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泰安市盐业监管体制改革落实情况_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泰安市盐业监管体制改革落实情况_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19-06-04 15:11:01 影响了: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第二篇: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第三篇: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调研报告第四篇: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调研报告第五篇: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情况调查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杨陵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9所,其中初级中学5所(城区1所、农村4所),小学24所(城区3所、农村21所);在校学生12951名,其中初中学生5715(城区1524名、农村4191名)名,小学生7236(城区2484名、农村4752名)名;农村中小学教职工823名,其中农村初中教师356名,农村小学教师467名。

自xx年以来,根据国家、省、区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相关通知和要求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关心指导下,我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已逐步得到了实施,取得了较明显的收效。2014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我对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广泛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落实情况及收效

1、“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全区从“以乡(镇)为主”转变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了“四个统一”,即教师工资由区财政统一发放;学校和教师队伍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中小学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资金由区财政统一安排;学校领导班子的选拔、配备、使用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避免了原体制财权与事权分离,学校和教师队伍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更有利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区教育教学实际,对教育资源进行宏观调控,优化配置现有教师资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资金由区财政统一安排,打破了乡(镇)界限,使经费投入更加合理,避免了部门重复建设,对教育的投入有所增加。

2、进一步理顺了农村中小学管理体制。xx年8月,经区委会议研究,撤消了4个乡镇教育组,农村普通小学划归乡镇中心校管理,农村初中由区局直接管理。精简了人员,简化了办事机构,提高了工作效率。2014年6月,按照区委安排农村中小学党组织归属区局管理,彻底改变了学校党政管理两张皮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教育自主权,便利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教育工作,促进城乡教育人事合理流动、均衡发展。

3、学校领导和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xx、201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区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工作实际调整了中小学领导班子,一批年富力强、业务精良、作风正派的年青同志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为学校管理工作注入了活力,学校工作有了较大起色。与此同时,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结合教师队伍现状,区局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出台了学校领导干部管理规定、学科骨干教师、带头人暂行管理办法等制度,使学校人事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工作常规化,有效的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为教育质量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学校网点调整工作逐步落实,办学条件得到提高。自xx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村组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先后撤并了杨村乡乔家底小学、李台乡杜家坡小学、五泉镇汤家小学、大寨乡杜寨小学等10所小学,优化了教育配置,整合了教育资源。新建了杨村乡川口小学、李台乡陈小寨小学、杨村乡中心小学、五泉镇茂陵小学、王上小学等5所学校。抢抓机遇,利用上级项目支持,新建、改建、维修了部分学校教学楼或办公楼;农村中小学全部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设,建成了18所农村中小学新农村卫生新校园。“两基”工作中,全区(请收藏好范文 网Www.haowoRd.com)共配制课桌凳2200套,价值40万元,购买价值78万元的实验器材,添置30万元的各类图书。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促进了我区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发展。

5、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区上设立了基础教育资金管理专户,教育经费拨付达到了三个增长中的“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教师工资、学校办学经费、农村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等到了落实。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实行区级预算管理、分期拨付经费、严格审批报帐、审计监督制度,理顺了新机制运行下的上下级财务关系,保证了各项资金按时拨付、合理使用,增强了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二、存在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宣传力度不够、责任不明确。虽然“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了三年多,但社会对这种管理体制的形式和职责了解不多,习惯于多年来的老管理模式。乡镇对此认识不够,认为目前学校的管理是教育部门的事,与乡镇无关,办学积极性不高,责任不强,缺乏支持、监督和指导。在学校建设、合校后的学校资产处置等问题上常常出现扯皮、推诿等现象,个别学校用地产权不明,存在租用关系等问题,影响了学校发展。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教育发展。随着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是区本级,而区本级财力不足,难以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如工资改革后,教师工资的津贴部分不能得到落实,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不利于教育系统稳定。学校维修、改造资金难以保证,上划之前乡镇、村对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现在没有了,学校维修、改造给教育部门、学校带来了较大困难。

3、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45岁以上占40%),薄弱学科无专职教师(体、音、美等学科);初中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非专业代课现象严重(占34.4%)。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科门类增加,教师培训经费不能保障,普遍存在教师课业负担过重,工作量大、知识老化等现象,给教师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4、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虽然,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相对滞后。目前,21所农村小学除李台乡永安小学外(99年购置22台微机,配置偏低,需更新)均没有微机室,信息技术课程无法开设,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5、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艰巨。我区学校多年来因“两基”达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危漏校舍改造和“两基”提高等共举债1666.8万元。近几年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经过努力以偿还655.5万元,尚欠债务(含利息)共计1123.9万元。债务化解任务给本来就经费紧张的学校和教育部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影响了教育工作的稳定和发展。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营造全社会齐抓教育的良好氛围。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宣传。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教育内部管理,建立乡镇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制度,增强责任感,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篇: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杨陵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9所,其中初级中学5所(城区1所、农村4所),小学24所(城区3所、农村21所);在校学生12951名,其中初中学生5715(城区1524名、农村4191名)名,小学生7236(城区2484名、农村4752名)名;农村中小学教职工823名,其中农村初中教师356名,农村小学教师467名,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自2014年以来,根据国家、省、区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相关通知和要求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关心指导下,我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已逐步得到了实施,取得了较明显的收效。2014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我对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广泛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落实情况及收效

1、“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全区从“以乡(镇)为主”转变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了“四个统一”,即教师工资由区财政统一发放;学校和教师队伍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中小学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资金由区财政统一安排;学校领导班子的选拔、配备、使用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避免了原体制财权与事权分离,学校和教师队伍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更有利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区教育教学实际,对教育资源进行宏观调控,优化配置现有教师资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资金由区财政统一安排,打破了乡(镇)界限,使经费投入更加合理,避免了部门重复建设,对教育的投入有所增加。

2、进一步理顺了农村中小学管理体制。2014年8月,经区委会议研究,撤消了4个乡镇教育组,农村普通小学划归乡镇中心校管理,农村初中由区局直接管理。精简了人员,简化了办事机构,提高了工作效率。2014年6月,按照区委安排农村中小学党组织归属区局管理,彻底改变了学校党政管理两张皮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教育自主权,便利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教育工作,促进城乡教育人事合理流动、均衡发展。

3、学校领导和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2014、201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区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工作实际调整了中小学领导班子,一批年富力强、业务精良、作风正派的年青同志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为学校管理工作注入了活力,学校工作有了较大起色。与此同时,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结合教师队伍现状,区局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出台了学校领导干部管理规定、学科骨干教师、带头人暂行管理办法等制度,使学校人事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工作常规化,有效的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为教育质量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查报告《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4、学校网点调整工作逐步落实,办学条件得到提高。自2014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村组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先后撤并了杨村乡乔家底小学、李台乡杜家坡小学、五泉镇汤家小学、大寨乡杜寨小学等10所小学,优化了教育配置,整合了教育资源。新建了杨村乡川口小学、李台乡陈小寨小学、杨村乡中心小学、五泉镇茂陵小学、王上小学等5所学校。抢抓机遇,利用上级项目支持,新建、改建、维修了部分学校教学楼或办公楼;农村中小学全部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设,建成了18所农村中小学新农村卫生新校园。“两基”工作中,全区共配制课桌凳2200套,价值40万元,购买价值78万元的实验器材,添置30万元的各类图书。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促进了我区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发展。

5、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区上设立了基础教育资金管理专户,教育经费拨付达到了三个增长中的“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教师工资、学校办学经费、农村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等到了落实。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实行区级预算管理、分期拨付经费、严格审批报帐、审计监督制度,理顺了新机制运行下的上下级财务关系,保证了各项资金按时拨付、合理使用,增强了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二、存在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宣传力度不够、责任不明确。虽然“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了三年多,但社会对这种管理体制的形式和职责了解不多,习惯于多年来的老管理模式。乡镇对此认识不够,认为目前学校的管理是教育部门的事,与乡镇无关,办学积极性不高,责任不强,缺乏支持、监督和指导。在学校建设、合校后的学校资产处置等问题上常常出现扯皮、推诿等现象,个别学校用地产权不明,存在租用关系等问题,影响了学校发展。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教育发展。随着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是区本级,而区本级财力不足,难以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如工资改革后,教师工资的津贴部分不能得到落实,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不利于教育系统稳定。学校维修、改造资金难以保证,上划之前乡镇、村对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现在没有了,学校维修、改造给教育部门、学校带来了较大困难。

3、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45岁以上占40%),薄弱学科无专职教师(体、音、美等学科);初中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非专业代课现象严重(占34.4%)。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科门类增加,教师培训经费不能保障,普遍存在教师课业负担过重,工作量大、知识老化等现象,给教师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4、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虽然,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相对滞后。目前,21所农村小学除李台乡永安小学外(99年购置22台微机,配置偏低,需更新)均没有微机室,信息技术课程无法开设,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5、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艰巨。我区学校多年来因“两基”达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危漏校舍改造和“两基”提高等共举债1666.8万元。近几年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经过努力以偿还655.5万元,尚欠债务(含利息)共计1123.9万元。债务化解任务给本来就经费紧张的学校和教育部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影响了教育工作的稳定和发展。

第三篇: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杨陵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9所,其中初级中学5所(城区1所、农村4所),小学24所(城区3所、农村21所);在校学生12951名,其中初中学生5715(城区1524名、农村4191名)名,小学生7236(城区2484名、农村4752名)名;农村中小学教职工823名,其中农村初中教师356名,农村小学教师467名。

自2014年以来,根据国家、省、区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相关通知和要求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关心指导下,我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已逐步得到了实施,取得了较明显的收效。2014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我对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广泛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

一、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落实情况及收效

1、“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全区从“以乡(镇)为主”转变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了“四个统一”,即教师工资由区财政统一发放;学校和教师队伍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中小学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资金由区财政统一安排;学校领导班子的选拔、配备、使用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避免了原体制财权与事权分离,学校和教师队伍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更有利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区教育教学实际,对教育资源进行宏观调控,优化配置现有教师资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资金由区财政统一安排,打破了乡(镇)界限,使经费投入更加合理,避免了部门重复建设,对教育的投入有所增加。

