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党建材料 > 2019农村宅基地新政策一户多宅收税吗?
 

2019农村宅基地新政策一户多宅收税吗?

发布时间:2019-08-06 04:15:14 影响了:

2019农村宅基地新政策一户多宅收税吗?_实现宅基地有偿使用是解决“一户多宅”的有效途径

对超占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是解决“一户多宅” 的有效途径王发荣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村民使用的宅基地都是无偿提供,具有福利 性质。凡是户口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多为村民小组) ,是这个集体经济 组织的成员,就有权无偿分配宅基地。这种无偿、无限期使用宅基地 的办法,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农村村民多占宅基地的歪风。随着我国经 济社会的发展,城郊结合部的土地升值很快,不少城镇居民都看好这 块?肥肉? ,到农村购买或者租用宅基地。即使是偏僻的农村,农村村 民也可以将多占的宅基地?租?给别人使用,或者?卖?给别人;如 果建房用到别人的宅基地,不出钱?买? ,也得用自己的承包的耕地去 兑换。这些行为虽然不合法,但?法不治众? ,很难管理。既然农村宅 基地有这么多的好处,谁会不想多占呢? 现行的《土地管理法》虽然有?一户一宅?、?宅基地面积不得 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标准?、?必须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集体土地 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等规定,但 ?一户多宅?的情况在不少地方 的农村却十分普遍;再说?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但农 民私下转让事例数不胜数,虽然私下交易不能?过户?,但一纸房屋 买卖契约便替代了产权证书。一边是?一户多宅? ,宅基地长期闲置浪 费;另一边却是受用地指标或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限制,长期安排不1 了宅基地,农村中还有部分群众一直还住在解放初期?土改?时分到 的旧房里面,住房困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特别是农村中靠政府 帮扶解决生产生活的的弱势群体。2006 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 示,全国农村居民点用地 24841 万亩,占建设用地总量的 51.17%, 是城镇用地的 4.34 倍、 独立工矿用地的 4.35 倍、 交通运输用地的 6.91 倍、水利设施用地的 4.58 倍。农村居民点户均实际占地 826 平方米, 而国家规定的农村宅基地使用面积户均一般不超过 160 平方米,相差 近 7 倍(1);2006 年,我国农村人均宅基地达到了惊人的 225 平方 米(2)。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城镇化率逐年提高,进城务工农民逐 年增加,城镇不断扩容,农村常住人口急剧下降,但农村宅基地却始 终保持?人减地增?的势头。其中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农村村民 ?一户多宅?,超标准占用宅基地。

如何破解农村宅基地管理中?一户多宅?的难题,长期以来,各 级国土资源部门都在积极研究探索, 寻求切实有效的办法。

2004 年 11 月 4 日,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国发“2004”28 号) ,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 的意见》 (国土资发“2004”234 号) ,提出?对‘一户多宅’和空置 住宅,各地要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农民腾退多余宅基地。凡新建住宅 后应退出旧宅基地的,要采取签订合同等措施,确保按期拆除旧房, 交出旧宅基地?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要求,不少地方对如何解决?一户 多宅?问题,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农村村民申请新批宅基地时, 村民小组或者村民委员会就与村民签订交回旧宅基地的协议,明确规2 定村民自批准新的宅基地之日起,最迟不得超过两年,必须把旧宅基 地交回村民小组或者村民委员会。这种以协议方式解决?一户多宅? 问题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用这种方式解决?一户多宅?问题毕 竟是一种民事行为,村民小组或者村民委员会遇到少数不讲信誉的村 民,到期不交回旧宅基地,除了把他告上法庭,别无他路,村民小组 或者村民委员会一般都没不愿打这种官司。一个村只要有少数人?扛 住?了,其他人就会以此为?榜样? 。几年之后,以协议方式解决?一 户多宅?问题就很不灵了。2010 年 3 月 2 日,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关 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 , 不仅明 确提出了?经济条件较好、土地资源供求矛盾突出的地方,允许村自 治组织对新申请宅基地的住户开展宅基地有偿使用试点? ; 而且还提出 了?对超过当地规定面积标准的宅基地,经依法处置后,按照《关于 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08” 146 号) 要求予以登记的, 村集体组织可对确认超占的面积实施有偿使用? 。

