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什么是创业 什么是科学的创新
 

什么是创业 什么是科学的创新

发布时间:2019-02-26 04:25:19 影响了:

  戴近视镜的何院士是一副标准的学者形象,坐在窗外撒进的阳光里愈发显得神采奕奕。“我为什么愿意接受你们的采访?非常重要的一点,现在对什么叫做创新的认识,有很大的思想误区。所以我讲一讲我所理解的创新是什么。”
  
  创新必须继承旧的
  
  何院士认为创新必须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必须做调查研究,必须对旧事物有所了解,否则提出的创新就不是科学创新,不知道自己新在何处。在这点上,有很多人存在误解,以为脑袋聪明、思维活跃就可以创新。殊不知不对旧的东西做深入调查,所有的“创新”往往是落空的。“你还不了解过去的事情,你就敢说你是新的吗?”何院士如是说。
  创新不是打倒一切,是在继承中创新。从事科学研究多年,何院士对创新也有他的心得,“我是搞科学研究的,我也是主张创新的,那么从我们的经验里面有一条,凡是你脑袋里想到的新鲜事物,你去查一查国内国外的文献,大概前人都已有类似的见解,可以说你“创新”思路中的98%、99%,甚而99.9%都是人家考虑过的。” 所以创新必须在深入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
  何院士举了一个社会科学的例子――中国革命问题。中国革命问题是个大问题,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凭一个人的力量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的了解也有一个过程。他早年的文章和晚年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因为社会在变化,对象在变化。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绝对是一个创新。因为工人阶级都在城市,所以世界上过去的工人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都是从城市到农村,列宁就靠这样的路线取得了革命的成功。但是毛泽东在深入研究了当时中国的情况后,发现这条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也是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如果没有列宁成功的例子,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在城市中举行‘暴动’的失败,在实践当中碰到很多困难,碰到很多不成功的例子,毛泽东也不会走向农村包围城市。”“毛泽东的创新也是在前人实践基础上的创新,这里面既包括‘城市’暴动的失败,也包括历史上农民起义成功和失败的种种教训。这样的创新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创新,不是拍脑袋随便想一个新鲜花样。”
  
  创新必须是新的
  
  要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但是这并不表示你把旧的事物重新提出来就是创新。“创新必须是新的,必须不是旧的,不是把旧的东西拿出来重复一下,就说自己是创新。”何院士认为这样的创新不是科学创新,是述旧,是虚假的创新。
  要正确识别科学的“新”和虚假的“新”。认识有一定的客观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人认识客观事物也有一定的规律。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认识的客观规律做了深入的讨论:“人的认识首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走向实践。”何院士认为这个规律在认识任何事物的过程中都成立。“在认识的客观规律的理解上,有很多人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比如说我眼睛看到了一个新事物,那它就是新的,这就是一种很大的误解。第一,你眼睛看到的未必是新事物,为什么?你的眼睛看到的对你讲是新事物,对别人来讲不一定是新事物。第二,你的眼睛可能看错,有假象,有靠不住的东西。”所以在一定要懂得“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创新与社会需求
  “创新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如果社会不需要的话,也可以创新,但是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和后果。” 何院士强调必须要看到社会需求和创新的关系。
  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很多,有些不一定要用创新来解决。如果可以用老办法解决的,非要用创新来解决,有时候反而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但有些问题用老办法解决不了,必须要有所创新才能解决。所以何院士认为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在制定鼓励创新的政策时有所区分。“在制定如何鼓励创新的政策上,要注意两个侧面:如果个人有什么创新思维,一般我都持支持和鼓励的态度,但这仅是精神上或道义上的支持;而如果需要国家投入很大的力量来支持你创新的时候,就要有所考虑了,必须考虑到创新活动的是非得失。”在这样的问题上要有一个科学的判断,比如说现在石油紧张,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判断。有人说我们需要电动车;有人说把燃油车做些调整。何院士认为对燃油车做些调整是小创新,如果按这种思维模式来解决问题,只能缓解一下石油短缺,还是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如果一味只是鼓励这样的小创新、表面上的创新,那其实是对创新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鼓励创新要有正确的方向
  
