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熔铸雪域魂魄的西藏博物馆】 熔铸民族魂魄
 

【熔铸雪域魂魄的西藏博物馆】 熔铸民族魂魄

发布时间:2018-12-28 04:41:50 影响了:

  旦增朗杰先生      1959年生人。1979年毕业于西藏民院语文系,1997年读西藏大学成人函授学校,1999年受训于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全国博物馆馆长培训班。现职称为编译。
  1979-1986年在拉萨市编译局工作;1986-1988年在自治区外办;1989-1994在文化厅社文处任职,此时直接负责文物及保护工作;1994年调自治区文物局筹备领导小组任副组长,期间先后在罗布林卡、布达拉宫管理处协助主要领导工作;1996年任文物局宣传保卫处处长;1998年底调任西藏博物馆馆长。
  曾参与1994年布达拉宫维修竣工庆典、1990年的后藏文物普查、负责组织并领队赴阿根廷举办《中国西藏珍宝展》等业务活动。
  
  西藏博物馆坐落于拉萨的罗布林卡东南,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功能的博物馆。早就知道博物馆落成并开馆了,只是一直无暇光顾。差不多是它开馆一周年之际,我终于有幸一睹。博物馆外观跟照片上并无二致--庄重不乏活泼,传统藏式风格又能找到"藏着"的现代味,相当耐人寻味。
  第一次去,我是与一个访问团同行的。那是个秋日的下午,高原的骄阳刺得人睁不开眼睛,匆匆拾级进到门内,当一股凉气扑面时,这才敢睁眼四望。
  偌大的门厅,十足的藏味--雕梁画栋,色彩鲜明,几个下粗上细的方柱子涂着大红色,雕着精美的图案,金色细线勾勒其间,正前方是宽大、突出的藏式门,走进门里则是另外一个天地。门厅左边是服务处,几位身着民族服装或现代装束的姑娘微笑着迎接我们。
  在一位一位可爱的姑娘们的引领下,我们分几组进入展厅。
  柔和的灯光下,一个个高低、大小、宽窄等规格各异的展柜有致地摆在展厅内,展柜里展示的是高原民族的精粹,现代西藏的风采:有史前文化遗留,如考古出土的石器、兽骨、种籽等,还有陶器、纺织品等许多生产生活用品;多种质地和造型的佛、菩萨造像;历代用金汁、银汁、珊瑚粉汁写的藏文典籍、经书;形式各异、五彩纷呈、讲述不同故事的唐卡画;金的、铜的、石头、骨头做的各种乐器、法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如各色氆氇、服装服饰、鞋帽、围裙腰带、木碗、石锅、藏刀;还有其他高原民族珞巴、门巴和夏尔巴人的特色用品,真是大饱眼福,可谓美不胜收。
  展品除了放在展柜里还有田野还原--蓝天绿草背景下支着牧民的牛毛帐篷、土坯垒的灶、家什和挤奶桶、酥油桶;牛皮船却是只能放在台子上,木桨搭其边……。
  一位博物馆负责人告诉我们,这只是藏品的一部分,2001年我们要逐步扩展。
  "那时会更精彩。"他说。
  参观时间匆匆过去,大家意犹未尽,一是太走马观花了,二是想了解得更深透些,知道得更全面点。我琢磨着哪天抽空再去一次。
  这想法我告诉了我的"小朋友"次白,几天后她来电话邀我同往。
  想不到在博物馆等候我的竟是馆长旦增朗杰先生,我愣了一下,立刻想到这一定是次白他俩约好的。
  意外,很感谢,也很满意。
  旦增朗杰,中等身材中等个,虽也是中等年龄,但显得挺年轻,也"显得"话不多。谈话主体先是我说,再是对话,再后来就"重点转移"了。
  一谈到博物馆,旦增朗杰就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他告诉我们:
  
