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老舍评论聊斋志异 [论老舍小说中隐含作者的干预性评论]
 

老舍评论聊斋志异 [论老舍小说中隐含作者的干预性评论]

发布时间:2019-04-16 04:31:16 影响了:

  摘 要:一部文学作品往往就是隐含作者价值观念的体现,文本的每一种安排,包括结构设置、细节描写、叙述方式,都是为了帮助体现隐含作者的价值意图。虽然在通常情况下,喜欢在作品当中直白地进行说教的作者是不受人欢迎的,但老舍却认为作者的意图显现在文本中是很正常的,他在小说创作中也践行了这一点。本文将就老舍小说中的干预性评论及其所引起的文本多重矛盾进行解读。
  关键词:老舍 隐含作者 干预性评论
  “从作者的角度来看,真正成功的阅读能够做到把隐含作者的基本规范同作者之间的距离完全消除。这种距离在阅读刚刚开始时往往存在。”{1}一部文学作品往往就是隐含作者价值观念的体现,文本中的任何一个细节、技巧,文本的结构形式以及叙述方式等都是为了帮助体现隐含作者的价值意图的。但是通常情况下,喜欢在作品当中直白地进行说教的作者是不受人欢迎的。“把价值和信念强加进去,这是对小说家的一种特殊诱惑,我们完全可以把其中有半节子哲学家高谈阔论的作品称为文不对题的训诫。”{2}布斯曾对作家的这种灌输式的介入表示非常的不满,他认为,这种介入式的评论严重地影响了文学作品的和谐:“我们并不是在反对作者的议论,而是在反对思想与戏剧化的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不和谐。”{3}是的,文学价值的最高体现并不是它所提供给我们的知识认知,这些是科学等其他学科的目的,而文学价值的最高体现是作者如何将这些观念表现给我们,这个“如何表现”才是文学艺术最终的价值所在。也就是说,一个故事如何被讲述这一意义远远大于这个故事本身的内容。我们在阅读小说文本的时候,也许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故事,但是到了作家的笔下,他会动用各种叙事策略而使得我们的阅读变成一种享乐、刺激的过程。所以,任何一位隐含作者都会使用各种办法来拉动读者走入到他所肯定的轨迹上去。但是有时候,隐含作者在幕后往往等不及,或者是他所设置的一切并没有达到他理想的效果,这个时候,他便会跳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这种做法往往会减弱文本的审美效果,“失败的作品往往正是那种其中的隐含作者强求读者去服从并非后者本意的规范的作品。”{4}
  然而老舍对此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隐含作者在作品中的显现是很自然的:“这种有意或无意地显现自己是自然而然的,因为文学是自我的表现,他无论是说什么,他不能把他的人格放在作品外边。”{5}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老舍的观点,一部文学作品就是作家自身精神世界的写照,无论运用怎样的叙述,包括海明威式的“零度叙事”,都体现着作家自身的人格、情感。但是如果作家往往在幕后忍不住,跳出来直白地发表自己的议论,这样便会大大减弱文本的审美价值,如果与叙述者的态度不同,还会形成叙事症候,引起文本内部的矛盾性。
  在老舍的小说中,也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矛盾:作家虽然动用了各种叙事技巧以达到自己在伦理和情感上的目的,但是在幕后掌控一切的他仍然无法一直保持缄默,会不时地跳出来,急于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表达出来。诚然,对于文本背后的作家的职能老舍自己是非常清楚的:“我们读一本好小说时,我们不但觉得其中人物是活泼泼的,还看得出在他们背后有个写家。”{6}当然,这个“写家”的责任便是掌控和设计文本,以表达出他想要表达给读者的情感和意图。但是这里的“表达”并不是所谓的直白的评说、议论,“文学所以为文学,并不在于作者所告诉我们的东西,乃在于作者怎样告诉我们的告诉法。”{7}文学创作并不是直白的说教,而是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我们读者自己动用感知力和理解力去探讨作家创作的本意。