2、进一步理顺了农村中小学管理体制。2014年8月,经区委会议研究,撤消了4个乡镇教育组,农村普通小学划归乡镇中心校管理,农村初中由区局直接管理。精简了人员,简化了办事机构,提高了工作效率。2014年6月,按照区委安排农村中小学党组织归属区局管理,彻底改变了学校党政管理两张皮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教育自主权,便利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教育工作,促进城乡教育人事合理流动、均衡发展。

3、学校领导和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2014、201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

关心、支持、指导下,区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工作实际调整了中小学领导班子,一批年富力强、业务精良、作风正派的年青同志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为学校管理工作注入了活力,学校工作有了较大起色。与此同时,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结合教师队伍现状,区局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出台了学校领导干部管理规定、学科骨干教师、带头人暂行管理办法等制度,使学校人事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工作常规化,有效的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为教育质量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学校网点调整工作逐步落实,办学条件得到提高。自2014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村组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先后撤并了杨村乡乔家底小学、李台乡杜家坡小学、五泉镇汤家小学、大寨乡杜寨小学等10所小学,优化了教育配置,整合了教育资源。新建了杨村乡川口小学、李台乡陈小寨小学、杨村乡中心小学、五泉镇茂陵小学、王上小学等5所学校。抢抓机遇,利用上级项目支持,新建、改建、维修了部分学校教学楼或办公楼;农村中小学全部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设,建成了18所农村中小学新农村卫生新校园。“两基”工作中,全区共配制课桌凳2200套,价值40万元,购买价值78万元的实验器材,添置30万元的各类图书。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促进了我区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发展。

5、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区上设立了基础教育资金管理专户,教育经费拨付达到了三个增长中的“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教师工资、学校办学经费、农村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等到了落实。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实行区级预算管理、分期拨付经费、严格审批报帐、审计监督制度,理顺了新机制运行下的上下级财务关系,保证了各项资金按时拨付、合理使用,增强了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二、存在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宣传力度不够、责任不明确。虽然“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了三年多,但社会对这种管理体制的形式和职责了解不多,习惯于多年来的老管理模式。乡镇对此认识不够,认为目前学校的管理是教育部门的事,与乡镇无关,办学积极性不高,责任不强,缺乏支持、监督和指导。在学校建设、合校后的学校资产处置等问题上常常出现扯皮、推诿等现象,个别

学校用地产权不明,存在租用关系等问题,影响了学校发展。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教育发展。随着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是区本级,而区本级财力不足,难以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如工资改革后,教师工资的津贴部分不能得到落实,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不利于教育系统稳定。学校维修、改造资金难以保证,上划之前乡镇、村对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现在没有了,学校维修、改造给教育部门、学校带来了较大困难。

3、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45岁以上占40%),薄弱学科无专职教师(体、音、美等学科);初中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非专业代课现象严重(占34.4%)。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科门类增加,教师培训经费不能保障,普遍存在教师课业负担过重,工作量大、知识老化等现象,给教师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4、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虽然,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相对滞后。目前,21所农村小学除李台乡永安小学外(99年购置22台微机,配置偏低,需更新)均没有微机室,信息技术课程无法开设,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5、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艰巨。我区学校多年来因“两基”达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危漏校舍改造和“两基”提高等共举债1666.8万元。近几年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经过努力以偿还655.5万元,尚欠债务(含利息)共计1123.9万元。债务化解任务给本来就经费紧张的学校和教育部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影响了教育工作的稳定和发展。

三、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营造全社会齐抓教育的良好氛围。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宣传。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教育内部管理,建立乡镇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制度,增强责任感,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后,乡镇、村对教育的投入相对减弱,学校本身又无造血功能,教育行政部门无力投入,影响了教育发展。因此,区政府应积极执行上级相关精神,保证教育政策得到落实,教育经费足额拨付,特别是教育建设资金要纳入财政预算。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减少浪费,保证教师工资足额发放到位,真正体现“以县为主”,促进全区教育发展。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结合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大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作力度,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设立教师培训专项基金,保证不同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办好杨凌教育网站,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培训、教学和交流服务。完善教育人事体制改革,加大教师合理流动,整合师资结构,科学配套师资,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充实紧缺教师。强化教师队伍考核,完善用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专长,使每个教师都成为教育和教学的中坚力量。

4、加快农村小学合校并点步伐,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完善学校网点调整布局,科学制定学校发展长远规划。将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与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起来,与灾后重建结合起来,建立“以县为主”的学校危房改造和新建规划的长效机制,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整合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

5、统筹安排专项资金,逐步化解义务教育债务。“两政一教”债务化解情况复杂,牵扯面广,欠债年限较长,数额较大,要一次性解决存在一定难度。建议政府成立清欠小组,制定清欠计划,采取多种方式积极筹措资金,落实相关部门责任,各部门协调一致,分批次逐步化解债务,彻底解决教育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同时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制定配套制度,杜绝新的教育债务发生,给教育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四篇: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杨陵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9所,其中初级中学5所(城区1所、农村4所),小学24所(城区3所、农村21所);在校学生12951名,其中初中学生5715(城区1524名、农村4191名)名,小学生7236(城区2484名、农村4752名)名;农村中小学教职工823名,其中农村初中教师356名,农村小学教师467名。

自2014年以来,根据国家、省、区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相关通知和要求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关心指导下,我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已逐步得到了实施,取得了较明显的收效。2014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我对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广泛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落实情况及收效

1、“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全区从“以乡(镇)为主”转变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了“四个统一”,即教师工资由区财政统一发放;学校和教师队伍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中小学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资金由区财政统一安排;学校领导班子的选拔、配备、使用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避免了原体制财权与事权分离,学校和教师队伍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更有利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区教育教学实际,对教育资源进行宏观调控,优化配置现有教师资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资金由区财政统一安排,打破了乡(镇)界限,使经费投入更加合理,避免了部门重复建设,对教育的投入有所增加。

2、进一步理顺了农村中小学管理体制。2014年8月,经区委会议研究,撤消了4个乡镇教育组,农村普通小学划归乡镇中心校管理,农村初中由区局直接管理。精简了人员,简化了办事机构,提高了工作效率。2014年6月,按照区委安排农村中小学党组织归属区局管理,彻底改变了学校党政管理两张皮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教育自主权,便利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教育工作,促进城乡教育人事合理流动、均衡发展。

3、学校领导和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2014、201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区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工作实际调整了中小学领导班子,一批年富力强、业务精良、作风正派的年青同志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为学校管理工作注入了活力,学校工作有了较大起色。与此同时,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结合教师队伍现状,区局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出台了学校领导干部管理规定、学科骨干教师、带头人暂行管理办法等制度,使学校人事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工作常规化,有效的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为教育质量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学校网点调整工作逐步落实,办学条件得到提高。自2014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村组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先后撤并了杨村乡乔家底小学、李台乡杜家坡小学、五泉镇汤家小学、大寨乡杜寨小学等10所小学,优化了教育配置,整合了教育资源。新建了杨村乡川口小学、李台乡陈小寨小学、杨村乡中心小学、五泉镇茂陵小学、王上小学等5所学校。抢抓机遇,利用上级项目支持,新建、改建、维修了部分学校教学楼或办公楼;农村中小学全部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设,建成了18所农村中小学新农村卫生新校园。“两基”工作中,全区共配制课桌凳2200套,价值40万元,购买价值78万元的实验器材,添置30万元的各类图书。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促进了我区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发展。

5、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区上设立了基础教育资金管理专户,教育经费拨付达到了三个增长中的“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教师工资、学校办学经费、农村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等到了落实。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实行区级预算管理、分期拨付经费、严格审批报帐、审计监督制度,理顺了新机制运行下的上下级财务关系,保证了各项资金按时拨付、合理使用,增强了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二、存在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宣传力度不够、责任不明确。虽然“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了三年多,但社会对这种管理体制的形式和职责了解不多,习惯于多年来的老管理模式。乡镇对此认识不够,认为目前学校的管理是教育部门的事,与乡镇无关,办学积极性不高,责任不强,缺乏支持、监督和指导。在学校建设、合校后的学校资产处置等问题上常常出现扯皮、推诿等现象,个别学校用地产权不明,存在租用关系等问题,影响了学校发展。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教育发展。随着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是区本级,而区本级财力不足,难以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如工资改革后,教师工资的津贴部分不能得到落实,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不利于教育系统稳定。学校维修、改造资金难以保证,上划之前乡镇、村对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现在没有了,学校维修、改造给教育部门、学校带来了较大困难。

3、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45岁以上占40%),薄弱学科无专职教师(体、音、美等学科);初中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非专业代课现象严重(占34.4%)。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科门类增加,教师培训经费不能保障,普遍存在教师课业负担过重,工作量大、知识老化等现象,给教师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4、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虽然,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相对滞后。目前,21所农村小学除李台乡永安小学外(99年购置22台微机,配置偏低,需更新)均没有微机室,信息技术课程无法开设,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5、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艰巨。我区学校多年来因“两基”达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危漏校舍改造和“两基”提高等共举债1666.8万元。近几年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经过努力以偿还655.5万元,尚欠债务(含利息)共计1123.9万元。债务化解任务给本来就经费紧张的学校和教育部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影响了教育工作的稳定和发展。

三、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营造全社会齐抓教育的良好氛围。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宣传。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教育内部管理,建立乡镇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制度,增强责任感,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后,乡镇、村对教育的投入相对减弱,学校本身又无造血功能,教育行政部门无力投入,影响了教育发展。因此,区政府应积极执行上级相关精神,保证教育政策得到落实,教育经费足额拨付,特别是教育建设资金要纳入财政预算。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减少浪费,保证教师工资足额发放到位,真正体现“以县为主”,促进全区教育发展。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结合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大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作力度,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设立教师培训专项基金,保证不同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办好杨凌教育网站,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培训、教学和交流服务。完善教育人事体制改革,加大教师合理流动,整合师资结构,科学配套师资,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充实紧缺教师。强化教师队伍考核,完善用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专长,使每个教师都成为教育和教学的中坚力量。

4、加快农村小学合校并点步伐,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完善学校网点调整布局,科学制定学校发展长远规划。将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与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起来,与灾后重建结合起来,建立“以县为主”的学校危房改造和新建规划的长效机制,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整合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