  西藏博物馆--孕育七年的精品
  
   西藏博物馆于1992年开始筹建,1994年7月在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正式列入自治区成立30周年大庆援藏62项工程, 1995年8月 24日奠基,1996年 3月正式破土动工,1997年10月1日举行了主体工程落成暨江泽民总书记题写馆名揭幕仪式,1999年6月整体工程竣工验收,当年1O月5日在建国5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之际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国家文物局董保华副局长一行和兄弟省市区博物馆的代表,近200人参加了仪式。
  为建设西藏博物馆国家投资960O余万元。
  博物馆占地539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3508平方米,展厅为10451平方米;由主馆区、办公生活区、民俗文化苑、庄园楼4大部分组成;馆区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序言厅、主展馆和文物库房。整体建筑采用了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建筑形式,集现代化多功能为一体,体现了风格特色化、功能多元化、设备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的建馆模式。整体布局结构严谨,具有鲜明的藏族传统建筑艺术特色,同时又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实用特点和艺术神韵,熔铸出自己的建筑风格。
  
  《西藏历史文化》--第一台展览的基本陈列展览。展览展示了西藏考古工作和文物普查工作的成就,陈列了罗布林卡、布达拉宫等地珍藏的文物精品和重要文献,陈列了我们征集的一些历史文物和民俗实物,并附有巨幅照片充分说明西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由4个部分22个单元组成。展出的一千多件精选的文物,从西藏的历史、文化、艺术、宗教、民俗等方面向观众展示了藏民族独具魅力的灿烂文化、悠久历史和前辈匠人的聪明才智。中外观众无不为藏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叫绝,评价很高。现在你们参观的就是这台展览。
  西藏高原的"史前文化"部分大致经历了旧、新石器时代和早期金属时期。旧石器时代大致属于距今5-1万年左右的晚更新世,此间遗存物较少,主要以定日、日土、申扎等地晚期石器时代遗存为代表,采集到的有刮削器、尖状器、砍斫器等;新石器时代距今10-3千年,主要以昌都卡若遗址、拉萨曲贡遗址和林芝遗存为代表,分别是生活在河谷地区以农业为主、兼有家畜饲养和狩猎业的文化类型和生活在高原西、北部的狩猎经济文化类型,以发现于阿里、那曲地区和雅鲁藏布江上游的细石器地点为代表。这些展现了青藏高原远古人类的存在、演变的轨迹以及藏族先民在文化渊源上与中原文明及其他远古文明的联系与交流。
  "不可分割的历史"主要展示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该部分按照历史发展脉络,围绕历代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关系,以及藏汉人民的友好交往而展开。展出了大量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政治意义的珍贵文物。从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建立吐蕃王朝并与唐朝联系密切,以至通婚。所展实物向观众再现了唐代藏汉人民的友好关系和血肉情谊;元朝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版图后以及后来的各朝各代,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往来之信件、敕封文书、赐品、册封达赖、班禅的金册金印、用于掣签的金瓶等;至新中国成立,人民政府、毛泽东主席写给噶厦、达赖的信件,《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决西藏问题办法的协议》(复制品)等等,可谓琳琅满目,弥足珍贵。这部分主题突出,文物均为鉴证历史之精品。
  "文化艺术"部分陈列出西藏历代文化遗物,分为8个单元,即西藏文书体发展沿革、藏文文献典籍、藏族戏剧艺术、藏族乐器、藏族医药学、藏族天文历算、雕塑艺术、唐卡艺术,展示了千年来藏族文化艺术的概貌及其曾经的辉煌与繁盛。从西藏古文明中心的雅隆河谷转到拉萨河流域,从初修佛殿到形成古建筑工艺的展示;从统一藏文到创作丰富的文学作品、翻译的佛教经典和科学典籍等记载;唐卡厅内展示了各大画派的代表作,各种类型、不同质地不同内容的唐卡精品汇聚一厅,如布画、绢画,还有使用刺绣、织绵、缂丝、贴花等不同工艺做的唐卡;各类造像更是数不胜数,木雕、石刻、金铜敲凿的,手法各异,如雕刻、浮雕、圆雕、镂雕等;还有木刻印刷和雕版工艺堪称一绝……展品中相当一部分为世所罕见,更是第一次面世的孤品、绝品,是研究藏族文明史的详细史料和历史佐证。
  "民俗文化"是反映民族特有的生产方式、文化生活、民俗风情和宗教信仰的具有代表性的民俗器物用具,分6个单元,即器物用具、藏族民居、民间工艺、民间竞技、交通工具等方面的内容,从中可看到藏民族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产生活……陈列着丰富的衣饰、精美的生活用品,如造型奇特的糌粑盒、酥油桶、茶叶袋、僧帽壶;镶嵌精美的火镰、藏刀、鼻烟壶;还有放牧用的"古朵"、渡河乘的牛皮船、骑马备的鞍鞯等等。
  这台展览主题突出,设计点面结合,各部分相连贯,在忠实于实物性的基础上,力求艺术、系统地体现藏民族历史文化的基本脉络并保持内容的严谨性,展现了藏民族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置身其中,观众犹如穿行于西藏历史的长廊。
  1999年这台展览被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沿物报社评为"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之一。这是从25个省市自治区文物部门和国家文物局直属单位推荐的几十家博物馆和纪念馆中,经专家评议投票产生的。为布好这台展,我们得到的帮助不少,自己也下了苦功。为了这台展览,有多少个方案又多少次被推翻,馆里多少人没日没夜,衣带渐宽……
  
