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_建安七子徐干
 

"建安七子"之首王粲_建安七子徐干

发布时间:2019-08-07 10:18:17 影响了:

王粲(公元177~217年),山阳高平(今属山东金乡与微山县一带)人。东汉末建安时期著名文人,三国曹魏名臣。因文采出众,与孔融、陈琳、徐干、阮璃、应?、刘桢等并称“七子”。其尤以诗、赋见长,被著名文论家刘勰誉为“七子之冠冕”。

王粲的祖父王畅东汉灵帝时官至司空,位在三公之列。父亲王谦是当时最高军事长官大将军何进的长史(类今之秘书长),所以王粲的少年时期是在京城洛阳度过的。然而身处汉末战乱之际,王粲一生却到处奔波迁徒。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逼汉献帝迁都,14岁的王粲也随之到了长安(今陕西西安)。当时的文坛盟主是才学过人的左中郎将蔡邕,蔡家常常门庭若市,宾客络绎不绝。可一听说王粲来访,年已近60岁的蔡邕急忙出迎,竟连鞋子都穿反了。待王粲进屋后,众宾客却见原来是个其貌不扬、个头矮小的孩子,都很不以为然。蔡邕却说:“这是王畅的孙子,有奇才,比我强。我家的书籍文章,将来都应给他。”要知道蔡邕的女儿蔡文姬也是个才女,可他却要把自己一生的藏书都送给王粲,足见他是多么看重这个少年才子一一那时还没有印刷术,得到一部书绝不像现在这么简单。

王粲的名声于是逐渐显露出来。17岁时,朝廷下诏任命他为黄门侍郎,但由于长安局势动荡,一心想要大有作为的王粲权衡利弊。就没到任,而是和同宗王凯等人去荆州(治所在今湖北襄阳)依附了刘表。

刘表本是汉室宗亲,由大将军何进推荐而为荆州刺史,成为雄踞一方的霸主。王粲的父亲曾在何进手下做长史,又和刘表是山阳高平老乡,自然交情不浅。王粲就是想要在这个地处要冲而又颇具人气的地方施展自己的全部本领。

说到王粲的本领,的确非同一般。首先是记忆力超群。《三国志?魏志》本传记载:王粲观人下围棋,棋局乱了,王粲替他们复盘,下棋的人不信,用布盖住棋局,让他另摆,两盘棋局相比较,完全一致。还有一次,王粲正在路边读碑文,同行的人问:“你能背诵下来吗?”王粲于是背对石碑,一口气下来,竟然只字不差,真有过目成诵的本事。其次,王粲文笔好,才思敏捷。他总是下笔成篇,从不修改。大家都以为是事先写好的,但即便别人绞尽脑汁也不能再有一点改动。第三,博学多识,而且兴趣广泛,甚至还擅长算术,用史书上的话说就是“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这在过去的读书人中的确比较少见。

这样一个才华出众的青年才俊,刘表当然很愿意结交,当初甚至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但看到王粲时才发现他身体瘦弱矮小,相貌也不中看,行为还有些不拘小节,因为急于成功一番事业,心态也就不太好,做事比较急躁。刘表本是个眼高手低之人,自己管辖的南阳地界上有个能人诸葛亮他都不肯用,刘备来了还受排挤,当然也不把王粲太当回事,慢慢就疏远了他。后来他却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王粲的族兄王凯。

这是王粲一生最失意的时候一一无论是官场还是情场。当权者以貌取人,不识人才,自己空有满腹经纶,却被无端冷落。这样的日子大约过了10多年,当时初来荆州时的那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郎,已被残酷现实消磨成一个年过30而毫无作为的浪荡子。据文献载他此时连眉毛都掉光了,可想而知内心是怎样的备受煎熬。但这段时间让他的文学创作进入了最有成就的高峰时期。

这一日,百无聊赖的王粲登上城楼,举目四望,原野辽阔,流水纵横,草木茂盛,万物欣然。痛感与国家动荡,自己长年身处异乡,渺小无助,王粲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思乡怀归的千古名作《登楼赋》。

王粲《登楼赋》抒写了自己“心凄怆以感发兮„„气交愤于胸臆”的郁结,却不料引发了千百年来读书人怀才不遇的共鸣。在后来的诗词戏曲中“王粲登楼”成为一个典型意象,用以比喻士人不得志的苦闷。唐代李商隐26岁落榜后写了《安定城楼》一诗,其中便有“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的句子。到了元代,著名作家郑光祖有《醉思乡王粲登楼》杂剧,表面写王粲的性格悲剧,实质却是借这故事抒

发读书人穷困抑塞的感慨,为普天下遭遇不幸的知识分子唱出一曲悲愤之歌。王粲其人也由此被当成了一种失意人生的象征、一种含义深厚的文化符号进入人们的文化传统,并逐步强化而久富盛名。

其实王粲后来的人生很成功。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表死后,王粲劝说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顺了曹操。曹操遂任命王粲为丞相掾,跟随自己左右,东征西讨,并取代了被杀的孔融,成为朝廷的一支笔。当时曹魏军中大量的文件、奏议均出自他的手笔。因功绩显赫,王粲后来升迁至军谋祭酒(类似现在的参谋长)职,赐爵关内侯,是“建安七子”中唯一封侯的。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魏国始建宗庙,王粲与和洽、杜袭等人同拜侍中,进入核心权力机构。当时日制礼仪废缺,朝廷使王粲主持草创礼仪制度的工作,地位类似于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叔孙通。其影响之大,举一件小事即能说明,中国自古有佩玉的风气,但因东汉末年长期战乱,这一习俗丧失殆尽。人们后来所熟知的古人服饰中的佩玉样式,据说都源于王粲之手订。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王粲随军征战途中遭遇流行瘟疫。这场大疫首先在军中蔓延,终至一发不可收拾,其严重程度到了如此地步:建安七子中除孔融被杀,阮璃早卒外,所剩五人均同年而亡。王粲是正月病死的,享年41岁。

据唐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志》卷十,王粲墓在兖州任城县(济宁市任城区)南26公里处,今已荡然无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