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七年级下册四五六单元】 七年级下册六单元
 

【七年级下册四五六单元】 七年级下册六单元

发布时间:2019-08-03 09:39:42 影响了:

第四单元 伟岸人格 单元目标

1. 了解每篇课文的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识记并理解每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 学习文中描写人物的多种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学习本单元中伟大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人格,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邓稼先

杨振宁

教学目标

• 1熟读课文,识记文中生字词,积累文中四字短语。

• 2概括各部分的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

3感受作者对邓稼先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4、了解和学习小标题的写法。

1.字音: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躬尽瘁(jū)(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

当之无愧(kuì)

2.概括概括各部分大意。 背景、生平贡献、人品、民族自豪感、责任心使命感、赞歌挽歌

3、阅读第一部分,本文是写邓稼先的,开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

4、阅读第三部分,本部分

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5、阅读第五部分

(1)这一部分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用意?

6、朗读第六部分

划出你认为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深刻的内涵和深沉而强烈的感情。

7、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

(2)小标题的写法,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

8、积累文中精彩的四字短语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生活小事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限敬仰与怀念之情。

3、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

4、品味文中有特色的句

1、作者介绍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迺莹。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2、字音。

有点窘jiǒng 阖眼

hã 踌躇chóuchú 紊乱 wěn

遭殃yāng 咳

嗽 kã sou 筵会yán 虔诚 qi án

肋膜lâi 唠叨láo dao 隔三差五chà 抹杀mǒ抽屉ti

3、速读课文,思考: 文中描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生活片段?

4、跳读课文,结合事例或者细节描写,谈谈你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5、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

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朗读鲁迅深夜工作至天亮、海婴连喊“明朝会”两小节,谈谈你的感受

7、本文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细节。请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或最受启发的细节或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品味从中得到的启发。

第五单元 逆流勇进 单元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理解每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学习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文中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3.体会并学习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人物的不畏艰险、努力抗争的精神。 黄河化险

权延赤

教学目标

1、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通过外部描写体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3、感受逆境中伟人的精神境界

4、概括毛泽东及干部、战士在化险为夷中体现的优良品质。

5、学习作者将毛泽东看不见、摸不着的思考变成生动可感(在万分危急的重大关头的思考)的表现手法。

6、 培养正确对待逆境,具有逆流勇进的精神品质。

1.作者

权延赤,当代作家,1945年生于河北完县。1970年北京工业学院毕业。历任空军某部无线电技师、宣传干事、大队副政委、北京空军政治部文学创作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多

年之欲》《狼毒花》,长篇纪实文学《走下神坛的毛泽东》《走下圣坛的周恩来》等。

2、字词 注音

滞留

然 孱弱

蹙眉

水 愠怒

辅弼

动 炙烤

一撮

哮 攥住

葭芦河 猝 澧 蠕 咆湿漉

漉 掼

咄咄逼人 踉跄

3、文题“黄河化险”中的“险”具体指什么?课文是如何写黄河的,有怎样的作用?

前有黄河后有追兵,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应此称为“险”。对黄河没有正面描写,但在听觉上进行了概括性描写(找出这些句子),表现人物内心的紧张、矛盾、不平静。

4、认真阅读课文,具体谈谈毛泽东凭借什么化险为夷的?

关键在毛泽东说的两段话和一句话,以及唱的一段京剧。总之,毛泽东不是盲目,任性,而是努力保持沉着镇定,运用智慧和胆识,凭借军事谋略化险为夷的。同时,大家对领袖的信任、爱戴,部队的纪律性、团结,干部、战士不怕牺牲、保护同志的精神,周恩来的冷

静机敏和带头作用,等等,使整个队伍没有慌乱。这些都是化险为夷的重要条件。

5、关键时刻的思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文中将毛泽东的思考变成生动可感的精彩片段,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是全文的重点,化险的决策就是这时做出来的。作者先写了点烟的波折,而思考是抽象的,不

可视,不可感的活动,作者如何将思考过程呈现出来呢?于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烟的可视性,来表现不可感的思想活动。烟灰的伸长和断落,写的是思考的时间,同时也是战士的期待;从鼻孔里流出又吸回的青烟,可以联想到反复的斟酌;描写青烟的词语,如“撞碎”“弥漫”“闪耀”,既是烟的形状,又是思想的活动。作者从烟的形状中找到了思想的形

状。顺理成章地,那掼下得烟头,就是决策的心灵肖像了。

6、全文中,毛泽东的心态变化非常多,总结一下可以分为几个 层次?

