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管控与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 系统性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论文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管控与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 系统性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论文

发布时间:2019-07-08 03:47:46 影响了:

  【摘要】商业银行体系作为开放式自适应复杂系统,其不良结构使得传统的风险管控技术难以有效地解析系统性风险的生成机制与传导机制。本文利用复杂系统理论概念,正对系统性风险的生成和传递两个环节,从动机和能力两个方面,研究商业银行和政府的系统性风险防控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 风险生成 风险传递 复杂系统理论 金融监管
  一、引言
  对于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一般来说,因为突然的,通常难以预期的事件导致金融市场信息错乱,使得商业银行普遍难以有效进行融资(Mishkin ,1995)。当然,这一突发事件冲击的是整个银行、金融、经济体系,而非单个或者其中一些机构(Bartholomew et al.1995)。
  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正存在着众多风险源。这些高度不确定性的潜在风险源之间拥有着极强的内在关联共生性与自适应性,一旦有触发因子冲击这一高度不稳定的商业银行系统,中国银行业将极有可能再一次面临重大危机。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生成机理和演化模式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黑箱问题”,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生成逻辑和传导机制都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复杂系统理论为刻画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生成逻辑与传导机制提供了分析框架和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商业银行能否充分识别系统性风险源、商业银行能否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传导、金融监管能否防控系统性风险、金融监管能否提高社会效率这四个假设进行分析与检验,对于更好地了解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生成机制与传导机制,对于提高商业银行体系的系统稳健性,以及提高政府管控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基本认知
  金融行业相较于一般行业更易导致系统性风险(Bullard ,2009),金融机构通常需要维持较高杠杆进行经营,同时大多数金融机构还要面临资本与负债的期限匹配问题,这些都使得金融机构相较于一般行业的部门更加脆弱。在这些金融机构中,商业银行体系在面临左尾风险时往往更加脆弱,并更容易形成系统性风险(Rajan,2005)。当然这并非仅仅归因于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所占比重,更因为商业银行体系本身就是流动性创造与回收的重要环节。当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面临左尾风险时,流动性危机伴随着股票暴跌,这些机构很有可能灾难性的变卖资产或者等待政府纾困,但只要商业银行能够在此时维持良好的资产负债表,同时有意愿向这些处于危机中的金融机构提供必要的流动性,危机就能有效地被限制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并与实体经济隔离。但若商业银行面临左尾风险时,市场的恐慌将不仅仅导致资本市场的价格暴跌,银行间的流动性紧缩、信贷紧缩甚至整个货币体系的紧缩,单个商业银行的尾部风险将因此引致该机构甚至整个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危机,甚至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
  商业银行体系是具有不良结构的复杂系统。商业银行体系构建复杂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首先,商业银行机构内部、机构之间以及机构与外部环境等都具有及其复杂的结构和联系;其次,该体系中的参与人在事实上广泛存在有限理性以及非理性的行为与利益博弈。同时,在系统演化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不断的交互过程更增加了系统的不确定性。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主要有生成、传导两个过程,针对系统性风险生成的不同过程,商业银行和政府也都拥有相应的策略,来降低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管控与监管有效性
  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生成与传导机制具有高度复杂性的重要特征,随着现代金融体系更加复杂,系统风险源冲击系统后所造成的演化与放大,使得现代金融体系面临着极其复杂却又难以预见的冲击。BaselⅢ协议虽已提出了商业银行不同业务条线之间的风险相关性,强调多元风险集中化度量。但仅仅认识到风险相关性,而不能正确认识各类风险的内在相关逻辑,难以在现代金融体系这样的开放式复杂体系中取得很好的实际效果。
  一般来说,系统性风险的风险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突发自然或政治事件、金融机构以及政府(Taylor,2009)。本文在理性假设和排除政府干扰的基础上,研究风险源于商业银行内部情况下,商业银行对内部极端风险生成、商业银行对风险银行间传递以及政府金融监管有效性这三个问题。
  H1:商业银行极端风险能否可控?
  从风险源来说,商业银行内部的极端风险是造成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动因。因为商业银行本身具有一定的防范风险和吸收损失的能力,而只有当极端风险造成巨额损失使得商业银行陷入支付危机时,银行间的违约瀑布以及(或者)市场恐慌导致的流动性紧缩才会成为现实。商业银行风险系统是极其复杂的,从截面上看,多重风险源的共生关联,使得商业银行机构内尾部风险的风险源几乎不能有效的分解,边界也难以划定。从时间轴上看,由于风险体系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换,风险源自身也会不断地根据环境进行调整。(图1)
  图1 商业银行内部尾部风险的演化与自适应循环
  适应性造就复杂性(Holland 2000),虽然商业银行内部的风控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和过滤大量的潜在风险,但由于风险源具有高度的自适应性,新的风险源通过对新的内、外部环境的反馈,达到难以识别的状态。
  风险源在自适应与交互共生过程中,其潜在损失会通过一系列传递过程进行放大,同时不确定性也进一步提高。从混沌学角度来看,风险源具有初始条件敏感性,细微的初始条件变化都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巨大影响(Rosenberg et al., 2006)。
  在漫长的经济周期中,商业银行经常会遇到极端风险,甚至造成危机。新的极端风险的突发冲击的性质、投机的对象、信用扩张的形式、**者的创造性、引发风云突变事件的性质等(Kingleberger,1978)与之前的极端风险会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基于历史极端风险与危机上的风险管控措施,无法有效防控新的极端风险。图1正是从适应性演化这一角度刻画了商业银行内部风险防控对于商业银行极端风险的生成是无效的,多重基于经典风险防控理论的相关技术的风险防控线,就像一个筛子,能够过滤掉大部分风险触发因子,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被过滤掉的触发因子,则就可能演化成潜在的尾部风险,甚至变成危机。而当危机发生后,即使相关机构与部门针对这一危机进行深刻的反思,对于之前失效的风控技术进行改进,新的触发因子以及尾部风险却会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对新的风控技术进行冲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