曹刿 东施效颦——西施 围魏救赵 唇亡齿寒 纸上谈兵 围魏救赵 焚书坑儒 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 1、纸上谈兵——赵括(战国赵):形容只会按照书本生搬硬套。

骂人或很不客气的时候用它称代对方。

“乃”与“朕”配对:背向。

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解了邯郸之围。

8。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卧薪尝胆:春秋时期,结果被晋国把虞国和虢国都灭掉了: 马天游 - 门吏 三级 10-30 18。

〔3〕号:古人除名。

10,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暗箭伤人(春秋郑),...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