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看见》读后感
 

《看见》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07-22 16:37:16 影响了:
  生活这块幕布下,还隐藏着好多不为人知的东西,等待我们去探索和了解。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看见》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喜爱分享。
 
  《看见》是由柴静写的一部长篇自传集。这本书的名字就已经表现出了它的内容。也许对于她来说,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她只能把看见的原封不动的,不加任何观点地传递给观众。
 
  在书中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有些许领悟。“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我以前以为看见就是简简单单的眼见为实,在看到这句话后才知道要想做到真正客观地看见真的很难。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主观臆测都会影响心中的想法。
 
  这本书写的是柴静在新闻寻访过程中留给她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写了那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写了这真实、让我不禁心颤的中国现况。
 
  柴静是进过非典病房的记者,她大概也是因为这个被观众记住的吧。2003年的非典我没有经历过,但2020年的新冠我却亲身体验,到现在也未结束,从中也可窥见当时人心中的恐慌。
 
  她在书中写到,“有一天,我觉得鼻子里的气是烫的,热流直窜到脑门上,觉得肯定被感染了。闭着眼睛想,怎么搞个DV进病房之类的,不能白死。睁开眼看了看体温计,才三十六度五。”
 
  当初看到这只觉着有些好笑,这人怎么自己吓自己。然而现在是真正能够感同身受了。就这学期放假回家,本来想着出去吃点怀念已久的重庆小吃,结果因为害怕疫情传染硬生生在家呆了十几天没出门,今天隔壁叔叔看见我倒垃圾还挺惊讶,问我什么时候回来的。回来第三天,早上起来我感觉自己头昏脑涨,额头有点烫。我一想,坏了,不会是在机场染上了吧?于是我翻出体温计,一边量体温,一边搜索江北机场有没有患者,答案当然是没有,体温36.3度,虚惊一场。
 
  看书时实觉好笑,到了自己身上,心中的害怕却一点也不少。
 
  柴静进入非典病房的那个节目叫做“非典阻击战”,我刚看到这个名字时笑了一下,现在看来却再笑不出来。这期节目播出后有同行说他们在制造恐慌,给我留下深刻影响的是“比恐慌更可怕的是轻慢”这一句反驳之语。然而令人感到好笑的是,害怕制造恐慌,轻慢传染病这类现象似乎不少发生。在2019年疫情还未被爆出时,有关部门因害怕制造恐慌而未向上级汇报,导致消息滞后。在疫情爆发后,仍有许多人轻慢对待,不戴口罩不居家隔离,致使疫情更加严重。
 
  在书中,我最喜欢的内容是对药家鑫事件的采访。因为它不是只简单地报道了药家鑫撞倒人后下车补刀的这件事,而是去探索更深层的原因。她不是在药家鑫被判死刑后就了结完事,而是去采访他的家庭试图了解这个人的意图。之后我们就知道了,他觉得,那个女人记了他的车牌号,他害怕那个女人上他们家找事,害怕他父亲因此饶不了他,所以他杀了她。在这残忍的杀人犯后面,不过是一个被父亲打击多年、内心懦弱的大三男孩。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一个面目可憎的出轨的女人经过托尔斯泰不断揣摩、不断推翻、不断重建,成为了一个为爱献身的奇女子。他们都不停留于表面看到的,而是向深处钻研。
 
  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五章—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于水中,这一章讲的是大多数人不会碰的那些边缘问题。作家野夫说:“那是因为我们已经不是大多数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免于受辱了。”至今,我仍读不懂这句话。在这一章,我看到了被戒毒所卖去卖淫的苦命女人,看到了因捡了一张蒋介石的反动传单而被关押了二十八年的失语男人,看到了明明没有任何错却被世人鄙弃的同性恋。我以为这世界像我看到的那样美好,却从未想到我只是个井底之蛙,眼界太小。
 
  那个苦命女人说;“我也希望做一个有用的人,希望社会给我们一个机会,不要把我们不当人。”我不知道她是被多少人不当人才会有如此卑微的请求。她吸毒,偷东西,但她是一个人,她受侮辱,做噩梦,受了她本不该受的罪。那个因关押二十多年未跟外界说过话失去语言能力的男人,他的膝盖中间被挖了,被人当做神经病,没有了家人。张北川教授说;“因为我们的性文化中,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我不知道这种言论是否有失偏颇,但我知道人们对同性恋似乎不太友好。耽美小说拍成电视剧却被改为社会主义兄弟情,尽管如此,依然有人说恶意卖腐,恶心。我喜欢张国荣的《我》中的歌词—不用闪躲,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不用粉墨,就站在光明的角落。
 
  我期望更多的人读一读《看见》,更多的人能看到之前从未看到的角落,不管阴暗还是光明。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