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浅析内蒙古区域差距及相关改善现状:内蒙古区域文化现状
 

浅析内蒙古区域差距及相关改善现状:内蒙古区域文化现状

发布时间:2019-07-02 03:58:43 影响了:

  【摘 要】:本文从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各区域主要经济指标等方面对内蒙古区域差距现状进行评价,结合地区特点分析影响内蒙古区域差距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通过扩大自身优势,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联动;整合空间资源,推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突破传统产业格局,鼓励新型区域建设等改善内蒙古区域差距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内蒙古 区域差距 金三角 区域联动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经济增长增幅连续居全国首位。对此,国务院明确了内蒙古四大战略定位,即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团结繁荣文明稳定的民族自治区。
  但繁荣下依然蕴涵着不和谐音符,主要是全区地方区域差距不断拉大,随着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金三角”区域经济的迅速崛起,内蒙古的经济基本以中西部为主的格局已形成,而东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2011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促进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之后,如何改善内蒙古地方区域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
  一、内蒙古区域差距现状分析
  1.生产总值占全区比例不平衡。内蒙古自治区划分为12个盟市,经对内蒙古统计局发布数据进行统计整理,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为12886.23亿元,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3个市构成的“金三角”地区生产总值高达6969.74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4.09%。内蒙古东部5个盟市,即: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和通辽市,占全区生产总值的31.42%,其余的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以及阿拉善盟4个盟市的生产总值仅占全区的14.49%。由此可见,内蒙古各区域生产总值占全区比例极不平衡。
  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蒙古各区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明显增加,呼、包、鄂3个市遥居首位。
  仅6年时间,呼、包、鄂3个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从2005年的12131元增长为2010年的25413.67元。东部5个盟市和乌兰察布等4个盟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都有大幅增长,两区域相差不大,东部地区略高于乌兰察布等四盟市,但却远低于呼、包、鄂3个市,此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呼、包、鄂地区农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乌兰察布等4个盟市农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26.7%,而较东部地区高达近63%。从2005年至2010年,3个区域农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较为稳定。
  内蒙古地区城乡差距较大,就2010年的数据来看,呼、包、鄂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牧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2倍,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牧区居民的1.7倍,其他盟市为1.6倍。且从2005年至2010年,此差距也在不断的加大。
  3.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差距悬殊。内蒙古各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差距悬殊,2010年呼、包、鄂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在全区所占比例是东部地区的1.4倍,是乌兰察布等4个盟市的2.5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全区所占比例是东部地区的2.2倍,是其他4个盟市的4.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全区所占比例是东部地区的1.5倍,是其他4个盟市的3.6倍。
  二、内蒙古区域差距产生的影响因素
  根据以上分析,内蒙古区域经济差距的总体状况为以呼、包、鄂“金三角”组成的中部地区经济水平最高,西部次之,东部最低,总体呈现出“中部突起、两翼滞后”的局面。内蒙古区域经济差距总体呈持续扩大趋势。结合内蒙古地区自身特点,分析影响区域差距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地理条件。内蒙古地形狭长,面积广袤,重点城市基本布局于一条轴线之上,不能够形成“点—线—面—网络”的格局,不利于中心城市扩散和辐射作用的发挥。呼、包、鄂3个市在地理位置上正好呈三角分布,有利于实现以点带线,由线成面的发展格局,但内蒙古特殊的地形特点,“金三角”区域的经济网络难以覆盖到东部地区。
  2.自然基础。内蒙古“金三角”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就包头、鄂尔多斯来说,包头地处资源富集的周边的铁矿、煤炭、天然气等储量丰富,为发展钢铁、铝业、电力、装备制造、煤化工等重化工产业创造了条件。鄂尔多斯具有得天独厚的煤炭及天然气等资源优势,正在加快煤炭、电力、煤化工和精细化工、天然气化工“四大基地”建设,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将会成为鄂尔多斯最具成长力的优势产业。相对来说,东部地区能源资源较为贫乏,且利用效率较低。但东部地区水肥草美,旅游资源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3.政策制度的倾斜。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自然十分便利,具有独特的优势;包头是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和唯一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在中国北方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鄂尔多斯是中国煤炭产量最大的城市,天然气储量占全国六分之一,“鄂尔多斯羊绒衫”享誉全国。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化落实,以及“十一?五”重点规划建设,内蒙古地区作为边境民族自治区获得了国家的各项财政补贴、专项拨款以及政策鼓励,各项政策制度的倾斜多集聚于区内“三大巨头”,在势必为全区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加大了与其他区域间的区域经济差距。
  4.人才聚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666优势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工程”、“511人才培养工程”、“333人才引进工程”、“321人才选拔工程”等一批聚才引智项目在内蒙古相继实施。其间,呼和浩特市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包头市提出建设我国中西部地区人才创业首选市,鄂尔多斯市以博士后工作站为抓手大力实施人才集聚工程,等等。在一系列人才举措的合力推动下,2008年,内蒙古人才流入与流出比为4:1,与2000年统计的1:10相比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2010年,内蒙古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05人,排名全国第七;全区20个重点工业园区从区外引进人才22468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1222人,占引进人才的49.95%; 76家自治区重点企业从区外引进从业人员5428人,其中专科以上学历占63%。但由于机会多、待遇高、基础设施好等原因,区内高素质人才多聚集于呼、包、鄂地区,这更加剧了区域差距的拉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