  精美的展品来自西藏各地
  
  西藏博物馆设计容纳展品为16万件,目前已有馆藏珍品3万多件,诸如各种类型的史前文化遗物,各种造型的佛、菩萨、历史人物塑像;用金银粉书写的藏文典籍,五彩纷呈的唐卡画;各种乐器、法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别有风格的陶器等等。
  这些展品大部分是原藏罗布林卡的文物;
  另外,按照国家文物局等5个部委下发的文件精神,我们接收了海关、公安、工商等部门依法没收、追缴的文物;
  "文革"中有"废铜烂铁"从西藏运到了格尔木地质五大队,多少年来一直"少人问津"。根据国家规定我们接收了那批东西,其中还有一件是3级文物呢!
  七八十年代,自治区民族宗教委员会将一批珍贵的玉器存放在人民银行金库内,如今这20件文物终于找到了"家";
  色拉寺一个拉康里堆满了破碎铜制品,我们从中挑选接收了具有收藏、研究和陈列价值的文物、实物 及各类藏币;
  在民间征集了各历史时期的各类文物--吐蕃时期的、近现代的,民俗的、宗教的……。值得一提的是民间收藏家叶星生先生将自己的两千多件收藏品交给了我馆,为此我们聘请他为名誉顾问还召开了表彰会。
  几年来,我们付出了多少辛劳,可也有许多许多收获!
  
  渐宽的衣带 赢得的喝彩
  
  西藏博物馆集文物的收藏保护展览研究和社会教育诸功能为一体,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为参观者提供服务。我们确定了"打好基础、重点突出、整体推进"的基本工作思路和"高起点、高要求、高目标"的办馆方针,并通过开馆以及我们的服务,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建立与社会各界特别是与各兄弟博物馆之间的广泛联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0年夏季,我们先后分两批参加了分别在广州和云南昆明举办的《西藏文化艺术展》、《昆明:全国少数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其中在云南我们获得了最佳设计奖、最佳陈列奖、最佳展品3项大奖,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为下一步开展合作商展积累了经验;
  另外我们利用临时展厅配合有关单位成功地举办了几次画展及绘画拍卖会等活动;
  同年金秋,分赴韩国和香港的藏族文化艺术展和西藏文物展圆满成功,得到一致赞赏;
  去年6月,我馆与自治区集邮公司合作仿制了"青花缠枝八吉祥四足盂壶"成功,如今已成为畅销的旅游纪念品,同时制作发行了一套邮票和首日封已在全国发行……
  开馆至今已有一年半了,博物馆共接待观众5万多人,其中团队60多个,学生400O余人,外宾近3万人,完成了外事接待任务十余次。
  大家说,我们的劳动被认可了,我们的辛劳有了回报!
  我感谢观众,心里非常踏实。我也为我们的社会又向前迈进了而感到欣慰。
  