5、统筹安排专项资金,逐步化解义务教育债务。“两政一教”债务化解情况复杂,牵扯面广,欠债年限较长,数额较大,要一次性解决存在一定难度。建议政府成立清欠小组,制定清欠计划,采取多种方式积极筹措资金,落实相关部门责任,各部门协调一致,分批次逐步化解债务,彻底解决教育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同时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制定配套制度,杜绝新的教育债务发生,给教育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五篇: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情况调查报告

毋庸直言,新世纪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非常重要的时期。目前,我国农业在总体上实现了温饱、进入小康的前两步目标,已经开始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然而,中国农村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需要的状况,这将成为阻碍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样,如何培养大批安心在农村的专业人才和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成为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它不仅关系到农村人才的培养。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村义务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市周边的农村更是如此,这里的村民普遍还是比较重视教育问题的,随着农村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教育,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才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次调查是我暑期在本村小学实习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安排的一次自主调查活动。意于调查学生所在地的农村义务教育情况。因此,我于8月10日对周边农村展开调查。主要对象是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及其家长。调查的方式为,预先设计问题,通过谈话、拉家常的方式对调查对象提问,并认真记录其回答的内容,整理后写出了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 现状描述

据调查,所调查到的孩子,均已从去年春季不再交学杂费了。但当问及不交费的原因时,超过90%的孩子不知道。而且,仍有近半数的家长也不甚清楚,往往就说,“学校说不叫交钱了,我们就不交了”。当然,也有占半数的家长知道,是因为国家的政策,为了帮助农民减负的。

对于“两免一补”的政策,大部分人还是知道的。但是往往反映,地方学校没有切实的将国家的补助给予需要补助的孩子。而导致家长们不尽的抱怨。 当我们问到教学质量是否因此改变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答,没啥变化。而且原因也惊人的相似:本来教学质量就不好,还能有啥变化。据了解,农村的小学,往往设备简陋,师资力量差,“会写几个字就当老师”的现象依然存在。而且,不学杂费了,小学生不也再有升初中的压力,学校管理也相应变得松散。有位家长就说:“看我儿子都这么高了,还是不认识几个字。

不收学杂费以后,更多人关心的是,学校是否有乱收费,变相收费的现象。对此,我们的调查发现,除书费和必要的学习资料费外,有学校还收取暖费(学校根本没有暖气,冬天教室里只有一个小煤炉),体检后强迫性让学生购买药品(据说一盒药就要130元),还有要求学生买随身听,助记器等物品。而这些物品的价格,往往要高于市面价格。

不管如何,这里的家长都很支持孩子上学,大都表示等孩子上完初中,只要他(她)还愿意上,就一定会供孩子上学的。而孩子们也都表示希望继续上学。也有部分成绩不理想的孩子表示,初中读完可能选择外出打工。

据了解,在减负之前,一个孩子一学期要交近200元,而现在只需叫70元左右。然而,当问到是否真的因此有了“减负”的感觉时, 70%的家长认为,有变化,但不明显。这些家庭往往是只有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而剩下的20%的家长认为,确有感觉。而这些家庭大都有不止一个孩子,免收学杂费的政策,让他们省下了不少钱,而这些钱大部分都用来盖房子了。也正因此,我们一路上,见到路边好多堆砌的砖瓦,以及正在拌水泥沙子的农民们。问及一位25岁左右的男子时,他说,“这俩儿子都不用交学费了,我们就省下了好些钱,这不是刚拉来的一拖拉机砖,正打算盖房子用呢。”

然而也有10%的家长告诉我们,由于公办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好,又愁于孩子的前途,就不得已将孩子转学到私立学校上学。但私立学校一学期就要交1000-1500元,这样,反而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而后,我们了解到,现在文盲,以及仅有小学文化水平的青壮年人群依旧存在,而且并非寥寥几个。然而我们发现,这些人也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但是苦无良师。

(二) 现象分析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

1. 这里的农村依旧处于一定程度的愚昧状态,往往对问题的表象关注,而对问题实质的发现不够。正如我们问家长们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回答中,完全都是“老师”,没有“学校”,似乎要不要钱都是老师一手操控的。还有那些对减免学杂费毫不知情的孩子,按说现在的家庭,怎么说也是有电视的,但孩子们还是不了解这些跟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而对于电视连续剧却说得头头是道,怎能说不是家长的失职?

2. 据调查发现,在农村,中小学校都是很简陋的,不但占地面积小,而且楼也都是多年的老楼。缺乏必要的体育设施和场地。且不说这些硬件设备,就从村民的话语中,我们也能明白,这里的教学质量极差,孩子们往往也得不到太多的知识。而免费后,学校的孩子比以前要更多一些了,这样更导致老师们的管理幅度加大,对个人的管理强度下降,使本来就不高的教学质量更加恶劣。

曾在网上查阅到,某地的农村,因为公办学校免除学杂费,有17%的私立学校学生转入公办学校。在这里却有回流现象,原因就在前面说过。但这个现象着实让人心痛,不但是那些给孩子交高价学费上学的家长,更是那些还不懂事的孩子们。他们或许还不懂家人的心情,但家人给了他们太高的期望值,这便要他们为家人担起一份无形的压力。要知道,从这些村民的口中得知,七八块钱,都被他们认为是学校乱要的高价;100元的学费就被他们认为,“还要交这么多书费”。这样的家庭,又怎能轻易承担起一千多元的学费呢?但是,村里的学校又

怎能让家长,让社会心安呢?

我想,这终究还是得归结为: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的落实不够。政府不力,自然执行机构--学校就更不会下狠劲整顿教学风气。那学校的教学质量差,也就顺理成章了。

3. 对于存在青壮年文盲这一现状,主要还是由于农村政府对农民的重视不够。有村民反映,“我们想学技术,想了解咋能多赚钱,可是就是没有人来教。”没人教就没技术,没技术就挣不了大钱,挣不了大钱,就只能跟在被人后面,始终脱不了贫,更别想致富。

还有,那些跟孩子们一样不知道为什么学校不收钱的家长们。虽然没有问及他们的学历,但就此也能明白,其知识文化水平并不高。可以想象,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会是什么样的,而那些有文化的家长,又会给孩子造就一个怎样的成长氛围,这都可想而知了。所以,就此我们即可看出,在农村,对成年人的教育,并不比义务教育的任务轻。

(三)个人建议

通过调查,我个人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1.希望农村政府,能够真正的将国家的政策思想落实到位,真正的给农民“减负”。也让孩子们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日后为祖国多做贡献。

2.加强对农村成年人教育,包括常规教育,以及科教兴农的落实。以保证学前教育能够更加完善,也为真正实现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渠道。

通过这次调查,我了解到了很多在城市里特别是在大学校园里了解不到的信息。虽然本地农村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是这里的村民100%的支持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他们都表示只要孩子学习好、能继续上,就是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上学的。他们也知道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讲,只有上学才是未来的出路。希望日后的农村政府能在教育方面,加大力度,让孩子们有学上,有知识学,让村里的人们人人懂技术,个个能赚钱,这样农村才能达到真正的脱贫致富,才是国家减免学杂费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默认推荐其他精彩范文:

农村义务教育实行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情况的报告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调查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镇沅县农机产品质量调查报告第二篇:宁津县农机维修行业调查报告第三篇:泰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第四篇:关于菏泽市农机安全生产状况的调查报告第五篇: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查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镇沅县农机产品质量调查报告

镇沅县补贴机具质量产品抽查工作

调查报告

为落实好《普洱市农业局办公室关于转发云南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2014年补贴机具质量监督工作方案的通知》(普农(办)[2014]47号)把好补贴机具质量关,我局组织了有关人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情况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概述

镇沅县自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我县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全县农机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截至2014年底,我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9111.2万瓦特,拖拉机保有量达到5000台,各种农机具3800台。全县农作物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0%,为实现农业机械又好又快发展,镇沅县农业局积极开展农机市场整治、农机产品监督抽查;深入开展农机质量调查和安全普查;抓好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等一系列工作,促进农机产品总体质量水平稳步提高。

二、具体调查情况

我局专门成立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小组由农机管理,监理,推广部门一共5人于2014年8月6日至16日对农业机械的产品质量进行了调查。调查区域为全县11个乡镇,共走访及电话联系40户农机户,主要对2个厂家2种产品 1

进行了重点抽查,具体是通海县宏伟农机商贸有限公司的红牛微耕机1wc6.6及**云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耕整机yb101及yb151进行了调查。

三、抽查的主要内容:

一是是对农业机械安全防护装置情况进行调查,2类农机产品的作业质量、可靠性、出现各类故障的频率;

二是对拖拉机安全操作性能进行了调查:

三是对企业质量承诺和售后服务承诺兑现情况,生产企业对其产品的“三包”服务情况及其产品售后服务的水平进行调查;

四是对机手操作、保养和调整的技能状况等进行调查;五是对用户对农机产品的使用、保养情况进行调查。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

(一)用户基本情况内容详细,2类农机产品有三包服务卡、使用说明书,手续齐全;

(二)机具的基本情况内容真实、全面;

(三)产品的作业质量总体情况较好,大部分机具的作业性能稳定,能够满足当地的农机作业要求,适应性较强:

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户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表示热烈欢迎,增强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具的积极性,扩大了农户直接受益范围,促进了农民增收。对我们的调查配合非常积极,今年补贴购置机械质量总体比较满意,对2类机具可靠性、适应性、安全性和各供应商的服务质量明显比去年有所提升,购机户的效益也比较理想,总体评价较好,对售后服务评价也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要加强对经销商的监管力度,要在确定经销商时明

确准入条件,强化资质认定工作,在工作操作过程中,做到多方兼顾,切实保护好购机农民的利益。

2、有部分购机户也存在操作技能的问题,影响了生产,降低了效益。应加强对购机户的操作技能培训,指导购机户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识,以提高机具的工作效率,确保惠农政策给农户带来真正的实惠。

3、农民反馈云豹101、云豹151,安全防护板不够牢

实,容易损坏。

四、今后工作的方向及建议

(一)加强农机市场监管。加大农机经营、作业、维修

三大市场的质量监管,全面提高我县农机化质量水平。对农机产品质量要从源头抓起,尤其是补贴机具,一定要监管好进货渠道,杜绝质量不达标的机具进入销售市场,为国家购机补贴惠家政策的落实把好关,确保农民购买到优质机具。

