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一九八四》读后感范文1500字左右3篇
 

《一九八四》读后感范文1500字左右3篇

发布时间:2022-04-11 16:08:47 影响了:

当读着特别喜爱的书籍后,相信大家一定都从中收获不少知识,那么你的读后感应该如何写呢!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九八四》读后感范文1500字左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的参阅。

《一九八四》读后感范文1500字左右3篇

  

《一九八四》读后感范文1500字左右1

  乔治奥威尔所作的《一九八四》是一本已经被研究得透烂的书,但不管其他人将其剖析得如何不留余地,我依然想写写自己对本书的一些感受。

  《一九八四》作为反乌托邦三部曲之一,本书极力刻画了一个极致共产主义下乌托邦社会的黑暗与压迫,体现的是一个极权胜利的社会,这与奥威尔的另一本着名小说《动物农场》有异曲同工之处,此处暂且不表。

  在我看来,《一九八四》描绘的是一个自由与压迫冲突的世界,文中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的工作是为政府篡改历史,因为工作的原因,使其逐渐对其所处的社会,以及社会领袖“老大哥”(Big Brother)产生了怀疑。后来他为了突破束缚以及向往自由等原因与另一位外围党员裘利亚产生了感情(故事背景不允许人们自然相恋),而成为了思想犯。然后便到了本书的高潮部分:温斯顿在“友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改变了最初“错误”的怀疑,成为了“思想纯洁者”。

  《一九八四》中有一句名言:“战争即和平,奴役即自由,无知即力量。”其中奴役即自由这句话可谓在文中体现的淋漓精致。我们都知道,温水煮青蛙的道理。温水里的青蛙往往无意于自救,因为它们一点一点地习以为常,潜移默化。书中活在大洋国里的人们也一样,受环境的逐渐影响,而习以为常。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有人似乎隐隐记得,以前的食物比现在丰厚,上一次大洋国的敌人好像是东亚国......”但也仅仅是记得罢了,真理部出色的工作可以完美的抹杀任何痕迹。敢问世间上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大概就是人不能相信自己的判断和思考。但,书中的人不这么觉得,他们已经习惯靠真理报所公布的信息去判断事物。这与我国现在的现状也有一定类似,大部分群众容易被媒体的口风控制,而失去自己的自我见解,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在此也呼吁一下网民群众不要太容易被媒体或他人的观点所感染,定要有自己的观点保留。

  如果你的行为方式,逻辑思维都已经被奴役,真心的将虚伪当做了现实,在逻辑体系中把2+2=5(文中剧情)当做了驳无可驳的真理,那自然不必秘密地伪装着生活,大可随时随地说出自己真实感受。这是自由么。当然是自由——“奴役式”的自由。

  《一九八四》可以说是成功的预言了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的文化革命,相信国人阅读此书时都不免会产生共鸣。文化革命时期人人都要背毛泽东语录,把领导人的话语奉为信条,如果做出一些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可能还要被抓去,抓去下乡放牛。知识分子或收敛锋芒苟且于世,或不堪折辱悬梁自尽。他们格格不入于世的思想体系如针毡,他们独具的风骨和那个时代脱节了。

  那么在这一个充满限制的年代里,谁最为自由呢?当然就是将领袖希望民众根植的思想体系变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的红卫兵们,他们把虚伪当做了现实,他们可以堂而皇之地闯到别人家里抄家放火。在时代正在逆流,你是选择继续顺流而行,然后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置于公众视野下游街,还是顺着时代一起逆流?无疑,随着时代一起逆流才能得到自由,得到这为虎作伥的自由,放弃良知的自由,文化革命式的自由,老大哥口中的自由,奴役的自由。

  回到书本本身,主人公温斯顿无疑就是时代的一个叛逆者,他选择相信自己的怀疑,相信自己的判断与思考,温斯特被自己对现世的质疑折磨得日益消瘦,甚至在电刑架上死去活来,也不愿放弃自己的质疑。可惜的是,他拒绝被自由的奴役,也没能换来最后的觉醒......书本最后,依然是极权的胜利。

