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王重民 为王重民正名
 

王重民 为王重民正名

发布时间:2019-02-13 04:37:34 影响了:

  王重民是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两大重镇分别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武大图书馆学系的前身是1920年3月建立的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创始人为美国友人韦棣华女士,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的创始人就是王重民先生。
  有意思的是,图书馆界一直喜欢拿武大与北大作比较。比如王重民先生与韦棣华女士究竟谁才是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第一人,论时间先后,当然是韦棣华女士,但韦女士毕竟是一个美国人,过世较早,对中国图书馆学教育起到的是一种启蒙的作用,真正的集大成者还是土生土长的王重民先生。
  其实这种比较很八卦,就拿现在的两个院系来说,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王余光教授毕业于北大,成长于武大,副主任王子舟教授也是从武大过来的,肯定不愿意进行这种无聊的比较。
  在图书馆界,武大与北大之间的地位相当,所以两校早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两校的毕业生进行等额互换,北大的毕业生去武大,武大的毕业生去北大。当然喽,由于北京是首都,去北大的武大毕业生不愿回武大,去武大的毕业生基本上都回了北大,北大似乎占了便宜。唉,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两校之间血浓于水,互相拆台的事大抵上是没有的。只有外面的人跟着瞎起哄。
  回到正题。
  为了反映王重民先生在图书馆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反映他在诸多领域的治学成就,尤其是反映他与胡适先生共同治学的宝贵经验,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与台北胡适纪念馆于日前隆重推出《胡适王重民先生往来书信集》一书。该书编撰历时3年,得到了海峡两岸许多有识之士真诚的关心和支持。该书的面世不仅是北大信息管理系、也是国内图书馆界的一件盛事。适值该书面世之际,本报记者特别采访了《胡适王重民先生往来书信集》一书的主编、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王锦贵。
  王锦贵教授是王重民先生的后学弟子,在编撰《胡适王重民先生往来书信集》的3年时间里,自始至终充满了对胡、王两位先生的敬意,并保持着极大地热忱。据他介绍,为了充分展示《胡适王重民先生往来书信集》的崭新面貌以及《书信集》的基本元素――“往来书信”,他们努力地做了如下5项工作:第一,最大限度地收录了两人的往来信件,包括已经发表或未曾发表的,但凡能够见到者,均在收录之列。《书信集》中有不少信件是首次披露,它们或来自台北胡适纪念馆,或来自大陆有关高校的馆藏。第二,两人的往来信件,无论是已经发表还是未曾发表的,凡被《书信集》收录者,均一一注明出处。第三,为了体现两位学者特定的学术研究背景,所有信件以时间为序,由远及近,尽可能按年月日交叉编排。第四,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学习,该书加入大量注释性文字;为了方便读者检索相关信息,书后特别附录了3种索引――“人名索引”、“文献索引”和“语词索引”。
  回顾编撰《书信集》的整个过程,王锦贵深刻体会到,通过“书信集”这一特定的载体形式,不单折射出胡、王两先生令人尊敬的大家风范,也由此释放出极其丰富的知识信息和文化内涵。阅读两位先生的“往来书信”,字里行间真情涌动,其真知灼见耐人寻味。
  在王锦贵看来,《书信集》最耐人寻味和最大的看点,乃是胡、王两大师极其精彩的原文,而最使他担心的是文中的注释,因为注释毕竟是衡量该书质量的重要标准。
  据王锦贵介绍,早在青年求学时期,王重民先生就曾许下宏愿:“尝闻古人愿走万里路,读万卷书,我愿读万种书。”王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70多年的生命旅程中,以扎扎实实的阅读和社会实践,在学界赢得了崇高的学术地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