所以,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活动,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想法来理解作品的实质。但是创作是一种突发性的活动,柏拉图认为,诗人只有处在“迷狂”状态下才能够进行创作,他甚至认为只有处于癫狂状态之下的诗人才能够创作出好的诗篇来。由此可见,处于创作状态中的作家,即叙事学上所称的“隐含作者”在创作的迷狂状态下,已经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感情。这时,作家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用那些含蓄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了,或者是叙述者已经无法做出令隐含作者满意的叙述时,在这种情况下,幕后的隐含作者早已忍不住,就会站出来发表评论。
  《二马》中,经常会出现大段大段的意图性很明显的议论:
  完全消极,至少可以产生几个大理想家。完全积极,至少也叫国家抖抖精神,叫生命多几分乐趣。就怕,像老马,像老马的四万万同胞,既不完全消极,又懒得振起精神干事。这种好歹活着的态度是最贱,最没出息的态度,是人类的羞耻!{8}
  中国人的办事和小孩子“摸老瞎”差不多:转着圈儿摸,多咱摸住一个,面子上过得去了,算啦,谁管摸住的是小三,小四,还是小三的哥哥傻二儿呢!{9}
  《二马》中的叙述者是一个很客观的叙述者,叙述者与隐含作者在伦理意图上的差别几乎没有,也就是说叙述者与隐含作者是非常一致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可靠叙述者。在描写老马的时候,叙述者经常会以一种反讽的口吻来进行叙述,以达到隐含作者的伦理目的。作为隐含作者的代言人,即使叙述者这样负责任,可是隐含作者仍旧要跳出来发表议论,直抒自己的伦理倾向。老舍创作《二马》的动机主要是要表现老中国人的腐朽的性格缺点,他曾说过,甚至《二马》中的爱情描写都是为了“揭露人物性格与民族成见”的,老舍不允许其中的爱情情节自由发展。一切的安排都是为了表现老一辈中国人的腐朽,对于老马这一角色,老舍在《我怎么样写〈二马〉》中曾说过:“他不好,也不怎么坏;他对过去的文化负责,所以自尊自傲,对将来他茫然。所以无从努力,也不想努力。他的希望是老年的舒服与有所依靠……他背后有几千年的文化,面前只有个儿子。他不大爱思想,因为事事已有了准则。这使他很可爱,也很可恨;很安详,也很无聊。”{10}这一段话对于我们理解《二马》的主题意蕴是很关键的,我们可以据此得知隐含作者的伦理态度,同时,对于理解和判断隐含作者在文中所发出的主题性很明显的评论也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猫城记》所讲述的是一个类似于寓言类的科幻故事,主人公“我”由于意外坠机而落到了火星上,在火星上将近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目睹了“猫国”中发生的种种事情,了解到了其中的愚昧、落后、邪恶,小说文本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虽然文本当中的大环境是“猫国”,但是其中揭露出来的很多弊病在当时的中国确实是存在的。老舍虽以科幻小说为题材,却暴露出了当时中国现实社会上的很多诟病,具有巨大的社会批判价值,同时对民族命运的关注也显示出了老舍浓重的民族情怀。在《我怎样写〈猫城记〉》中,老舍说到了为什么是猫国而不是狗国兔国的原因,是因为当时他刚把一只小猫抱回家。“设若那天我是抱来一只兔,大概猫人就变成兔人了:虽然猫人与兔人必是同样糟糕的。”{11}可见,老舍创作《猫城记》的目的是很明确的,无论利用任何一种寓言形式,他所要鞭挞和讽刺的都是猫人一样的愚昧落后的民族,实质也就是映射了中国人的民族劣根性。因为从老舍的讲述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猫人”是很有感情的:“我之所以揭露他们的坏处原是出于爱他们也是无可否认的”{12},“我爱他们,惭愧!我到底只能讽刺他们了”{13},“我和猫人相处了那么些日子,我深知道我若是直言无隐的攻击他们,而后再给他们出好主意,他们很会把我偷偷的弄死。我的怯懦正足以暗示出猫人的勇敢,何等的勇敢!”{14}虽然老舍的心里是爱他们的,但是对于他们的批判老舍也是直言不讳,在文本中的多处都有体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