文件中对超过当地规定面积标准使用宅基地可以实行有偿使用的规 定,对破解农村宅基地管理?一户多宅?的难题,提供了一条积极有 效地途径。

对农村村民使用的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就 有了成功的例子。1988 年至 1992 年,山东省德州地区开展了农村宅 基地有偿使用试点工作,对节约用地,防止村民乱围乱占土地起到了 很好的作用。1990 年 1 月日, 《国务院批转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加强 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请示的通知》 (国发 “1990” 4 号) 中指出: ?19883 年以来,山东省德州地区和全国二百多个县的部分乡、村试行了宅基 地有偿使用,取得了明显效果?,要求全国各地进一步搞好农村宅基 地有偿使用试点,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此后,全国先后有 29 个省、市、自治区的近 3 万人到德州参观学习。1991 年 1 月,时任国 家土地管理局局长的王先进来德州调研时指出:?农村宅基地实行有 偿使用是山东省德州地区的创举,为全国做出贡献?。1991 年 8 月 6 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在听取国家土地管理局工作汇报后指 出:?在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方面,要注意及时推广山东省的经验。

他们的经验证明了这是利国利民、加强农村两个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 大好事,要在全国推广?(3)。1993 年 6 月 20 日,国务院召开全国 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电话会议, 会上, 宣布取消了 37 项涉及农民负担的 集资、基金和收费,其中包括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费、农村宅基地超 占费,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工作暂时停止。

从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三农?,减轻农民负担的相关 政策来看,把农村村民使用的全部宅基地都纳入有偿使用会加重农民 的负担,不利于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只能按照国土资源部提出的先在 ?经济条件较好、土地资源供求矛盾突出的地方?局部进行试点,看 试点的情况再确定宅基地有偿使用的范围。对超过当地规定面积标准 的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值得尝试和推广。对超过当地规定面积标准 的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既维护了农村村民合法的宅基地权益,保障 了农民居住需求,又有利于抑制农村村民多占宅基地欲望的膨胀。特 别是在?一户多宅?难于控制,而且不断蔓延,农村宅基地管理亟待4 规范的情况下,对超占面积的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已经刻不容缓。对 超过当地规定面积标准的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加大了多占宅基地的 使用成本,用经济手段?倒逼?多占宅基地的农户退出多占的土地, 有效解决?一户多宅?的问题,为农村发展腾出更大的空间,同时, 收取的有偿使用费又能为集体经济组织增加一定的资金积累,为改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

对超过当地规定面积标准的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必须做好以下 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自 1993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涉及农民 负担项目审核处理意见的通知》后,国家有关部委组织开展了农民建 房收费专项治理工作,取消了宅基地有偿使用费、宅基地超占费、土 地登记费等涉及农民建房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之后的十多年,我国的 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都做了相应的调整,土地有偿使用已经成为 我国土地管理的发展趋势, 土地管理已经从行政、 法律的手段向行政、 法律、经济等综合手段转变。我国十三亿人口,农民占 80%,宅基地 使用需求量大,既要保护好 18 亿亩耕地,又要加快城镇化、工业化步 伐,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就必须把农村宅基地管理提到重要的议 事日程。

现在,在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明显不合理的现象,就是 有的农民占有多处宅基地,闲置浪费严重;有的农民却因为多年安排5 不到宅基地指标或者自己的承包土地不在规划的建设用地预留区,用 自己的承包土地去跟规划预留区内有承包地的农户兑换成本太高(有 的地方规划预留区内有承包土地的农户,别人用承包土地和他兑换建 房,相同面积的土地不兑换,必须用两倍或者三倍的面积才兑换)等 原因,长期解决不了住房困难的问题。一边是无地建房,另一边却是 土地闲置浪费,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又无法将闲置的宅基地收回。

在农村宅基地管理上,要从根本上解决?一户多宅?的问题,就 必须打破凡是提到收费,就是加重农民负担的观念。对农民使用的宅 基地全部实行有偿使用,肯定会加重农民负担,不能实行。对超过当 地规定面积标准的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是在保障农民必须的宅基地 的情况下,限制那些为自己的私利而侵占集体土地资产的行为,维护 农村的公平与正义,体现多占用集体土地资产多承担义务的原则,最 终达到提高全体农村村民节约利用土地, 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的意识。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宅基地用地标准 按照《土地管理法》第 77 条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土地管理地方性法规大多明确了户或者人均宅基地用地标准,如《云 南省土地管理条例》第 33 条规定,城市规划区内,人均占地不得超过 20 平方米,一户最多不得超过 100 平方米;城市规划区外,人均占地 不得超过 30 平方米, 一户最多不得超过 150 平方米; 人均耕地较少地 区的农村村民宅基地面积,在上述标准内从严控制;山区、半山区、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宅基地标准可以适当放宽。为了使宅基地面6 积标准更符合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各县区人民政府在省级土地管 理地方性法规规定的原则范围内,必须结合实际制定当地的宅基地面 积标准,明确每人或者每户的宅基地占地标准,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核 定每户农村村民使用的宅基地是否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提供政策依 据。

