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孔孟思想之别 孔孟之别
 

孔孟思想之别 孔孟之别

发布时间:2019-06-28 04:05:46 影响了:

  摘 要 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对中国人的人格塑造有着极大作用。但是从唐宋以后,儒家文化就被概括为“孔孟之道”。这样,就将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混而为一了,孔孟仅仅成为了一种符号。孔孟之间存在着毫无疑问的差别,通过差别的描述,还原两个立体的真正的思想家。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仁义 君臣
  一、孔孟个人之间的差别
  (一)孔孟性格的差别
  孔子谨慎、压抑、保守,孔子是宋国贵族的后裔,其祖有着很高的道德修养和俭朴的生活作风。正是在双重的环境影响下,使得孔子形成谨慎、压抑的性格。孟子就曾评价过孔子的性格“仲尼不为己甚者”。孔子有一句著名的话叫“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孟子愤世、张扬。当时,诸侯战乱割据,孟子亲眼目睹了人们生活的苦难。现实的惨烈,促使孟子对当时社会的激烈抨击,以及产生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的目标。与孔子谨慎压抑的个性相比,孟子就狂傲自信很多,曾放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他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人人皆可成尧舜,圣人与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因此。他总共所见的三位君主都曾遭受他的教训和讽刺。
  (二)孔孟不同的道德规范指标
  孔子以“礼”约人,是贵仁而重礼的,据统计“礼”字在《论语》中出现75次。礼在殷代是作为祭祀的器具,周灭殷以后,礼从祭祀领域变为政治制度及道德规范。孔子承认礼应该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但是礼的根本原则是不能变的,“其或继周者,虽百岁,可知也。”
  礼作为孔子的基本道德规范,首先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他说:“不学礼,无以立”。用礼来约束人的行为,使其能遵守社会共同的道德规范,不做离经叛道的事。礼是区分等级名分的,表现形式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君臣大义既明,父子上下关系严格,那么西周宗法制度的天子—诸侯—大夫—家臣之间构成的宝塔式的社会秩序也就形成了,那就会成为一个贵贱有别,尊卑有序的理想社会。
  孟子以“善”引人,相对与孔子的礼,孟子提出了“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然后人就回自动的产生“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人内在的拥有了仁义礼智的品德,没有了人性的担忧,人只要去除外界的各种诱惑,听从内心最真真挚的声音,做一个单纯的人,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就是理想的生活。相对于老百姓的单纯生活,统治者也因为具有了相应的美德,有了对老百姓的恻隐之心,从而推行仁政。
  (三)孔孟在政治上不同的侧重点
  孔子重君,他对现实社会还没有完全失望,“克己复礼”标志他认为以前的社会秩序是可以恢复的,他的目标就是建立“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周礼体系。因此在实践上,孔子一生孜孜不倦追求的是建立以周天子为首的宗法体系。君主在其中就拥有了绝对的地位和权势。孔子甚至进一步的把政治解释为统治者的道德品性,“政者,正也。”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统治者只有先自己身正,才能正人,“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他把统治者的德性比作风,把被统治者的德性比作草,草是随风倒的,这就是所谓的“上行下效”。
  孟子重民,他认为人与人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因此在讲君臣民关系的时候,就和孔子持相反的态度。孟子对中国思想史所做的最大贡献就可以说是他的“民本”思想,他把人民看成是国家最根本的存在,是国家存亡的关键。他说“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他警告统治者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他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人民的作用在他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发挥,甚至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因此,君主所要做的就是顺应民意,与民同乐,实行仁政,才能真正的巩固自己的统治。
  二、孔孟不同的社会影响
  (一)孔子是国人奴性化思想的奠基者
  不管孔子是以“礼”约人,还是重君,他都是极力维护统治者的权威,强调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任何犯上作乱的行为他都是不允许的。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纲领就是为了维护现实社会秩序的学说。其后,他的纲领便在董仲舒的手下演化为三纲五常,演化为魏晋的纲常民教,甚至于演化为袁世凯、张勋等人制造复辟的工具。诚然如李大钊所说,“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二)孟子是体现国人生机与活力的领航者
  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启迪着一种与封建秩序不同的新的社会观。在他那里,君不仅“轻”,并且人人具有成君的可能性。“人皆可为尧舜也”。尧舜是古代社会中最高的典型,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至少证明了人人是有可能相等的,这在中国封建社会君权至上,等级观念深厚的背景下,不可不谓一根虽细微但绵长的针,狠狠的刺进了统治者的心脏。
  当我们找出了孔孟的不同,才发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思想家的思想的碰撞,我们在这里为的不是说谁的思想比较先进谁的思想比较落后,因为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肯定会受时代局限性的限制。我们应该客观的看见在当时的知识水平的条件,孔孟能够提出这么多对现代社会仍有重要影响的命题是多么的伟大,而要使儒家学说在现代社会得以继续发展我们也不能一味的接受,应该进行扬弃,用批判的眼光接受和运用。而孔孟,在中国思想史上出现了几千年的名字,也会继续传扬下去。
  参考文献:
  [1]谭承耕.《论语》《孟子》研究[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2]张永桃.中国典籍精华丛书:第一卷[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3]辛田.孔孟差异及其原因浅析[J].殷都学刊,2005(6).
  [4]张光成.孔孟社会思想差异与其不同的历史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作者简介:昝琴(1990——) ,女,四川省广元市人,西南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本科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