(二)加强质量信息交流。农机经销商要通过对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走访调查,把改进机具作业性能和提高产品质量纳入企业发展的正常渠道,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地区做些适应性的改进,进一步扩大机具的适用范围,以利于改进和提高机具质量。

(三)建立质量监督长效机制。农机管理部门要对农机质量监督管理注入一定的工作经费,明确质量投诉机构的主体地位,制定规范的工作责任制和工作目标,明确质量监督投诉机构在农机化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维护农业机械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农机化质量工作人员培训。创造条件培训农机投诉工作人员和农机质量调查人员,提高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促进我县农机化质量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五)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农机化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宣传农机化质量现状,宣传农机质量工作成效,争取各级领导对农机化质量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推动农机化工作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宁津县农机维修行业调查报告

宁津县农机维修行业调查报告

农机维修行业是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一系列支农政策的出台,农机修配市场也日益壮大,对排除机械故障,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和生产效率,延长农机寿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经营者素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农机维修市场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加强对农机维修市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秩序,强化农机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质量意识和守法意识,切实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对促进农机化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宁津县农机维修行业的基本状况

目前全县有57个农机维修网点,承担着全县10万多台大小型农业机械的维修任务,符合条件并取得《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的有51个,发证率90%。(其中二级维修网点有12个,三级维修网点 21个,专项维修网点18个)。农机维修从业人员140人,有农机修理工《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84名(其中农机修理工技师1名、中级农机修理工23名、初级农机修理工60名),持证上岗率60%。有2个农机维修点被省农机办命名为四星级文明维修单位。

二、宁津县农机维修市场存在的问题

1、由于农机修理由原来的国营、集体经营为主,转变为以个体修理经营为主;专业修理为主,转变为有机户自修为主;旧件修复为主,转变为换件修理为主。有机户自修存在着修理技术水平低,修理质量无保证等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农机修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偏低,对维修新技术、新工艺接受能力差,接受渠道也窄。特别是近几年高新农机具的普及使用,对维修技术和维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机维修行业低水平的服务质量难以满足服务要求。

3、维修力量薄弱、设备手段简陋,缺少必要的检测设备。大多数农机维修网点经营场所比较简陋,只有简易的维修棚,有的露天维修等现象比较普遍。维修设备大多是从改制企业转让而来,或是从一些大型修理厂淘汰的设备,适应不了现在高新机具维修精准要求,亟待更新。安全消防意识不强,维修环境较差,许多维修点油污到处都是,不注意环境卫生。

4、重用轻养。许多农机手对农业机械管理和维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农机使用中存在不按使用说明磨合保养,至使农业机械带病作业,零件超极限磨损,故障频繁,使用寿命缩短,最终是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严重威胁着农机的安全生产。

5、缺乏专职管理人员。宁津县农机维修管理工作主要由县农机局鉴定站负责,目前全县专职管理人员只有2人,这就难以保证农机维修的日常管理。同时,与管理配套的办公设施不到位,物力、财力等的欠缺也牵制着农机维修管理工作开展。作为农机维修网点的行政主管部门,农机维修管理工作经费不足,日常管理工作受到很大限制,也无法对维修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和新机具维修培训,合格证换发工作也进展迟缓。尽管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但由于网点分散在乡、镇农村,主动办证的少。

6、农机维修市场还处于分散化、简单化的初级阶段。目前,农机维修点多数以个体经营为主,个体维修网点规模小,大多数是只能承担大中型农用机械的零修和一般保养以及小型机械,半机械化农机具修理的小型维修点。专项维修点又以电气焊、补胎充气等专项修理为主。能够承担大型拖拉机、内燃机、联合收获机械和作业机械恢复性修理的维修点很少,还没形成专业化、集团化、分工协作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农机维修市场在经济效益、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远落后于农机销售市场和农机作业市场的发展。由于没有相关政策的扶持、引导,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难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维修合作服务组织和区域性维修中心。

三、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加大对农机维修管理的执法力度。加强农机部门独立执法的权力。要建立农机、工商和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农机维修管理的监督协调机制。经常性开展联合执法大检查,检查农机维修网点证照是否齐全,是否合法经营,农机维修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农机配件质量是否合格等。对无证照或证照不全和不按时参加年度检审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农机维修市场,促进农机维修市场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2、认真搞好农机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及其管理工作。认真落实农机维修就业准入制度,全面推进农机维修人员持证上岗,促进农机产品“三包”维修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建立农机维修检查人员的培训制度,定期对农机检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对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和农机维修质量优劣的辨别能力。

3、严格做好《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的核发工作。《规定》将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设定为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的前置条件,并对维修资格、质量管理、监督检查、罚则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农机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农业机械维修开业技术条件》的标准,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达不到开业技术条件的决不发给维修技术合格证,以便促进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和维修设备的提高,从而促进维修质量的提高。

4、支持引导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开展农机维修业务。可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定期从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农机维修网点中选调技术人员到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培

训和技能训练,培育一批高技能农机维修人才。支持引导生产销售企业投入先进技术、资金和设备与农机维修网点联合开展售后服务和零配件销售,优势互补,增强和拓展农机维修网点服务功能和范围。

5、推动农机维修行业产业化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对分散的维修厂点进行组合,逐步形成稳定的维修合作组织,建立农机维修协会加强行业之间的联系,促进行业之间优化发展。国家和省农机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一些优惠的扶持政策,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农机维修合作组织的发展进行扶持帮助。(王志强)

第三篇:泰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泰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泰安市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增收,提升农机化水平的关键,积极引导,强力推动,搞好服务,实现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合作社有191个,固定资产总额3.2亿元,入社社员4139 户,机具数量达1.36万台,2014年作业服务面积288万亩,农机服务总收入2.2亿元,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较好的服务引导作用。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发展类型

1、乡镇农机站牵头组织型。这种类型的合作社依托的乡镇农机管理站,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和院落,各项制度比较健全,负责人有事业心,组织领导能力比较强,能够充分利用农机站本身的技术、人才、场地、设备、信息网络优势和管理经验,并充分调动农机大户机具设备和资金投入等优势合作经营;属于这种类型的有泰山区省庄镇的“东昇”农机合作社,岱岳区的大汶口瑞丰农机合作社,肥城的仪阳盛旺农机合作社等。

2、由村委会牵头组织型。这种类型的合作社主要是在原村农机作业服务队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立的,村集体经济有一定基础,村两委领导人具备一定组织领导能力,本村机械保有量相对集中,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力从事其他行业或在外打工,农民群众对农机作业服务要求比较迫切,合作社在村集体投资带动下,村民带机或带资入股,实行股份合作制。合作社在操作运行上采取村集体的机械对本村和邻村土地采取订单或合同作业方式为村民提供农机服务,并积极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增加服务收入。入社的农机户按照合作社规章,实行统一管理,单机核算的方式开展农机服务经营。如:泰山区邱家店镇逯家庄村的“绿丰”农机合作社,岱岳区山口镇“新星”农机专业合作社,马庄镇“益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肥城曹庄利民农机合作社等。

3、农机大户牵头带动型。这类合作社的特点是让农机大户中组织协调能力比较强、懂经营、会管理、守法诚信的“能人”牵头,把周围的农机大户组织起来,利用各自的农业机械自愿结合,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群体优势,通过承包土地,实行土地规模经营,提高了规模经营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如:肥城市穆庄机械化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大型拖拉机8台,小麦联合收割机7台,玉米联合收割机4台,小麦免耕播种机3台,玉米直播机2台,重型翻转深耕犁2台,其它配套机具13台套,固定资产达150万元,规模经营土地671亩,入社农户296户。2014年玉米收获并秸秆还田

1600余亩。小麦免耕播种达1400余亩,年纯收入达到4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企业牵头型。以企业现有机械资产牵头入股,吸收农机大户、农机使用者等参加组建起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如以肥城市农机工程开发服务站为依托成立的肥城市惠民农业机械作业合作社,以肥城市瑞通农机有限公司为依托成立的肥城市富通农业机械服务作业合作社。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服务模式

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各农机合作社因地制宜,拓展领域,完善机制,创新服务模式。

1、参与土地流转,拓展发展空间。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根据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守的农业劳动力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人、40多岁的妇女的实际,依靠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承租、托管土地,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拓展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空间。这部分合作社通过农机与土地经营的结合,取得了较大的收益。肥城市穆庄农业机械作业专业合作社、东平接山乡传玉合作社等都在参与农村土地流转通过规模经营取得了实际成效。2014年,东平接山传玉农机合作社农户达到25 户,集约经营土地3963多亩,转移农村实现经营收入100 多万元。

2、开展多种经营,增强发展后劲。部分农机合作社顺应市场需求,开展多种经营,增加合作社收入,增强合作社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肥城市富通农业机械服务作业合作社主要开展农业机械整机、配件的经营,年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实现利润16万元;山口镇新星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在开展农田作业服务的同时,积极为农户提供质优价廉的良种、化肥,年收入7万多元。

3、实行订单作业,提高经济效益。各合作社充分发挥机具多、配套全、规模大等优势,积极开展订单作业和连片作业,通过“套餐式”、“ 一条龙”的作业方式,提高机具利用效率。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三夏、三秋期间,各农机专业合作社订单及连片作业面积占整个作业面积的70%以上,单机收入在2.6万元以上,比未入社的农机手纯收入增加3000-5000元。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农机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有效整合资金,提高机具利用率,促进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推动了土地连片作业和规模经营。农机合作社在农业生产经营中,以农业机械使用为主线,促进了农业生产、加工、运销等多领域实现了现代装备的应用,较好地参与并处理

了机具配置、作业环节合并、农机维护保养和机库场地道路配套设施建设以及从业人员技术培训等问题,使农业机械应用领域、农村劳动力分工进一步增强,带动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一条龙”作业,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了增收节支。

2、农机合作社推进了农机化更好更快发展。农机手加入合作社,不仅提高了农机具的利用率,使农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而且还引入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机化事业,有利于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合作社典型带动、示范宣传的作用还促进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3、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合作社社员加入合作社后,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机具统一调度,通过统一行动、统一作业质量,有利于应对自然灾害的防御。特别是在应对今年麦收时差短,秋季雨水多的不利情况下,合作社的作用更加显现出来。

4、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作社以股份为纽带,把分散的农机户有效地组织起来,有利于打造农机服务品牌,凸现规模经营效应。农机作业合作社即可以通过实行连片作业,减少机车作业的空运转,降低作业成本;又可以通过参加跨区作业,提高了机械利用率,使农机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主要做法

