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结合文章
 

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结合文章

发布时间:2019-08-23 09:40:36 影响了:
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结合文章


  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接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所以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通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文断句又叫“断句读”。给文言文断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的一种题型。

  真题解析

  1. (2008年广东省课改卷)

  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邱,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邱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解析】此题可根据修辞知识和古汉语语法知识来断句。“强者绥之以德”和“弱者抚之以仁”是对偶句,应分别在“强者”和“弱者”前断开,在“仁”字后断开。“恣”是一个动词,作谓语,“所安”作“恣”的宾语,应在“安”字后边断开。所以该题的断句为:老父在太邱/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2. (2008年大连市课改卷)

  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断句。

  【解析】“也”是句末语气词,其后可断开。“刑”和“刑”是两个相同词语连用,第一个“刑”是名词,作动词“施”的宾语,意思是“刑罚”,第二个“刑”是动词,意思是“处刑”,“刑刑”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应当从中间断开。“傅公子虔”是名词,作“刑”的宾语,应在“傅公子虔”后断开。“黥”,名词作动词,“师公孙贾”作“黥”的宾语,“黥其师公孙贾”不能断开。所以此题的断句为: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答题技巧

  1.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应考虑这些字的后面点断。

  2.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①句首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开,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一般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乃”“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开。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前面可以断句。

  3. 文言文的一些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如……何”“唯……是……”“非唯……抑亦……”“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可得……欤”“得元……乎”等,可在其前后断句。

  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例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不要把它们拆散。

  4. 注意借助自己掌握的古汉语语法知识来断句。例如名词、代词经常作主语或者宾语,遇到名词、代词作主语了,就在它的前面断开;若名词、代词作宾语,就在它的后面断开。动词、形容词经常作谓语,一般来说,尤其是动词的前后往往都不能断开,因为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

  5. 古人写文章,讲究对仗工整,讲究互相照应,多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往往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

  6.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温馨提示

  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钥匙,有了它还不能确保就完全具备了断句的能力。真正的断句能力从何而来?以课本为本,掌握常用实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课外多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另外,还要像古人说的那样,“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这样,断句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运用中提高。

  热身训练

  1. 阅读下面语段。请用“/”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有 大 略 者 不 问 其 短 有 厚 德 者 不 非 小 疵 家 给 人 足囹 圄 空 虚。

  2. 阅读下面语段,请用“/”给下文画线句子断句。(断五处)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疾。”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 (西汉•刘向《新序•刺奢》)

  桀 纣 之 亡 也 遇 汤 武 今 天 下 尽 桀 也 而 君 纣 也 桀 纣并 世 焉 能 相亡?

  3. 请用“/”给下文画线句子断句。(断三处)

  靖郭君将城薛①,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②。”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③而已矣!益④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⑤。君曰:“客有于此⑥。”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⑦,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 (《战国策•齐策一》)

  注:①将城薛:将要修筑薛地的城墙。②无为客通:不要给纳谏的人通报。③三言:三个字。④益:增加。⑤反走:撒腿就跑;⑥有于此:留于此。⑦止:捕获。

  失 齐 虽 隆 薛 之 城 到 于 天 犹 无 益 也 君 曰 善 乃 辍 城薛。

  专家支招

  文言实词的词义推断方法:

  1.根据形旁推断词义。如2009年江西卷“事连吾侪”中的“侪”,形旁为“亻”,联系上下文,不难推断出“吾侪”应是“我辈”的意思。

  2.根据实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推断词义。如2009年广东卷“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中的“奇”,本义为“奇怪”,但从文句语法特点推知“奇”在这里充当谓语成分。形容词后不跟宾语(名词或代词等),如果带了这些词,那么形容词就或用成了动词,或意动,或使动,因此可以推知“奇”为意动用法,应理解为动词“认为……奇怪”较合适。

  3.联想课本推断词义。如2009年全国卷Ⅰ“动以军法从事”中“动”释为“招致”,字典中无此义,又与语境不合。联想《赤壁之战》“动以朝廷为辞”可知“动”应译为“动不动”,作副词讲。

  4.结构相似推断词义。如2009年重庆卷“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两句结构相似,其对应位置的词语的意思也比较接近,由此“丧、亡”的意思有可能都含有“灭亡、丧命”的意思。“丧其国”,“使国家灭亡”故可知“亡其身”,“使他自身丧命”,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利用结构的相似性来推断一些词义,那么对解释文言实词、翻译文言句子,都会有帮助。例句可译为“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

  5.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如2009年北京卷“若真鄙儒也”中的“鄙”,据第三段“若真鄙儒也”之前的内容“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和叔孙通笑着说:“你等真是……的儒生”及下一段众儒生被征召的情况来看,叔孙通此处断不会认为他们“品德低下”,应当译为“见识浅陋”。

  6.代入原文进行推断词义。如2009年全国卷Ⅱ第8题A项“禀至行,养亲必己力”中“禀”被理解为“赐与”,但把“赐与”的意思代入原文,讲不通,可知理解错误,结合原文语境“郭原平生性(禀性)很孝顺,他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侍养父母”可以推断出该词的含义“生性、禀性”则较为合适。

  阅读课外文言文时碰到陌生的词句怎么办?下面介绍几种推断文言词义的 方法 :

  (1)根据文意推断词义。在古文中往往可从上下文的词义推断出某词的意义。如“小则获邑,大则得城”。“邑”颇为费解,但从下文“城”可推知“邑”为小城。

  (2)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如“范增数目项王”中“目”前有状语,后带宾语,则为动词,应理解为“用眼睛示意”。

  (3)依据字形推断词义。如“樯橹灰飞烟灭”,“橹”是常见字,是木制的船具。“樯”是冷僻字,但“樯”从木,与“橹”联合成词,可知“樯”也是木制的船具,联系本句,便以局部代整体推出“樯橹”是战船。

  (4)根据通假字推断词义。如“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惠”本义为“仁爱”,在这里显然是讲不通的,可借助于音的联系来推断其通假,“惠”通“慧”,聪慧。

  (5)用今双音词推断古单音词义。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数,现代汉语以双音词居多数。古代单音词一般都保留在今天的双音词中,我们可用今双音词去推断和掌握文言单音词的意义。如“内立法度,务修耕织守战之具”中的“修”,可用现代汉语“修建、修造、修长、修饰”去推断,就不难从比较中找它的确切解释是“修造”。

  (6)根据词语结构或修辞推断词义。如“存亡之理”中“存”与“亡”反义并列,是“生存”之义。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