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若心没有安放的地方_找个地方,安放沈阳的心
 

若心没有安放的地方_找个地方,安放沈阳的心

发布时间:2019-07-11 03:55:31 影响了:

  【编辑留言】经过两年的筹备、建设,中国工业博物馆在沈阳铸造厂的原址上落成,规模之大,现代化程度之高,工业文物之丰富,都创中国博物馆之最。在城市化的全国大合唱中,在水泥森林的包围下,沈阳,这座中国工业重镇,终于有了一方展现自己独特魅力的地标。
  参观归来
  2012年5月18日,是新落成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免费开放日,83岁的王大爷在孙女的陪伴下参观,可回来后,老爷子的情绪看上去不太好,“老了,老了,太老了。”他重重坐到床上,嘴里不停地念叨。
  孙女微微一笑,嗔道:“在博物馆的‘三工’查询体系里,您看到自己的名和职工号,还乐得直淌眼泪呢,说自己一普通工人,能在这么豪华的博物馆里留名,这辈子都值了。怎么一回来,就180度大转弯了?”
  王大爷白了孙女一眼,冲记者说:“当年,是张成哲带着几个人呼吁政府留下这块地,搞博物馆。这老伙计有眼光,刚才我看到他了,跟他的徒弟李希东一起接受记者采访。两人一个79岁,一个74岁,是40年的师徒,都是全国劳模,大名人。不过现在跟我一样,老了,全老了。”
  记者忙说:“‘老’在博物馆里可是宝贝,越老越有价值。”
  王大爷指着孙女说:“这丫头哪懂这个,就知道在电脑上摁,拿个手机四处拍。说是陪我,其实就顾自己逛。”孙女不乐意了,一扭身给爷爷一个后背。记者笑着打圆场:“博物馆博物馆,就是建个活历史给年轻人看的,她拍拍照,走走逛逛,也是个学习嘛。”
  这一老一少对视一下,然后同时扭过身,彼此背对背了。
  心尖上的滋味
  王大爷算年龄的方法很特别,一定要以1983年为坐标。那一年他54岁,是沈阳重型机器厂的一流技工。当时,车间有个刻着1936字样的铁管子,虽然锈迹斑斑,但墩实厚重,轻轻一敲,嗡嗡作响。显然,这是一根废管,因了1936的年轮,也因了造形墩态可掬,工人们没有把它当废铁处理掉,而是搁在休息地,有时坐上去歇息歇息,有时把烟头摁上去捻灭火,时间一长,这管子便成了大伙的共同物件。
  “没想到,30年后在博物馆里成了角,是个挺重要的展品。它舒舒服服地躺在那,冬天暖气暖着,夏天冷气吹着,没了屁股压、臭脚蹬,更没烟头烧了。我一看到它,就在心里说,老伙计,过去我们待你不太好,现在好了,有政府养着,你可以享福了,我们谁都活不过你,放心了。”说完,王大爷的眼圈红了。
  这根造于1936年的铁管,就这样成为王大爷和他当年工友们的共同记忆。说到博物馆里的“老”,还有一个趣事。在筹备开馆前,工作人员想找一段老铁轨。因为建于1900年、横贯东三省及内蒙古的中东铁路,是中国工业史上的重要一笔。如果能有百年铁轨的真迹,哪怕是一小段呢,都能大大提升这段历史的说服力。
  于是,工作人员向全国撒开大网,北到哈尔滨,南至珠三角,捞来的线索竟在内蒙古扎兰屯市郊的一个村庄。工作人员立即驱车前往,7小时后到达。此时,暮色已降,家家灯火,袅袅炊烟,他们顾不上吃饭,直奔一户村民家的外墙,见到了传说中的宝贝。只见这家伙一半埋在土里,一半立在外墙一角。显然,这户人家并不知道它的价值,把它当成普通铁架,立在那防止外墙被往来车辆刮碰。
  天彻底黑下来,工作人员用手机当电筒,猫腰细探这根铁架的真伪,引来村民的好奇和侧目。为防被误为小偷,工作人员请来了当地民警。不知情的房主发现警车停在门口,着实吓了一跳。得知原委后,房主眼珠一转,竟叫了个天价,好在几方协商,价格很快就定下来,一段土埋半截的珍贵文物,从此登上博物馆的大雅之堂。
  对王大爷那代人来说,老铁管、老铁轨,还有沈阳重型的老厂区,都是沉积在心尖的滋味,年头越久味道越重。这种情怀推之于沈阳人,如何不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呢?
  博物馆之魂
  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共有10余件,包括世界最大口径的铸管(直径2.2米)、最大的超高压断路器壳体(铝合金铸件、重2吨)、最大的立车横梁铸件(重115吨)、最薄的铸件(厚0.38毫米);中国第一个铸造用机械手、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管模、第一根超高压管的样管、第一台万能钻床、第一台八轴立式机床、第一台精密丝杠机床、第一台五轴联动机床等。