  

《一九八四》读后感范文1500字左右2

  但是对我来说,它已经不是乌托邦,而是历史了,这是1984给王小波留下的印象。对于一个经历过文化革命,在每一篇文章里的每一个字句里都散发着对思维自由与快乐的渴望的人来说,这本书在1980年给予他的感受想必是震惊与彷徨中又带点唏嘘。

  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这是美国时代周刊对1984以及动物农场的评价,注意其中的一个词,自由,到底什么是自由,它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意义又在于何处。至少我认为,在1984中,这种自由是思想及言论在不直接触犯他人利益前提下异于他人的许可,及思想的自由,追求自认为正确的真理的自由,不管它客观上是否正确,但是你不得反对人家去思考,去发表。也就像其中所说的,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毫无疑问1984中的世界是对这种自由抹杀的极端反例,政府利用各种方法,近乎于残酷的把人的思想方式彻底扭转,只会接受和彻底认同,个体的思维不复存在,真正的思想只存在于统治阶级的脑海中。

  不得不说,1984是集权统治的完美典范,把整个社会完美控制在对于对统治阶级最有利的状态之下,极端稳定且易于控制,并且这种稳定在统治者不改变自己做法维护这种秩序的情况下我认为它几乎是不可能被打破的,因为作者在书中总结了推翻统治阶级的几种状况,首先他把社会分成了三个阶层,上,中,下,上即为统治阶级,而中则以认为是满足了温饱问题还有余力的人,而下,则是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而被推翻统治,作者认为有四种状况,一种是出现一个强大的中等人集团对其进行推翻,一种是自身失去统治意志,一种是残酷的统治让下等人觉得无论如何也无法生存从而进行反抗,一种是社会外部力量,简单来说就是强力的侵略导致权力的丧失。

  而我对自身失去统治意志的理解是统治阶级自身的内部斗争,对强大的中等人集团出现的理解是当民众在物质上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民众将会去思考当权者存在的意义所在,而不是像曾经一样向野兽一般蒙昧的只顾工作,而当他发现统治者的存在对他的生存来说没有多大意义反而带来一些束缚之后将会反抗,而这种反抗将基于思维上的自由,因为他们不是无产阶级,他们在已经有了自己资产的情况下而冒着更大的风险区革命,为的必定是更加高层次的东西,比如制度的改革,活者自由而不是像物质条件供给不足时为生存而斗争,也就是下等人的反抗,这反而更加恐怖。因为纵观世界历史,下等人起来反抗,也就是中国人所谓的农民起义,或者是无产阶级的所谓革命,实质上仅仅是权力的又一次更替,因为他们反抗的理由是为了物质上的利益,他们被别人压迫,现在他们受不了起来造反了,一开始是为了自由,为了改变黑暗,但最后他们又会去压迫别人,这绝对称不上是真正的革命,只是权力更替,原地踏步,毫无进步,所以我不认同书中那句“如果有希望,希望只存在在无产者的手中”。

  但是1984的世界彻底根绝了除统治阶级自身发生问题之外的其它导致权力丧失的所有情况,首先他控制了所有东西的产量,即不会让太多人很好的解决温饱问题而有精力去思考统治阶级存在的合理性和这个世界的客观规律导致太多中等人的出现,也不会让太多人饿死导致下等人的反抗。接着,他控制了所有人的思维,即让所有人都不会思考除了政府要你思考的以外的东西,甚至用了消除自由上帝等词汇的存在导致这些思想无法传播(这是我见过最牛的办法),也就是更根绝了强大中等人集团起来反抗的可能性,接着,那个社会只存在三个国家,每一个都处在这样相同而又诡异的社会状态下,各自明白大范围战争对统治的不利,但战争又是存在且必须的,因为他们把战争看成了一种控制资源的方式,也就是当粮食等必须品产量过剩将会导致很多人摆脱整天为了满足温饱问题而奔波而无暇顾及其它的情况时,政府将会用战争来解决这些“过多”的资源,从而达到国内的稳定,这也就是所谓的战争即和平。所以,统治权只掌握在统治者手中,而极端的个人崇拜也间接消除了统治阶层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一个极端稳定的社会。

