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精神压力对胃的影响【高中生精神压力的影响分析】
 

精神压力对胃的影响【高中生精神压力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9-07-04 04:23:15 影响了:

  摘要:对高中生来说,生活在充满挑战和竞争的时代,难免会遇到挫折而产生精神压力。由此所产生的问题已成为现代高中生最突出的心理问题。那么,高中生的精神压力从何而来呢?通过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以及个体因素四个方面来阐述其精神压力的来源,亟待教育管理工作者对症下药,做好精神压力的排解工作。
  关键词: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个体因素
  担任几年高中班主任以来,最深的感受是高中生存在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并且这种压力随着高考的临近,表现得愈加突出。轻者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并伴有失眠、焦虑不安、自卑、抑郁、食欲不振等症状,对校内外活动都缺乏积极性;重者会出现自杀倾向。对此如不能及时地进行干预管理,后果将不堪设想,那么这些精神:压力来源于何处呢?
  一、社会因素
  当前,我国面临着社会转型期,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社会情况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使:他们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在现实面前显得力不从心,转而会弃其理:想,追求快速成功的“捷径”。在社会这个大环境的熏染下,校园内:的攀比之风、炫富之风等不良社会习气盛行。难免使学生产生理想的破灭感,缺乏目标追求的空虚感,显现出了一些病态心理和人格障碍,造成心理失衡,甚至于精神崩溃。再者,社会的大众传媒也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电影、电视、互联网、手机、广播、报纸杂志、课外书籍等一些媒介,把一些不道德的、非主流的社会风气以及极端的社会价值观涌向学生,对学生造成耳濡目染的负面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学校教育的认同感,使学生随附于社会潮流,这无疑给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会产生精神世界的扭曲,带来个人心理困扰,没有办法正视和解决,因而会感到内心的痛苦和彷徨,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的高中教育中,应试教育仍占着主导地位。一些高中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为了提高其所谓的升学率,不顾及学生的客观要求,肆意加大学习的强度。就笔者所在的高中而言,除了正常的上课之外,早上有早自习,中午有午自习,晚上有晚自习,周六、周日还要参加学校的补课。考试活动繁多,考试之后还要在全校内排名次,每学期末还要凭考试成绩进入所谓的重点班、实验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整天处于一种超负荷,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学生的学业压力过大,造成心理上很大的痛苦,以至于出现精力不集中、失眠、神经衰弱、考试焦虑及厌学等情绪。再者,教师的教育方式也存在问题,在部分高中,一些任课教师全凭自己的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等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面否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对学生树立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方面,都是致命性的打击,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精神负担,同时也失去学习进取的兴趣。
  三、家庭因素
  很多家长缺乏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知识,对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常识了解不多。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总是一味地催促、限制其学习生活,完全抹杀孩子的个性发展。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不愿和家长共同交流,甚至于躲避家长。由于与父母缺乏相互的了解,孩子的困惑和烦恼就不能及时地发现和排除,其精神的压力就会越聚越大,并且这种心理具有隐秘性,是一种正在酝酿的危机,一旦产生了这种危机,学生的情绪、行为以及社会交往都会表现出异常,这种外在的行为表现正是心理危机的结果。再者,一些学生来自于单亲家庭,或者家庭出现了重大的变故,往往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这也需要及时地干预帮助学生排解不良情绪。 四、个体因素 高中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其生理心理发展迅速,对异性的敏感日益趋强,其情感日益丰富。在学习活动中,在异性的交往中以及在社会交往中,太过分担心自己表现不好,以免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易患得患失。如果不能及时地自我调节和宣泄,也容易产生精神上的负担。再者,一些学生的自卑心理严重,过于依赖别人来肯定自己,他的喜怒哀乐受制于别人对他的赞赏或贬抑,和他人做比较时,一旦遇到挫折,常常进行自责,容易产生挫折感。 总之,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都会对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由此,学校的教育管理者,不但要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起适应社会的知识架构,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去其精神方面的各种压力,使学生适应社会的千变万化,笑对挫折和压力,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文惠.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宁夏教育科研,2007(12).
  [2]陈德星,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J].考试教研,2010(6).
  [3]胡平,中小学心理危机的预警、干预及管理[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