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滇池治理陷于既得利益 滇池治理
 

滇池治理陷于既得利益 滇池治理

发布时间:2019-07-06 04:06:03 影响了:

  滇池污染治理,历时20年、前后投入逾百亿元,但是成效微弱,滇池变清的设想看不到实现的可能。近期,云南昆明酝酿开征滇池保护费,收取的对象包括滇池周边的旅游业,甚至传出要向游客收取每人每天10元。在舆论压力下,这个计划转入低调。
  在媒体报道中,滇池保护费的开征细节变得模糊起来,能见度很低。但凡记者采访的准官方机构及环保协会,不知所以然,常见的举动就是列举滇池治理的成本账,以及,像讲笑话一样陈述那些失败的治理方案,比如放养水葫芦。滇池治理滑入了泥潭。
  时至今日,尽管效果不彰,但滇池治污的模式还是可以总结的,亦即:政府总揽,将治理机会承包给官方机构,任由后者以科研项目的实验性做法,轮番对滇池开展持续不断的失效尝试。滇池治理的现实,形成了权力的垄断,也形成了稳固的治理的既得利益。
  滇池治理20年而不得门径,并没有让官方检讨既定的治理方式,也没能让它们改弦易张。相反,年复一年形成了畸形的路径依赖:全国的相关科研院所都来竞争实验的机会,因为这往往意味着数千万乃至于上亿元的科研经费,肮脏的滇池成了“输血”来源。
  这种模式难以为继,但奇怪的是,在资金投入日渐衰微的前提下,主政者并没有改换滇池治理方向的打算。反倒是谋划从社会强制收费,来维持这个显然行不通的治理模式。至于舆论抨击治理经费开支不明等,似乎也没有撼动决策者的决心,执迷于一条道走到黑。
  滇池治理不乏民间方案,但始终被排斥在官方的治理计划外。比如搬迁滇池周边工厂、禁止开矿、禁止房地产开发等建议,政府充耳不闻。但见水葫芦实验大规模进行,哪知后期处理耗资巨大,超过项目本身,这么明显的缺陷都不能让政府对民间方案提起一点兴趣。
  事已至此,滇池治理成了“唐僧肉”,成了科研机构圈钱的由头,成了某些官员不恰当运用权力的动力。最坏的情况就此出现:只有保证滇池继续脏下去,才能运转整个既得利益的链条。一旦滇池治理好了,就是这些既得利益的噩梦。滇池治理不是向好,而是要坏下去。
  这不是阴谋论的推断,在张正详、梅念蜀等民间环保干将看来,滇池治理正在陷入这个比坏的恶性循环中。而收取保护费,所要保护的不是滇池,而是这些既得利益。搁置有效的方案,青睐无中生有的不成熟项目,滇池硬生生被做成了相关方分利的“工程”。
  在这种情况下,反对收取滇池保护费,就是反对给变质的滇池治理模式继续输血,就是反对继续以保护之名行危害之实,就是反对既得利益。显然,无论在政策争取上,还是在舆论控制上,民间治理方案都处于劣势,滇池治理的环保运动走入了最低谷。
  要打破这个坏局面,也许只能等待时间。例如在滇池治理的利益链条上,出现贪腐败露的必然事件,令原有的治理模式成为贪腐模式的别称,从而失去政治合法性。即使出现这个状况,也不代表民间治理方案就一定会被采纳,毕竟治理要拦截的房地产、工业,都需权力取缔。
  所以,张正详等民间环保人士就面临着很痛心的画面:一边是良策受冷落、自发环保受打压,一边是目睹滇池治理举步不前,财政公帑一再浪费。而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舆论上宣告滇池治理的官方模式濒临失败,至少可以为民间环保换取一丁点存在空间。
  在针对收取滇池保护费的政策上,没有更好的建设性意见。20多年来,政府靠稳定增长的财政收入维持陈旧而无效的治理模式,在税收掘取能力下降的时期,试图将更多的人“绑上”这辆战车。从很多经验看,因为保护费征收对象的分散,也难有效狙击。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滇池保护费将静悄悄地收取,继续为滇池治理模式背书。可以想见,在张正详他们没有获得广泛的民众支持前,在更多的人投身到滇池环保运动之前,滇池将继续维持在不死不活的状态。民众挽救滇池,应该想出比缴纳保护费更有效的办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