  可以说这是文化革命或者苏联社会主义时期的最终进化版本,而在这种极端稳定的情况下,为了继续发展科学,而不导致科学的一些客观理论和统治阶级的理论,如1+1=3产生冲突,统治者又发明了一种很牛的东西,双想,即在思想里存在两套思维模式,在平常情况下用那个极端政府所需要的思维模式,而在做一些科学研究的时候用客观的思维模式,起初我根本不相信这种情况的存在,但是文化革命的种.种事例,或者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存在证实其实双想的大规模存在时很有可能性的。

  比如当你刚想发表一个不同意见但却发现所有人说的话都和你相反的时候你会不由自主的附和他们,虽然最初的想法还存在,但是它却被你压在了心底,并且当你想起它的时候你还会不由自主的去排斥它,且潜意识还会告诉你甚至强迫你去相信大多数人的想法,而这种情况大规模出现既是文化革命的时期,在那样一个屋子匮乏腐败黑暗的时代,相信大多数人都有了自己的看法,但这个时候面临的压迫不仅仅是大多数人意见的不合,甚至是肉体精神上极端的摧残,所以在表面上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毛主席始终都是中国的红太阳,所以双想作为政治制度方法的存在是具有可行性的。

  所以,一个社会,它解决了温饱,科技发展,社会稳定问题的时候,它看起来实在是很完美,但是它被全世界人所唾弃,它的存在更是西方世界极力阻止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社会发展的真正定义不应该是科技,物质上发展的稳定,因为社会的发展其实基于每个个体发展,而个体的发展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将再不局限于物质而是思维。

  做一个比喻,古代社会的一辆马车,这几乎是贵族才能拥有的,而对于现在机械横行的社会来说,一辆马车只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罢了,但客观来说这同样是一辆马车,所以,科技在发展,但人类主观上来说,科技带给人类的乐趣,并没有向客观上那样在发展,所以科技的发展亦或者说物质的发展绝对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唯一活着本质标准。但是我们是否发现,欧几里得的几何,孔子的论语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始终能让我们体会到这其中所蕴含的思,维的乐趣,这种乐趣绝不会因为时光变迁而有任何改变,因为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本性,所以社会的进步在于使人们在思想上能享有趋向于有平等的权利,能有发现与获得任何乐趣的权利,让这个社会变得参差多态(罗素说,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源)而对这种人类本性所蕴含的幸福进行彻底抹杀的极端,就是1984中的世界,而也正是因为这样,所有人对此进行抵触,它违背了人存在的客观规律,它违背了本性。

  所以真正发达的社会并不是人人都拥有无尽的资源,而是人人享受思维的乐趣并进行分享与探讨,这样的个体才是伟大的,而这样的种群,将是永远也不会消亡的,因为富有好奇且对乐趣充满兴趣的精神是永恒且不会改变的。这,才是科技的发展的意义与价值所在,这也才是评定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准。而1984这本书所存在的意义,相信是希望这个社会,向前进。

  

《一九八四》读后感范文1500字左右3

  再次翻阅《一九八四》,乔治。奥威尔的笔触依旧冰冷得能寒彻心扉。

  小说讲述了名为温斯顿。史密斯的男人与当时的政权反抗斗争的过程,结局不尽人意,却使人深思。那个社会中没有人权,没有自由,没有思想。极端的独裁者“老大哥”泯灭人性,毁灭思想,把社会变得空虚无聊,但凡有人敢违抗,甚至只是在大脑中想想——对不起,他将通过一系列残酷的手段,被迫改造成“思想纯洁者”。

