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调查报告 > 农村寄宿制学校报告
 

农村寄宿制学校报告

发布时间:2020-07-23 14:10:38 影响了:

  农村寄宿制学校报告

  家庭教育失缺,学生行为习惯偏差,学校管理难度加大。农村中小学校学生大部分为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家庭缺少必要的监管教育,家校联系也形同虚设,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心理和行为习惯发生偏差,给学校教育增加难度。下面职场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报告文章,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农村寄宿制学校报告
 

  报告一

  一、 寄宿制建管现状

  xxx中心校辖区内现有中心校本部、朝阳小学两所寄宿制学校。中心校本部现有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52人,其中寄宿学生260人(大部分为留守儿童,有的祖父母代管,有的亲戚代管,有的“空巢少年”)学校营养餐食堂、住宿设备设施齐全,满足寄宿条件;朝阳小学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4人,其中寄宿学生75人,就餐条件良好,住宿环境简陋。两所学校均建立相关寄宿制管理制度方案,中午、晚上有授课教师看管自习,安全状况良好。

  二、存在困难与问题

  1、家庭教育失缺,学生行为习惯偏差,学校管理难度加大。农村中小学校学生大部分为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家庭缺少必要的监管教育,家校联系也形同虚设,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心理和行为习惯发生偏差,给学校教育增加难度,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的学生几乎程度不等存在心理阴影和行为顽疾,一时难以矫正,不能健康成长。

  2、缺少寄宿管理的人力和水平。由于住宿学生相对比较集中,其管理难度必然增大。寄宿制学校的老师不仅仅是班级或者课堂上的管理者、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学生生活、安全等方面的监护人,这对教师转换角色和职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不少教师还难以适应这一需求,需要通过进一步学习、培训,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学校教师缺编,教学力量已显不足,又要投入寄宿学生管理,学校人力不足,教师身心疲惫。

  3、营养餐食堂从业人员不足、待遇较低。县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营养餐用工规定是每100人就餐配备1名从业人员,这样的规定不能满足食堂管理实际需求,每月1000多元的用工待遇已经与市场就业形成极大反差,不少学校“求爹爹、拜奶奶”“托关系,走后门”帮助食堂承包人寻找用工,学校地位尴尬。

  4、教师力量不足。对于农村而言,国家现行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小学师生比1:23、初中1:18)明显偏低,教师数量和教师学科结构不能满足农村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尤其缺乏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和体育教师。

  5、缺乏管理人员编制,教师工作量大。寄宿制学校的增加,也导致教师编制的不足。寄宿制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学校又甚至没有专职生活教师、保安人员的编制,导致农村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学生的生活管理、学校的治安工作,普遍感到工作压力过大。师资编制不够,教师流动性也很大,加上宿舍、食堂等后勤管理人员没有正常编制,学校又没有经费请临时工作人员。教师的待遇却得不到相应地提高,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少教师另谋发展,“孔雀东南飞”的现象时有发生。

  6、城乡教师在工作条件、工资待遇、发展机会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近些年有许多骨干教师调到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如果农村教师待遇得不到妥善解决,将加剧优秀教师的流失。

  7、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学历水平都不是很高。由于环境、条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许多教师很少有继续学习提高的机会;加之工作忙,自学时间有限,所以他们的文化素质、理论水平有限,教学理念、教育思想比较陈旧,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办学理念、教育思想落后,有的文化素质、业务水平、管理能力不高,科研意识淡薄。

  8、硬件资源的不足。按照国家三部委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规定:中小学须设普通教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乐器室、实验室、化学药品库、劳动技术室、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电教器材室、微机室、体育器材室等;小学须设普通教室、多功能教室、电教器材室、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体育器材室等。所有中小学须有投影仪、录象机、计算机、低单杠、乒乓球、听诊计、血压计、风琴、录音机、画板画架等配套电教、体育、卫生、教学器材。学校的硬件资源都严重不足,都远远不合上述标准!甚至基本物品需求都的不到满足。

  所有的这些,都是制约寄宿制学校的瓶颈问题,不利于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前提,也不利于寄宿生的健康成长。