(一)制定建设规划,确定发展目标

今年初,结合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教育活动,我们进一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出适合泰安市实际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规划和发展目标。计划到年底全市经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合作社达到200个,每个乡镇至少要有1-3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不留空白乡镇。此项工作已列为市局对各县市区千分考核的重要内容,是全市农机化工作的重点。到2014年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300个,服务户数达到整个农户的40%以上,真正体现农机合作社在农机化中的主体作用。

(二)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指导服务

为促进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机合作社进行帮扶和指导:

1、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倾斜。把农机合作社列为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优先对象,不限数量,实行多购多补。鼓励农机合作社购买先进的农机具。

2、积极争取财政扶持资金用于农机合作社建设和发展。东平县从县局十分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挤出部分资金用于帮扶农机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

3、积极协调农机合作社所在村,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等设施建设,在建设用地、规划等方面为农机合作社建设库房提供便利,肥城市曹庄村就是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给农机专业合作社划拨了10亩土地。

4、积极进行信息引导和服务,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向农机合作社提供农机作业市场需求、价格行情、天气资讯、维修服务等信息。对三夏作业机械发放优先加油卡,大大方便了用户。

(三)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的作用

为加快我市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我们坚持把发展农机合作社作为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抓手。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在农机合作社建设过程中,始终注重农机合作社作用的发挥,注重合作社经济效益和社员收入的提高。一是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采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二是积极组织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拓宽农机作业市场,延长作业时间,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增加农机作业收入,积累农机资本,增强农机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三是充分利用农机合作社优势,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为农业机械规模作业,提升农机化水平创造条件。

(四)加强学习和交流,提高农机合作社的整体素质,为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打好基础。

近几年来,市局经常组织县、市、区农机管理站长、有关农机合作社负责人代表赴外地学习农机合作社建设经验;每年我市召开全市农机合作社建设流动现场会,参观了典型、交流了经验、提出了发展思路、明确了目标任务,部署了工作要求,全市形成了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注重培树典型,加强规范化建设

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通知》要求,市农机局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示范点活动领导小组,对照(五有)规范化建设标准,坚持“实打实,真对真,好上好”,对全市农机合作社进行了检查和验收,确定了10农机合作社作为我市农机合作社示范点,树立了学习的标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投入资金不足,发展规模较小。部分农机专业合作因为资金投入不足,拥有的多为拖拉机、小麦、玉米收割机、犁、旋耕机等普通机械设备,而高效、低耗、环保、多功能的先进机械设备少,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二)作业项目单一,服务领域狭窄。我市70%以上的农机合作社仅从事农田作业和农田运输,仅仅在三夏、三秋季节忙一阵,其它时间大部分机械闲置在家,机械的利用率不高。因为没有其他经营项目,入社社员也是仅忙两季,人力资源也没有充分发掘和利用,使得合作社的发展缺乏后劲。

(三)经营管理程度较低,社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处起步发展阶段,社员大多都是农民,管理上仍然是松散型管理,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运作经营理念,个别合作社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发展不平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产量区域农机合作社发展较好,而经济作物种植的区域合作社发展较慢,质量也不高,这与经济作物机械化程度低有关。

(五)合作社用地难以审批,制约农机合作社规范发展。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机库用地难,绝大多数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存在着农机具无机房停放的问题。许多价值较高的联合收割机、免耕播种机由于无专用库房停放,长年日晒雨淋,造成机具老化、损耗严重,给合作社带来了重大损失

四、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和省里提出的“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的要求,不断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水平,促进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一是强化基础建设,优化设备结构。充分利用农机补贴政策,优先支持农机合作社增加装备、扩大规模。支持农机合作社加强基础建设,出台合作社用地相关优惠政策,规范建设办公场所、机库房、维修车间等。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合作社管理、培训、安全教育、作业质量、机具维修保养等规章制度,形成有岗位就有责任、有作业场所就有管理制度的产权明晰、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系。

三是拓展服务领域,提高经营效益。引导农机合作社积极承包流转土地,积极开展订单作业、合同作业、承包作业和“一条龙”作业服务,积极组织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拓宽农机作业市场,延长作业时间,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增加农机作业收入,积累农机资本。

四是抓好培训宣传,提升社员素质。强化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的培养,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能力。加强对合作社技术骨干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技术操作和维修保养能力。

五是做好长远规划,增强持续发展能力。按照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坚持质、量并重,帮助合作社科学制定建设规划、管理章程、财务制度和作业标准等,做好农机具的选型配套,增加服务项目,扩展服务内容,增强农机合作社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篇:关于菏泽市农机安全生产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菏泽市农机安全生产状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的成倍增加,农民购机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机械数量快速增长,截止目前,全市拥有拖拉机、小麦联合收割机147000余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化水平达到75%以上。但随着全市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大量增加和农机综合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农业机械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一、当前农机安全生产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市农机保有量基数大,农业机械难以全部纳入日常规范化监管,全市147000余台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挂牌数仅为21000台,挂牌率为15%;农机驾驶员15万余人,而持证驾驶员仅37500人,农机驾驶员持证率为26.8%,加之机动车辆的大幅增加,道路交通拥挤,农机安全存有不少隐患。近年来全市境内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中,农机交通安全事故占比增多,同时由于近几年我市大型农田作业机械的大量增加,农机手使用操作不当等诸多原因,道路外以及农田作业机械事故也呈逐年上升态势,全市农机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为防患于未然,近期我们对全市农机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研,根据对调研情况的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影响当前全市农机安全生产的现状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机数量多,分布于千家万户,点多、面广、线长,监管难度大。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乡村道路路面较窄、条件差,事故隐患较多。三是农民交通法规意识淡薄,违章现象严重, “无牌无证”行驶、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拼装和报废车辆、违章载人、超速超载等违法现象时有所见。四是农机手文化素质低,缺乏基本的机械原理知识和农机常识,易致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五是基层农机监管体系薄弱,人员少、经费缺、检验设备短缺,农机安全监管科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

二、当前农机监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群众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领导不重视,群众、农机手不理解、不支持,把正常依法管理,看作是乱收费、加重农民负担,造成农机安全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二)监管难度大。由于拖拉机主要分布在农村,面广量大,既从事农业生产,又可进行农副产品加工和公路运输,其机动多变性增加了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难度。

(三)组织网络不健全。人员力量薄弱,基础设施和检验设备装备差,做为县级管理机构的专职农机监理人员仅有6人,乡村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更加薄弱,基本上没有正常开展工作。

(四)缺乏必要的执法手段。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确立了农机部门管理拖拉机等农机具的法律主体地位,但没有授予道路检查权,而抓好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消除“无牌无证”驾驶,纠正各种违章,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路检路查实现。

三、关于加强农机安全监管提高“三率”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一)突出工作重点,抓好源头管理。明确县、乡、村三级各自职责,利用冬闲季节开展专项集中整治活动,进村入户,上门服务,集中检审,该办牌的办牌,该办证的办证,该年检的年检,从源头上消除“无牌无证”现象,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同时建议在以后办理农机补贴时,广泛宣传农机监督管理条例,并把农机挂牌、办证、年检明确为享受补贴应尽的义务。

(二)建立高效监管机制。加强安监、公安交警、交通管理部门与农机部门的配合与协作,探索多部门联合执法、互通信息的监管模式,或建立“农机警务室”、“农机巡回法庭”等管理模式,把农机监理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三)健全组织网络。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安全生产“双基”工作的指示精神,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机安全监管网络,理顺乡镇农机管理机构,明确管理人员,并确保人员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

(四)加强拖拉机交强险的实施。拖拉机交强险实施多年来,举步维艰,一直得不到农机户的认同,建议上级财政部门利用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对拖拉机交强险进行补贴,充分发挥国家惠农政策,减轻机手经济负担,提高农机安全水平。

(五)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农机安全生产已纳入全国安全生产系列,农机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已逐步健全。因此,对农机安全生产应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应明确具体责任人,明确专人负责,把农机安全生产列入各级政府考核内容。同时,进一步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使农机安全生产形成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管的工作局面。

第五篇: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查报告

××县农机教育培训是以农机校为主的农机教育阵地,于1977年成立,1991年经济宁市教委批准纳入成人教育管 理序列,1995年被农业部授予“四有农机校”,2014年被省农机办授予县级规范化学校,2014年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培训许可证,多年来在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他们坚持以农机为主,面向农业、农村、服务

农民的办学方向,突击重点,强化措施,加强领导,狠抓了学校规范化建设,教师队伍不断加强,教学设施逐步完善,教学管理逐步规范,较好地承担起了全县各类农机手教育培训工作任务。

一、2014年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情况

2014年,××县农机培训工作,立足农机,面向农业、农村、服务农民的办学方向。根据××县的实际,全年共培训各类农机手6447人,其中新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389人,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220人,劳动力转移技能培 训395人,农技推广人员更新知识培训2人,新购机农民培训640人。

(一)建立健全学员档案,促进培训工作的开展。××县农机校按照《山东省县级农机校规范化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对照,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缺项补齐,建立健全了文件档案、教学档案和学员学籍档案,使培训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降低了培训带来的(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风险。

(二)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在确保培训质量的前提下,他们按照省教学大纲的要求,灵活授课, 在校理论学习、练习,回家操作实习。这样既不耽误学员跑车挣钱,又能完成教学计划,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为该县农机事业的发展,消除了事故隐患,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2014年培训工作计划

2014年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机培训工作,以减轻农机手负担为出发点,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三农,振兴全县农村经济发展。

工作目标:(一)2014年,计划新培训拖拉机驾驶员150人,其中四轮拖拉机50人,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50人 ,手扶拖拉机50人。

(二)培训各类农机手5000人次,农机化管理干部20人。

(三)以职业资格培训为主,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150人。

(四)新购机农民培训300人。

三、“十二五”农机化从业人员需求情况分析

现有农业机械化人员队伍情况:目前××县农机从业人员24356人,其中农机管理技术人员68人,农机维修服务人员158人。农机(耕种管收)驾驶操作人员17180人,农机经营销售人员90人,农机设施操作人员6860人,这些人员中有5%的受过专业培训,有40%经农机培训取得了职业资格证,计划到2014年,全县农机从业人员28230人,其中农机管理技术人员为80人,农机维修服务员180人,农机(耕种管收)驾驶操作员19350人,农机经营销售员120人,农业设施操作员8500人。

