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征服与反抗_盗潜黄金城
 

征服与反抗_盗潜黄金城

发布时间:2019-02-12 04:27:58 影响了:

  越南战争(1961~1975年)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现越南政府称之为抗美救国战争。越南战争是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共同对抗越南共和国(南越)和美国的一场战争。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也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最终以美军的完败而告终(虽然美国政府自称是“光荣的撤退”)。下面让我们通过兵人模型包装上的封绘再次感受那段战火硝烟的岁月……
  
  
  美军UH-1直升机机组成员装备
  
  越南战争时期,美军首次大规模地使用直升机,其中就包括美军UH-1直升机。通常UH-1直升机的机组成员包括飞行员、领航员和两名舱门机枪手。机枪手的任务就是用机枪压制地面火力以保护直升机安全,当直升机低空飞行或起降时尤为重要。图1中的这4名机组成员全部头戴装有内置耳机和送话器的SPH4飞行头盔,身穿绿色飞行服。由于直升机的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都较固定翼飞机低很多,很容易受到地面火力的攻击,因此不仅需要有机枪掩护,机组成员还身穿着绰号为“鸡肉盘”(chicken plate)的防弹背心。另外,直升机的机组成员还会在执行任务时随身携带一些轻武器,以备直升机万一意外坠落或者迫降之后自卫用。图1中的飞行员和领航员都在腰间挂了一支M10转轮手枪,两名机枪手则各携带一支M1911手枪(因为角度原因在画面中看不到)和一把美军空军救生刀。左侧的飞行员右臂上有一枚“大红一师”(The BIG RED ONE)的臂章,说明他曾经在美军第一步兵师服役。在美军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因为工作需要,某人离开自己的原属部队调到其他作战部队,但是不论他的军衔和职务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老部队永远是他的家,是他引以为豪、并且努力为其争得荣誉的地方(就像《士兵突击》中,不论是后来到了师属侦查营的连长高成、甘小宁、马晓帅,还是进入了A大队的许三多和成才,“钢七连”永远是他们心中不可磨灭的荣誉),老部队的臂章将会一直佩戴在他的右臂上。图中左侧的机枪手用绳索将一挺M60通用机枪悬挂起来使用,但这种简易枪架使机枪手很难抑制射击时的后坐力,而且由于机枪的射击散布较大,可能会误伤己方人员和设备。右侧机枪手使用的是改进后的M60D舱门机枪。
  
  
  美军第1骑兵师
  
  美军第1骑兵师是越南战争中美国陆军的主力师,图2中可以看出在越南战争中美国陆军士兵的标准配置:M1965作战服,M1钢盔,包括弹匣包、急救包、水壶和干粮包在内的M1965单兵作战装具,帆布腰丛林靴。图中4名官兵都在左臂佩戴了第1骑兵师的倒卵形“马头”臂章。其中最引人注目就要数头戴骑兵帽的指挥官了。这名上尉手持一支柯尔特M609卡宾枪,腰带上挂着M1911手枪、双联手枪弹匣包和急救包,与众不同的黑色骑兵帽上有上尉军衔标志和美军骑兵的兵种标志――两把交叉的马刀。可是他这副打扮实在是太显眼了,在战场上肯定会受到对方狙击手的“特别照顾”。值得注意的是,其右臂上还佩戴有一枚同样是美军老牌部队的美军第1步兵师“大红一师”的臂章,这说明他原先是在“大红一师”任职,后来调任到第1骑兵师。在上尉右侧的是佩戴一等兵军衔的通讯兵,他背着带有耳机和话筒的PRC.25/77电台,这是美军配发至连、营级的通讯器材,也是美军的标准配置之一。
  
  M40A1无后坐力炮
  
  图3中安装在M274“骡子”运输车上的M40A1无后坐力炮,是在1968年顺化战役中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的一种支援武器。
  
  M40A1无后坐力炮是在M27105mm无后坐力炮基础上简化而来的,可以由M151吉普车运载,设置在固定发射阵地时使用M79三脚架。在M40A1无后坐力炮的身管上方,还有一支同轴的MSC 12.7mm机枪。由于无后坐力炮的发射特征十分明显,为了确保有效命中敌方,保全自己,炮手会先用12.7mm机枪对目标进行试射,如果命中目标,就立即发射炮弹。为了保证接敌后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射击,美军采取了名为“装填手保险”的措施,即装填手在膛内先装填好一发炮弹,但要使炮尾栓保持敞开的状态。这样,即使有人不慎触动了扳机,也不会击发,而炮手一旦得到射击的命令之后,只需要关好炮尾栓就可以射击了。
  
  美国驻越南军事顾问司令部研究观察组
  
  图4表现的是1960年代初开始在东南亚印度支那地区活跃的一支美国陆军非常规作战部队――MACU-SOG,即U.S.Miltary Assistance CommandVietnam"s Studies and Observation Group(“美国驻越南军事顾问司令部研究观察组”),负责在老挝、柬埔寨以及北越地区开展非法的越境秘密侦察和情报搜集任务。
  