  三、建议

  1、首先政府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度,加大在教育上的投资力度,将教育作为当地政府考核的首要内容来抓,教育不合格,考核不过关。正确的对待此项工作,务实求真,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加大政府及上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合理解决寄宿制学生的住宿问题。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针对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师资现状,首先应从数量上补充,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年轻教师,可以实行“县聘教师”“校聘教师”等方式缓解师资短缺的问题;其次要提高师资质量,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是培育人才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校长,一批好教师,就是一所好学校。所以应保证教师有继续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也能及时了解教育改革的最新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发达地区的管理经验等;再次改善待遇,稳定教师队伍,通过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他们长期献身农村基础教育事业。

  3、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针对资金短缺问题,首先,国家要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强对农村学校建设的经费投入;其次,地方政府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经费的投入应随着地方财政收入的提高而增加;再次,学校也要自己想办法,争取社会力量来解决办学经费紧缺问题,解决学校面临的困难。

  4、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学校只有校舍,而无相应的配套设施,如宿舍、食堂、浴室等。配套设施的缺乏相应的带来如前所提到的住宿、饮食、学生安全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寄宿制学校建立后的配套设施建设。上级部门对已经确定的寄宿制学校要投资建设合乎标准化的宿舍、食堂、澡堂等,配备专职的炊事员、管理员,使学生能保证入住学校宿舍,从而确保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减轻了专职教师的负担,保证他们更好的工作,确保教学质量。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政府重视,大家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报告二

  在“农村寄宿学校评价标准”的9大项30小项里已然清晰可见好的学校都是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突出,或者达到了什么样的标准。但是这只呈现了一个静态的结果,并不能看到学校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在走访调研学校时,会从学校最初的状态进行深入地挖掘,试图找到这些学校从“无”到“有”,从“脏乱差”到“齐净好”,从“不知道怎么做”到“做出了自己的特色”,进而让孩子们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发展规律和路径

  好的农村寄宿学校在学校发展上大致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校长胜任力是最核心的要素,始终贯穿并领导着全程发展。当然,不同的学校所处的基础状态和发展阶段都不尽相同,而是根据自身的情况,在不同发展阶段有重点的开展项目,比如有的项目可能需要横跨两个阶段来落实,而有的项目会在同一阶段内同时开展,不分优先级顺序。因此,上述所呈现的农村寄宿学校发展路径只是相对路径,而不是绝对路径,校长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评估学校所处的发展阶段,并判断应该优先开展哪个环节的工作。

  (一)以学生为本

  我们发现,这些被选为优秀案例的学校在进行学校变革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学生本位”的价值观和战略发展目标。比如,贵州兴仁县塘房小学的办学理念就是“真实、幸福”,校长吴雄很自信地告诉我们:“我们的学生都很喜欢我们的学校,他们很爱在这里待着,舍不得毕业,舍不得离开。”

  与之相同的,还有内蒙古林西县的统部寄宿制小学。早在2005年林西县就兴办起了农村寄宿制小学,最初时,它们在学校里实行了24小时无插缝的管理,每一步都有监控,学生干什么,做什么,老师都要把它记录在册,管得非常的精细严密,但是几年后,校长和当地的教育局局长却发现:“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越管好像越呆滞,越麻木,活力也越来越少了?”。于是,他们请了第三方组织来评估,结果发现学校军事化的管理,使每天的课程和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导致孩子们厌学,缺乏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样的结果并没有带来他们期待中的教育的样子,反而在很多指标中发现——让孩子真正喜欢上学校,喜欢上学,才能促进他们各项的发展。

  浙江缙云县长坑小学的刘勇武校长说:“我们现在注重看小孩子的笑脸是不是笑的纯真,笑的不纯真说明被老师过度开发了,笑得纯真还是好孩子,看我拍的每一张照片,孩子笑得都很纯真。”——“以孩子的幸福快乐作为中心、以精神的富足超越物质的匮乏”就是长坑小学两代校长的核心理念。诸如此类的学生本位的治校理念还有云南楚雄州美丽小学的“让每个孩子都享受有尊严的生活”;四川广元范家小学的“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接受有品质的教育”等等。

  事实上,“以学生为本”不仅表现在学生们喜欢学校,在学校能感受到幸福、快乐、自信、有尊严,还表现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异于其他的地区和学校,学生的校园关系良好,校园霸陵水平远低于普通农村寄宿小学,甚至有的低于国际水平,抑郁风险也低于普通农村寄宿小学。

