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高中历史新教材pdf_关于高中历史教材重新编写的一些思考
 

高中历史新教材pdf_关于高中历史教材重新编写的一些思考

发布时间:2019-07-06 03:59:09 影响了:

  摘要:历史教材的编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变化,一些历史老教材已不能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因此,需要重新编写,以更好地服务于历史课堂教学实践。
  关键词:历史教材;编写;思考
  新编历史教材是培养21世纪新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历史教学发展的需要。在历史教材的重新编写中,有以下问题值得注意。
  一、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新的历史教材不仅要注意史实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还要注意将史实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强历史学科与日常生活、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联系,争取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实现突破和创新。
  1 加强历史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要增强历史学科与现代生活、生产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精神。历史教材的编写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历史和由来,而更多的是让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想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让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和一些仁人志士的爱国壮举,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从这些历史人物和史实的身上吸取教训,获得启发,使学生在生活的道路上能够减少一些前人的错误,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还比如,让学生学习洋务运动,了解洋务运动的发展和失败,是让学生将洋务运动和当今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总结出经济发展的道理,更加明白我国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2 加强历史学科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联系
  历史并不是单纯地讲述史实,历史也讲述一些重大的科技成果,同时历史学科本身也是一门重要的具有科学性的学科。在讲到新中国以后的历史中,历史教材的编写有一部分是关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在重新编写历史教材的时候,也要将一些我国重大的科技成就编写到历史教材中来,让学生对我国的一些重大科技成就产生一种自豪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并且将历史的发展与科技的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看到科技进步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更加重视科学技术的学习和历史的联系研究。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们所说的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克服思维定势的思维活动,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和独创性。新的历史教材的编写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联想,发挥学生的想象活动,敢于对历史问题提出质疑。新的历史教材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新编历史教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巧设悬念,巧妙质疑
  在历史事件的讲解中,可以配置相关的图像、图表和演示等,对学生的积极性思维进行有力的诱导。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讲解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些空白和悬念,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自主学习和查找资料,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讲述一些关于历史人物的事件之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比如,当从正面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教材可以巧妙地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去查找该历史人物的局限性,使学生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问题。
  2 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编写新的历史教材要继承以往教材的准确性和概括性等优点,同时又要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新的历史教材要参考众多的历史资料,通过对这些历史资料的整合和分析,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知识,吸收众多历史资料的长处和优点,去掉其不符合教学的因素,使新的历史教材更符合教学需要。服务于教学实践。
  3 力求创新,注重开阔学生的思维
  旧的历史教材注重史实的讲解和记忆,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新的历史教材的编写要在讲述史实的基础上,科学地提出问题和质疑,让学生根据问题提供的线索,自主思考一些重要的历史问题和历史现象,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敏感性,引导他们自觉地学习历史知识,获得新的体验,让学生喜欢上历史学科,自觉地投入历史学习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一些旧的历史教材需要进行改编,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教材编写中,要注意教材内容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此外,历史教材还要改变以往单纯讲解历史知识的做法,注意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历史学习过程不仅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记忆过程,也是一种思维的培养与形成过程。
  参考文献:
  [1]解学慧,美国历史教材的编写原则及其在教材中的实施[J],历史教学。2004(12).
  [2]马执斌,树立新的历史教材观是当务之急[J],历史教学,2005(06).
  [3]何成刚,历史教育的价值:回归人文精神[J],北京教育,2002(O2).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安丰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