三、做好宅基地调查发证工作,为有偿使用提供基础资料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 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 号)进一步指出:?加快农村 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 证工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力争用 3 年的时间把农村集体土地 所有权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了认真贯彻 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 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各地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 及国土资源部的要求,抓紧完成农村宅基地调查发证任务,查清每户 农村村民使用的宅基地面积,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确认农户使用的宅基 地是否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提供基础数据。

宅基地调查发证结束后,各县区国土资源部门要以乡镇为单位, 依托中介单位的技术力量,做好农村宅基地使用情况变更调查工作,7 及时掌握宅基地的变化情况(包括新增的宅基地和农户不再使用退还 集体经济组织的宅基地),为有偿使用费收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

四、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对超过当地规定面积标准的宅基地收取有偿使用费,标准不能太 低。如果收费标准太低,无法起到用经济手段?倒逼?多占宅基地的 农户退出多占的宅基地的目标,要让多占宅基地的农户觉得多占土地 ?不划算?,才能起到实行有偿使用的目的。另外,为有效遏制少数 农户大面积超标准占用宅基地,收费要体现梯度递增原则,如超占 10 平方米以下,每平方米每年收取 40 元/年,超占 20 平方米以下收取 50 元/年,依次类推。当然,具体收取标准应当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确定,报有关部门备案。

对超过当地规定面积标准的宅基地有偿使用,还必须明确五个问 题:一是收费的主体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二是收取的费用必须实行 专户存储,只能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公益事业建设;三是费用支出 必须采取?一事一议?的原则,由村民大会讨论决定;四是上级组织 不得提成、截留,未经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或者村民代 表同意,不得将收取的费用转借他人或单位;五是每年公布费用的收 支情况,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

五、新批宅基地从严审批与超标准占地有偿使用相结合8 农户申请审批新的宅基地时,国土资源部门要充分听取农村集体 经济组织的意见,严格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申请新批宅基地的条件, 从源头上控制新的?一户多宅?问题的产生。乡镇国土资源所要把申 请新批宅基地农户的人口数、已经使用的宅基地面积,是否达到当地 规定的人均或者户均宅基地面积标准等情况在申请人所在的集体经济 组织进行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凡是已经纳入超标准宅基地有偿 使用范围内的农户,除了农户已经把原使用的宅基地交回集体经济组 织外,一律不批准新的宅基地。

六、 将农业生产附属设施用地与超标准使用宅基地有偿使用统筹 考虑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切实维护农民权 益的通知》规定,?宅基地是指农民依法取得的用于建造住宅及其生 活附属设施的集体建设用地?。各县区人民政府在制定当地的人均或 者户均宅基地面积标准时,要明确规定每户农户畜圈、厕所(沼气池) 的占地面积(以种植烤烟或者其他农作物为主要经济收入的地方,还 要明确生产附属设施用地面积。当然,以公司或者其他组织规模化生 产的不在这一范围),把生活及必须的农业生产附属设施用地并入农 户使用的宅基地面积一起计算,以防止部分农户以占用生活、生产附 属设施用地为名多占土地,规避超标准宅基地有偿使用。

七、超标准占用宅基地有偿使用和退出多占的宅基地有机结合9 对超过当地规定面积标准使用的宅基地实行有偿使用,必须与农 户退出多占的宅基地有机结合,坚持退还多占土地为主,收取有偿使 用费为辅的原则,最终达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凡是农户认为多占的 宅基地缴纳有偿使用费?不划算?,愿意把超占的宅基地交回农村集 体经济组织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必须自宅基地交回之日起,停止收 取退还部分宅基地的有偿使用费。参考文献: (1)王立彬《强化农村土地管理刻不容缓——学习 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有感》(2010-02-03 《中国国土资源报》) (2)杨遴杰《宅基地真的很稀缺吗?》(2010-03-09《中国国土资源报》) (3)范立华《德州在全国首创?宅基地有偿使用?》(2008-10-13《德州日报》)(作者单位:玉溪市国土资源局)10

2019农村宅基地新政策一户多宅收税吗?_2011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第三单元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4