  边开馆边完善
  
  自1999年10月以来,博物馆陆续完成了美中区域语音导览公司(AC公司)藏、汉、英、日语音导览系统工程的安装和3万余字的文字编写、翻译、录制任务,如今已投入使用,为观众提供具有现代功能的有声解说服务项目。据说今年还要更新更先进的设备;
  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合作出版《西藏历史文化展览》画册,预计6月份就能面世,同时还有光盘、明信片等;
  完成了馆藏品《天体运行图》大型唐卡的复制工作;
  加大文物考古力度并对其中有一定影响的墓葬进行考察,写出调查报告,从墨竹工卡县加马乡征集到了出土石制棋盘,在山南地区征集了三尊佛像的馆藏品、从日喀则牧区征集到了十余件民俗用具,这一切充实了陈列展品,甚至填补了藏品种类的空白;
  与西藏联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网页制作和上网的前期准备工作,并为下一步建立网站、局域网做好准备,也使文物藏品管理逐步走向信息化、网络化,进而实现管理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还能在上网推销自己,以吸引参观者。
  
  宣传文保 加强联系 服务大众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体现,所以其普及程度和数量多少,是衡量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能力和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在我国已有各类博物馆1900多座。但在西藏,博物馆还是新生事物,几乎不为人所知。什么是文物,为什么要保护文物?如何保护?针对这些问题,去年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之际,我们全班人马披挂上阵,以多种形式开展了有关文物及博物馆知识的宣传活动,邀请区有关单位的领导和拉萨各大旅行社的总经理来开座谈会,商谈如何加强合作、发挥博物馆的作用;
  积极主动与学校联系,组织师生前来参观,我们还将与居委会、寺院民管会联系,组织居民和僧人来参观。
  
  心中的警灯常亮
  
  博物馆里有这么多价值连城的文物,你们的保卫工作任务还是很重的,怎么能保证文物万无一失呢?
  西藏博物馆是90年代中期的设计,在当时馆内设施是一流的,有空调和多功能的声光系统,严密的消防、监控装置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监视监听,微波、红外线报警系统,对讲设备……
  1999年10月在国家文物局安防专家的监督指导下,对安全防卫系统进行了最终验收,并根据专家和公安部门的建议增补了部分报警设施,建立了巡更制度,确保整个安防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文物的安全保护。由于馆员责任心强,警惕性高,保卫人员恪尽职守,自文物进馆后,还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
  今夏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完成了第二批安防工程的增补工作,确保监控系统正常运行,最近我们又加固、增设围墙和主馆区的防护栏,力求做到防患于未然。
  年富力强的旦朗拉骄傲地告诉我和次白:"去年和前年,我们博物馆连续两年被评为自治区文化系统的先进集体。馆里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心里都乐滋滋的,觉得自己的汗水没有白流。"
  
  要做的事太多了
  
  旦增朗杰说:我们要利用好国家对西藏的优惠政策,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在搞好人才、藏品及文物保护、学术研究等基本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外展、商展的力度,积极努力扩大影响和宣传,以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弘扬藏民族的文化作出贡献。
  新世纪初年,我们计划继续做好文物陈列内容的调整、充实以及对观众的接待、讲解等全方位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5-10月我们与国家历史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两个大型西藏文物展,并以此向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献礼;
  加大与兄弟博物馆的合作力度,抓住走向世界的机会;
  加强与中科院考古研究所今后在考古领域的合作,首先对正受到自然与人为破坏的古遗址、遗存进行抢救性保护或挖掘工作;
  把基础做实尽快建立文物保护实验室……
  旦增朗杰先生滔滔不绝地说着,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这期间他只喝了几口水,根本没看什么材料,可见他是干出来的,什么都装在脑子里了。我不由得觉得他是那么可钦可敬。
  "说了不少,听说你上次参观不尽兴,我俩陪你再去展厅看看,感觉一下语音导览器,再给你看几件稀世之宝。"他对我说后,又征询地看看次白。
  又是在大厅里,同样是青春盎然的姑娘们,我们借了一个语音导览器。
  在一个标有特殊符号、雕刻精美的木板前,我按照操作规程按着健,导览器中传出了藏语,告诉我那是夹经书用的木板,时间大约在五世达赖喇嘛时代……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