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商业银行信贷系统性风险形成因素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什么
 

[商业银行信贷系统性风险形成因素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26 04:17:20 影响了:

  摘要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各项经济政策、金融及房地产市场等发生频繁变化,不确定性在急剧增加,给商业银行信贷带来系统性风险,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受损,盈利下降,对商业银行整个经营体系造成重大冲击,如何防范信贷系统性风险成为商业银行的重大课题。本文首先剖析商业银行信贷系统性风险形成因素,然后揭示其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最后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 系统性风险 形成因素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范围日益扩大、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兴衰相互影响的今天,中国商业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因素更加错综复杂,不确定性日益加剧,有效防范和应对系统性风险已成当务之急。回顾一下西方银行业近百年的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到,有些银行辉煌一时,但转瞬即逝;有些银行曾经也是“百年老店”,但最终因为个别风险事件轰然倒下;还有些银行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并且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成为令客户和同业尊重的“常青树”。这类银行的成功之道,就在于它们追求的不是一时的繁荣,而是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能够历经经济周期波动,实现持续盈利和稳健的发展。这就告诉我们,一家银行要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最关键的是能够有效抵御各种外部风险对银行系统性风险体系造成的冲击,成功避免经营的大起大落,最终实现银行价值的持续稳定增长,以下浅谈之。
  
  1 信贷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因素
  
  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就是银行外部宏观形势的变化,这是银行不能控制和影响的,但是我们要重点跟踪、观察和研究。
  1.1经济走势变化因素
  经济走势的变化对银行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一方面,要关注经济下滑的可能性。2008年以来,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明显的变化,GDP增速已经从一季度的10.6%,下降到二季度的10.1%,其中六月份的增速是10.01% 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了一个多点。另一方面,还要关注物价上涨压力。从2007年3月起,CPI涨幅连续攀升,2008年5月开始逐步回落至7月底为6.3% 。但这主要得益于物价基期因素减弱和行政性价格管制,物价上涨压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加速上涨至7月底的10%,创12年以来的新高,货币投放的压力、进口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国内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因素都将对CPI形成进一步上涨的压力。
  1.2宏观调控政策变动因素
  经济形势的多变,会带来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相应调整,因此要密切关注宏观调控重点、力度和时机的变化。
  首先,货币政策由从紧变为松动。2007年至今,存款准备金率已历经15次上调,达到17.5%的历史高位,目前则更多采用发行央行票据的方式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信贷规模控制有所放松,增加了中小企业信贷规模。
  其次,监管政策的调整。近年来银行产品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业务结构得到优化,风险转移能力有所增强。但有些“创新”通过表内业务表外化来规避信贷控制,它们并未减少风险反而扩大了风险敞口。如果监管部门调整对此类“创新”的监管政策,很可能对目前开展的业务带来政策性风险。
  再次,产业政策变更。目前,落后生产能力淘汰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新开工项目准入管理更加严格,在建项目合规的检查力度不断加大。
  1.3房地产市场供求变化因素
  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一市场的变化关系到国计民生。2007年四季度,国家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调控成效开始显现。从宏观调控的政策看,未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态度是比较明确的,管理力度还会不断加强。另一方面,从市场供需来看,2008上半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3.5%,较上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增加13.8%,较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但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2%,这组数据说明房地产市场的供给能力还在增加,但市场观望情绪浓厚,部分地区房屋交易量出现显著下降,供需之间的不平衡对房价未来走势将构成较大压力。因此,无论是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看,还是从市场的供需平衡看,房地产市场出现变化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1.4 金融市场变化因素
  金融作为经济运行的核心和命脉,它的发展趋势直接关系到银行体系的安全性。
  首先,资本市场持续低迷。2007年四季度以来,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上证指数从6214点回调,目前已经跌破1800点,大约70%的市值蒸发。2007年国有工业企业近50%的利润来自资本市场,股市下跌导致上市公司投资收益大幅缩水,现金筹集能力削弱,上市公司不少企业资金紧张,财务状况恶化,偿债能力下降。从个人情况看,2007年,不少客户贷款炒股、押房炒股,股市大幅下调使得其资产严重缩水,可能引发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
  其次,金融市场利率和汇率波动。从汇率来看,自我国汇率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处于单边升值的态势,但是从2008年7月份开始,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显下降。从利率来看,为应对次贷危机,美国等国家多次降息,目前美国利率水平处于相对低位,但国内通货膨胀率高,又使其存在加息压力。
  再次,国际金融市场风险蔓延。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实体经济,房地产市场低迷。与此同时,房地产按揭贷款违约率不断上升,由次级按揭贷款向优质按揭贷款蔓延。2008年7月,美国第二大房屋信贷银行印第麦克银行(IndyMac)被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随后,美国最大的两家房贷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也陷入了困境,它们共持有或担保着5.2万亿美元的房屋按揭贷款,大约占美国全部房屋按揭贷款的一半。我国金融机构也持有相当部分美国金融债和两房债券,对美国房地产信贷风险转化为美元债券的市场风险要高度关注。
  