哲学第三单元练习二一、单项选择题1.2010 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楼市调控。近些年来,我国的楼市政策不断调整,楼市调控基调从 2008 年的“先压后保”转变为 2009 年“执行优惠政策”“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再到 2010 年 4 月的“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楼市政策的不断调整说明( )A.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B.发展具有普遍性,主观要随客观而变化C.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D.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过程2.我国明代大学士文嘉在《今日诗》中说:“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这首诗主要表明( )A.有了质变就有发展B.事物的发展离不开量的积累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3.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这表明( )①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③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不是一帆风顺的④旧事物必然要走向灭亡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下列符合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①理无常是,事无常非 ②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③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④太阳每天都是新的A.②③B.①③C.②④D.①④5.对于质变与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发展一定是质变 ②质变一定是发展③发展不一定是质变 ④质变不一定是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6.2010 年 7 月,央行发布了《2010 年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报告。央行表示,下半年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加强适时微调,着力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事实上,宏观经济运行整体过程及其每一阶段的经济目标,需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实际变化,逐步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才能得以实现。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只要有量变就会有质变 ②通过量变达到质变,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让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漫画《同心协力》,从哲学上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积极创新,培养创造性思维 C.从整体着眼,树立全局观念 D.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8.解决民生问题要首先着眼于生活困难的群体。因为在中国城乡,生活困难的群体占有相当 大的比重,特别是农民。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 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这体 现的哲理是( ) A.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B.部分制约和决定着整体 C.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9.走过 184 天,上海世博会把一座意义深远的里程碑,矗立在漫长的世博史上。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这一主题下有五个副标题,分别是“城 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以及“城市 和乡村的互动”。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上海世博会之所以是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界 博览会,是因为( ) ①处理好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③树立了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 ④把局部利益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电影:《2012》描述了世界末日来临场面,而日本大地震的爆发、富士山因附近地质活动频繁出现可能喷发的迹象,由于地月距离接近而出现的“超级月亮”等等这样那样的自然现象,让一些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2012》,以至有人怀疑:世界末日真的快到了么?若你要劝慰这些人,你可以对他们说( )A.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人的主观精神并非是唯一实在B.现实世界仅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而已,它是不会灭亡的C.矛盾具有普遍性,这些现象只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的表现D.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仅抓住事物表面的的相似之处,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11.在我国,农业兴,百业兴;农业稳,全局稳。我国这一国情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整体和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②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③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④部分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整体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12.2010 年 7 月,央行发布了《2010 年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报告。根据央行报告,虽然我国当前经济增长表现出一些放缓迹象,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仍不可忽视,但目前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良好,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这说明( )①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②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的进程起决定作用③看待事物的性质,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④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3. 2011 年 1 月 26 日,国务院推出的楼市“新国八条”的内容中有这样两句话:“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把建制镇纳入住房保障工作范围”和“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这两句话共同包含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 (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B.意识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要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4.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对症下药,有时对同一类疾病根据不同病因施以不同治疗方法,称 为“同病异治”;有时又对不同的疾病根据相同的病理表现施以同一类疗法,称为:“异病同 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都体现了( ) A.意识的能动作用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C.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D.在总体上把握了现象之间的联系 15.读下图。“人生的一半是在制造麻烦,另一半是在解决麻烦。”这直接体现了( )A.辩证的否定B.意识的自觉选择性C.一般寓于个别之中D.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16.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不同的人身上提取的免疫细胞在抗癌方面的能力大不相同,可以相差近 50 倍。这说明(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B.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C.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D.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殊性17.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 )A.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C.不同的事物拥有不同的矛盾D.感受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就不同18.2010 年 7 月 28 日,重庆全面启动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相对于以往的“农转非”,重庆为农民转户进程设计了完整的政策体系: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 3 项保留;城市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 5 项纳入;设置 3 年过渡期,建立弹性退出机制,允许退出转户。重庆这一户籍改革措施( )①是对传统户籍制度的彻底否定 ②决定着今后重庆城市化的进程 ③体现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④体现了实践基础上的认识的发展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19.列宁说:“辩证法的特征和本质的东西并不是单纯的否定,并不是任意的否定,而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辩证的否定就是( ) A.事物自身的否定B.否定一切C.外力作用的结果D.蔑视权威,不相信书本20.唯物辩证法从来不相信任何事物,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①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必然灭亡的 ②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③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④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1.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辩证否定观的是( )A.“是就是,不是就不是”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C.“终日乾乾,与时偕行”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2.只有自己在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可能在行动上有进步。这说明( )A.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条件B.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C.矛盾具有特殊性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23.黑格尔说:花朵开放时花蕾便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当结果的时候,人们又认为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现而代替了花朵。这些形式彼此不相同,互相排斥。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构成整体的生命。下列观点对以上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B.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C.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学会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D.辩证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二、文字题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作为建国 60 周年庆典背景的“组字方阵”由 8 万名中小学生组成,共表演了 41 幅文字 图画、49 次变化背景,相当于 50 万人次的动作,要求不能出现一次失误。为确保表演成功, 指挥系统有三道“保险”,即两套电子系统和 5 000 个无线耳麦,如果出现问题,指挥人员 可利用系统查询到具体位置,精确到人。正是凭着 8 万表演人员的默契配合和先进的技术手 段,我们才享受到了这样一场视觉盛宴。用生活与哲学的联系观分析“组字方阵”翻花表演取得成功的原因。25. 2010 年 11 月 11 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尔会见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两国元首就中美 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中美关系对两国和世界都 具有重要意义,一致同意共同推动中美关系取得更大发展。中美许多学者都认为,长期以来, 中美关系中的许多问题,多源于误解和相互猜疑,建立对话机制将有利于加强彼此的沟通和 了解。而战略对话就是要用一种至深且远的眼光来审视双边关系。战略也意味着高度。在经 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美两国只有用全球视野来看待双边经贸关系,才能有效地减少 摩擦,找到合适的出路。中美两国之间的摩擦越小,世界经济受益就越多。结合材料,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中美关系。 26.近些年来,不断攀升的房价打碎了众多“蜗居者”的梦。针对不断攀升的房价,国家已 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控,其中,2010 年 4 月 17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坚决遏 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中的调控政策最为严厉。新政实行严格的差别化房贷政策 和研究制定引导住房消费和调节房产收益的税收政策,抑制投机性购房和炒房。同时,增加 住房的有效供应,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对捂盘惜售、囤积房源等的查处力度。新 政实施后,几近疯狂的楼市开始应声“退烧”。人们有理由相信,市场将给予更加积极的回 应。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材料中“人们有理由相信,市场将给予更加积极 的回应”的理由。27.有一位家长带着上初中的孩子去池塘摸鱼。摸鱼前,他吩咐儿子摸鱼时不要弄出声,否 则,鱼就会吓得往水深处跑,就捉不到鱼了。有一天,儿子一个人去捉鱼,竟捉了半盆鱼。

