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中学生道德情感体验激发及培养】道德情感名词解释
 

【中学生道德情感体验激发及培养】道德情感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19-04-03 04:50:36 影响了:

  【摘 要】道德情感体验是一种价值体验,是道德价值内化的心理机制,它对德性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初中生处于伦理性德性结构发展的关键期,激发和培养初中生道德情感体验必要且可行。抓住学生德性发展关键期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地培养道德情感体验,可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道德情感体验 心理机制 德性 激发及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134-02
  马克思在谈到高尚品格、羞愧、良心等感情及其在人的社会实践中的作用时,认为感情,其中包括道德情感是人的属性或属性的构成部分。由此可见,“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的培养也包括道德情感的培养。而道德情感的发展及其强化不得不依赖于人们的活动、实践和自我实现。如果一个人没有人的教养,道德情感则不能产生;如果道德情感没有发展所需要的营养,它就不能发展;如果不受实践的检验,它就不能完善。可见,道德情感是在交往实践中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
  体验教育是指组织和引导受教育者,在亲身实践中把所学的理论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外化为自己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既定的道德目标,遵循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道德活动目标和环境氛围,使中学生在道德活动过程中和在这种环境氛围中,主动实践并与教育者平等互动,从而使中学生达到自我情感升华和个性完善的内化与外显,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1]在中学道德教育中实施体验教育,既是非常必要的又是完全可行的。
  一、道德价值内化的情感体验心理机制
  个体道德既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也是一个独立的、复杂的心理过程,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不单纯是认识上的结果,而且是情感体验所致。道德情感不是简单的生理上的情感,道德情感中的情感由反省、思考、评价判断加以丰富,通过头脑返回于内心,它是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自身精神要求和人生价值观体现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在道德感受、道德体验、道德评价、道德移情和道德行为选择中进行的。[2]其中,道德感受处于最基础的阶段,道德体验是这一心理过程的关键,没有道德感受就没有道德体验,更不会有真正意义的道德制约和道德移情。
  情感体验作为一种特殊的情绪活动,是主体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的主观自我感受。它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具有调节功能。一个人产生的体验起着信号的作用,这种信号不仅是通过表情传递信息、沟通思想、成为人际交往的一种形式,而且是内心的信息、自我意识到的信号。这些内心的信息告诉他自己,需要的满足过程进行得如何,遇到什么障碍,必须考虑什么,注意什么,更改什么,补充什么。激起有目的、有组织、有方向的行为,改造心理世界,调节主体能动力量,满足内心需要,实现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新平衡。[3]事实上,体验性的信号是各种各样的,可能发出各种事件朝着不利的方面发展的信号,更可能给主体发出在其对客观事物的关系或人际关系的系统中的地位高低变化的信号,从而引起主体调节,调整主体自己在交往中的社会行为,赢得新的需要,获得新的满足的平衡。
  众所周知,道德是一种价值判断,道德情感体验既是一种心理体验,也是一种实践体验,它属于价值体验范畴。价值体验的实质是主体动机之间的选择,通过调整动机方向来达到与外部世界的“适应”。在动机选择过程中会有想象、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参与,在情绪体验上变得深沉,因为它是一种价值权衡。[4~5]德性心理是通过“内化—融化—优化—外化—内导自动化”,在脑中自我建构新的德性心理结构。[3]道德价值内化则是德性心理活动运行的第一步,是德性意识的“启动”状态。这一价值内化的过程又是由于道德情感体验的参与而完成的,正是体验的心理原理,我们认为道德价值内化的心理机制是道德情感体验。
  二、激发及培养初中生道德情感体验在德育中的必要性
  目前的中学道德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德育,重课堂教育、轻实践环节的现象。我们认为在中学德育过程中激发和培养中学生道德情感体验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不仅可以改变这种重知识、轻德育,重课堂教育、轻实践环节的现状,而且可以增强中学道德教育的主动性、创造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德育素质。
  1.中学实施道德体验培养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13~15岁的少年是伦理性、德性结构发展的培育组合期,德性结构的部分质变成分重新组合,突出表现为德性的独立性和德性行为的动荡性,通过自主选择,进行新的组合和调整。这一时期是德性发展的关键期。由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处于身心各方面迅速发展时期,他们的情感带有明显的两极性,很容易动感情,容易移情,即当一个人感知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更能在情绪上引起共鸣、感染和同情,从而得以识别并体验别人的情绪,影响自己的情绪并迅速的发生变化。[6]如果能够抓住此关键期及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对于激发和培养中学生道德情感体验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2.中学实施道德情感体验培养符合道德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
  中学道德教育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对中学生的道德要求与现代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不相适应。[7]要提高中学德育效果就必须把社会主义要求的道德规范内化到中学生的思想中去,这仅仅靠中学生从课堂上、在观念上接受这些道德规范,是远远达不到教育目的的。而要通过道德情感体验这一心理机制的作用将道德价值内化为学生的价值意识。如果只是在课堂上教学生尊老爱幼、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等道德规范,而他们没有在实践中对这些道德规范的内在体验,就不可能真正地遵守这些道德规范,即使一时遵循了这些行为规范,也可能是凭一时的感情,因此只有通过中学生亲身体验并在他们内心确认这些道德规范,才能使他们真正理解、掌握这些道德规范,也才能将这些道德规范转化为他们自己的道德行为习惯。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