  2 信贷系统性风险产生的影响
  
  2.1对资产质量的影响
  近些年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后各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稳步提升,但是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经济周期的考验。一旦经济周期进入下行阶段,经济增速放缓,股市低迷,房地产市场和出口形势严峻,再加上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发生,这些交织在一起的因素,到底会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产生多大影响,我们还必须分别进行研究。
  2.2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经济下行可能引起不良贷款增加,由此带来的拨备上升肯定会对银行盈利有所影响。此外,受股市下滑影响,大量资金回流银行,存款呈现明显的定期化趋势。据人民银行数据分析,今年前7个月新增企业存款和居民储蓄中,企业定期存款和居民定期储蓄占75.7%,较上年同期上升41.6个百分点。央行加息对银行付息成本的不利影响开始集中体现。
  2.3对风险管理能力的考验
  最能检验一个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成效的标准就是看它在经济波动乃至经济周期下行阶段的表现。近几年,尽管银行在这方面开展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在风险政策研究、信贷结构调整、风险计量和预警、行业风险限额管理、宏观经济压力测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总体来看,对宏观经济波动和系统性风险的研究、分析、应对能力还比较薄弱,人才储备也严重不足。
  
  3 防范信贷系统性风险的对策措施
  
  3.1密切跟踪,加强风险分析研究,支持结构调整持续深化
  当前极其复杂的风险环境,迫切需要银行加强风险分析,积极研究对策。风险分析要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中可能诱发系统性风险的关键性因素的变化,比如宏观经济走势、政策法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环保和节能减排、资产价格波动等等。进行区域或行业的综合性研究,提供更多的宏观层面的决策依据。例如银行风险管理部确定了研究课题,包括通货膨胀、农产品、节能减排、石油、股市、汇率、利率、债券、地方财政、铁矿石等基础原材料、煤炭、进出口、房地产、结构调整以及次贷危机。
  3.2 推进压力测试,及时制定各种应对预案
  压力测试是国际先进银行普遍采用的风险管理工具,也是防范系统性风险有效的手段。最近两年,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改进压力测试方法和技术,积累了不少经验,多项压力测试成果都得到银监会领导的肯定,现在关键是要把压力测试的经验和成果运用到系统性风险的防范过程中。
  3.3 以贷后管理为重点,强化内部管理
  其一:着重解决贷后管理薄弱问题。对如何加强贷后管理问题,有以下几点要注意:第一,业务条线、风险条线、保全条线、审计条线以及法律合规条线都要积极参与到贷后管理实践中,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发挥积极作用。第二,加快贷后管理工具和技术开发,使贷后管理逐步从依靠“人控”向依靠“人控”和“机控”并重转变。第三,建立合理的贷后管理激励机制。尽快制定明确的贷后管理考评办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其二:控制表外业务风险。各业务部门进一步梳理整合各类表外业务品种的业务流程、操作规程,完善规章制度;风险部门必须进一步细化政策底线,加强风险监控力度,做好风险提示。
  其三:继续强化授信管理。要把授信业务风险当作当前管理的重点,有效避免其风险由单个向局部、再由局部向全局蔓延,最终酿成系统性风险。一是要认真落实第一道防线的风险管控责任,前移风险管理关口,在客户营销和授信方案谈判中落实风险与回报管理。二是要严格执行信贷政策和信贷审批程序与权限,严把审批关口,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各级信贷审批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的信贷审批权限和程序受理审批信贷业务,令行禁止,合规审批,尽职尽责。三是要加强作业监控和业务督查,强化执行力。四是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完成节能减排授信管理工作方案、额度授信管理办法、受灾地区信贷政策和表外业务风险管控方案。
  其四:操作风险防范中要加快系统和工具基础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业务持续性管理,进一步规范应急管理、危机管理的标准及相应流程,严格防范“低频率、高损失”事件可能对银行体系带来的冲击。二是全面推进操作风险自评估,深化关键风险点检查,特别要注意加强对资金交易等关键业务、关键流程、关键风险点的识别评估,完善制度流程,杜绝恶性案件的发生。三是积极推动操作风险管理基础工具、系统建设,在完善自评估、关键风险指标和损失数据等三大工具的基础上,设计符合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需要的系统架构和功能,搭建起操作风险的管控平台和信息报告平台。
  总之,信贷系统风险的产生来自于多方面因素,包括经济走势、宏观调控等方面。对银行业的影响范围巨大,并且可能造成传染性影响,如果不进行有效的防范很可能会发生大规模银行倒闭,在中国则可能造成政府扶持压力过大,影响国内发展步伐。所以需要从加强风险分析研究、加强压力测试、强化贷后内部管理等方面防范信贷系统风险,实现资本或股东价值的持续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省略/
  [2] 黄嘉聪,郑涵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研究,2008.3.
  [3] 张同耀.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2008.5.
  [4] 董满章,美国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做法及启示,2005.5.
  [5] 翟金林.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研究,2001.4.
  [6] 郭春松.商业银行压力测试研究,2005.1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