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90后爱情观反而保守【“90后”择业:保守与开放】
 

90后爱情观反而保守【“90后”择业:保守与开放】

发布时间:2019-06-20 04:20:25 影响了:

  熟悉网络、擅长外语的“90后”是真正的全球化一代,他们视野开阔,胸怀梦想,渴望自由。  这样一批又一批青年人不断地从校园涌入社会,或许是国家转型中最大的变量,但当第一次面对就业选择时,他们却又一窝蜂地涌向政府机关和垄断国企。
  在经过大学4年专业教育之后,复旦大学新闻系大四学生许可,这位有着新闻理想且对新闻事业不乏热爱的年轻人还是决定离开媒体圈。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他最终选择与一家国有银行签约,成为外界眼中“金领”中的一员。
  2012年的夏季,680万高校毕业生将告别校园。这批出生于1990年、被称为“1990世代”或“90后”的年轻一代的成长轨迹,恰好契合中国发展的“黄金20年”,这也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最剧烈的时期。在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等多股历史潮流的裹挟下,整个社会成员的阶层结构、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迁。这一切,都在“90后”的身上打下了烙印。
  今天,在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90后”将会何去何从、作何选择?观察第一批“90后”在择业上的观念之变与价值趋向,将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这批社会新成员,也有助于我们看清中国未来的可能走向。
  用脚投票
  许可的最终决定,让所有熟悉他的人都深表惋惜并大感意外。早在实习期间,他就表现出令人刮目的新闻嗅觉和行动能力。大三上学期,他先在一家理财类报纸实习,然后去了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呆了7个月,并独立撰稿10多篇。在大致熟悉了媒体操作流程后,许可又故意“折腾”了一把,“投奔”一家著名科普网站。这次,他特意“转轨”到市场部门进行锻炼。其后,他又加入了一家在网络上颇活跃的另类Mini通讯社做独立撰稿员。
  在周围人看来,这个在媒体、公关、财经等多个“圈子”初步积累了资源的年轻人,极可能选择一家优秀媒体作为他的首份工作,但当国内最大的电视台向他提供offer时,他拒绝了。最终,他与一家国有银行签约。
  “我觉得工作有三类。”许可说,“第一类,这份工作既有趣又有钱;第二类,或者有趣,或者有钱;第三类,既没趣,又没钱。”在媒体圈游荡实习了一圈后,许可得出了自己的观察结论:放在10年前,媒体行业属于第一类;目前,国内多数媒体属于第二类,有的甚至已经“跑步迈向”第三类。
  像许可这样,毕业于国内著名高校新闻系的年轻人,开始越来越多地主动远离媒体行业,近两三年这一趋势开始显现,今年尤其明显,越是精英高校越是如此。今年3月底,记者对华东两所著名高校的新闻系学生的就业流向粗略统计发现,复旦大学选择传统媒体的人数不足20%,南京大学新闻系48名学生中与媒体签约的仅四五位。
  一些传统观念中体面、光鲜的职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正逐渐丧失吸引力。从某种程度上讲,初入社会的精英人才的就业流向,是他们用脚投下的对这个社会认知的最有力一票,那些“被吸引”或“被抛弃”的职业,一定包含或丧失了这个时代主流人群最看重的某些因子。
  复旦大学的许可用了“收入斜率爬坡现象”解释了精英人才主动远离新闻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与同龄人相比,刚入职媒体时他们在收入和社会地位等方面均具优势,然而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收入及社会地位都会被“后来者”赶上并超越。
  2011年年底,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党委书记周石主持了一项“‘90后’大学生求职意向调查”,他们对北京26所高校本科生调查的结果发现,对“90后”求职意向影响最大的因素中,25.2%的学生选择了“工作收入水平及其增长潜力”,其次才是“职业发展前景”(22.1%)。
  “90后”群体在求职中表现出的浓厚实用主义色彩,与其整个成长背景息息相关。有学者分析,“90后”大学生面临的重大选择中,处处都可以寻觅到“金钱价值观”的作用与影响,因为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恰好就是一个从“羞于谈金钱”到“勇于谈金钱”,再到用金钱来比拼、衡量一切的时代。
  重回“体制内”
  名校新闻系的男生更愿意选择薪资福利待遇更高的银行、房地产、垄断国企及联合利华、宝洁等类的跨国公司,女同学则更倾向于寻找一份安稳的职业,如党报和事业单位,而不是那些看起来更具挑战性、竞争更激烈以及市场化的媒体。
  这其实也是年轻一代重回“体制内”冲动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愈演愈烈的“公务员热”即是明证。在过去的11年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名人数猛增了42倍。零点集团一项调查显示,公务员成为当下青年的首选职业,76.4%的受访者希望到企事业和党政机关就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民营企业已连续两三年出现CIER指数(就业竞争指数)小于1的现象,这也意味着部分民企存在着较明显的“缺工”。
  即便在民营经济活跃、因自主创业而著称的浙江,进入国企和事业单位也成为“90后”心中的首选。据《今日早报》与浙江工商大学统计调研学会对大四准毕业生的一份调查显示,当被问及毕业后的打算时,21.2%的同学选择考公务员,19.2%的选择进入事业单位,14.3%的选择进入国企。
  刘佳委是苏州大学法学院的大四学生,他告诉记者,在其所在的法学系,150名本科生有2/3的人考研,其中大部分人既考研又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在江苏省南部,即便基层的区县法院、检察院岗位,也要求报考者具备研究生学历。为了能留在公务员系统,本科生只得蜂拥考研。
  当弱小的个体缺乏来自国家层面的保障和“庇护”时,选择一家具有社会福利保障齐全的雇主,无疑具有很大吸引力。据相关统计,电力、电信、石油、石化、金融、保险以及烟草等行业,职工人数不到全国职工总数的8%,工资与福利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这也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何垄断型国企在青年一代中具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看过《非诚勿扰》吧?知道那些牵手成功的男嘉宾有哪些共性吗?”与一家国企签约的大四学生于家新用一档年轻人熟知的大型交友节目为例说,“有人做过统计,牵手成功的基本就三类人:国企、外企和海归。”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一份好工作就连将来找对象都有好处,起码上了‘非诚’不会被灭灯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