  具体到学校管理和课程设置上,学生本位的核心理念还体现在诸多细节上。比如美丽小学的浴室,原本的设计是孩子们要在浴室外的公共区域内脱好衣服再进去格子间洗澡,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觉得这对孩子们的内心尊严保护感不强,于是修改了设计方案,要求施工方在格子间内再搭了一层隔板,孩子们可以在里面脱换衣服后再进到最里面洗澡。

  又比如范家小学创立的“班家文化”,不仅在班级环境创设上融入了“家”的元素,让孩子享受到舒适、安心的环境,同时还在班级文化上建立了三套系统,帮助老师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使得彼此尊重、关爱、体贴和信赖。还有云南大理宾川县的炼洞明德小学,善用学习心理学的支教老师在学校里开设起了心理健康课程,并形成了一套课程系统和培训方案,使得其他老师以及周边的学校都能用起来。从这些细节都能够看出校长们的用心。

  (二)培养老师

  培养和激励老师一直是校长们的工作重点,因为老师的教学质量和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表现及成绩。同时,老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校管理和制度的运行,以及学校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1)不以成绩为单一评判标准的有效激励机制过去,成绩不仅是作为学生成长的唯一评价标准,同时也是作为老师教学业绩的唯一评价标准,这直接的导致老师内部以提升自家学科成绩为目标的恶性竞争,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方位成长,也阻碍了老师自身的发展以及凝聚力的提升。校长们也常常“抱怨”:“学校想开展活动,可是老师们不配合,根本带动不起来!”因此,“弱化成绩导向,建立多元评价标准的激励制度”这一思路便在戴家埔小学和塘房小学应运而生。

  戴家埔小学的做法是将评优机制与激励老师们带领兴趣班相结合,不仅对开展课后兴趣班进行一定的财政补助,同时设立精准的考核制度,对考核成绩优异的兴趣班辅导老师进行奖励并纳入评优资格。此外,学校还会尽最大可能为老师提供各种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让老师获得专业学习和成长的同时,激励他们更多的参与、自主专研兴趣课与教学改革。

  而塘房小学则发现以升学率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标准,只会导致老师仅仅关注成绩好的孩子,而忽略了成绩相对落后的孩子,这不利于他们各方面的成长。因此,塘房小学在教师评价和激励上,选择了弱化成绩导向,不再将“考到重点中学的名额”与老师的激励直接挂钩,而是将老师对自己工作的反思和工作创新作为激励手段,以促使老师将工作重点放到学生能力培养、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能力的提升上。

  (2)校长带头,边学边做,先学后教,提供外出学习机会如前所述,校长们最困惑的问题就是“如何激发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尤其是在专业老师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怎么去开展学校的特色活动。这些案例学校的核心经验就在于一个“学”字。

  长坑小学培养老师的方法就是“不会没关系,可以边学边做,先学后教,跟学生一起成长。”以刘勇武校长为首,老师们各自学习一门乐器,学一点就教给孩子们一点,长此以往坚持下来,最后不仅形成了特色的学校艺术品牌,也无形中激励了老师内在的满足感和自信心。

  同样,云南禄丰县的黑井小学也通过校长带头,调动起全校老师自选一门兴趣才艺,将乡村少年宫的兴趣课程开展起来。而“学”的方式则有很多:首先是自学,比如对绘画感兴趣的李永琼老师就通过看电视、网络视频自学了美术;其次是向身边的人请教,比如教彝绣的老师边和自己的母亲学习彝族传统的手工艺,边回到学校教给孩子们;普洪飞校长则和镇上的民间乐队学习了传统的少数民族乐器,为孩子们开起了三弦的兴趣课;最后是专业培训,对于技术要求高不便自学的才艺,如电子琴,学校则会想办法让老师接受专业的培训,先学会后再教给孩子们。

  (3)尊重、体谅、信任与放权在有效的激励制度以外,校长领导老师的方式也尤为重要。统部寄宿制小学的李占臣校长说:“学校班子如果不团结,根源在校长。”所以我们会看到李校长如何利用刚性加弹性以及人性的原则,将原来一盘散沙的教师团队凝聚成了一股绳,核心就是制度为主,尊重、体谅、信任为辅,并懂得适时的放权,鼓励老师们主动的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比如制定学校的工作计划、管理章程,比起强行的灌输思想,这样的方式更能够引起老师们的共鸣,并一同维护所制定的内容。

