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四年级语文下册评课稿【四年级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下册评课稿【四年级评课稿】

发布时间:2019-08-04 10:00:27 影响了:

《四季》评课稿

《四季》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儿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听了汪兰飞老师上的《四季》一课,我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她目标明确,教学时为学生阅读创设的美妙的情境,采用的学生独特的喜爱活动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做得较好的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未上课便播放《四季》歌曲。上课时,《秋叶飘飘》儿歌导入,通过切身朗读感受现在正值深秋季节,又水到渠成让孩子说说一年还有哪些季节。

2、注重低段识字教学 《四季》一课是学生从拼音过度到课文, 刚刚接触的语文课文。识字教学非常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指名带读、指名读字、词,学习效果显著。

3、 仿句训练,拓展思维

在课堂中,老师尽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全面实现教学目标,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既教书,又育人,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四季不同的特点,感受四季的美丽景色,从而增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与此同时,老师还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如:让学生编小诗:

他对 说:

“我是 。”

4、指导朗读,形式多样 汪老师在指导朗读时,形式是多样的,有教师范读、小组读等。特别是动作朗读,既调动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词语和课文的理解。在读中注意了纠正学生的唱读现象。

二、值得思考的问题:

1、识字检查在读后可以去拼音读

2、加强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常规。

学习是一种需要 《在家里》是人教版小学第一册语文教材中的识字教学内容。其内容是结合生活(家庭)场景开展识字,如“台灯、沙发、书架、挂钟、电视、电话、报纸”等。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时可以通过场景的设置,增加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并适当地鼓励孩子到生活中去识字。

杨晓老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的定位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较为妥贴的。从课堂中,我们也发现杨老师教态自然、沉稳,一举一动表达了老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一句话、一眼神,透射着母亲般的慈祥。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那就是“学习”是什么?动物和人类为什么要学习?

我们认为“需要”是任何学习的出发点。一般来说,“需要”一词被表述为事物的目前状态与所希望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而学习需要则在教学设计中是一个特定概念,是指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也是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可以说,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激活动力(即内驱力)。

那么,出于“学习需要”的立场考虑,我们不妨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孩子为什么要认识这些生字?

认识生字是孩子认知世界的需要。应该说,这些事物的名称孩子在入学之前都在生活中习得了,他们已经知道其因、也知其意,从口语表达层面来说没有问题。而生活中有时就需要他们能认识表示其名的字的形状,并能用其名来书面表达。因此,认识这些事物的名称的汉字就是孩子认知客观世界的需要。这样看来,教学的难点很显然就是记住字形了。

那么,老师就可以紧紧围绕这个难点,分层突破了。比如,首先可以借助词语认读,对生字有所认识;然后让孩子利用一些识字方法去识记生字;接着可以让孩子从一些不带拼音的生字中去找出生字,将它放到相应的词语中;最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给这些生字找更多的朋友。这样,学生记字形的目标就扎实了。

2.为什么要让孩子用“有„„有„„还有„„”说话?

孩子利用已有的知识,再借助插图,很容易地说出“小红家有什么”或“什么地方有什么”,但现实中“小红”家中有很多事物,如果就用上面的句式简单地表达,很显然无法表达出“小红”家中的现状,因此,就需要用到“有„„有„„还有„„”来表达了。

杨老师很显然注意到了学生的需要,只是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引导上忽略了这是孩子自身表达的需要,变成老师要求他们这样说了。要是,老师适当地用“小红家中只有这样东西吗?”来引导,那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有“有„„有„„还有„„”来表达了。而这正好满足了他们表达的需要,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更浓。

3.为什么要进行书写的指导?

写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节课要求孩子能正确、端正地书写“上、下、土、个”四个字。那么,我们老师就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孩子会想为什么他们要学会这四个字的书写?孩子在书写这四个字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我该怎样指导更高效?

第一个问题是孩子内心的学习需要问题,是孩子学习的动机。为此,我们可以创设一个情境(出现词语、句子或故事等),让孩子渴望会写这四个字。而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也是孩子精神上的需要,不论从功利上说“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表扬、父母的奖赏”,还是从孩子成功体验层面来说,对孩子自信心的树立很有帮助。

第二个问题是为了了解孩子学习现状。不妨请几个孩子上黑板尝试写一写,这样就能发现孩子书写的现状,是不是笔画书写出问题,还是笔顺有错误,还是占位不太合理等等。那么我们的知道就会有的放矢,这就是孩子的学习需要。当然,也不能忽视孩子书写姿势和执笔姿势的错误,这是孩子生理发育的需要。

4.为什么要拓展?

书本只是孩子学习的范本。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知道了“生活中处处可以识字”的道理。因此,课堂中应该给予他们在生活中识字的方法,从看到事物,了解它们的名称读音,然后可以借助身边的人的力量,进一步去认识它们名称的字形,最后能达到口头、书面的运用。这是孩子自身要求发展的需要。

《爷爷和小树》评课稿

一年级的孩子可爱,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也很可爱,执教本课的这位老师那亲切的笑容,柔美的声音,处处让我们感受到了师生之间的那种亲密与和谐。老师向学生发问时的躬身,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的那份赞许,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处处可见老师的亲和,或许正是这份亲和才能让一年级的孩子喜欢,并坚持认真学习四十分钟吧!

一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奇好问、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直观形象,新鲜活动的事物所吸引。上课伊始,老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的情境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在识字教学中,老师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习生字,例如:生字卡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形式引导学生识字。这符合识字的要求,值得肯定。但是本课识字量较大,部分生字的识记用“加减换”的方式识记,不易操作,甚至变得更加复杂化,如“暖”。对于类似的生字是否可以运用更好的方式方法识记,比如图片、画面、猜字谜等。

小学生是最富想像力的。本课富有童趣,老师设计“冬天那么冷,小树的心情怎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学生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给小树以人物化的想像,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树木,珍惜自然的美好情感。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在教学中,老师对朗读的重视显而易见,学生自由读、齐读、老师的示范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逐步感知、感悟、内化、延伸。若是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能更加多元化,语言能更加准确、到位则更好。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