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城市转型中的生态优先_城市生态化转型
 

城市转型中的生态优先_城市生态化转型

发布时间:2019-07-06 04:01:11 影响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于8月14日在北京发布2012年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并举行城市绿色发展高层论坛。此次发布会以“迈向城市时代的绿色繁荣”为主题,在对中国进入城市时代所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城市发展必须走绿色繁荣之路,并围绕如何实现绿色繁荣提出了具体的战略思路和对策措施。
  现状:进入准城市型社会
  报告认为,城市型社会是以城镇人口为主体、人口和经济活动在城镇集中布局、城市生活方式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从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的转变,是经济发达、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到了51.27%,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蓝皮书主编魏后凯教授说:“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标志着中国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开始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城市时代。”
  目前,中国大多数省份已经或即将进入城市型社会。2011年,城镇化率超过50%的省份达到15个,还有5个省份处于45%—50%之间,预计在“十二五”期末将顺利越过50%的城镇化率门槛。
  然而,魏后凯指出,中国城市社会转型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大多数城镇化率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东北地区,而中西部省份的这一指数则明显偏低,尤其以甘肃、云南、西藏等偏远省份为代表,城镇化率不到40%。
  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教授分析,未来的5年到10年,将是中国实现由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而推动农民市民化、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乡融合共享、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将是实现这种社会转型的关键和核心所在。
  挑战:城市发展面临十大难题
  报告指出,面对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城市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以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外延式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蓝皮书称,当前中国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十大挑战:高资源消耗模式难以持续、环境生态压力日渐加大、城市经济持续动力不足、城市规划建设特色缺失、城市管理矛盾丛生、城市公共服务相对滞后、交通拥堵问题愈演愈烈、城市居民亚健康问题突出、城市社会呈现分化迹象、城市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从城市规划方面来看,中国的城市规划理念较为贫乏,且经济指向强烈,部分城市规划建设不切实际,“千城一面”的现象愈演愈烈。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对文物古迹等自然遗产的破坏,反映了城市管理者在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的意识严重不足。
  另外,“住房难”、“看病难”、“养老难”的三大民生问题,直指城市公共服务的相对滞后。蓝皮书显示,在北上广深四大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分别提高46%、54%、54%、43%,而商品房价则上涨了115%、101%、82%、104%。而社会保险金积累严重不足、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缺失等问题,也给城市养老保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发展:绿色经济引领未来
  在提及城市未来发展道路时,蓝皮书指出,应“全面树立‘绿色繁荣’理念,积极构建绿色经济体系”。即指采取绿色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共同繁荣。
  王伟光说,要实现绿色繁荣,必须以良好的生态和人居环境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把绿色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中去。
  蓝皮书中提到,从绿色繁荣的理念出发,必须坚持生态环保优先的原则,确立政府绩效考核的绿色导向,明确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政府责任,从根本上扭转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政绩观,破解以资源高消耗和环境破坏换取GDP增长的恶性循环。
  目前,中国城市绿色产业部门创造的绿色就业岗位已超过2000万个,包括城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城市节能建筑改造、城市废弃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
  据蓝皮书数据显示,中国2008—2010年实施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有15%左右属于“绿色投资”,据估算能够带动直接和间接就业450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