家长忙问怎么捉的。儿子说,您不是说一有声响,鱼就会往深处跑吗?所以,我就先跑进池 塘中央挖了一个深水坑,再向池塘四周扔石子,当鱼跑进深坑,我只管摸鱼就是了。(1)上述故事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0 分) (2)上述故事对我们的创新活动有哪些哲学启示?(1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哲学第三单元练习二参考答案1—5 B B B A C 6—10 D C C A D C 二、文字题11—15 B A C B D 16—20 B A B A B21—23 D D24.(1)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组字方阵”翻花表演就体现了这一点。(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又会影响整体功能。这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又要重视和搞好局部,推动整体的发展。“组字方阵”是一个整体,参加演出的每一个演员是部分,演出的成功正是正确处理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才取得了良好结果。(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我们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又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优化内部结构,实现理想状态。“组字方阵”这个大的系统正是通过完善的指挥设施,使 8 万多名演员的动作整齐协调,实现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从而保证了演出的成功。25.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发展中美关系必须面向未来,着眼长 远。(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中美关系中的许多问题,多源于误解和相互猜 疑,建立对话机制将有利于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了解。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双方能够站在战 略高度,着眼长远发展。(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即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中美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也有摩擦,只要双方能求同存异,一定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 动中美关系取得更大发展。26. (1)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新政通过差别化的房贷政策及相关税收政策,抑制不合理的住房消费需求,同时增加住房有效供给,有助于缓解住房市场的供需矛盾,促进供求平衡,促进房价理性下跌。(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国家采取一系列楼市新政,可以促进楼市“退烧”,促进房价回归理性。(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国家抓住投机性购房和炒房等不合理的住房需求这一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实行严格的差别化房贷政策和相关税收政策,有针对性地抓重点,因而房市反应强烈。

27.(1)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声响对捉鱼有不 利的影响,但一定条件下又转化为捉鱼的有利因素。儿子对声响的认识和利用体现了矛盾的 观点。②世界是永不停息、变化发展的,这要求我们以批判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对待周围的 事物。孩子敢于怀疑家长的观点,坚持了辩证的否定,是勇于创新的表现。 (2)①开展创新活动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3 分)②开展创新 活动要求我们培养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思维,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 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敢于寻 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