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如何搞好课前三分钟听说训练|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
 

如何搞好课前三分钟听说训练|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

发布时间:2019-07-06 03:56:25 影响了:

  内容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过去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语文的交际能力,特别是听、说等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训练,既无明确的目标,又没有一定的体系。语文的“交际工具”这一作用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本文从个人几年来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浅谈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的目标、模式安排及效果,阐述并肯定了课前三分钟听说训练活动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听取信息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证明课前三分钟听说训练是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手段,是语文课程“工具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关键词:听说能力 课前三分钟 听说训练
  语文新课标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与语言文字密不可分。因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首先是由语言的工具性所决定的。语言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语文学习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学习使用语言这一交流思想工具的过程。从语文学科与基础教育阶段的其他学科的关系来看,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必要工具。从这一角度来看,语文学科亦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必须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同时,语文教育必须尊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以发挥其在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的“交际工具”这一作用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一方面,长期以来,对语文的交际能力,特别是听、说等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训练,可以说是既无明确的目标,又没有一定的体系。自然,其训练也就很难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不少语文教师或者不注意运用语文的能力即语文交际能力的培养,陷入以传授语文知识为主要目的的误区;或者认为要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就只有多读多写,结果忽视了听说训练。事实上,读、写、听、说四者之间是联系紧密的。读写是听说的规范,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它们之间在接收与发表中的规律性是一致的,读写听说都受大脑思维的控制,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说,“听、说”与“读、写”同样重要。
  近几年来,我在所教的语文课中,坚持利用开展“课前三分钟听说训练”,收到很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利用这三分钟呢?
  首先,老师应当给学生信心和勇气。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明确要求学生:上台说话的同学态度要自然大方,口齿清楚;台下听的同学要反应准确、迅速,捕捉有效信息。思索各语句、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发言内容的重点,抓住关键之所在。而且这个课前三分钟听说训练,人人都必须参与,无一例外。学生知道没有“退路”,也就不得不“勇往直前”了。
  其次,课前三分钟听说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应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获得意料中的效果。初一新生刚入学时,我确定的训练模式是按照学号轮流,每天由一位同学上讲台来讲成语故事,教师点评并现场打分。刚开始,同学们很是兴奋,积极性也很高,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这精彩的三分钟,孩子们在课前都竭尽所能,想在同学面前好好表现一下,可是刚开始我心里并不认可他们的表现:台上的表情不自然,语言吞吞吐吐,声音也是低如蚊虫,台下的一头雾水,似懂非懂……总不能尽如我意。于是我怀疑他们是否尽力,我的这种听说训练是否有效,可是后来通过与家长的联系和学生的反馈信息中得知,孩子们是如何地为这次的表现废寝忘食,又是如何地拉住同学和家长,一遍遍地操练,甚至于已经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可是走上讲台后他们大脑一片空白,下台后很是失落,有的孩子甚至伤心落泪。我了解情况后很是感动,不禁为自己曾经有过的想法而羞愧,但这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开展课前三分钟听说训练的信念。慢慢地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也极大地丰富了他们课外语文生活,培养了其收集归纳材料的能力和捕捉他人口头信息的能力,还锻炼了胆识,增强了自信。不少学生由开始怕上台“说”变成盼着轮到自己“说”,语文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了。但他们毕竟是孩子,兴趣是最容易转移的,再精彩的东西,天天接触也就乏味了。到了初一的第二个学期,同学们对“成语故事”这个形式不再有新鲜感,同学们逐渐变得懒散,再没有了开始的激情。怎么办?放弃?我实在不甘心,既然这条路不通了,那么“变则通”!
  我开始积极地寻找新的途径,让课前三分钟听说训练变得丰富多彩,我充分发动集体的智慧,让孩子们提供方案,形式不限,只要求能提高大家的听说能力。学生们的积极性很快又被调动起来,各种方案如潮水般涌上我的办公台,或演讲、朗诵,或说笑话、猜迷语,还有每日一诗、今日名言、辩论会等等,甚至于把焦点访谈、新闻联播都搬到了教室,学生所讲的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形式丰富了,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浓了,他们内心深处最需要的是理解,是表达交流,是表现自我的机会,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听话、说话的水平,而且养成了学生看报的习惯;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养成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
  再次,我们必须爱护学生的积极性,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生命即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无助的,极易受损伤的珍品,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消一句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教师是一份良心工作,没有人会时时监督着你,告诉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是面对学生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我们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说什么。在课前三分钟的听说训练中,我总是予以他们充分的尊重,无论他们怎么表现,我从不打断,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记得有一次,一位一向是落落大方,敢说敢做的女同学,居然扭扭捏捏地攥着手中的稿子,神情很不自然,台下同学的神情也与往日大不相同,激动的、害羞的,甚至是看热闹的——什么表情都有,那位女同学犹豫地把稿子递给我,并偷偷用眼角观察着我,我接过来一看,“我眼中的爱情”,一个触目惊心的题目,难怪他们表情如此复杂,庆幸的是这个女同学对这个问题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只是因为文稿中提到班上众所周知的“几对”,所以大家都变得非常敏感,虽然这并不是我想见到的,也并不在我当初的考虑范围之内,但我并没有阻止她,在演讲结束后,她长吁了一口气,同学们也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因势利导,让全班同学在这个很好的氛围中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让学生们去思考、理解、感悟、完善自我,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净化他们的灵魂,他们讨论的很热烈,但都如那位女同学一样,知道果实只有在成熟以后才更甜美、更芬芳。课后学生们在日记中写到,他们在课前打赌说老师一定不会允许讲这个话题,结果我的宽容让他们感动不已,他们请我放心,说他们会做得很好,那“几对”孩子也在日记中告诉我他们会暂时放下现在的情感,专心学习。自此,学生与我的心贴得更近了,他们什么都愿意与我分享,也敢于当众表达他们独特的看法。他们主动、乐意地进行听说训练,并从这个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听说的积极性。实践课前三分钟听说训练两年后,我发觉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综合素质也提高了。同时我也发现,自己的心灵也受到无数次的净化与升华。
  课前三分钟听说训练不仅仅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和听取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训练、逻辑训练以及文字表达,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它使教学双方处于生动、活泼、丰富、有趣的气氛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使有的孩子经历了由厌学语文到乐学语文的巨变。我们学校教育要培养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新人,“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再也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人为本,充分利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特点,开展课前三分钟听说训练,看似浪费了一点时间,但是却有着更为广阔的外延,也必将会有更丰富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浅谈学生说话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梁剑兴 广西容县杨村第二中学
  2、《课前三分钟提高口语交际》 范康康 河南济源北海马寨小学
  陈翠芬,教师,现居广东珠海。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