5、细读任弼时与毛泽东争论的部分。说说这里所表现出的两人的个性、关系,说说任弼时以什么方式和什么样的语言最终使毛泽东接受了批评?

两人对话中表现的性格,不是指决策过程中毛泽东的性格。毛泽东的性格:争强好胜,敏捷坦诚,能言善辩,行事有些意气用事。任弼时的性格:责任心强,厚道认真,真诚直爽,敢提意见。两人的

关系既是上、下级又是亲密的战友。

任弼时用一种实话实说的方式和不掩饰作假的语言,最终使注重实事求是的毛泽东认真思考,接受了批评。

6、写毛泽东骂人、发脾气,是不是有损伟人的形象?为什么

毛泽东发火看似无理,实则表现了他当时精神的高度集中,写出了他的真性情

7、写法借鉴

 本文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文章中有许多描写人物的句子,应该通过这些句子来体会作者所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且在今后的作文中学会正确地运用这些描写人物、塑造人物的方法。

这是一篇纪实性的作品。文章记叙了毛泽东带领一支红军部队在黄河岸边与敌人斗智斗勇,最终化险为夷的经过。表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代领袖的远见卓识以及敢于挑战的精神,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可感的伟人形象。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中美

景。

2、品味语言, 体会诗人的大胸襟和大抱负。

背景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

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雪》。

1、字音: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原驰蜡象 惟馀莽莽 成吉思汗 折腰

2、这首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3、从上阕的描写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胸怀?

4、下阕中,“惜”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5、怎样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六单元 心志坚毅 单元目标

1. 了解每篇课文涉及的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

2.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了解古人说理论事的多种方式;加强朗读、背诵,培养文言语感。

3. 理解“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等名言名句的道理,积累名言警句,开发语言能力,培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4. 学习古人的智慧和敢于斗争、坚持不懈的精神,从而使同学们在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一定的熏陶。

愚公移山

《列子》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 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

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4.学习通过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 听录音,标注文中生字词,注意划分句子节奏。

万仞 冀州 出入之迂也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箕畚 荷担者 孀妻 河曲智叟

始龀 惩山北之塞 残年馀力 亡以应 穷匮 厝

示例:惩/山北之塞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2、大声朗读,反复朗读。把课文读熟读顺

3、解释下列词语。

方七百里 年且九十 惩山北之塞 聚室而谋、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亡以应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

5、翻译语句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6、在文中你能够找到这些句子吗?

(1)、表愚公移山的原因、目的和好处、方法、信心、结果的句子:

(2)、表家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的句子:

(3)、表智叟反对愚公移山的理由的句子:

7、文章刻画了愚公怎样的形象?结合相关语句谈

谈。

8、文章是用什么写作手法来刻画愚公的?试举例来说说。

•明确: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

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

出。

•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9、愚公的精神对我们有何现实意义?

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干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教学目标

1、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2、准确翻译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3、理清文章的结构,学习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方法。

4、领会“逆境更易于成才”的道理。

1、作者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他主张“仁

政”、“民贵君轻”,对后世的影响较大。现存《孟子》七篇

2、根据自己朗读经验,结合课下注音,试读课文,并标注有疑问的地方。

(1) 朗读:字音读准、节奏合理、流畅自然

畎(quǎn)亩 傅说(yuè)

曾(zēng 同“增”)益

胶鬲(gé) 拂

(fú)乱

拂(bì 同“弼”)士

(2)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性,曾益/其所不能。 凭借自己掌握的翻译文言文经验,采用留、删、补 、换、调、变 的方法,翻译全文。

3、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2)、衡于虑。

(3)、入则无法家拂士。

4、解释下列词语。 劳其筋骨

(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

饿其体肤

(使…饥饿) 空乏其身

(使.... 穷困缺乏) 所以动心忍性

(使...惊动)

(使...坚韧)

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

人恒过

(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入则、出则

(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

5、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

么”

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常见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

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6、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怎样逐层推导

出中心论点的?

事实论据——分析论证——正反对照——归结论点

7、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具体语句,说说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都有哪些?

举例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

8、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的道理,你还知道哪些例子?并谈谈你的体会。

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欧阳修两岁丧父笃而成才 (画荻教子)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