  当时SOG主要负责美军的OPS-35计划,即从战略高度出发对敌纵深进行渗透侦察,并且严格保密,仅保留极少的公开资料和图像存档。在1964~1972年期间,SOG执行了将近1400次侦察任务,共有大约2000~2500名SOG人员参加行动,并且得到至少7000人以上的当地作战人员的指导和帮助。这些当地作战人员主要来自越南山区的土著民族居民和柬埔寨高棉人等,他们配合SOG完成战略方面的情报搜集,并参与搜寻北越游击队和侦察越共军方活动,以及对胡志明小道的侦察和袭扰。
  由于SOG不可告人的侦察内容和非法的行动方式,使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也使美国在外交上陷入尴尬的局面。1972年中旬,SOG停止了活动并开始接受国会调查,OPS-35计划宣告结束。
  
  SOG深入敌后作战,不佩戴任何军衔或者部队标志,也不穿制式作战服装。图中可以看到两名越南人和两名SOG队员在一起并肩作战。SOG中编有一定数量的志愿加入的越南本地人。与南越傀儡政府军的士气涣散、素质低下不同,他们的军事素质并不亚于特种部队中的美国战友,而且熟悉当地环境,了解当地风俗习惯和语言,最重要的是可以假扮成越共游击队来配和美军行动。因此这些当地人在SOG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几乎每次外出行动都是由美军和当地人共同组成小队。
  当时的特种作战部队并没有目前这些种类繁多、功能齐全的作战装具可供选择,图中两名SOG队员胸前挂着AK47系步枪弹匣袋,共可用来容纳6个M16步枪的30发标准弹匣。每名队员腰带上都挂了4~6个约2.27升的水壶套,但是其中只有两个用来盛放水壶,其他的水壶套被作为弹匣携行具使用,每个水壶套大约可以容纳4个M16步枪的30发标准弹匣。除此以外,4名队员还都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空中移 动用战术背带。这种背带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双肩处各有一个吊索环,其由一条腰带、两条肩带和两条通过胯下的固定带组成。胯下的两条固定带平时卷起固定在腰后,使用时放开,通过扣环连接并固定到腰带正面下端。该背带可通过与直升机下方的牵引索相联结,实现在直升机不着陆时将地面人员吊起转移。4名队员各持一支XM-177E2卡宾枪,其中两名队员的枪上还分别加装了M203榴弹发射器和光学瞄准镜。两名美军在其丛林靴外佩带了二战时期使用的帆布护腿。最左边的一名队员手持URC-10紧急联络用无线电对讲机。URC-10对讲机的体积小巧,但是相应地功率和通讯距离也要比PRC.25/77电台小得多,只有在被联络者主动接近至有效距离内才能进行通话,一般作为救生器材配备给深入敌后的特种作战小队使用。
  
  
  美国海军陆战队强力侦搜队
  
  关于美国海军陆战队强力侦搜队,《轻兵器》杂志2006年(1上)期中已专门介绍过,在此不再赘述。图6为强力侦搜队4人行动小组,左边的两名队员剃着陆战队的标志性发形――“锅盖头”。背负PRC.25/77电台的通讯兵(左一)右手持一支卡尔・古斯塔夫冲锋枪,该枪是越战时期美军从瑞典订购,专门配发特种作战部队的冷门武器。在他身后的陆战队员手持一支安装有消声器的M16A1步枪,右肩左胁处挂着一条可容纳7个20发弹匣的弹匣带。由于热带雨林中茂盛的植物遮蔽,视觉可以观察到的范围十分有限,而听觉的范围反而超越了视觉,因此使用微声枪械十分有效。
  
  图中的4名队员似乎发现了什么情况,摆出了一个“环形防御”队形,M79榴弹手居中策应。要在植被茂盛得远比封绘背景夸张得多的热带丛林中行进,丛林砍刀对于最前方的队员是不可或缺的。与其他几支在丛林中出没的特种部队一样,强力侦搜队员们没有戴钢盔,而是代之以丛林奔尼帽或者头巾,因为在丛林中,反光或意外发出的响声都有可能惹来杀身之祸。
  
  美军“海豹”突击队
  
  大名鼎鼎的“海豹”突击队,更无须多说了。图7中最前方的机枪手手持一挺斯通纳MK23机枪,身上挂着两条弹链;他身后的队友正端起莫斯伯格M500霰弹枪举枪瞄准;身背电台正在联络的队员右手中是一支被称为“hush puppy(安静小犬)”的加装消声器的史密斯-韦森Mk22 MOD手枪。手持M79榴弹发射器的队员身穿一件榴弹手作战背心,其正面的口袋可以容纳22发榴弹,因此该作战背心深受美军士兵的喜爱。
  
