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等量代换”教学片段与评析] 教学片段评析
 

[“等量代换”教学片段与评析] 教学片段评析

发布时间:2019-01-23 04:01:02 影响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片段一】解读主题图,建立等量关系表象   (在整体浏览“水果摊”主题图后,出示主题图中的第一张天平图)
  师:观察这幅图,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1个西瓜是4千克。(教师板书:1个西瓜=4千克)
  生2:1个西瓜和4个砝码同样重。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3:因为天平是平衡的。(教师板书:1个西瓜=4个砝码)
  (出示主题图中的第二张天平图)
  师:观察第二幅图,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生4:4个苹果是1千克。(教师板书:4个苹果=1千克)
  生5:4个苹果和1个砝码同样重。(教师板书:4个苹果=1个砝码)
  (出示主题图中的第三张天平图)
  师:观察第三幅图,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6: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
  师:能把三张天平图中的信息连起来说吗?
  生7:1个西瓜是4千克,4个苹果是1千克。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
  生8:1个西瓜和4个砝码同样重,4个苹果和1个砝码同样重。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
  【评析】教师借用天平的原理,通过逐一出示、仔细观察和详尽解读三张天平图中的信息,让学生感知了事物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了清晰的等量关系表象,为后面的具体操作推理、数形结合推理和想象推理奠定了基础。
  【片段二】自主探究,体验等量代换思想
  1.尝试解决
  师:第三张天平图的一边该放几个苹果呢?请同桌合作解决,你们可以以中间为界,把桌子想象成天平,桌面信封里有小硬币或小图形、小石子等,用这些东西代替西瓜、苹果等。可以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把你们的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2.汇报反馈
  (出现了下列解决方式)
  方式一 用摆小硬币、小图形和小石子等方式得出结论。
  生1:我们用小石子代替西瓜,用小图形代替苹果,用小硬币代替砝码,通过观察“1个西瓜=4个砝码”和“4个苹果=1个砝码”,把4个砝码的每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得出:16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
  师:这个方法一目了然,动眼、动手又动脑,请你上来摆给大家看。
  方式二 用画简单示意图方式得出结论。
  生2:他们的方法比较麻烦,摆了一桌面。我们用画图的办法。
  师:请你上来画给大家看。
  生:左边画个大圆表示西瓜,右边画4个小正方形表示4个砝码,中间画等号表示“1个西瓜=4个砝码”。因为“4个苹果=1个砝码”,所以再把4个正方形的每个正方形换成4个三角形,用三角形表示苹果,得出16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
  方式三 用计算方式得出结论。
  生3:我们的方法更简单:“1个西瓜=4千克,4个苹果=1千克”,求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列式就是:4×4=16(千克),也就是16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
  师:你是用计算的方式解决问题,好!
  方式四 用推理方式得出结论。
  生4:求1个西瓜等于几个苹果,我们首先找到1个西瓜等于几个砝码,从图中我们知道“1个西瓜=4个砝码”,还知道“4个苹果=1个砝码”,那么就能推导出16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
  师(故意装傻):我问的是“1个西瓜=几个苹果”,你怎么扯到砝码上去呢?
  生5:砝码是媒婆。(一个学生惊叫起来,引来全班笑声)
  师:你是说求“1个西瓜=几个苹果”,要先找到他们的联系――媒婆。
  生(异口同声):对!
  【评析】在解决“几个苹果和1个西瓜同样重”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其中利用小物件替代实物操作,作用不可小视;数形结合方法又比实物操作更向抽象迈进一步;列式和推理已是摆脱具体形象思维,并经过汇报交流等活动,整个探究历经了“具体――半抽象――抽象”的过程,让学生感知、体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片段三】引导对话,理解代换必须以等量为原则
  学生在书上完成教科书第109页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五的第3题之后教师进行全课小结,揭示课题:数学广角――等量代换。
  生:老师,2头牛换16只羊、6棵大白菜换54棵胡萝卜还可以,可是16个苹果换1个西瓜,谁那么傻呀,西瓜1斤才几毛钱,那苹果1斤要3元多呢。
  师:如果只是让你换着拎,你换不换?
  生:都是4千克,一样重,拎倒是可以换。
  师(走到学生中,在信封里取出人民币):10个1角(硬币)换1个1元(硬币),换吗?
  生:换啊。
  师(掂掂左手的10个1角硬币和右手1个1元硬币,装傻):都很沉,换也不吃亏。(从口袋取出人民币)1张10元(纸币)换10个1元(硬币),1张10元(纸币)可以换几个1角(硬币)呢?
  生:100个1角(硬币)。
  师(掂掂纸币,又掂掂硬币,又装傻):这纸币和硬币可不一样重,差多啦,你们肯换?不怕吃亏?
  生(顿悟,笑声):100个1角(硬币)就是10元。
  师:我们今天学的“等量代换”中的“等量”,可以是同等重量,也可以是同等币值。(走到另一桌学生中,在信封里取出三种小卡片)2个三角形等于1个正方形,6个正方形等于1个长方形,几个三角形等于2个长方形?
  生:24个。
  师:这个“等量”是――
  生:同样大的面积。
  ……
   【评析】由于课本的所有例题和习题,都是“等重量”交换的情境内容,这就很容易使学生误认为“等量代换”的“等量”就是“等重量”。教师及时捕捉这一生成信息,进行了巧妙的“换与不换”对话教学,使学生对“代换必须以等量为原则”和“等量”的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西城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邓园生-mail: jxjydys@126.com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