好范文网推荐更多精彩范文:

安平农机深松情况调查报告

日照市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调查报告

东明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枣庄市农机合作社用地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黑龙江省股份制农机作业公司的调查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农村信用联社开展信用工程建设的调查报告第二篇:农村信用联社开展信用工程建设的调查报告第三篇:农村信用联社述廉报告第四篇:农村信用联社xx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述职报告第五篇:正宁联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农村信用联社开展信用工程建设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农村信用联社狠抓信贷基础工作,积极推进信用工程建设和贷款上柜台工程,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而且实现了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社会形象提升的效果。为推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我们深入该联社进行调研,掌握了信用工程建设的思路、做法及进展情况,对信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一、农村信用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地处苏鲁豫晥四省八县交界处,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502个行政村,1416个自然村,农户27.6万户、农业人口118万,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产粮大县。该联社目前有信用社32处,外勤人员118名,协储员274名,每名外勤人员包3-5个行政村,协储员包1-2个行政村。

为方便农民贷款,早在该联社就推出了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凭贷款证就可以办理小额信用贷款。但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资金需求的不断增加,原来的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已不适应农村信贷业务发展的需要,急需探索新的农村信贷管理模式。5月,省联社下发了《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信用工程评定办法》,该联社以此为契机,首先到全省信用工程建设试点单位临朐县进行学习,先后六次召开党组会、办公会和信用社主任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力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通过一年多的推广,取得显著成效。截止底,该联社已为全县5.78万农户建立了经济资信档案,为5.48万户信用农户发放了小额信用贷款证;评定信用乡镇3个、信用村120个、信用户3.7万户、个体工商户1.85万户,联保小组1.2万个,贷款授信额度12.87亿元,发放信用贷款11.76亿元。

二、推进信用工程建设的方法措施

(一)明确三个目标,强化四项措施,落实五项制度,扎实有效推进信用工程建设。根据有关规定,该联社制定了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用工程建设考核暂行办法》、《文明信用户(村)评定章程》、《信用工程建设评定流程》、《贷款上柜台操作流程》等办法,明确了任务目标、工作措施和相关要求。

1、明确三个目标。一是明确信用工程建设目标方向,在2014年6月底之前实现全县信用工程建设“无缝隙覆盖”。二是明确信用工程建设评定占比目标,规定评定户数要达到所辖户数的15%以上;凡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特色农业村评定户数要达到所辖户数的30%以上,新农村建设重点村评定户数要达到所辖户数的50%以上;城区信用社以所服务街道为评定范围,评定户数要达到街面门市户数、居民户数的30%以上。三是明确每个信用社创建或培育1-2个信用村的目标,2014年6月底之前全县争取创建5个“优秀示范信用村”。

2、采取四项措施。一是深入宣传发动。先后印制、散发各类宣传材料、宣传单5万余份,张贴公告余张,悬挂宣传横幅30余条;统一制作录音带,利用村广播将信用户的条件、程序向社会公告,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贯穿始终。二是规范操作程序。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信贷人员进行培训,制定了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图,信贷员人手一册。在评定工作中坚持“成熟一户,评定一户,发展一户”,避免了一轰而上只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形式主义。三是作为“一把手”工程。把信用工程建设列为各信用社“一把手”工程,与各社主任签订了《信用工程建设责任书》,按月检查、公布进度。对工作不扎实、搞形式主义、应付差使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四是纳入目标考核。把信用工程建设作为月度、季度指令性目标进行考核,凡累计实际评定户数占比连续三次后三名的信用社,给予领导班子诫免。

3、落实五项制度。一是实行“定期点评”制度。联社按月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指导整改,对好的做法进行推广,对信用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点评,对累计评定进展情况进行排名,有力促进了信用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实行“定期排查”制度。联社成立专职检查小组,采取突击暗访的方式深入到村调查摸底,核对数据、资料,把评定工作是否扎实、是否有违规违纪贷款、吃拿卡要现象等作为检查重点,对检查发现问题的,按每发现一个问题给予50-100元进行奖励,奖金由被查社承担,起到了较好的监督和促进效果。三是实行“集中评定”制度。凡已进行评定的村、街面,一律不准发放评定以外的贷款(存单质押、房地产抵押除外),否则对主持工作的主任、信贷主管、柜台专管员按发放贷款金额的10‰进行罚款,并追究决策人、审贷小组成员的责任。四是实行“阳光办贷”制度。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公开办贷、阳光操作、规范服务”活动,成立专职领导小组,负责举报查处;制定了举报有奖公示制度,公布了举报电话,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全辖信用社都设立了“信贷服务大厅”,统一形象,实行面对面、零距离与客户交流,提升了信用社形象。五是坚持“承诺兑现”制度。联社“承诺”:凡评定的信用户,只要有贷款需求就毫不动摇的给予信贷.。

近年来,农村信用联社狠抓信贷基础工作,积极推进信用工程建设和贷款上柜台工程,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而且实现了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社会形象提升的效果。为推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我们深入该联社进行调研,掌握了信用工程建设的思路、做法及进展情况,对信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第二篇:农村信用联社开展信用工程建设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农村信用联社狠抓信贷基础工作,积极推进信用工程建设和贷款上柜台工程,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而且实现了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社会形象提升的效果。为推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我们深入该联社进行调研,掌握了信用工程建设的思路、做法及进展情况,对信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一、农村信用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地处苏鲁豫晥四省八县交界处,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502个行政村,1416个自然村,农户27.6万户、农业人口118万,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产粮大县。该联社目前有信用社32处,外勤人员118名,协储员274名,每名外勤人员包3-5个行政村,协储员包1-2个行政村。

为方便农民贷款,早在该联社就推出了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凭贷款证就可以办理小额信用贷款。但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资金需求的不断增加,原来的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已不适应农村信贷业务发展的需要,急需探索新的农村信贷管理模式。5月,省联社下发了《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信用工程评定办法》,该联社以此为契机,首先到全省信用工程建设试点单位临朐县进行学习,先后六次召开党组会、办公会和信用社主任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力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通过一年多的推广,取得显著成效。截止底,该联社已为全县5.78万农户建立了经济资信档案,为5.48万户信用农户发放了小额信用贷款证;评定信用乡镇3个、信用村120个、信用户3.7万户、个体工商户1.85万户,联保小组1.2万个,贷款授信额度12.87亿元,发放信用贷款11.76亿元。

二、推进信用工程建设的方法措施

(一)明确三个目标,强化四项措施,落实五项制度,扎实有效推进信用工程建设。根据有关规定,该联社制定了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用工程建设考核暂行办法》、《文明信用户(村)评定章程》、《信用工程建设评定流程》、《贷款上柜台操作流程》等办法,明确了任务目标、工作措施和相关要求。

1、明确三个目标。一是明确信用工程建设目标方向,在xx年6月底之前实现全县信用工程建设“无缝隙覆盖”。二是明确信用工程建设评定占比目标,规定评定户数要达到所辖户数的15%以上;凡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特色农业村评定户数要达到所辖户数的30%以上,新农村建设重点村评定户数要达到所辖户数的50%以上;城区信用社以所服务街道为评定范围,评定户数要达到街面门市户数、居民户数的30%以上。三是明确每个信用社创建或培育1-2个信用村的目标,xx年6月底之前全县争取创建5个“优秀示范信用村”。

2、采取四项措施。一是深入宣传发动。先后印制、散发各类宣传材料、宣传单5万余份,张贴公告余张,悬挂宣传横幅30余条;统一制作录音带,利用村广播将信用户的条件、程序向社会公告,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贯穿始终。二是规范操作程序。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信贷人员进行培训,制定了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图,信贷员人手一册。在评定工作中坚持“成熟一户,评定一户,发展一户”,避免了一轰而上只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形式主义。三是作为“一把手”工程。把信用工程建设列为各信用社“一把手”工程,与各社主任签订了《信用工程建设责任书》,按月检查、公布进度。对工作不扎实、搞形式主义、应付差使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四是纳入目标考核。把信用工程建设作为月度、季度指令性目标进行考核,凡累计实际评定户数占比连续三次后三名的信用社,给予领导班子诫免。

3、落实五项制度。一是实行“定期点评”制度。联社按月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指导整改,对好的做法进行推广,对信用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点评,对累计评定进展情况进行排名,有力促进了信用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实行“定期排查”制度。联社成立专职检查小组,采取突击暗访的方式深入到村调查摸底,核对数据、资料,把评定工作是否扎实、是否有违规违纪贷款、吃拿卡要现象等作为检查重点,对检查发现问题的,按每发现一个问题给予50-100元进行奖励,奖金由被查社承担,起到了较好的监督和促进效果。三是实行“集中评定”制度。凡已进行评定的村、街面,一律不准发放评定以外的贷款(存单质押、房地产抵押除外),否则对主持工作的主任、信贷主管、柜台专管员按发放贷款金额的10‰进行罚款,并追究决策人、审贷小组成员的责任。四是实行“阳光办贷”制度。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公开办贷、阳光操作、规范服务”活动,成立专职领导小组,负责举报查处;制定了举报有奖公示制度,公布了举报电话,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全辖信用社都设立了“信贷服务大厅”,统一形象,实行面对面、零距离与客户交流,提升了信用社形象。五是坚持“承诺兑现”制度。联社“承诺”:凡评定的信用户,只要有贷款需求就毫不动摇的给予信贷支持,真正把《贷款证》变为活期存折。

(二)严把“三个关口”,实行“四个公开”,努力提高信用工程建设质量

1、严把“三个关口”。一是严把调查建档关。在评定的过程中,信用等级初评小组严格按照《评定章程》,对辖区内农户逐户建立经济情况档案。二是严把信用等级评定关。评定小组根据调查资料,严格按照标准对参评对象进行评分,经包片信贷人员实地考察后,根据资信和经济状况确定信用等级。三是严把授信颁证关。评定过程中不搞一哄而上,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并及时签发《贷款证》。

