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让民生新闻更有活力更具气质】 民生新闻稿件
 

【让民生新闻更有活力更具气质】 民生新闻稿件

发布时间:2019-04-02 05:43:27 影响了:

  改扩版后的湖北日报,民生关注版块包括新闻版:社会新闻、民意民声;专副刊:健康、网事聚焦、读者、夕阳无限、法治湖北、监督等。这些版面分属于不同部门,有不同的责任编辑,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根据分工,新闻版面由社会新闻中心承担,我的主要工作是与责任编辑李先宏一起做好民生新闻版的服务工作,同时也承担了一些新闻外采任务。今天主要汇报关于民生新闻的基本情况和思考。
  通过半年创新实践,本报的民生新闻版已初步形成大气爽朗的鲜明风格,以人为本的版面特性。我们较好地完成了编辑部交办的规定动作,如妇女儿童发展十年规划解读、“骂汉门”事件、学雷锋活动系列宣传专版等;推出了一批可读性强、服务性强的系列报道、深度报道和平民典型,如毕业季找工记、记者行走社区15分钟卫生服务圈、消防连着你我他、践行“六民要旨” 夯实“生命工程”、“馄饨哥”等。当然,还有目前正在推进中、受到广泛好评的“华农大贵州支教10年踏访”活动。形成了一些好的专栏。如《党报热线365》主打名记者崔逾瑜工作室,专人专责,反映民意民声;新闻深度栏目《热点冰点》,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以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最优化传播,以及《社区空间》等。
  下半年,如何进一步丰富编辑思想,使民生新闻版更有活力、更有创意、更受欢迎,我一直在思考。
  第一,更好地完善质量标准设计。
  改扩版后的湖北日报,实际上是在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ISO9000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以往不同,它要求每个版面、每条稿件的最优化处理。版面,是最基本的生产车间。那么,民生版这个车间该如何实现最佳化的总体呈现方式;每条稿件应该有怎样相对一致的基本要求,根据内容的不同又该如何呈现不同的语言风格;如何完善防干扰机制,使编辑标准保持统一、不摇摆不定,等等,都需要更多地吸取经验教训。
  第二,更好地运用批评导向机制。
  推行业务民主,运用批评导向,是改扩版带来的业务气氛新变化。我还记得,改版第一期亮相前夜,为了民意民声版上的一条稿件标题,从社长到总编辑到多个部门主任、专家,各抒己见,不断推翻重来,以求最佳,令人感动。批评不自由,赞美无意义。 我相信,在同事之间,不会有刻意地、针对个人的批评批判,一切意见和建议只是为了把稿件编得更精、把报纸办得更好。我希望也欢迎,在这样一种良性的反馈管理机制下,更多的人监督、帮助民生新闻版成长。
  第三,更多地体现民生新闻版“和”的气质。
  不同版块,应该有不同的气质。民生新闻的气质应该是一个“和”字。它是和谐有序的社会氛围,祥和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而不同的民众情绪。选稿组稿标准,务必要以是否有利于“和”为准则,反映人的生老病死、人性的真善美丑、社会的喜怒哀愁。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不能解决问题的东西,不要;只有破坏力、没有建设性的报道,不利于解决问题的东西,更不需要。
  第四,更多更好地反映民意民声。
  以党报的标准与要求充分反映民意民声,我们还做得不够。但以目前的舆情反映情况、人力资源配置,要实现突破还有很多实际问题。我们应该创造更多的表达形式、提供更多的版面空间、配置更多的人力物力、建立更广泛的信息渠道,使热线新闻、监督类报道有更大的舞台,充当好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把为读者服务的文章做好做足。在这方面,作为编辑,一要冲锋在前作表率,二要在组稿方式上时间前移,强化调度,争取用好用活每一条新闻线索。
  第五,更好地加强个人修养,提高专业编辑能力。
  编辑民生新闻,就要做社会学专家。一要研究更多的社会学理论,中央到省关于民生建设的方针政策、思想要点,做到胸怀全局,具备战略思维;二要对劳动、卫生、民政、慈善志愿、计生、安全生产等方方面面加强调研,广泛了解相关政策和群众所思所想,心中有数才不慌;三是为有特色的记者提供施展平台,对优秀记者的行文风格、表达方式,尽量不强加编辑手法,使其作品更有辨识度,个人更有知名度;四是加强编辑基本功,精心细致,态度严谨,使版面喝上“精确、精细、精巧”的“三精口服液”,更有营养,更加性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