  “思想纯洁者”概括地来讲,就是无条件地听从顺从服从“老大哥”的话,不许有自主的思考能力,不许对“老大哥”质疑。他就是信仰,他就是正义。

  思想罪不会带来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第一次在书中看到这句话时,匕首一般,直直地刺向太阳穴。在书出版后的69年后重新翻读,英国的左翼作家,嘲讽似地写下掩盖在社会主义下的权权主义。

  历朝历代,古来圣贤者皆如此。《山居笔记》中的一段话令我记忆犹新,一个风云数百年的朝代,总是以一群强者英武的雄姿开头,而打下最后一个句点的,却常常是一些文质彬彬的凄怨灵魂。

  幸运的是,我们处于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压迫的和平时期;不幸的是,即使在这种环境下,我们也在逐渐泯灭思想,麻木情感。

  现代人似乎失去了对“真”的认知,社会上各种冷漠随大流的现象层出不穷,七旬老人摔倒在地到底扶不扶?校园欺凌是应该袖手旁观还是帮一把?事后诸葛谁都会,但真正敢在那一刻挺身而出的人却寥寥无几。

  为什么所有人都认为它不对,宁愿手握真理不说话,漠视一切,也不愿站出来制止。所有人都在一瞬间选择了沉默,毫不犹豫地以最大可能限度趋避危害保护自己。

  人在内心深处总是最爱自己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性的自私可以盖过仅存的真理。

  那么我们所拥有的是谁的真理?我们什么也不说,即使社会的阴暗面被深度挖掘出来,表达我们态度的地方,仅仅只存在虚无的网络上。

  我曾亲眼目睹一个年轻生命的消逝,给在楼底看热闹的群众只全举着手机,窃窃私语、指指点点,更有甚者,朝那位脸色苍白的姑娘大喊一句“要跳快点跳!不跳拉倒,做给谁看呐?”那一瞬间,你能发现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我作为在楼下仅仅是一名过客,我真的想劝阻她,好友拉住我耳语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人家又不会把你当观音菩萨。”那又如何?难道所有人都愿意眼睁睁看着一条鲜活的生命香消玉陨吗?消防员的到来最终也无法挽回她。纵身一跃,留给家人的是悲痛,留给陌生人的却只换来埋怨与遗憾。

  中国人经常在关键时刻选择缄口,如果大家都不说,那我也不说。恰恰与《一九八四》中被改造成“思想纯洁者”的温斯顿一样,举起四根手指头,党说这是五,温斯顿欣然认为这是五。

  真的可悲的,无思想的人啊。究竟从何时起,中国人变得如此两面,甚至不敢在公开场合提出不一样的看法,这是在怕什么?我们这儿没有“老大哥”,也不会将人改造成“思想纯洁者”,我们究竟在怕什么?当真理就在自己手中,却不敢使用它的权利,为什么?

  我们在怕自己,怕他人异样的眼光,怕提出不同见解后他人的耻笑,所以把自己的思想藏起来,越深越好,只需要跟着大流一起点头摇头,做一个和他人一模一样的瓷娃娃。害怕异样,害怕被耻笑,害怕失败,此乃人之常情,在所难免。但也正因为摆脱不了这固执想法的枷锁,我们永远只能淹没于大众,被限制在囚笼中。

  仿佛你手中握着钥匙,只要转动门把便会有新的世界。可是所有人都呆在囚笼中,于是你也对自己说,这样挺好,我就呆着吧。然后你放下钥匙,重新回到人群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囚笼中的人只增不减,直到有一天,有一个人拿着钥匙打开了门,并走了出来,囚笼中的所有人都或怀疑或惊异,很快地另一个人也出去了,陆陆续续,许多人都出去了。你环顾四周,也跟着出去了。出去后你发现,囚笼外的世界十分精彩,大部分人都对第一个离开囚笼的人表示了赞赏,你突然想起,如果当初你迈出那一步,那么结局可能就不同了。于是你便和大家一起,说着些羡慕的话语,也和大家一样,暗自后悔。

  希望所有人都能记住,谁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打开囚笼,只要你手中握着那把名为真理的钥匙。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