2、实行“四个公开”。一是公开贷款对象,凡被评为信用户、持有“两证”的农户均可以直接到信用社贷款专柜办理贷款。二是公开贷款授信额度,对评定的每位信用户的授信金额及时在村中进行张榜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三是公开贷款利率,严格落实信用户贷款利率优惠的政策;四是公开贷款程序。在各村委及营业大厅显著位置,摆放了信贷支农指南牌。

三、成效和启示

信用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基础工程,推广实施并非一帆风顺,需经历一个从思想认识转变到积极参与的过程。但只要坚持标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成熟一批发展一批,不搞一刀切,不刮一阵风,扎实稳妥,科学推进,就一定能够收到实效。

(一)切实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通过信用工程评定,客户拿贷款证到信用社随时拿到所需资金,消除了怕贷不到款的心理,同时消除了信贷人员惧贷、惜贷的心理,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的局面。

(二)密切了信用社与广大客户和当地党政部门的鱼水关系。信用评定不但给农民、个体工商户提供经营资金,而且送科技、送信息,架起了信用社与客户的连心桥,社群关系日益融洽。各级党委、政府也看到了信用工程建设的开展为促进当地经济繁荣和县域经济发展所作出的积极贡献,使农村信用社赢得了支持,赢得了地位。

(三)切实防范和规避了信贷风险。整个信用评定过程公开透明,信用贷款全部实行“三证一章”柜台办理,面对面服务,资金转帐,有效杜绝了各种违规贷款、人情贷款及以贷谋私等不良行为,防范了信贷风险。

(四)增强了农民诚信意识,改善了金融生态环境。信用评定使受信农户的信用观念发生根本变化,诚信意识和主动还款意识明显增强,贷款逾期率明显下降,减轻了信贷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促进了信用社自身发展,巩固了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

1、贷款收益水平提高带动盈利能力提升。一是信用贷款利息收入占比随着信用贷款占比的增加明显增加;二是信用贷款利息收入对经营利润的贡献能力显著增强;三是信用贷款收息率明显提高。

2、存贷款业务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截至底,该联社各项存款余额达25.25亿元,较年初净增4.51亿元,增幅达21.77%,各项存款占全县银行业总量的40%,较年初增加3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19.56亿元,较年初净增3.25亿元;贷款余额占全县市场份额的45%,较年初增长5个百分点。

四、问题与建议

(一)信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组织宣传方面:一是政府重视不够,参与主体单一。目前只有信用社在致力于此,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缺乏全局观念和积极性、主动性,有些地方政府尽管也在参与但实质性措施不多,或只关注放款而不重视评级授信质量;二是宣传不够,没能使评定工作深入到村户,做到家喻户晓;三是协调不够。由于政府部门重视不够,村委班子成员长期在外务工,加之信用社信贷人员较少而服务范围较广,难以详细了解每户的真实情况,影响了信用工程建设的整体推进。

2、具体实施方面:一是进展不平衡。止底,该县信用评定平均占比达到所辖户数的20.5%,有21个信用社达到了评定占比15%的目标,有6个信用社评定占比不足10%,差距较大;二是操作不规范。有的没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办理,评定标准不严格,随意性大,合同文本、借据不统一;三是没有兑现“承诺”。个别信用社重视评定数量而忽视贷款发放,致使评定的信用户贷不到贷款或贷款不及时;四是信息动态管理不到位。由于农村面广户多,信用社外勤人员严重缺乏,导致对已评定信用户资料不能及时录入微机,影响了贷户直接到柜台办理贷款,或造成信用评级不细致、不真实。

3、社会环境方面:一是征信建设指导管理不到位。相关部门对征信建设缺乏管理,深入指导、现场指导少。二是公众诚信意识薄弱。部分客户诚信意识差,还贷意识差,导致信贷资金到期无法按期收回,影响了信用社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三是对失信行为惩诫普遍缺乏硬约束。尽管一些地区,在人民银行和监管机构的领导下,建立了对失信客户的联合制裁制度,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难以真正执行。

(二)深入开展“信用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组织协调,调动各方力量,全方位推进信用工程建设。首先,党政部门要切实高度重视,成为信用工程建设的主导者,制定具体措施,将此项工作列入政府年度考核内容和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对创建活动的支持力度;其次,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信用工程建设的长效机制。人民银行和银行业监管机构应成为信用工程建设的促进者,引导、规范银行、企业、个人的信用行为。农村信用社要定期与党政部门积极交流,加强与乡村负责人的协调互动,多沟通、多交流、多探讨,增进其与信用社的感情,共建农村支农惠农的良好环境;第三,要加大宣传引导,明确舆论导向。要讲明为什么要搞信用评定,怎么搞信用评定,如何授信,在全社会树立诚信意识。

2、规范评审行为,建立责任机制,确保信用工程建设质量。首先,拓宽征信渠道,广泛收集客户信息。企业管理机构、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部门,都应该随时向征信部门提供最真实、最全面的企业或个人信息;其次,规范评审行为,严格操作规范。农信社要严格按照信用工程建设、评定要求,认真开展评定工作,注重在评定小组人选的确定、评级的准确性和信用级别公示等环节上做扎实细致的工作。制定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资信评价体系,防止评级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既要注重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调动积极性,又要始终坚持农信社的经营自主权,掌握主动性,避免可能存在的行政干预;第三,强化激励措施,增强发展活力,促进信用工程持续开展。要加强信贷人员管理和考核,实施必要激励政策,调动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对因不按标准和程序对农户评级授信的员工,要落实责任追究。要加强对农户经济状况的动态掌握,做到跟踪检查与年检相结合,贷后检查与走访调查相结合,及时了解农户经济条件、还贷能力的变化,及时调整信用评定等级及相应贷款限额。对信用乡镇、村的年检验收,必须坚持标准,不符合条件要坚决取消。

3、加强管理指导,严惩失信行为。首先,征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信用工程建设的管理和指导,让农信社、农户、企业全面了解征信建设的标准、方法、步骤,促进其自觉做征信建设的实施者。其次,加大对失信行为惩处力度。党政部门应完善信用立法,加强法制建设;地方政府应废除地方保护,对失信行为严格依法制裁;银行部门要加大合作,落实联合制裁措施;人民银行和银行监管机构应及时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全社会进行信用风险信息提示和披露,使失信者无处生存;执法部门要严格积极地运用法律武器,严惩失信行为,努力营造诚信守法的外部信用环境。

第三篇:农村信用联社述廉报告

2014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述职报告

述职人,***,*,现年*岁,大专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高级经济师,2014年6月调入***市***农村信用联社工作,任理事长职务。现就我个人2014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报告如下:

2014年,***联社在银监分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年初省、市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坚持“支农立社、营销强社、清收活社、人才兴社”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信用社改革和业务创新,超额完成了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经营计划和改革工作目标,为辖区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截止12月底,全辖各项存款余额已达144847万元,较年初净增29310万元,完成市办下达全年计划2亿元的146%;股金余额17656万元,9月份以来,全辖新增股金3186万元,占省办测算任务的473%,超额完成了改革增资扩股计划;各项贷款余额111789万元,较年初净增20142万元,其中农业贷款新增10261万元,占新增贷款的61%;盘活(内容来源好 范文网:www.HAOwOrD.cOM)不良贷款3771万元,占比较年初下降7.5个百分点,9月份以来,共清收不良贷款1780万元,占省办测算任务的170%,超额完成了改革清收计划;实现利润851万元,完成市办下达计划840万元的101%。去年,我们的各项业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主要归功于上级部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与领导,归功于***联社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同时,与我们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为业务工作提供制度、纪律保障是分不开的。我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工作做法是:

一、加强学习,从思想上提高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从自我做起,做廉洁自律的带头人

2014年,我从自己做起,坚持学习制度,不断加强学习,从思想上提高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做廉洁自律的表率。我认真贯彻学习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省纪委四次全会和市纪委七次全会精神,与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一道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廉政准则》、《七项规定》、“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及上级部门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结合联社工作实际,检查反思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自觉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自己的工作行为,自觉维护单位和职工的利益,坚持廉洁奉公,不谋私利,自觉抵制腐败现象和行业不正之风,真正过好五关,即政治关、权力关、金钱关、享乐关、亲朋关,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争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同时,我自觉维护联社整体领导班子团结,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党性原则,严格执行制度,严格按联社议事规则办事,实行集体决策,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做到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踏踏实实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二、加强领导,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

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我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健全组织,***联社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班子成员分工情况,以文件形式明确了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联社与各信用社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措施,实行月考评、季站队、半年一考核,奖优罚劣;三是联社制定下发了《重要业务岗位人员监管办法》,建立职工行为规范监督岗,使每个干部职工的从业行为均受到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制度制约;四是建立联社、信用社领导班子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制度,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进一步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实现新的团结,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五是围绕“权、钱、人”三个重点环节,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在具体的工作中实行政务公开,集体研究决策,不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对贷款发放、财务开支等权力集中的业务活动,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集体研究审批,联社、信用社的财务开支,实行定期按季公布制度,逐项列明开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在用人机制上,去年以来,积极推行干部任用竞聘制度,通过职位公开、报名初审、竞聘演讲、群众评议、任前公示、上级资格审查等过程,选出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中层干部,避免了任人唯亲的现象发生。在干部管理上实行干部交流,离职审计和重要部门、要害岗位工作人员轮岗制度,严防职务犯罪,把党风廉政建设落实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

三、完善内控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各项工作行为

完善内控制度,狠抓内控制度的落实,是防范各类经济案件的有效保障。2014年,我狠抓联社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用健全的制度规范联社、信用社各岗位人员的业务操作程序,规范职工从业行为。2014年,联社修订完善了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及每个科室人员的岗位职责,制订了理事会、经营班子、监事会的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重新修订了联社机关例会制度、考勤制度、信贷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稽核审计制度、计算机操作规程、安全保卫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等二十余项,在制度的落实上明确专人考核,分工检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了相互制衡,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了各项业务经营工作的规范、有序、健康运行。

四、深入开展职工教育,加大反腐败、抓源头工作力度

2014年,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教育活动,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政纪和法制教育,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爱岗敬业教育,提高干部职工职业道德观念和遵纪守法自觉性,增强职工工作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二是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利用近一个月时间,深入学习贯彻了“两个条例”,并召开了“两个条例”民主生活专题会,使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带头规范从政行为和治社行为。三是在全系统开展了“三法”学习教育月活动,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策、法律水平,增强了大局意识、法律意识,做到了依法合规经营。三是充分运用正反两方面典型,进行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注意发现和表