  见到这些宝贝,王大爷的孙女说,爷爷的眼里全是羡慕嫉妒恨,羡慕当下的高科技,嫉妒操控数控机床的年轻人,恨自己早生了50年。王大爷一听,急了:“什么早生了50年,晚生了你上哪有我这个爷爷?我是恨自己老了,不能像过去那样学知识、学技术了。”
  说到技术,王大爷对镇馆一宝——八轴立式机床印象最深。“我干了一辈子机床,一条皮带,一个螺丝钉,一根头发掉进去发出的变声,我一站一感应,它渴不渴、累不累、饿不饿、乐不乐,全都一清二楚,好机床绝对是好工人使出来的。”
  王大爷又以1983年为坐标,回推到了1964年的春天。
  那年他34岁,在沈阳高压开关厂,见到了一台使用7年、完好如新的好铣床。一次,这个厂搞了个50人检查组,对这台铣床进行严格体检。打开油泵,伸手细捞,没有铁末和沉淀物;卸下最容易落土的电动机,用白手绢也没擦到灰尘;手伸到丝杠下边,没有油污;拿细铜丝去扣螺丝孔,没有油泥;仔细掏小缝隙,没见一点浮土……
  50号人惊呆了,禁不住啧啧赞叹,“神奇,太神奇了”!最后下的评语非常有趣:“衣冠(外观)整齐,五脏(机内各部件)清洁,眉清目秀”。
  “这台铣床的主人叫高广有,我记得清楚的,1957年,他还是个二级工时,领导就把这台全厂最值钱的万能铣床,交他养护操作了。他当时压力特别大,说国家把这么好的设备交我保管,我做不好,就对不起国家,就是犯罪。”王大爷的话匣子一打开,谁也拦不住了。
  从那时起,高广有每天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台铣床的各部件检查一遍,擦掉夜里落下的尘土,加上油,然后轻轻试车,让停了一夜的床子慢慢转起来。工作时,他手里兜里不离抹布,抓住走刀的空隙时间,腾出手就擦一把;加工铁活时,怕铁末落到床面上,他做了个小铁盒,接住流下来的机油、铁末,还把床面有隙缝的地方,都用破布塞上,防止进尘土;床头也用抹布挡上,怕铁末飞出把床子的油漆碰掉。他还随身携带两个小工具,一个专掏螺丝孔里的脏东西,一个专刮缝里的脏东西。铣床上的40多个附件,他都擦得油光崭亮、里外全新。
  “工人、工厂、工业,哪一方里没有机床,那个‘工’字就立不住了。参观时我就跟工作人员说,机床应该是这个豪华大馆里的魂,机床馆应该是博物馆里的绝对重点。像我和高广有这代人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机床。我们指着它建设社会主义,指着它养家糊口过日子。一提中国工业,能不提铁西区吗?铁西区的生活就是我们的生活,也基本能代表沈阳人的生活了。”
  讲到最后,王大爷补充说,机床发出的那种声音,现在还在耳边作响。
  沈阳啊沈阳
  在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机械工业部有18个直属骨干企业,史称“18罗汉厂”。沈阳的第一机床厂、第二机床厂和第三机床厂携手入围,在18罗汉中占得三席,沈阳由此获得“机床故乡”的美名。那时,辽宁是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响当当的“共和国长子”。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工业重地的核心,以它为圆心拓展到辽宁全境的工业建设,走过建国17年,熬过文***命,到了1980年代,规模蔚为壮观,地位举足轻重,仅产业工人这一项,就达千万之众。
  1980年,《当代工人》杂志就是在这样的沃土上诞生了,第一代创业者们成为这一工业奇观的见证人。人潮汹涌的铁西,机声隆隆的工厂,披红戴花的劳模,张灯结彩的工人居住区……沈阳城和沈阳人的记忆与情感,是那么的浓厚顽固,这座城和这群人,仿佛共有了一个基因。
  这些,《当代工人》作了忠实的记录;这些,坐落在沈阳市铁西区的中国工业博物馆,作了同样忠实,却更为鲜活丰富的记录。经历了“文*重灾区”和“改革下岗潮”之后,焦虑和不安狭路相逢,沈阳人终于找到一块地方,让自己既骄傲又失落,既荣耀又忧伤的心,得到了妥帖的安放。
  在沈阳铸造博物馆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包括通史馆、机床馆、铸造馆、铁西十年成果展等4个展馆,开放面积近2万平方米,展出珍稀实体工业文物1300余件,其中馆藏国家一级文物1件、二三级文物10件。铸造馆依托原沈阳铸造厂旧址建设而成,是一期开放展馆中展陈面积最大的展馆。展览以探寻中国铸造工艺发展脉络为主题、揭示遗址内涵为主线,让观众从铸造工艺进程的解读、现代铸造水平的展示、铸造工艺魅力的体验中领略中国铸造业发展的成就。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