  顺便在此说一下,除了以上介绍的几支美军特种部队以外,参加越南战争的还有“绿色贝蕾帽”以及被美军称为“军事支援部队”(MAF)的“多国部队”。MAF中包括有来自韩国、泰国、澳大利亚、菲律宾、新西兰和台湾地区的多支部队,规模则从数十人到数万人不等。日本陆上自卫队也曾经在越南战争期间派出小规模“考察团”赴越南与美军特种部队进行交流并参加“实战演习”,不过这一信息至今未得到日本官方证实,当年的亲历者对此也都讳莫如深。
  
  南越傀儡政府军的“游骑兵”(ARVN RANGERS)
  
  该部队是仿照美军“游骑兵”特种部队建立的一支全部美式装备的精锐部队。该部队的标志是白色五角星内的一只黑豹头,南越士兵不仅在左臂佩带该图案的臂章,就连钢盔的正面也漆有这一标志。从图9中可见,除了作战服和靴子以外,南越政府军的“游骑兵”所使用的装具和轻武器,以及PRC.25/77电台,都和美军完全一样。其中手持M16A1步枪的南越士兵(左二)还身穿一件美军M69防弹夹克。当时大部分南越政府军以及各特种作战部队中的越南人使用的都是美国提供的二战时期的美军制式武器装备。
  
  
  越共游击队(VIET CONG GUERILLA)
  
  面对拥有空中和远程打击优势的美军,北越领导者深刻领会了毛泽东主席“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之战术思想,避美军之锋芒,积极开展游击战。“丛林是属于越南人的”,越共游击队利用他们熟悉的丛林布下各种陷阱、隐藏了兵员和物资的运输与储藏,最大程度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这是越战版的“农村包围城市”。美军和南越政府军占据了南越的主要城市和军事基地,除此之外被美军称为“纷争区域(Contest Area)”的广大区域则都是越共游击队的活动范围,其中离南越首都最近的禄宁“铁三角”地区,距离西贡市区不过30公里。
  
  1962年4月30日,美国副国务卿乔治・鲍尔宣布了一个名叫“战略村”的计划,把越南南方游击队渗入比较严重的地区再划分为较小地区。主要村庄用带刺的铁丝网和望塔围起来,村庄边修建有野战工事、弹药库和直升机起降场等设施及防御阵地,并驻扎有连、排级规模的南越政府军部队,进入村庄的人将受到仔细盘查。村民们的日常活动也受到驻军的监视。美军和南越傀儡政权企图通过这种“人盯人”的方法,强行切断越共游击队与当地百姓的联系。但是最终这一战略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
  图11所表现的是在稻田边的几名越共游击队员,他们身着作为“越共游击队标志性服装”的黑衣。手持中国56式冲锋枪的游击队员(左二)像是一名指挥员,胸挂56式冲锋枪弹匣包、背包和地图包,腰间还挂着两枚67式木柄手榴弹,正在将一份文件递给推着自行车的女游击队员。女游击队员斜挎着一支缴获自法军的MAT49冲锋枪。背对画面的游击队员手持一支中国56式半自动步枪,腰间的水壶明显是中国制造的,横插在背包上的工兵锹是布设地雷和陷阱时的必要工具。蹲在一旁抽烟的反坦克火箭筒手使用的是一支中国仿制苏联RPG-2的56式火箭筒,其身管末端的尾焰喷口处与原装的RPG-2略有不同。北越也仿制了一定数量的RPG-2,身管口径从40mm增大到50mm,并且加装了可折叠的脚架,称为B-50式。火箭筒手背负着装有3枚火箭弹的携行具,身上的干粮袋装得满满的应该是大米。应该说这幅封绘中的越共游击队员们使用的武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先进的,当时越共游击队员手中武器甚至还包括了竹制的弓弩、一些藤条和木桩组成的陷阱等等。
  
  北越特攻队
  
  
  北越特攻队是北越正规军中的特种作战部队。北越正规军的武器装备绝大多数都是由中国无偿援助的,在图12中就可以看到:56式冲锋枪、56式轻机枪(RPD)、胸挂式冲锋枪弹匣带、机枪弹鼓包、67式木柄手榴弹和解放牌胶鞋。在中国的大力支持下,北越正规军拥有了统一的军服和装具、质量较好的制式武器,以及部队训练和作战方面的指导,成为北越军事力量中的绝对主力。
  1975年4月,北越发动春禄战役。在春禄守军彻底瓦解后,北越就已经在战场上取得了实质性胜利,在之后解放南越首都西贡的过程中,南越军队已经鲜有有组织、大规模的抵抗了。美军已经开始从越南撤离,南越总统阮文绍丢下烂摊子逃到了台湾,南越政府中的官员们也千方百计地逃往美国或者邻国。4月30日,北越军进入西贡,金星红旗升起在南越总统府上空,最后一任南越总统杨文明按照北越部队指挥官的要求到西贡广播电台发表公告,宣布西贡政权解散,号召南越士兵向北越军队无条件投降,西贡市内南越军队的抵抗随即全部停止,越南战争就此宣告结束。
  
  编辑 黄 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