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言稿 > [浅析赵本山小品的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的魅力
 

[浅析赵本山小品的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的魅力

发布时间:2019-06-24 03:54:04 影响了:

  摘 要:赵本山小品是我国小品界一颗闪亮的明星,“赵氏小品”在艺术表达方式上尤其注重语言要素的重要作用。这些小品语言因其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等方面特有的艺术技巧而具有一种强劲的穿透力,从而使“赵氏小品”成为小品语言的集萃地,深深地征服了广大观众。
  关键词:赵本山小品;语言艺术;语言要素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095-02
  赵本山的小品是春节联欢晚会上的精彩节目,连续多年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过:“笑的制作者是可敬的,赵本山及其小品艺术拨动了时代的笑神经,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一个大规模的笑的时代。”赵本山也因小品的走红被誉为“小品王”、“东方卓别林”等。他的小品被称为“赵氏小品”,已经成为小品界的一个独树一帜、长盛不衰的派别。小品是表演的艺术,同时也是语言的艺术。“赵氏小品”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小品的语言艺术有很大的关系。“赵氏小品”的语言艺术已成为一个体系,本文主要从语言的四个维度来分析“赵氏小品”的语言艺术。
  一、赵本山小品语言对语音因素的运用
  语音可以反映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外貌特征,从而进一步体现出语言的艺术内涵。赵本山的小品多次运用语音方面的艺术技巧作为制造笑点的方式,以音取“乐”,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一)合辙押韵
  合辙押韵是语音方面一个重要的艺术表达方式,它能通过音韵和谐来充分表现一种语言的魅力所在。赵本山的小品中经常运用合辙押韵的方式以达到艺术效果。这种合辙押韵在“赵氏小品”中经常表现为“顺口溜”。主人公为了表达某种意思,运用押韵的台词,意蕴十足地将其义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又有强烈的幽默效果,往往把情节推向一个又一个小高潮。例如: “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更好!”(《昨天·今天·明天》)例中“了、跑、导、找、套、角、炒、好”等音节合辙押韵,表现出黑土大叔对时事的关注以及自己的总结和评论。
  (二)同音误解
  同音误解就是由于读音相同的两个字或词被主人公误加理解为其他的意思,而误解之意又能很到位地反映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从而收到较高的艺术效果。赵本山的小品中多处运用同音误解的表达方式,把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在小品《送水工》中,当赵本山饰演的送水工听到“儿子”读到博士后的时候,他便说:“你得往前赶哪,不能老在后边!”他把“博士后”中的“后”理解为“前后”的“后”,于是煞有介事地督促到“得往前赶”。当“儿子”说到自己是研究古尸的时候,他便把“古尸”理解为“古诗”,于是便说:“古诗你上那研究啥啊,咱们国家就有古诗啊!”。出于本身喜欢卖弄的性格,送水工一次又一次地把一些专业词语理解为他所认为的意思,不但没有显示出自己仅有的一点知识水平,反而成为一大笑料。
  二、赵本山小品语言对语义的运用
  语义是指语言的意义内涵,表现在小品中就是指小品台词的内涵。小品台词的语义极其丰富,通过语义方面的艺术表达,小品才可以深入人心。而语义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我们这里就从语言自身和社会效果两个角度来考察“赵氏小品”中的语义艺术。
  (一)歧义
  语言的歧义就是听话者理解的语义与说话者的初衷不符,两种意思相互干涉,从而引起滑稽效果,这是赵本山小品最常用的语言策略。例如在《钟点工》中,钟点工大妈介绍自己的工作:“陪你说说话,陪你聊聊天,陪你唠唠嗑。”赵本山大吃一惊,说到:“三陪啊!”钟点工大妈立刻不高兴了,而观众也笑成一片,这里引人发笑的原因显然在于钟点工大妈以及观众和这位雇主对“三陪”的不同理解。
  (二)语义讽刺
  赵本山曾说:“调侃中要有东西,笑声中要有思想。”“赵氏小品”中的语义讽刺很多见,讽刺意味主要表现为一语双关,嘲讽时事或者社会现实,使人思考现状,这也是“赵氏小品”的精彩之处。如1998年春晚小品《拜年》,在见范乡长之前,赵本山忐忑不安地问:“戴高帽人就给你乐?”高秀敏胸有成竹的回答:“那咋的,别说他乡长啊,就是大总统给他戴高帽他都乐啊!”借助一个妇人之口表达出语义上的社会指向。“戴高帽”成为普通百姓和人民公仆交流时的基本态度,这样公仆才会“乐”。讽刺了当今社会官民之间的隔阂。虽是“小品”,却小而可品,使人体味到的却是大千世界的百般风情。所谓寓教于乐,正在于此。
  三、赵本山小品语言对词汇的运用
  (一)方言词语
  东北方言是我国东北地区所使用的地方语言,是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地域分支。东北方言使人感受到东北人民的爽朗和豪放的性格特点。作为东北人民的儿子,赵本山对这种语言了如指掌,他把这种语言特色融入到小品语言中,灵活自如。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大量运用东北方言中的特殊词汇,呈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如2003年春晚小品《心病》中反复运用“拔凉拔凉”等,形象地表达出主人公那种纠结的内心状态。除此之外,在“赵氏小品”中还大量出现诸如“咋整”、“玩意儿”、“磕碜”、“老娘们儿”、“得瑟”、“忽悠”等带有东北方言特色的词汇,这些词汇生动形象,用于小品语言中能使表意更加到位,同时构成一个又一个滑稽点,使小品语言更加精彩。
  (二)雅俗词语
  著名学者何散芬在评论赵本山小品时说过:“他能让乡村俚语混合现代词语与时下观众审美情趣结合,……于平常词语之间焕发出言语的奇异美,创造出很多语用流行。”赵本山的小品经常平俗和典雅的词语并用,形成风格上的反差,使观众在欣赏时感受到新颖变化。这种雅与俗的碰撞主要是通过一些特有的词语使用来实现的。一个比较“俗“的人偶尔使用一个较高雅的词汇,反差就出来了,滑稽之感也随之而来。例如:在《拜年》中,范伟问到:“您老是那个养鱼大王赵老蔫吧?”赵本山对到:“正是陛下。”“陛下”是老赵认为的一个高级词汇,于是就用到这里。殊不知,如此卖弄反而变成了自我嘲讽。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