  鼓励年青人创新,要有个明确的方向,有个正确的方向。“鼓励年轻人创新有个往什么方向去鼓励的问题。不要抽象地去鼓励。有些‘创新’是不能鼓励的,‘永动机’是不能鼓励的,王洪成‘水变油’也是不能鼓励的,虽然他们都打出‘创新’的口号。”“农民造飞机”也是不能鼓励的。造飞机的难度太大,不是少数几位农民可以实现,弄不好还会出现重大人身事故!”
  关于原始性创新。“我是搞科研的,我很关注原始性创新。”理论物理所的特聘研究员陈应天教授,倡议用太阳能冶炼高纯硅,耗的是太阳能,不耗费化石能源、电能,而且没有污染,成本也很低,这当然是原始性创新。对于这样的原始性创新,何院士表示高度支持。但是,何院士之所以支持陈应天教授关于太阳能的研究,除了它是原始性创新外,还有一个理由:这个创新是现实的,是确实有可能做出来的。“如果这个原始性创新是不现实的,是做不出来的,我也不会支持,原始性创新当中也有科学与不科学之分。”“不是所有前无古人的东西我都支持”。
  为什么何院士会“大力”支持陈应天教授的太阳能炼硅?研究和发展这一新技术,当然有相当的难度!除了陈教授已对难度做了深入思考、具体分析外,还因为太阳能炼硅有新的因素介入硅的冶炼过程。陈教授发明了一种新的太阳炉,能廉价地将太阳光聚焦15000倍~18000倍。如果计算一下光子的通量,其数量高达1~2�022光子/厘米2・秒!如此强的光子通量“介入”冶炼过程,可以说,几乎每一个硅原子都吸收了一个光子的能量,硅中的电子也将处在激发的状态。这将是一个前人所没有透彻研究过的新因素。或者说这一太阳能炼硅将不同于传统的物理冶金法炼硅,很可能是新型的高温光冶金、高温光化学的冶炼过程。现在已经获得“初步”的但已是“巨大”的成果。
  非原始性的创新如果是科学的、可行的,那么也应该大力支持。比如说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是中国人的创新。自行车加一个动力装置是个小发明,但是会对解决中国居民的出行问题起重大作用。“从技术上说,自行车加一个电动机确是一个‘小’发明;但是从如何解决大多数不太富裕的居民的出行问题的理念来看,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大’发明!因为它为占世界人口70%以上的发展中国家的居民出行解决了大问题。”一切符合社会的需求又是科学的创新都应该鼓励。“我赞成提倡、鼓励原始性创新,但不是认为解决一切问题都要原始创新。”
  何院士提倡一个理念:要提倡科学的创新,反对非科学的创新。因为认识是有客观规律的,创新必须符合认识的客观规律才有价值。创新要科学的创新,不是随意的创新,不是随便假想的创新。如果不加区分,一概鼓励,只会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钱财。
  
  创新切忌“揠苗助长”
  
  让学生在学校里就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是很必要的。但是一定要引领学生认识科学的创新,不要让虚假的创新误导他们。
  何院士认为现在某些中等学校搞的创新活动有“揠苗助长”之嫌,“只能说是参加的一些创新性活动,但是要说是创新,除个别例外,中学里所组织的创新活动,一般是谈不上有所科学创新的。”何院士讲述了1944年冬天,老师带领他们自制蓝墨水义卖募集善款捐赠寒衣的故事。何院士认为这样的活动是很有意义的。首先,它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其次,也为社会公众做了好事。但切不可吹捧过高,“我赞成学校搞这些活动,包括小学生也可以介入,让大家关注到创新很重要,要有所前进、要有新花样、新点子,但是不能估计过高、吹捧过高。吹捧过高等于向后辈传播虚假的创新理念。”“把这方面的比重扩大、突出的话,就是揠苗助长。”
  其实,何院士说他们那时从事的义卖活动,是抄自某一配方,而且是老师推荐的配方,但又把配方中价格较贵的一种化学成分,硝酸银去掉了。所以,他们义卖的蓝墨水颜色鲜艳,但不能持久,隔了一段时间,颜色就会消失!准确一点说,这是一种“可书写”的劣质产品。因为价格十分便宜,所以在学校门口一设摊,又是义卖,就有很多人来买。“我们也在这一活动中受到教育”。“但如果说,那时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蓝墨水,那就是胡吹、神吹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