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教训不应忘记 历史不应忘记
 

教训不应忘记 历史不应忘记

发布时间:2019-02-12 03:55:18 影响了:

  2006年,国民经济总产值(GDP)超过20.7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在如此宏观经济环境的大背景下,汽车行业也是红红火火,又是大丰收的一年: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720万辆,再上新台阶,同比增长率均在25%以上;乘用车产销超过500万辆,同比增长率均超过30%以上;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超过380万辆,同比增长率超过35%以上。
  但年底仍存在非正常汽车销售现象,让我联想到一些问题,有进一步说开的必要。
  
  硬造“业绩”
  我国自实施市场经济以来,汽车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市场引导企业、汽车销量决定汽车产量。与计划经济时只注重汽车生产、忽视汽车销售(可以说无销售,是计划分配)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
  但注重生产、注重业绩的强大惯性,仍在部分企业,特别是在一些改革不到位的国有企业,尤其是一部分国企干部身上存在,仍在顽固地追求所谓业绩,令人产生是否有以达升迁之目的。
  
  由表1、图1列出2004-2006年(9-12月)的轿车的产销量及产销率可以看出,2004年9-12月,轿车产销率(生产企业轿车销售量与轿车生产量之比;轿车销售量不是真正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销售量,而是生产企业销售到流通领域的销售量)月月超过100%,且基本都在105%以上(只有11月份略低,产销率为104.81%),尤以年底的12月份为最高,产销率高达144.40%,当月轿车销量竟比当月轿车产量高出7.6万多辆。这4个月的平均轿车产销率达到118.54%,4个月的合计轿车销售量竟比合计产量高出近13万辆。这些多销售的轿车,就是企业前8个月的积压车,是企业的库存(也不一定是企业的全部库存)。
  2005年9-12月,轿车产销率有3个月超过105%(10-12月),也以12月份的产销率最高,达到112.80%,4个月企业轿车销售量高出轿车产量7.7万多辆。这也是明显的将企业库存硬转嫁到流通领域的非正常销售现象。
  2006年9-12月,基本只有12月1个月轿车产销率属非正常现象,达到118.53%,当月轿车销售量高出轿车产量6.6万辆以上,仍有生产企业向流通领域硬推销的嫌疑。
  这种靠近年底生产企业强行向流通领域推销库存的现象,属于非市场行为,是人为制造市场硬造“业绩”的不良现象,并由此产生弊端给汽车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及汽车行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产销俱伤
  由于生产企业强行向流通领域推销汽车,给生产企业自身、也给流通领域带来一些问题。
  从汽车流通领域看,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经销商为了争取好业绩,多销车多返利,争取来年有更多的资源、更多盈利,年底主动争取向生产企业多进货(对紧俏车型明显),这是经销商的主动行为。而另一种状况则是经销商的被动行为,就是生产企业快临近年底的几个月,不顾经销商的实际销售状况,强行向经销商推销库存,造成库存转移,由生产企业库存转移到经销商库存,而这种状况是主要的。不管是主动行为,还是被动行为,都不是市场的正常行为。经销商的这些库存车辆,都不能及时推向真正的汽车消费者手里。部分资金被滞留,不但占用经销商的流动资金,也使生产企业不能及时回笼资金,严重时可能造成资金链不衔接,给经营带来了困难。
  从汽车生产企业看,由于年底向流通领域转移库存,使转年的前几个月经销商不能及时进车,致使企业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基本处于非正常状态,亦即生产和销售均可能受到下降的威胁,同时也会使经济效益下降。
  表2列出2005年1-4月生产企业轿车产销量。可以看出,前2005年前4个月共生产轿车近78万辆,企业共销售轿车74.9万辆;与2004年后4个月轿车产销量相比(见表1),产量增长率只有12.23%,销量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呈下降态势,下降率为8.99%;4个月的平均产销率也只有96.1%,也是偏低的。但2005年全年与2004年全年相比,轿车产销量增长平均在24%以上。
  这充分说明,由于2004年底轿车生产企业强行转移库存,硬造“业绩”,使2004年的前几个月的生产和销售均受到不良影响,特别是轿车销售,出现了不应出现的明显下滑现象。
  
  
  教训不应忘记
  强行销售、转移库存、硬造“业绩”,不但给汽车经销商和生产企业带来不利影响,也使汽车行业产生严重伤害。由于经销商有汽车库存,为了尽快收回积压资金,变被动为主动,有时不得已对积压商品进行降价销售,个别的甚至赔钱销售。这就扰乱了正常汽车市场价格,容易引起非正常汽车价格战,不但影响汽车经销商的利益,也会波及生产企业的利益,结果会使汽车行业利益受到伤害。
  尽管2005年的汽车产销量月比均增长12%以上,但行业利润总额却从2004年的575.5亿元,下降到2005年的430.4亿元,同比下降25.21%,净下降额高达145.1亿元;使部分骨干企业2005年上半年出现经营困难、甚至亏损的局面,这与2004年后几个月生产企业强行压库现象,不能说不无关系。这个教训应当是深刻的,企业和行业都不应忘记。
  表3列出2006年1-4月的轿车产销量及与2005年同期比的销售增长率。可以看出,由于2005年前几个月轿车产销量均受到影响,使2006年前几个月的产销同比增长率,均呈现出奇高的非正常现象,特别是前两个月,同比增长率均在85%以上,直到下半年,才基本呈现出正常的增长状况。
  在正常情况下,年底汽车产销出现“翘尾”现象,属于正常的。销售超过1~2个百分点,也应属于正常的,如果超过5个百分点,甚至以上,则应属于非正常现象,有转移库存、强行销售之嫌。
  2004年后4个月的轿车产销率,基本都超过105%,到2005年,下降为后3个月产销率超过105%,2006年进一步下降到只有12月超过105%;后4个月的平均轿车产销率也由2004年的118.54%下降到2005年的107.51%,2006年更进一步下降到104.56%。足以证明企业正在努力纠正年底转移库存、硬造“业绩”的非正常现象。
  市场引导企业,以销定产;经销商也要以可能的销量进货,这是市场规律的基本原则。企业应将这个基本规律落到实处。规律是不能违背的,违背就要遭到惩罚。
  愿企业和行业记住这个教训,将是企业之幸甚,行业之幸甚。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省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