彰管理卓有成效、多年无案件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典型,典型引路,弘扬正气,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进行示范教育。组织职工观看反腐倡廉典型案例,对广大职工进行警示教育,以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从源头上防范和遏止各类经济案件的发生。

五、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树立信用社良好的企业形象

近年来,反映在金融系统突出的行业不正之风有:一是假报告、假报表、假数字、弄虚作假不良行为;二是花钱大手大脚,奢侈浪费不良行为;三是以权谋私,以贷谋私、吃、拿、卡、要不良行为。为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2014年,按照上级纪检部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要求,认真开展了执法执纪检查,由监察室牵头,稽核、财务部门配合,对全辖的大额贷款发放、财务费用开支等进行了立项检查,发现并纠正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立案进行了查处。严肃了纪律,保证了信用社经营活动合规合法,规范高效运行。

六、高度重视稽核监督和纪检监察工作

一是加强稽核、纪检监察部门的组织建设,联社、信用社按要求配备专职人员,明确级别和待遇,建立健全了联社、信用社监督制约机制。

二是为稽核、监察工作人员创造宽松环境,支持他们的工作,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三是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全辖监察干部树立不怕得罪人,敢于碰硬,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品德,提高了监察人员的执纪执法和查处案件的能力。

总之,2014年,我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纪检监察部门发挥监督、检查、查处职能,有效防范了各类经济案件的发生。但是,工作中还存在有不足之处,个别单位、少数人员还可能存在有不勤政、不廉政的行为。在区纪检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从源头上查处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不断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保障***联社各项业务工作的健康运行,为辖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述职人:***

二oo六年元月十日

第四篇:农村信用联社xx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述职报告

人,***,*,现年*岁,大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2014年6月调入***市***农村信用联社工作,任理事长职务。现就我个人2014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如下:

一、加强学习,从思想上提高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从自我做起,做廉洁自律的带头人

2014年,我从自己做起,坚持学习制度,不断加强学习,从思想上提高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做廉洁自律的表率。我认真贯彻学习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省纪委四次全会和市纪委七次全会精神,与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一道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廉政准则》、《七项规定》、“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及上级部门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结合联社工作实际,检查反思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自觉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自己的工作行为,自觉维护单位和职工的利益,坚持廉洁奉公,不谋私利,自觉抵制腐败现象和行业不正之风,真正过好五关,即政治关、权力关、金钱关、享乐关、亲朋关,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争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同时,我自觉维护联社整体领导班子团结,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党性原则,严格执行制度,严格按联社议事规则办事,实行集体决策,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做到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踏踏实实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二、加强领导,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

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我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健全组织,***联社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班子成员分工情况,以文件形式明确了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联社与各信用社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措施,实行月考评、季站队、半年一考核,奖优罚劣;三是联社制定下发了《重要业务岗位人员监管办法》,建立职工行为规范监督岗,使每个干部职工的从业行为均受到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制度制约;四是建立联社、信用社领导班子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制度,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进一步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实现新的团结,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五是围绕“权、钱、人”三个重点环节,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在具体的工作中实行政务公开,集体研究决策,不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对贷款发放、财务开支等权力集中的业务活动,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集体研究审批,联社、信用社的财务开支,实行定期按季公布制度,逐项列明开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在用人机制上,去年以来,积极推行干部任用制度,通过职位公开、报名初审、、群众评议、任前公示、上级资格审查等过程,选出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中层干部,避免了任人唯亲的现象发生。在干部管理上实行干部交流,离职审计和重要部门、要害岗位工作人员轮岗制度,严防职务犯罪,把党风廉政建设落实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

三、完善内控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各项工作行为

完善内控制度,狠抓内控制度的落实,是防范各类经济案件的有效保障。2014年,我狠抓联社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用健全的制度规范联社、信用社各岗位人员的业务操作程序,规范职工从业行为。2014年,联社修订完善了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及每个科室人员的岗位职责,制订了理事会、经营班子、监事会的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重新修订了联社机关例会制度、考勤制度、信贷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稽核审计制度、计算机操作规程、安全保卫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等二十余项,在制度的落实上明确专人考核,分工检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了相互制衡,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了各项业务经营工作的规范、有序、健康运行。

四、深入开展职工教育,加大反腐败、抓源头工作力度

2014年,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教育活动,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政纪和法制教育,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爱岗敬业教育,提高干部职工职业道德观念和遵纪守法自觉性,增强职工工作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二是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利用近一个月时间,深入学习贯彻了“两个条例”,并召开了“两个条例”民主生活专题会,使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带头规范从政行为和治社行为。三是在全系统开展了“三法”学习教育月活动,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策、法律水平,增强了大局意识、法律意识,做到了依法合规经营。三是充分运用正反两方面典型,进行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注意发现和表彰管理卓有成效、多年无案件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典型,典型引路,弘扬正气,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进行示范教育。组织职工观看反腐倡廉典型案例,对广大职工进行警示教育,以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从源头上防范和遏止各类经济案件的发生。

五、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树立信用社良好的企业形象

近年来,反映在金融系统突出的行业不正之风有:一是假、假报表、假数字、弄虚作假不良行为;二是花钱大手大脚,奢侈浪费不良行为;三是以权谋私,以贷谋私、吃、拿、卡、要不良行为。为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2014年,按照上级纪检部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要求,认真开展了执法执纪检查,由监察室牵头,稽核、财务部门配合,对全辖的大额贷款发放、财务费用开支等进行了立项检查,发现并纠正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立案进行了查处。严肃了纪律,保证了信用社经营活动合规合法,规范高效运行。

六、高度重视稽核监督和纪检监察工作

一是加强稽核、纪检监察部门的组织建设,联社、信用社按要求配备专职人员,明确级别和待遇,建立健全了联社、信用社监督制约机制。

二是为稽核、监察工作人员创造宽松环境,支持他们的工作,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三是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全辖监察干部树立不怕得罪人,敢于碰硬,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品德,提高了监察人员的执纪执法和查处案件的能力。

总之,2014年,我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岗位职责,纪检监察部门发挥监督、检查、查处职能,有效防范了各类经济案件的发生。但是,工作中还存在有不足之处,个别单位、少数人员还可能存在有不勤政、不廉政的行为。在区纪检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从源头上查处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不断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引向深入,保障***联社各项业务工作的健康运行,为辖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人:***

二oo六年元月十日

好范文网范文网【】

第五篇:正宁联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正宁联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工作进展情况分析报告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增强农民信用意识,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一项重要工程。为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加强我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扎实做好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我县农村信用社在辖内积极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现将我县开展农户信用评级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12个乡镇,截止至2014年6月30日,辖内共94个行政村,辖内农户46861户。正宁县联社辖内共有营业网点15个,办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网点数14个,截止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9875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6935万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53543万元,占贷款总额的94%;不良贷款余额2730万元,不良贷款占比为4.79%。

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开展情况

自2014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试点工作以来,我县联社坚持以服务“三农”为理念,加大推广力度,规范业务操作,落实柜台办贷,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14年6月底,全县94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了柜台办贷。全县共有农户46861户,其中建立资信档案农户42647户,占总农户的91%;评级授信 1

农户36983户,占总农户的79%,其中评为优秀的信用户4547户,占评级授信农户的12%,评为较好的信用户13552户,占评级授信农户的37%,评为一般的信用户18884户,占评级授信农户的51%;核发贷款证33340户,占评级授信农户的90%;柜台办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6515户,柜台办贷金额14522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到16358万元。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进一步拉近了农村信用社与农民的距离,有力的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信用社服务观念和服务方式的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推广工作开展以来,特别是小额农贷专柜设立以来,方便了信用户办理贷款,缩短了办贷时间,农户只需手持“两证一章”,就可直接在柜台办理贷款。其次,实现柜台办贷以来,特别是随着信贷系统的上线,客户信息录入力度的加大,关联信息的建立,有效的杜绝了冒名贷款、跨区贷款、人情贷款的发生,降低了操作风险。再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有效解决了农户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后劲不足问题,得到县、乡、村三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三、存在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信用社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认识上存在偏差,各社程度不同的存在着评级授信不认真、信息登记不准确,资信档案资料填写不规范、内容不完整的现象。

2、贷款管理不规范。信贷等级评定时,对农户的个人信

誉,家庭收入,偿债能力等资信档案没有一套切合实际、科学完整的评定方法,信用等级评定主观性、随意性较大,操作过程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信贷工作人员较少,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难于做细,面对点多、面广、零星分散、工作量大的境况,信贷人员的贷后管理工作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信贷环境不理想。当前部分农户信用意识淡薄,把信用社支农的善意当做是骗取贷款的好机会,还贷意识不强。当信用社收贷时,便四处躲藏或赖债不还,逃废债现象逐渐增加;再加上现行法律对债权人保护力度欠缺,对债务人约束软化,执行难问题突出,使一些欠款户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治理。

四、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认识。要牢固树立以农为本的经营理念,克服不良的思想倾向,增强做好此项工作的责任性和自觉性,提高支农服务水平。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做到“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注重实效”。严格按照省联社制定的《甘肃省农村信用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指引》及监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同时根据联社安排的《正宁县农村信用社贷款清理清查方案》的有关要求,深入到户,做好贷款证的年审及宣传工作,争取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工作做实做细。

2、规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首先要规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构筑好第一道防线,要根据农户及家庭成员的个人身份信息、家庭财产经济状况信息、个人信用及品德修养信息等内容制定出细化的、符合本地实际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农户个人资信评价体系,真实、客观、公正的确定农户个人信用等级。其次是加强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和反馈农户的资信变化。针对信贷工作人员不足的状况,重点是建立一个由村两委、评定小组成员、社会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农户信用状况监控网络,通过他们实时性的现场监测,及时收集掌握农户信用度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3、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为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创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努力培育“讲信用光荣,无信用可耻”的信用意识,使农民恪守“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公民信用道德准则,并以征信体系为载体,以信用评价为手段,以构建激励惩戒机制为重点,积极倡导诚实守信的文明风尚,大力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构建和谐的农村信用体系。

正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二〇一四年七月六日

我们向您推荐更多精彩范文:

关于对农村信用社信用工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关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农村信用联社精神文明建设总结

农村信用联社精神文明建设总结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