  (三)制定愿景规划

  学校的愿景与规划既是学校的“品牌”体现,亦是引领学校发展与前进的指南。在学校变革初期,校长们更多的是专注于解决具体的问题,而对于学校的愿景和未来规划,亦是在一点点的问题解决、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设立中,逐渐摸索出来的。比如塘房小学的吴雄校长,在对毕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时发现,很多毕业生希望塘房小学能办初中,让教育延续下去。这其中也包括那些中途辍学没有读书以及未能参加工作的孩子。于是,吴雄校长也生出了“不放弃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拥有同等教育”的愿景,而对外来的规划既是希望办一所学生不辍学的中学,专门招收那些其他学校不要的孩子来教,然后找到教育好这些孩子的方法。

  在制定愿景规划上,学校还应让老师,甚至学生参与进来,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老师的参与感,也能使愿景和规划更易于获得认可。

  (四)校长胜任力是核心要素

  校长是所有学校的灵魂人物,有一个好校长就会有一个好学校。在学校发展上,校长的胜任力是最核心的要素,并贯穿整个发展过程。在我们跟这些案例学校的校长不断地沟通讨论中,我们发现他们身上有五个非常重要的特质,影响着他们对学校改革与发展所做出的决策。

  (1)内驱力内驱力是五个特质中最核心的,它是不断驱动校长们思考、变化和实践的动力。我们发现,这些案例学校的校长都有非常强的信念,即 “我自己就想当这个校长,我就想把学校做好!”比如炼洞明德小学的李永标校长有一个特点,每做满6年校长需要轮换时,他都会向教育局主动提出申请去“最差”的学校,那种大家认为已经“无可救药”的学校,他想去那里做出一些事情,一是为了不断驱动自己能力的提升,二是为了保持做教育的初心和做好教育的信念。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内驱力,使得这些校长在学校发展中遇到任何的挑战,都能够想尽办法去解决。

  (2)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行动研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一项关键能力,而这一能力能很好的驱动个人及团队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学习和实践,并且在这样一个不断上升的循环中,有效的解决工作场所中的新问题,促使团队不断向前发展。

  而我们发现,这些案例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就是在不断的解决一些学校的实际问题,同时又不断发现新问题,再对原有的方案进行调整。这样的能力特质不仅仅校长有,其管理团队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培养。比如,塘房小学的吴雄校长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这个人最喜欢的就是解决问题,我常常会去看其他学校的解决思路是什么样的。”他说学校现在的规划、理念、制度都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不仅如此,他还会要求管理团队也要经常观察和发现学校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提出问题同时也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思路,大家共同来商讨。甚至,在接待其他学校的参观团队后,他也希望参观的人能提出一些学校的问题,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去审视自己的工作。

  (3)资源拓展能力资源拓展的能力依靠的是校长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前面也有讲述到,学校从无到有的过程里,资源不是凭空获得的,而是需要靠校长、老师甚至整个学校团队共同的努力去向外挖掘和拓展资源。而在学校发展初期,这更多的是依赖于校长个人的能力,挖掘身边一切可动用的人脉力量,从亲近的朋友、同行开始,到家长、社区、政府,再到企业、公益机构等等,这些都需要校长们放下担子主动出击。

  (4)向上管理的能力向上管理的能力即是学校管理者对上级进行管理,以获得工作所需的自由资源,从而达成工作目标的一种能力。好的向上管理能力有利于学校的工程项目申请、资金使用、行政管理、课程改革、重大决策等事项的推进。而在向上管理上,校长们一是借助政策,二是借助舆情来实现目标的达成。比如李永标校长就借助教育局政策的明文规定坚决取缔了江股小学的小卖部;而统部寄宿制小学的李占臣校长、长坑小学的刘勇武校长则通过做好先行示范,搞好宿舍和校园环境,获得孩子家长一致好评来争取到教育局更多的项目资源和资金支持。

  (5)领导力最后,是向下管理团队的领导力。好的领导力可以帮助校长组建一个得力的管理团队,并激励所有老师不仅在专业能力上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也能更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为着共同的愿景和规划发展学校教育。而在这些案例中我们能发现,每一所学校的发展变化都与校长及其背后的管理团队及教师的努力不无关系,而校长们也各尽其能,为培养中坚力量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各种机会,不仅培养了教育教学上优秀的老师,也培养了不少管理者,去带动和影响周边其他学校的发展。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